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制指南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制指南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19.3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62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制指南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制指南旨在为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该指南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首先,明确规划目标与原则。灌区节水改造的目标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

其次,分析现状与问题。通过对灌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灌溉设施及管理现状进行详细调查,识别存在的问题,如渠系渗漏严重、用水浪费、设施老化等,并评估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再次,制定改造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包括渠道防渗衬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及量水设施建设和用水计量管理的完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最后,进行效益评价与保障措施。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制定资金筹措计划、政策支持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dbj51/t 082-2017标准下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长期发挥作用。

通过该指南的指导,灌区可实现水资源节约保护与高效利用的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踏勘,必要时辅以地质勘探工作, 查明灌区渠线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为灌 区工程改造规划提供依据

(1)收集灌区所在地县级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灌区范围内 现状水平年及其近3年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城镇、农业), 人口增长率,国民经济总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各种主要作物种 植面积及产量,农民人均年收入等。 (2)统计灌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灌区建成前后水旱灾 害变化趋势

调查统计灌区各类水源工程现状及其特征参数,并分类列表 说明。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大中型水库、泵站、引水闸坝), 应分别统计其特征参数,并调查落实每处水源工程负责供水的渠 道及灌溉范围:对分散于灌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以支渠渠道为

第二章灌区现状调查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分效计州佳两于万年口 2.“主要功能”指水库设计时确定的主要功能,如“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 洪等”; 3.供水渠道:可以从该水库取水的所有干(支)渠,是灌区水量平衡分区的 依据。

K灌区水源基本情况统计表(

1.“水源名称”指泵站提水的河流或湖泊的名称。 2.“最低来水量”指泵站提水水源设计年份最小流量(河流)或可提水量(湖 泊)

“水源名称”指泵站提水的河流或湖泊的名称。 最低来水量”指泵站提水水源设计年份最小流量(河流)或可提 泊)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注 “产水量”指相应设计年份

K灌区其他小型水源工程统计

分类调查骨干工程存在的问题,描述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 配套完整程度和老化破损情况,分析对灌区运行的影响:调查田 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对灌区运行的影响。 二、工程特征参数统计 列表给出骨干工程(指干、支渠,沟及流量大于1.0m²/s 以上斗渠渠道及其渠系建筑物,下同)各项特征参数,为第五章

第二章灌区现状调查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XX灌区骨干渠、沟及渠系建筑物 工程特征参数汇总表 (现状)

1.每一条干、支渠,沟及流量大于1.0m²/s斗渠应填写上表。 2.(1)、(2)列,应按渠段和建筑物顺序自上游至下游连续填写,不能遗漏或 间隔。 3.(4)列,对渠道填“土渠”或“石渠”,建筑物填类别名称,如××渡槽,×× 隧洞等。 4.不同断面型式,尺寸如示意图

1.每一条干、支渠,沟及流量大于1.0m3/s斗渠应填写上表。 2.(1)、(2)列,应按渠段和建筑物顺序自上游至下游连续填写,不能遗漏或 间隔。 3.(4)列,对渠道填“土渠”或“石渠”,建筑物填类别名称,如××渡槽,×× 隧洞等。 4. 不同断面型式,尺寸如示意图

总明灌区现状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一、 叙述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三、余 叙述灌区水费收缴情况,经营财务运行状况

第九节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综合前面所述灌区现状调查资料,分别从灌区在当地国民经 济中的地位、作用,灌区目前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运行管理方 面存在的问题,对灌区效益的制约和影响等方面,论述灌区要达 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进行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灌溉制度的复核与调整,是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其目的是分析、确定灌区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定额 综合灌水率,为计算不同水平年灌区灌溉需水量、计算(复核) 各级渠道设计流量提供依据

第一节灌溉保证率的选择

灌溉保证率是灌区改造规划的设计标准。规划中,应根据灌 区可供水资源状况(或初步水量平衡成果),参照GB50288一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3.1.2条,确定灌区灌溉保证率 摘录如下: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 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表3-1确定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 用表中较小值。 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采用经验频率法按式(3-1)计算,计算系列年数不宜 少于30年。

m—按设计灌溉用水量供水的年数,年; 计算总年数,年

第二节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主要指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水方式、灌 水次数、灌水时间、每次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灌溉与排水 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万亩以上灌区应采用时历年法,计算灌区 各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时历年系列不少于30年,从接近设 计灌溉保证率的2~3年中,按最不利的原则,选择一年作为设 计典型年,将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 时历年法对资料要求较高,要求具有连续30年以上降雨 蒸发等气象观测资料,有的灌区受资料条件限制,可能难以达到 这一要求。规划中,灌溉面积较小的中型灌区,如长系列资料收 集有困难,可采用典型年法。典型年选择,一般采用灌溉期降雨 量排频,按最不利原则,选择接近设计灌溉保证率的年份作为典 型年。作物灌溉制度确定方法,见图3-1作物灌溉制度设计流 程图。

第三章灌溉制度的确定

第三节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作物需水量计算,是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础。其目的是确 定长系列年份中作物各生育阶段实际需水量,以便通过时段水量 平衡,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理论计算方法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利用作物产量,生育期积温、日照等资料,先计算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作物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然后用各生育阶段需水模比系数计算各 阶段需水量; 第二类:利用蒸发资料,直接计算各生育阶段需水量; 第三类:利用气象资料,按能量平衡原理计算各生育阶段参 考作物腾发量,再利用灌溉试验资料求得的作物系数与参考作物 腾发量相乘,求得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 第四类:直接取用灌溉试验资料或需水量等值线图成果。 规划设计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资料收集情况 般而言,如果能收集到灌区所在地长系列气象资料,宜优先考虑 采用第三类方法。因为该方法能够直接求得作物系列年各生育阶段 需水量,从而为以后对灌区进行长系列的灌溉定额计算及水量平衡 分析奠定基础;如果气象资料收集有困难,但能收集到灌区所在地 长系列蒸发、降雨资料,也能求得需水系数α,则可采用第二类方 法;第一类方法涉及的经验系数较多,任意性较大,精度难以令人 满意;如果有实测长系列需水量资料,第四类方法最好,但一般灌 区很难有各种主要作物长系列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试验成果。

里介绍几种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 模比系数法

式中k一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水量(可根据试验统计资料确 定),m²/kg;

第三章灌溉制度的确定

ET = KwKcET。

式中ET一一作物阶段日平均需水量,mm/d; Kw一一土壤水分修正系数; Kc一一作物系数(它是阶段内作物实测需水量与同一阶 段由彭曼公式算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之比,可由 灌溉试验资料分析求得); ET。一一阶段内日平均参考作物腾发量,mm/d。 ET。的计算,通常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一蒙特 斯公式。公式为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4098ea (T+237.3)

平均气温高层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饱和水汽压,kPa;

第三章灌溉制度的确定

在最低气温等于或十分接近露点温度时,也可采用下式计算 2d, 即

最高绝对温度,K; 最低绝对温度,K:

0.611exp Tmin +237.

+273 max Tm = Tmin + 273 通量,MJ/(m²·d)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

规划设计中,灌溉制度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 采用灌溉试验资料,另一种是应用已计算求得的作物需水量资 料,通过灌区时段水量平衡计算确定。规划中具体采用哪种方 法,视所取得的资料而定。 一、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左此满区本自设有满溉试验站月有多午满溉试验观测

管桁架钢结构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三章灌溉制度的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