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是评估和规划水土保持项目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估算和效益评价,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与生态效益。水土保持投资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如梯田建设、淤地坝等)、植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以及监测管理费用等。投资估算需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治理规模和技术方案等因素,以确定资金需求。
效益分析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展开。经济效益体现在减少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土地生产力;社会效益包括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则表现在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提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量化水土保持项目的净收益,为决策提供依据。
总体而言,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这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7.1.5.3 方案新增工程措施投资估算
特易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7.1.5.4 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
7.1.5.5 方案新增临时工程投资估算
7.1.5.6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独立费用
7.1.5.7 水土保持补偿费
7.1.6 分年度投资估算
通过实施本水土保持方案规划设计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可降低项目营运的维修防护、清扫清淤等费用,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提高土地生产率,使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容量;同时,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加快工程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7.2.1 分析原则和方法
主要考虑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后的基础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措施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效益分析必须在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重分析方案实施后在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方面所产生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效益。本方案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区、施工生产区生活区、贮灰场和临时施工道路等在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后所产生的效益。因此,其效益分析应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其次才考虑其他方面的效益。
效益分析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方法》(GB/T15774—1995)进行。
7.2.2 生态效益
(1) 控制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由第4章“水土流失预测”可知,如果不采取措施,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07734.2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90702.71t,在预测期内原有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背景值)为17031.51t。
① 设计水平年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到设计水平年时,通过各项措施的防护,厂址区、永久建筑物占压区等区域水土流失轻微,可以忽略不计。施工临时占地、临时施工道路两侧通过平整、绿化和复耕措施,预计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通过分析和咨询,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后,预测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将会大大降低,预测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将会降至200 t/km2·a左右。设计水平年土壤侵蚀模数确定为200 t/km2·a。
② 项目区年均水土流失量背景值
按照第4章的基础资料,通过分析计算,项目区年均水土流失量背景值约为2772.61t。
③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年均水土流失量预测
通过分析预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量约为280.84t。贮灰场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特别是建筑灰坝工程)后,灰渣水蚀得到有效控制,这部分流失量可以忽略不计。由于采取了防风林、灰面喷淋和灰面覆盖等措施,灰场灰面基本不产生风蚀量。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每年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约为280.84t。
④ 水土保持措施实后控制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期,通过临时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大大减轻,预测此阶段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总量为214t。植物恢复期新增的土壤侵蚀量通过场地平整、绿化、复耕等措施全部得到控制,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量得到相应减少。工程运行期(7年),灰渣水蚀量通过灰坝和工程护坡全部得到控制。
因此,通过分析计算,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107734.2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90702.71t,水土流失背景值为17031.51t。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总量为100076.46t,总控制率为92.89%左右。
通过预测计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至200t/km2·a左右。
(2) 水土保持方案治理目标分析
① 扰动土地的治理率:本项目扰动土地总面积为140.42hm2。主体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地面积27.65hm2,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为112.77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89.55hm2 (包括林草绿化措施44.15hm2,复耕措施45.40hm2),工程措施面积23.22hm2。项目区扰动土地的治理率预测计算值为100%,达到了防治目标值95%。
②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面积为112.77hm2,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40.42 hm2,扣除永久建筑物面积面积后,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112.77hm2。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预测计算值为100%,达到了防治目标值90%。
③ 水土流失控制比:通过上节的计算分析,责任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到200t/km2·a左右,项目区允许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2·a,因此,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限制在1.0左右,达到了防治目标值1.2。
④ 拦渣率:通过治理措施,灰场灰渣全部进行拦挡,其它部位的临时堆弃土也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和临时排水措施进行防护,施工过程中的运输掉渣等少量渣土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减免,这些弃渣可以忽略不计。项目区拦渣率预测计算值为100%,达到了防治目标值99%。
⑤ 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为89.55hm2,可绿化措施面积亦为89.55hm2,项目区植被恢复系数预测计算值为100%,达到了防治目标值98%。
⑥ 林草覆盖率:林草总面积为44.15hm2,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159.65hm2,项目区总的林草覆盖率预测计算值为27.65%,达到了防治目标值25%。
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均达到或超过治理目标。
7.2.3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通过采取绿化、复耕措施,施工区及其边坡基本无裸露面,供排水管线、厂址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灰场和临时施工道路得到有效的防护。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以防止滑坡、崩塌等现象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危害,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和退水入河泥沙量dbj50/t-164-2021标准下载,保障工程安全和周围农田、村庄居民的安全,对当地及周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方案的实施将对当地水土保持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2.4 经济效益
项目所在区土地利用率偏高,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近向年乡镇企业和矿产业的迅猛发展,耕地面积逐年衰减。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通过土地复耕,可恢复耕地面积45.40hm2,平均每年增产粮食350t,绿化措施乔木林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量近150m3。
附表2 植物措施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
附表3 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
焦作市河阳路住宅小区4#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表4 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
附表5 工 程 措 施 单 价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