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44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689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旨在为钢箱梁桥面铺装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桥面铺装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大跨度桥梁的广泛应用,钢箱梁桥面铺装成为关键环节,其技术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该指南重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桥面铺装材料的选择原则,推荐使用高弹改性沥青、环氧沥青或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等高性能材料,以适应钢箱梁的大变形特性和复杂的受力环境。其次,详细阐述铺装结构设计方法,包括铺装层厚度、界面处理措施以及防水黏结层的设置,确保铺装层与钢箱梁之间的良好结合。再次,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强调基层处理、防水层施工、铺装层摊铺和压实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提出温度敏感性材料的施工环境要求,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最后,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养护维修方案,延长铺装使用寿命。

通过遵循本指南,可有效提升钢箱梁桥面铺装的工程质量,降低病害发生率,为桥梁的安全运营和长期服役提供保障。

5.1.1设计单位在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时,应对拟选定的各种材料进行系统的材料 试验、工艺试验以及结构组合体系的重复荷载弯曲试验,以验证所选材料对钢桥铺装 工艺的适应性、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是否符合钢桥面铺装的使用要求等大桥t梁架设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推荐销 各类材料的供货厂家。

5.1.2对于防锈漆、反应性树脂防水层、沥青类防水层、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与钢板之 结层、环氧沥青黏结层和环氧沥青胶结料、铺装层用改性沥青等对钢桥面铺装的使几 有很大影响的重要材料,应由通过设计单位试验认证并推荐的厂家供货。

5.1.3铺装工程所用的反应性树脂、溶剂性沥青橡胶黏结剂、环氧沥青黏结剂等防 结材料和沥青、集料、纤维等沥青混合料用材料,需经过设计单位按本指南第5章 "中各节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检验,以验证沥青及其混合料与防水层(黏 )材料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是否符合钢桥铺装的使用要求,

5.2防水层(黏结层)及其相关材料

5.2.1沥青类防水层:由具有良好黏结作用的高黏度改性沥青通过热洒布的方式制作 而成。为给其上的铺装层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也可撒布3~5mm的等粒径碎石。 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如表5.2.1所示,

表5.2.1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注:①若测试温度为20℃时,要求不小于.4MPe ②1cSt= 10=m²/s

注:①若测试温度为20℃时,要求不小于1.4MPa。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2反应性树脂防水层:在反应性树脂上撒布机制砂,固结后形成粗糙表面的层次 术指标见表5.2.2。

表5.2.2反应性树脂防水层技术要求

注:①指未掺加固化剂的环氧树脂的挥发成分。

5.2.3溶剂型沥青橡胶黏结剂:采用橡胶沥青砂胶作缓冲层时,其下设置起黏结作用 的溶剂型沥青橡胶黏结剂作底涂层;同时,溶剂型沥青橡胶黏结剂可用于浇筑式沥青铺装 层与钢板间的黏结,其性能应符合表5.2.3的要求。

表5.2.3溶剂型沥青橡胶黏结剂技术要求

5.2.4环氧沥青黏结层:适于作为环氧沥青混凝土上下层之间及环氧沥青混凝土与钢 板间的黏结层。掺配好并经过充分反应固化的环氧沥青黏结层性能应符合表5.2.4中的 规定。

冲层宜采用橡胶沥青砂胶。橡胶沥青砂胶的推荐油石比为20%~24%,用于生产橡胶沥 青砂胶的改性沥青和矿粉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 的相关技术要求。橡胶沥青砂胶的性能应符合表5.2.5的要求

表5.2.4环氧沥青黏结层的技术要求

表5.2.5橡胶沥青砂胶技术要求

注:40°75°均指试验的倾角

5.2.6防腐漆一般采用环氧富锌漆,特殊情况下可选用无机富锌漆或热喷金属锌等, 其要求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GB/T9793一1997,钢结构桥梁漆)。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表5.3.1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5.3.2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混凝土

生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的黏结。

5.4.1成品改性沥青或工地制作的改性沥青均可使用,当不能很好解决改性剂离 题时,宜采用现场加工方法

5.4.2用于生产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JTGF40一2004)中“A级"要求的道路石油沥青。

2 用于生产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GF40一2004)中“A级"要求的道路石油沥青。

