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doc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9516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doc

检查设计的设备基础荷载值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施工现场在安装前要清理,确保清洁

各种材料于第一次进场后,必须由甲方/监理方现场随机取样,送到指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各种不同材料取样≥一份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DLT 2089-2020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使用导则.pdf,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刮划之行为,保证质量符合要求,凡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损坏的,应立即清除出场不得使用。

工程师务必确认现场施工图纸为最新版本,避免旧图纸或旧版本在现场使用。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

在标准层(面)大面积施工前,先行试做一个样版,经现场工作检查表检验合格后,才可正式进行该项目安装或施工程序。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 → 混凝土拌制 → 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振捣 → 混凝土找平 →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 → 水泥→ 砂子(掺合料)→ 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 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 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400cm2,累计不大于800cm2,无孔洞。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 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 昼夜。

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

基础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正确,无倒坡现象。

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项目

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允许偏差

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

在混凝上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门口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损坏。

基础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安装螺栓、预埋件均不得遗漏。以避免后剔凿基础混凝土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动力机器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除锻锤基础以外,在机器底座下应预留二次灌浆层,其厚度不宜小于25mm,二次灌浆层应在设备安装就位并初调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密实,且与混凝土基础面结合

动力机器基础底脚螺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带弯钩底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应小于20倍螺栓直径,带锚板地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5倍螺栓直径

底脚螺栓轴线距基础边缘不应小于4倍螺栓直径,预留孔边距基础边缘不应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预埋底脚螺栓底面下的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50mm,当为预留孔时,则孔底面下的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100mm

基组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宜位于同一竖线上

灌浆时,灌浆部位应清理干净,灌浆用的碎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其标号应比混凝土基础高一级,并要认真捣实。

灌浆前应安设外模板,而外模板距设备底座底面外缘的距离应大于100mm,并且不应小于底座底面边宽,其宽度应约等于底座底面边宽,其高度应约等于底座地面至基础的距离。

各设备基础除需满足上述相关要求,另还需要满足下列主控项目。(没有列出的设备请参照制造厂商说明及深化图纸要求,按上述要求执行)

标高应符合表《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允许偏差》规定

地脚螺栓与预埋件的连接或固定应牢固,各连接部件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螺栓,其紧固力应一致、均匀。

当混凝土养护期满,强度达到75%时,由土建单位提出书面资料进行交接工作。

水泵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2mm。

安装的地脚螺栓应垂直、拧紧,且与设备底座接触紧密

地脚螺栓垂直度不得超过10/1000

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地脚螺栓距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

地脚螺栓埋入部分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黄油

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1.5~5个螺距

在二次灌浆达到强度后,再拧紧地脚螺栓。

如果底座上已装有水泵和电动机时,可以不卸下水泵和电动机而直接进行安装。

具有单层基础的泵、驱动机与泵调平时,应在其底座及其它加工面上进行测量,其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具有双层基础的泵、驱动机和泵的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且倾斜方向应一致,并应在其法兰面上进行测量,泵座轴线与进水管道轴线的同轴度应为φ2mm。

基础周围需设计集水槽。

水箱、集水缸、分水缸等设备基础

底座的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15mm,标高允许偏差为±5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

基础标高和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形状和各主要尺寸、预留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基础验收完毕,在设备安装之前,应在基础表面铲出一些麻面(放垫铁的地方除外),为使二次灌浆时,浇灌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能与基础紧密地结合起来

铲麻面的方法一般可用手工或风铲进行,铲麻面的标准是每100cm2以内,应有5~6个直径为10~20mm的小坑。

地脚螺栓灌注时,应使用与混凝土基础同等级混凝土,决不能是失效水泥灌注。

钢制立式圆筒形储罐基础应取得下列资料:

储罐直径、高度等几何尺寸、总重心标高、基础顶面中心的设计标高、罐底拱升值

储罐基础的总图坐标位置

预埋螺栓的位置、规格(或尺寸)。

基础中心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

支承罐壁的基础表面,其高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环梁时,每10m弧长内任意两点的高差不得大于6mm;整个圆周长度内任意两点的高差不得大于12mm

无环梁时,每8m弧长内任意两点的高差不得大于12mm

压缩机基础施工一般要求

基础施工前,应核对到货机器的图纸。与设计图纸相符合时,方可施工

压缩机基础施工时不宜留施工缝。若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在底板与柱子交接处。

压缩机基础应避免冬季施工,若必须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不得掺加氯盐。

压缩机基础底板上的附属设备基础,如与底板两次浇灌时应预留锚固钢筋。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以保证所有预埋件、地脚螺栓(或套管)的准确位置。

