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嵌岩桩钻进中入岩层位的判断在嵌岩桩施工过程中,准确判断入岩层位是确保桩基质量的关键环节。入岩层位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地质勘察资料、钻进参数变化以及现场经验分析。
首先,地质勘察报告提供了地层分布和岩石性质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层与岩层的分界面深度、岩石强度等信息。这些资料为入岩层位的初步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可能存在局部差异,实际施工中还需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其次,在钻进过程中,通过观察钻进参数的变化可以有效识别入岩点。例如,当钻头从软土层进入硬岩层时,钻进速度会显著降低,而扭矩和推力则明显增大。这种参数变化是判断入岩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返出的钻渣特征也是重要参考依据:软土层中的钻渣多为细颗粒状,而岩层中的钻渣则呈现块状或棱角分明的特征。
最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入岩层位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熟练的操作员能够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声音变化及钻杆振动情况快速感知地层转换。同时,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随钻测量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判断精度。
综上所述,入岩层位的判断需要综合运用地质资料、钻进参数监测和现场经验,确保嵌岩桩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表3中的结果比较表明,二者十分吻合,但双换 算法可以应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法程序来完成分析 其过程相对简单,故方便于工程设计。
在结束本文之前,再次强调以下几点。 (1)钢管的套箍作用对混凝土的徐变影响是 个有待研究而又十分复杂的课题。而本文的重点在 于阐明分析的方法,没有能计入这个因素的影响,因 此仍属于近似计算。 (2)据有的设计者反映,按照现行规范所规定的 徐变系数来分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徐变问题,其计 算结果似觉偏大。究其原因,除了在计算中未能计入 套箍作用的影响因素之外,很有可能是将钢管及管 心混凝土的自重影响也作为徐变荷载纳入到徐变分 析里。关于在徐变分析中不应计入钢管混凝土自重 问题(即令其容重7=0),本文已在前面做了说明。这 里再补充两个特例:①采用有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 土拱肋情况,此时应将管心混凝土的自重纳入徐变 分析,这是因为在卸除支架时,管心混凝土既以部分 荷重作用于拱助上,同时它又是组合截面的一部分,
表地下岩石层面的起伏变化。由强风化,穿过中风 化,再过渡到微风化,不风化,本来就是没有清晰界 面的渐变过程,哪个地方是微风化岩石的上表面,仅 凭捞取岩屑去观察判断,各人的眼力是不一样的,特 别是监理和施工方经常是各执一词。 一般说来,捞渣简捞出的下层硬岩渣样,应该是
分担了关键截面初内力之故;②假设主孔拱助完全 由纯钢材料构成,而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此时可将 纯钢拱肋视作为徐变系数p(t,to)=0的混凝土,将 此系数代入到式(1)~式(4)中,便得到E=0、E= E和7=0,E=0,表明纯钢拱肋自重不会使自已产 生徐变路灯安装和路灯电缆敷设、路灯控制柜的安装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这与Y一0的情况相当,7=0表明纯钢拱肋 不会分担关键截面中的初始内力,但由于桩基、悬半 拱和桥面结构的徐变影响,仍然会使纯钢拱肋内产 生“被动的”徐变次内力。 (3)关于图1(2)中弹簧支承的模拟及其刚度的 确定,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的等效换算等问题,详见 文献[1],这里不再重复。
[1]程翔云.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计算图式[J]、公 路,2005.(11). 21 程翔云,应用双换算法和有限元程序分析连续梁桥的 徐变次内力[].公路,2003,(12), 3 】JTGD62一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 涵设计规范S]
块状细小均匀,颜色一致,棱角分明、刺手,没有磨秃 的圆滚侧面。可是,在某沿海工地还有这样的事情, 为了怕塌孔,钻孔承包商把泥浆调的很稠,足能把核 桃大小的石块悬浮到上层来,不需要专门的掏渣设 备,把浆池内经过沉淀的浆液抽到钻孔中,使钻孔中 的浆溢出,石块就会随浆流出来。钻孔浆液中经常悬 浮很多渣,有昨天的,也有前天的,有下层的,也有上 层的,通过钻锤钻进中的上下搅动,分布还挺均匀。 随浆溢出的石块也不知道原来是什么位置的,也可 能是钻孔中砸碎的孤石。施工技术人员说:我在这一 带于了十多年,一直都是这样干的,除你以外没人说 不规范,并说只要悬有符合微风化观感标准的岩样, 就说明是进入了微风化层。还质问监理:不这样解 释,你说这一部分硬岩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说要 不是孤石,你可能就吃亏了,它可能前天就悬在浆 中,今天才被你见到,因为硬岩比重大,上浮慢。从道 理上讲,如图1的一处岩体,破碎裂缝那么多,显然 不是微风化层,捞取的岩样中,如果有A处的样品, 还常看到裂缝(即光面)一边的水锈变黄层,可要是 离裂缝较远的B处的岩样,就会是标准的坚硬岩块。 上面说的“无磨秃的圆滚侧面”,就是避免包括这种 情况的误判。
赵振鉴范天东:嵌岩桩钻进中入岩层位的判断
现象,减少监理难度,我们考虑了一种新的判岩标准 进尺速度控制法。把由感官判定变为可量可算 的一种方法。我们想,同样的泥浆比重(表现为对锤 的浮力),同样的锤重,同样的落距和每分钟击落次 数(在一个桥位,甚至在一个标段中,这些都是常 数),在粘土中钻进,速度是较大的;在同类岩石的强 风化层中钻进,速度是较小的;中风化层中进尺速度 再小;微风化层中进尺速度更小。在同一座桥梁,即 同一种类岩石中,选在容易判断岩层风化层位的、距 地质取芯较近的桩位上钻进第一根桩作为试验段, 各职能部门的技术人员共同鉴定各种岩层的入岩界 面,计算相应的进尺速度。以后就按进入微风化层相 应的进尺速度掌握,这个界面以下,就只剩下规定的 嵌岩深度了。 这个标准,就是可测量可计算的数字式判定标 准。省却了烦人的吵吵闹闹,也保证了桥梁基础施工 的质量。 在京承路(北京~承德)九标段,施工用的锤重 3.5t,泥浆比重正常,桩位附近刚好有一根地质芯 孔,进入微风化层面的标准进尺速度是4~5cm/h; 今年所在的这个工地,锤重是3t,泥浆较稠,用溢流 的方法排渣取岩样,按经过仔细考虑的第一根桩作 标准,以后以1.5~2.0cm/h判定进入微风化层,再 钻进要求的嵌入深度50cm,成孔。 这个方法控制钻孔深度,自我感觉内心是踏实的。 使用这个方法去控制桩基入岩深度,还要注意 以下两点。 (1)要防止伪造记录。在承德,我们向总监办一 位教授讲述这种控制方法时被钻孔人员听到,后来 就发现了从粘土,经沙卵石,入岩层,都是一样进尺 速度的钻孔记录,这怎么可能呢,显然是伪造记录。 监理要经常深入工地,掌握施工进度和施工动态。发 现伪造记录的,肯定是深度不够,因为深度够了是不 必伪造记录的。还要预防往钻孔内撤石子等其他欺 骗行为。 (2)要以钻孔进尺速度为主,结合多种方法,互 相印证,综合分析。必要时,在关键层位派旁站盯半 天或一天,自己丈量孔深,自己计算进尺速度。 这是最可靠的,不被欺骗的监理方法。可以确保 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