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潘集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淮南潘集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57.08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5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淮南潘集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淮南潘集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是针对潘集电厂项目用水需求与区域水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文件。该报告旨在确保电厂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同时保护当地水生态环境。

报告首先分析了潘集电厂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水文特征,包括淮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水量水质状况以及区域用水结构。通过对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详细调查,明确了可供水资源量及其承载能力。报告指出,潘集电厂主要依赖淮河干流作为水源,同时考虑应急备用方案以应对极端气候或突发事件。

其次,报告对电厂生产用水进行了全面测算,包括冷却水、锅炉补给水及其他工艺用水的需求量,并提出了循环用水和节水措施。通过优化用水工艺和提高水重复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取水量和废水排放。

最后,报告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监测计划,确保项目实施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报告为潘集电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川环办函[2020]147号:关于2020年全省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四川省生态环境办公室2020年6月5日),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1 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名称: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工程,火力发电。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建设地点:建设项目初步预可研报告拟选潘集、曹家岗和架河三个,潘集厂址位于芦集乡境内,场地位于芦集镇以东;曹家岗厂址位于祁集乡境内,阜淮铁路南侧、淮河大堤北侧的平地上;架河厂址位于架河乡境内。通过建设投资经济分析比较,潘集厂址更为理想。

潘集厂址位于芦集乡境内,场地位于芦集镇以东,根据现场踏勘和目前收集的资料看,后庄以西,西庄以北的区域作为厂址较为理想。厂址区域内基本上为农田和村庄,另有一灌溉水渠呈东西走向横穿整个厂址区域,水渠两侧有部分民房。区域内地势较平整,有村道纵横其间。厂址区域自然标高约为21.8 m~22.4 m(85黄海高程,下同),平均自然标高约为22.2m。厂区占地面积分别为93.7 hm2,施工区面积23 hm2。

灰、渣场容量现阶段按电厂规划容量(4×600MW)考虑,由于电厂地处平原地区,灰、渣场只能利用煤矿塌陷区。本期工程考虑利用潘一和潘三矿区的塌陷区作为电厂的灰场,两灰场距厂址的距离分别为7.5 km和4.5 km。

2.3 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计划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规划容量为4×600MW。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4×600MW机组,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600MW燃煤机组,第一台机组计划2007年底建成投产,第二台机组要求2008年底投产;二期工程建设2×600MW燃煤机组,计划于2015年前建成投产。

2.4 建设项目投资、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情况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华电力(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该项目将由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双方的出资比例各为50%,项目两期工程静态投资约100亿元。

电厂一期工程职工人数为461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再另行增加职工。

生活区建在电厂厂区,与电厂整体布设统一规划。

2.5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情况

本工程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选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补给水水源为淮河水。补给水量以电厂规划容量(4×600MW)计为1.92 m3/s。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扩大单元制供水系统,每台机组配循环水泵2台,冷却塔1座,循环水进排水管各1根,回水沟1条。其供排水工艺流程如下:

取水头部→自流引水管→补给水泵房→输水管线→冷却塔集水池→循环水回水沟→循环水泵房→循环水供水压力管→凝汽器/开式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排水压力管→冷却塔→冷却塔集水池。

2.6 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4×600MW工程规划取水流量为2.0 m3/s,年取水量约4000万m3(年运行时数为5500h)。一期工程按2×600 MW机组容量建设考虑,取水量约1.0 m3/s,年取水量约2000万m3;二期工程按2×600 MW机组容量建设考虑,取水流量约1.0 m3/s,年取水量约2000万m3。用水设计保证率为97%,校核为99%。

