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doc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958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doc

拟用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回转式固液分离机运转效果好,该设备由动力装置,机架,清洗机构及电控箱组成,动力装置采用悬挂式涡轮减速机,结构紧凑,调整维修方便,适用于生活污水预处理。

1.1 设计说明

栅条的断面主要根据过栅流速确定,过栅流速一般为0.6~1.0m/s,槽内流速0.5m/s左右。如果流速过大,不仅过栅水头损失增加,还可能将已截留在栅上的栅渣冲过格栅,如果流速过小,栅槽内将发生沉淀。此外,在选择格栅断面尺寸时,应注意设计过流能力只为格栅生产厂商提供的最大过流能力的80%,以留有余地。格栅栅条间隙拟定为25.00mm。

挡土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1.2 设计流量:

Qd=8000m3/d≈333m3/h=0.093m3/s=93L/s

Qmax=Kz·Qd=1.64×333m3/h=546.12m3/h=0.153m3/s

1.3 设计参数:

栅条净间隙为b=25.0mm 栅前流速ν1=0.7m/s

过栅流速0.6m/s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δ=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

1.4 设计计算:

1.4.1 确定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

所以栅前槽宽约0.66m。栅前水深h≈0.33m

说明: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α—格栅倾角,度(°);

h—栅前水深,m; ν—污水的过栅流速,m/s。

设计采用ø10圆钢为栅条,即S=0.01m。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2

h0—计算水头损失; g—重力加速度;

K—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3;

ξ—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圆形断面,

H=h+h1+h2=0.33+0.3+0.025=0.655(m) (h1—栅前渠超高,一般取0.3m)

=0.3+0.33=0.63

L1—进水渠长,m; L2—栅槽与出水渠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B1—进水渠宽,; α1—进水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取20°。

1.4.3 栅渣量计算

对于栅条间距b=25.0mm的中格栅,对于城市污水,每单位体积污水烂截污物为W1=0.05m3/103m3,每日栅渣量为

拦截污物量大于0.3m3/d,宜采用机械清渣。

采用活性污泥法是现今比较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并且处理效果好,但是对于污水的水质,DO,PH,温度等要求比较严格。通过比较,该厂采用阶段曝气法,曝气系统采用倒伞式表曝机,该法对于池中不同阶段的需氧量能够灵活控制,活性污泥法要求水中的DO=2~4mg/L,BOD:N:P=100:5:1,在这范围内处理能力较好。

2.1 设计参数:

La=367 mg/L, Le=30 mg/L

进水Q=25000m3/d=1042 m3/d =0.29 m3/d

MLSS:X=2.9g/L, 回流比R=0.5

池体超高h1=0.7m, 有效水深h2=4.5m

微生物每代谢1kgBOD5所需的氧量a`=0.75 (以kg计)

每kg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的氧量b`=0.16 (以kg计)

污泥增长系数a=0.6 kgVSS/kg BOD5

污泥自身氧化率b=0.05 kgVSS/ kgVSS·d

时变化系数f=0.8 完全混合系数Kz=0.00672

2.2 采用推流式:

2.3.1 BOD去除率:

2.3.2 污泥负荷:

SVI= (合50~150)

2.3.3 曝气池总体积:

(设计取18000)

2.3.4 单池计算:

单池有效体积:V`=V/2=18000/2=9000

有效面积:S=V`/h2=9000/4.5=2010m2

单廊道:W=18.25,

总高:H=h1+h2=0.7+4.5=5.2m

水力停留时间: 理论 HRT=V/Q=18000/1042=17.3h

实际 HRT=V/(1+R)Q

2.3.5 总需氧量:

去除每公斤BOD需氧量

2.3.6 表曝机的选用:采用固定倒伞式,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曝气叶轮

单池具有6部曝气机,单机充氧量R`=73.43kg/h

取直径D=1.5m,校核:D/水深=1.5/4.5=0.33

D/池边长=1.5/18.25=0.08

(K1,K2为池型修正系数)

图三 倒伞式曝气叶轮结构简图

2.3.7 污泥产量:

2.3.9 剩余污泥排放量:

3.1 采用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

沉淀池个数n=2;水力表面负荷q’=1m3/(m2h);出水堰负荷1.7L/s·m(146.88m3/m·d);沉淀时间T=2h;污泥斗下半径r2=1m,上半径r1=2m;剩余污泥含水率P1=99.2%

3.2.1 设计计算:

3.2.1.1 池表面积

3.2.1.2 单池面积

3.2.1.3 池直径

3.2.1.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

3.2.1.5 沉淀池部分有效容积

3.2.1.6 沉淀池坡底落差 (取池底坡度i=0.05)

3.2.1.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

3.2.1.8 污泥斗容积

池底可储存污泥的体积为:

