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17章市政管线的保护市政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多种类型。它们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承担着为居民生活、工商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的重任。因此,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对市政管线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市政管线保护的核心在于科学规划与管理。在新建或改建工程中,必须全面了解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避免因盲目施工导致管线损坏。通过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管线位置、材质、用途等信息的精准掌握,从而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保障管线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明确管线保护的责任主体,并对破坏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同时,施工单位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施工前做好勘查工作,并与管线权属单位充分沟通协调。
此外,提高公众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宣传普及管线知识,让社会各界认识到保护市政管线的重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对于老旧管线,则需要定期维护检修,及时更换存在隐患的部分q/gdw 1219-2014 ±800kv换流站直流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市政管线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及市民共同努力,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
1)据现场调查及设计勘察报告,本工程距离建筑物较远,施工对其影响较小,根据施工经验预测施工对大部分建筑物影响不会很大。
2)位于设计车站上方的盖板河和既有环线地铁与车站正交,盖板河与车站顶净距不足2m,既有环线结构底板距车站单层暗挖断面约2m。暗挖施工地层沉降会对其结构产生影响,
施工时需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3)南出入口扶梯段上方300×2500热力沟距暗挖段拱顶最小距离不足0.5m,盖板河距离暗挖段拱顶1.78m,对该段暗挖段施工影响较大。
4)西南出入口靠近车站暗挖段拱顶有一3800×2200热力沟,距离顶拱不足0.5m,对该段暗挖影响较大。明挖段结构顶板上方有一70×98电污线,需进行悬吊保护。
5)西南风道拱顶上方有3800×2200热力沟距拱顶0.972m,4000×3230盖板河距拱顶3.747m,对暗挖施工影响较大。
17.2.2 拟采用的建筑物(构筑物)保护措施
过既有环线地段采取φ600管幕控制既有线位移和沉降。安排开挖在夜间地铁停运时进行,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具体方法详见“第15章 特殊地段施工方法”。
现有盖板河为城市排污河的一段,施工时采用大管棚注浆加固保护,探明河内有水时采取主动导水措施,具体方法详见“第15章 特殊地段施工方法”。该地段除正常监测外,施工时需特别注意随时观察掌子面及周围区段的渗漏水情况及其变化,必要时及时喷砼封闭掌子面。
17.3 既有管线保护措施
17.3.1 施工对既有管线影响程度分析
其它穿越车站上方的管线主要受施工扰动地层和地表沉降影响。据经验分析,与车站平行的管线,当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车站结构中线对应的地表)控制在设计允许值以内时,对管线影响不大,可不加保护;横穿及临近车站的管线受施工影响较大,有的管线管径大、距结构近、变形敏感性强,施工前需进行进一步的管线调查确定保护措施。
17.3.2 拟采取措施
若我方中标进场后,将在现有设计提供管线资料及保护方案基础上对车站施工范围内管线进行补充调查,并对补充后地下管线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结合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综合分析,同时提出管线保护方案,向业主以及监理部门作书面汇报,最后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存档。
①施工前组织专门的管线调查小组,配备探地雷达进行地下管线探测调查工作。
②对照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进一步确定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有无未显示管线情况。
③主动与市政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进一步收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图纸和管线竣工资料。
④必要时,到现场进行人工挖槽探测。
(2)确定管线允许变形量
在管线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下方法确定各类管线的允许变形,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后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对管线适应变形的能力重点分析长管(如采用焊接接头的煤气、上水管等)的适应性与接头管(即管线采用管节构造接头)的适应性,对管线的适应变形后能力主要采用“允许曲率半径”来进行判断,两种管线的允许曲率半径可分别采用以下两式进行计算:
长管:[Rp]=Ep×d/2[σp]
接头管:[Rp]=Lp×Dp/[△]
其中:[ Rp]:管道允许曲率半径
Ep:管道的弹性模量
d:管道的直径
[σp]:管道的允许应力
Lp:管节长度
科学研究院北院基础设施改造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 Dp:管道外径
[△]: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
上述两式较为关键的两个值分别为管道的允许应力和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可依据管线类别、材质和相关的规范确定。
4)受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保护
横穿车站上方的管线保护关键是控制施工引起上覆地层的变形。把管线的被动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施工中按设计提供方案预先埋设注浆管,在监控量测的指导下分层注浆加固地基,实施动态跟踪注浆保护。除此之外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1)暗挖隧道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开挖支护施工,控制地层下沉量。
(2)加强施工管线监控,根据不同的管线建造技术成套工法1.0水电安装工程标准做法,建立各类管线的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做好二次补压浆,确保管线保护管理在可控状态有效进行。
(3)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尤其对沉降敏感的管线要布点监测,并及时分析评估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根据施工和变位情况调节观测的频率,反馈指导施工。
(4)当施工前预测和施工中监测分析确认某些重要管线可能受到损害时,将根据地面条件、管线埋深条件等制定临时加固或管下地基注浆等保护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