5.4.3用于钢桥面铺装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可采用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及与 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改性剂,改性沥青性能应符合表5.4.3规定的要求,并同时达到该表 中规定的SHRP分级等级。

对成品改性沥青应进行离析试验,软化点差应小丁等于

4.4聚合物改性沥青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及浇筑式源 合料。

5.5.1为提高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热稳性,可用改性硬质沥青作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 的结合料,改性硬质沥青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与天然沥青掺配,或采用针人度为20。 40的沥青掺人聚合物改性而成,对于夏炎热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5.1的规定。

表5.5.1改性硬质沥青技术要求

5.5.2改性硬质沥青主要适用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气候情况 选取掺配方式及掺配比例。一般情况下,寒冷地区可选取聚合物改性沥青与天然沥青掺 配,聚合物改性沥青含量可适当偏高,天然沥箐含量可适当偏低;无负温地区天然沥青含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5.6.1环氧沥青主要由环氧树脂、固化剂、石油沥青等组成,不含可溶物和污染物。 5.6.2环氧沥青应根据供货商所提供的配方及工艺掺配。掺配好并经过充分反应固 化的环氧沥青结合料应符合表5.6.2中的规定

表5.6.2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技术要求

1 反应性树脂防水层所用的撒布碎石除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2004)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表5.7.1的要求。

表5.7.1反应性树脂防水层撒布碎石性能要

5.7.2宜选用非酸性破碎集料作为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用碎石集料。粗集料、细集 料及矿粉应满足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一2004)的相关技术要求。

.2 宜选用非酸性破碎集料作为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用碎石集料。粗集料、细集 粉应满足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一2004)的相关技术要求。 .3粗集料宜选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S14(3~5mm) 10mm)、S10(10~15mm)种规格。对于SMA和AC沥青混合料,粒径大于9.5mm

5.7.3粗集料宜选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中S14(3~5 S12(5~10mm)、S10(10~15mm)种规格。对于SMA和AC沥青混合料,粒径大于9

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0%;粒径小于9.5mm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5%。 5.7.4对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应进行高温烘干后的压碎值等指标的检验, 烘干温度控制为混合料拌和时需要对石料加热的温度,试验结果应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5.7.5细集料宜使用机制砂,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中 S15、S16规格的要求。

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0%;粒径小于9.5mm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5%。

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0%;粒径小于9.5mm针片状集料含量应不大于15% 5.7.4对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应进行高温烘干后的压碎值等指标 烘干温度控制为混合料拌和时需要对石料加热的温度,试验结果应满足现行《公 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2004)的要求

5.7.8不得使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回收粉和粉煤灰做填料。

5.8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

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

5.8.2改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符合表5.4.3中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符合《路桥用材料 标准九项》中JT/T533.534要求的纤维,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一2004)中的 集料级配,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设计混合料性能除满足《公路沥青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ITGF40—2004)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表5.8.2中的技术要求。

渠道填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表5.8.2改性沥查混合料技术要求

注:1.对于SMA10.VMA可放宽到16.5。

2.低温弯曲试件尺寸为:300m

注:低温弯曲试件尺寸为:300mmx100mmx50mm

5.9材料在铺装结构体系中的性能要求

中建某局一公司施工方案管理办法(22p)-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以及各种结构层的配伍性要求,以期适应铺装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铺装与钢板之间的有 效连接,并确保铺装表面层不产生裂缝。铺装结构体系重复荷载弯曲试验见表5.9.1。

5.10.1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可用除石棉纤维以外的木质素纤维、矿物纤 维、化学合成纤维。其中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的性能应满足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规定。化学合成纤维应满足《路桥用材料标准九项》(JT/T 534一2004)中的相关技术要求。纤维掺加量以占混合料总质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木质 素纤维掺量宜为0.3%~0.5%,矿物纤维掺量宜为0.4%~0.6%,化学合成纤维掺量宜 为0.2%~0.3% 5.10.2采用外径10mm~12mm的螺旋排水管,用以排除铺装边缘桥面板上的层间 水,由不锈钢金属材料或其他不锈蚀材料制成,应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及弹性。 5.10.3高弹性沥青类填缝料用于填充铺装层与边缘结合部位,达到密封防水的目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