3.2.1.9 沉淀池总高度

H=0.47+4+1.73=6.2m

3.3 进水系统计算

3.3.1 单池设计流量521m3/h(0.145m3/s)

进水管设计流量:0.145×(1+R)=0.145×1.5=0.218m3/s

管径D1=500mm,

进水井径采用1.2m,

出水口尺寸0.30×1.2m2,共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3.3.3 紊流筒计算 图六 进水竖井示意图

紊流筒过流面积 紊流筒直径

3.4.1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0.145 m3/s

3.4.2 环形集水槽设计

采用单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

设槽中流速v=0.5m/s

设计环形槽内水深为0.4m,集水槽总高度为0.4+0.4(超高)=0.8m,采用90°三角堰。

3.4.3 出水溢流堰的设计(采用出水三角堰90°)

3.4.3.1 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 H1=0.04m

3.4.3.2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

3.4.3.3三角堰个数n1

3.4.3.4三角堰中心距

4.1 设计参数:

4.1.1 混凝池:(池数:2个)

单池流量Q=1042/2=521 m3/h

停留时间HRT=1min,水深H=3.9m,超高h=0.42m

(取9 m3)

S=9/3.9=2.31m2

设计池为方形,L=W=1.52m

絮凝池:(池数:2个)

单池流量Q=1042/2=521 m3/h

停留时间HRT=15min,水深H=4.5m,超高h=0.72m

S=260.5/4.5=28.9 m2

设计池长W=5m,L=28.9/5=5.78m

水力负荷q`=3.73 m3/(m2h),分离区原水悬浮物浓度Sa=600mg/L=0.6kg/m3

溶气压力P= Pa,水温(溶解度系数KT=0.0206,105Pa时空气饱和量Ca=7.63mg/L)

溶气效率:f=0.9,过流密度:I=2500 , 污泥含水率P2=96%

单池流量Q=1042/2=521m3/h,气固比:Aa/S=0.018

5.2 每天产生污泥量:

干泥量:WA=Q×Sa=521×0.6=312.6 kg/m3

湿污泥量:W2= (取8 m3/h)

5.4 空压机的额定气量:

5.5 气浮池:(辐流式底部进水,池数:2个)

5.5.1 面积计算:

设计上浮速度vc=10mm/S,下沉速度vs=1.8mm/S

接触区面积: (取20 )

分离区面积: (取110)

总面积:A=20+110=130 直径:D=13m

5.5.2 体积计算:

分离部分有效水深: h2=q`T=3.730.64=2.4m

5.5.3 周边有效水深:

H0=h2+h3=2.4+0.5=2.9m()

5.5.5 池底计算

取池底坡度i=0.15

5.5.6 污泥斗:

上部边长为:l=1.5m,下部边长为:l`=0.8m,倾角

5.5.7 总体积:

总高 H=h1+H0+h4+h5=0.29+2.9+0.9+0.96=5.05m

5.5.8 浮渣斗计算:

W=W1+W2=419.6+192=611.6 m3/d=25.48 m3/h

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P3=95%

6.2 沉淀池剩余污泥浓缩后体积:

6.3 气浮池污泥浓缩后体积:

6.5 浓缩池设计计算:(悬挂式中心传动)

设两座辐流式浓缩池,池内设一台带搅动栅的中心传动刮泥机,并带工作桥。,进泥管采用上部进泥,每池进泥管上设手、电动闸阀一个,可控制两池进泥状态。

污泥量Q污泥=611.6m3/d=25.48m3/h,表面水力负荷q`=0.66 m3/m2。h,停留时间7h

池底倾角;底部泥斗:上直径d1=3m,下直径d2=2m,

6.5.2 池体计算:

单池面积:,直径D=5m

有效水深:h2=4m,有效体积:

总高:H=h1+h2+h3+h4=6.03m (h1为超高,取0.3m)

双池总体积:178.94 m3

  脱水机房由污泥混合池、脱水机房及泥饼堆放间合建而成。污泥混合池平面尺寸为2m×1.5m,有效水深2m。为了避免剩余污泥在混合贮池内沉淀,设有搅拌机一台。

带式压滤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P4=80%,成泥饼状

泥饼运输采用TD—75型皮带运输机。

8.1 一级缓冲池:

各池体积IU1=1500m3;IU2=100 m3;IU3=300 m3;IU4=2010 m3

IU5=700 m3;IU6=100 m3;IU7=50 m3; IU8=220 m3

各池体积IU123=2500 m3;IU59=1300 m3;IU45678=4000 m3

(IU—池子代号,详细见附平面图)

8.3 事故池:3个铁艺围墙施工方案,单池体积为4800 m3

8.4 生活污水泵房:

氢氧化钠储液罐一个,20m3

氯化铁储液罐一个, 20m3

DB34/T 4230.12-2022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第12部分:化学纤维制造业.pdf第五章 总结与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