水质要求: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自备净水站,对水源水质、水温无特别要求。

取水口设置:拟采用淹没式取水,设置两个取水头和两根自流引水管,将水引至泵房。根据不影响防洪的原则,将补给水泵房建在淮河大堤的背水面的岸上区域。

2.7 建设项目废污水排放

根据《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总报告》,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的温排水、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的酸碱废水、除灰渣水和生活污水等。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尽可能回收,重复使用,少量排放废水将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厂址附近的架河干渠(位于任庄、朱庄附近),经泥河后利用现有的区域排水系统再排入淮河。淮南市环保局“淮环函[2004]第2号”已原则上同意本工程的电厂建设意向。电厂新设置入河排污口须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在排入淮河的880m3/h水量中,仅40m3/h的外排水量pH值略超标,60m3/h的非经常性外排水量SS略超标,其余外排水量均能达标排放。本工程按节约用水原则进行全厂水务管理,经采取节水措施和灰场防渗措施后,可避免对周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1.1 蚌埠闸以上区域

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区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淮河南岸的支流均发源于山区或丘陵区,源短流急龙门吊安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较大的支流有史河、淠河、东淝河等,其中史河和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集水面积分别为6850 km2和6450 km2,河长分别为211 km和248 km,河道平均比降分别为2.11‰和1.46‰。史、淠河上游建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和磨子潭4座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达58亿m3, 控制集水面积5000多km2, 约占史、淠河流域面积的40%。

淮河北岸较大的天然支流有沙颍河、洪汝河、涡河等跨省河道,主要承泄上游河南省来水。沙颍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伏牛山区的鲁山,集水面积近4万km2,河长557 km,河道平均比降1.19‰,京广铁路以西为山丘区,周口以下为广阔的平原;洪汝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集水面积约1.24万km2,河长298 km;涡河发源于废黄河南堤的平原河道,集水面积约1.6万km2,河长382 km,河道平均比降为1.54‰。人工河流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全长134 km,主要是分泄颍河和截取茨河、西淝河等支流河水在怀远入淮河干流;怀洪新河全长124 km,起点位于蚌埠闸上涡河入淮河口处,主要是对淮河干流汛期洪水进行分流。

沿淮湖泊洼地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城东湖、城西湖、芡河洼等。

淮河以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淮河以南较为贫乏。淮北平原区主要分布有孔隙水,其中西南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中深层、深层孔隙型承压水盆地,主要贮存于全新世古河道带砂层中。按其埋藏深度和补排及开采条件,地下水从上至下分为三个含水层组,即浅层、中深层和深层地下水。

区域内沿淮河干流主要有淮南市和蚌埠市。本区是华东地区和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新中国成立来50多年的建设,地区轻重工业均有较大发展,工业门类众多,现已形成以电力、煤炭、化工、卷烟、纺织、机械等为主的较完备工业体系。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磷、菱镁、明矾石、水泥石炭岩、硅石、钾长石等。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6º21'21"~117º11'59"与北纬32º32ˊ45"~33º0'24"之间,地跨淮河两岸。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及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 km;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 km。全市总面积2121 km2,其中市区面积1091 km2,凤台县面积1030 km2(含毛集)。建城区面积78 km2。

淮南市地处华东腹地,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距上海、江苏等一些工业中心较近,这些工业中心一方面使淮南作为能源产地的位置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又有力地促进了淮南市能源工业和其他工业的不断发展。淮南市的水运、铁路、公路都比较发达。水运上接豫东、皖西,下联苏沪;铁路通过水—蚌、商—阜、漯—阜铁路与四大铁路动脉—京沪、京广、京九、陇海线全部接通;公路206国道横贯全市的东西。淮南已成为淮河中游的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从而使淮南的经济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与华东地区连为一体,并有力地向周围地区辐射。

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东为环绕而不连续的高低丘陵,环山均有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m,坡度10°左右,海拔40~75m;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m,海拔30~40m,坡度2°左右;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m,海拔25m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m 某燃气管道定向穿越施工方案,海拔17~20m,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24m,相对高差4~5 m。

淮河是淮南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境内还有泥河、架河、西淝河、港河、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等河流,人工开挖的有茨淮新河。淮河两岸的低洼地区形成了许多湖泊,有高塘湖、石涧湖、瓦埠湖、施家湖等。航测资料表明,淮南市水面面积18200 hm2。其中河面为9400 hm2,湖面4600 hm2,中、小型水库面积107 hm2,坑塘面积4093 hm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