浇捣混凝土时,应注意预埋件及梁柱节点附近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

压缩机基础的施工缝及二次灌浆施工提要:

二次灌浆层的混凝土或快硬水泥砂浆必须与压缩机基础粘结牢固。

灌浆前必须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将其松动的混凝土及其附着物铲除,冲刷干净。

灌浆前两天及灌浆前对灌浆部位洒水,灌浆时应排除灌浆部位的积水。

灌浆前先浇一层水泥浆(水泥标号≥425#),灌浇混凝上宜自一端开始逐浇逐震捣密实,以免形成气泡。

浇水自然养护保持湿润,温度以20℃为宜。

螺杆式压缩机等大块式基础

宜采用块式基础,机器底座边缘至基础顶面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基础底板尺寸按下规定确定,底板悬臂长度不宜大于2.5倍板厚。

基础底板尺寸宜有以下三个条件确定

基础质量应大于机器质量的3~5倍

P≤(0.5~0.7)f

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基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其相对偏心不应超过3%。

基础的混凝土体积小于20m3,时,可不配置表面构造钢筋;混凝土体积为20~ 40m3时,应在基础顶面配置直径为10mm 、间距为200mm的钢筋网;混凝土体积大于40m3时,尚应在基础四周和顶、底面配置直径为10~14mm 、间距为200~300mm的钢筋网。

基础底板悬臂部分应按强度计算配置上、下侧钢筋。当底板悬臂长度小于底板厚度时,可不必配筋

地脚螺栓宜采用直钩式,埋置方法宜采用预留孔。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属动力基础,压缩机转速n﹥3000r/min时)

压缩机基础下半部的自重(包括柱自重之半、底板自重、底板上附属设备自重及填土自重等),应大于基础上部自重(包括柱自重之半和顶板自重)及安装在顶板上的机组自重(包括管道自重)的总和。

压缩机基础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二次灌浆层的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基础材料强度等级。钢筋应采用I、II级热轧钢筋,不得使用冷加工钢筋

基组(包括压缩机基础及基础上的机器、管道、附属设备及填土等)的总重心与压缩机基础底面的形心力求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当偏心不可避免时,其纵向和横向的偏心距不应超过相应方向底板边长的3%

计算基组总重心时,仅计算永久荷载,可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压缩机基础底面与相邻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底面宜置于同一标高上,且不宜相连。若必须将压缩机基础与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相连时,须经过周密设计,确认压缩机基础的振动对构筑物或建筑物无不利影响时,方可相连

预埋螺栓的中心线距压缩机基础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螺栓底距顶板下表面不应小于50mm.

压缩机基础各构件的受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刚架纵、横梁、柱:≥25mm

底板:≥35mm;无垫层时底板底面≥70mm

压缩机基础顶面的二次灌浆层应采用无收缩细石混凝土或无收缩砂浆。

压缩机基础底板宜设计成矩形,其厚度不应小于柱截面的高度,也不宜小 于800mm,一般取底板长度的1/10~1/12。

柱截面宜设计成方形或矩形,其截面尺寸不宜小于柱净高度的1/10,并不得小于450mm×450mm。

顶板厚度不宜小于其净跨度的1/4,且不得小于800mm,一般取800~1000mm 。

压缩机基础顶板由梁区和板区构成,纵、横向刚架梁与柱的连接按刚性设计,柱应嵌固于底板中,其连接构造必须符合固定端的要求。

柱纵向钢筋按计算确定,并沿截面对称布置,直径为18~25mm,间距不大于200mm,箍筋直径为10~12mm,采用复合钢箍。

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建议按下列范围选用:

当截面尺寸等于450mm×450mm时,取1.2%~2.0%;

当截面尺寸大于450mm×450mm时,取0.8%~1.6%

顶板的板区应在板顶及板底配置钢筋网,直径为14~18mm ,间距200~250mm。刚架梁的受力纵筋经计算确定,应在梁截面上、下对称配置,梁底部(或顶部)配筋率一般取0.4%~1.O%,且不小于5Ф25。

沿顶板侧边应配置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为14~18mm某厂区地下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竖向间距为250~300mm。

在顶板或底板上开孔(或开沟槽)时,若孔或槽的直径或边长大于300mm,应沿孔或槽周边配置直径为14~16mm,间距为200~250mm的加强筋。

为确保顶板上螺栓孔或螺栓套管位置的准确性,顶板及刚架梁纵筋位置应力求避开螺栓孔或螺栓套管。

变压器型钢基础及预埋件

型钢金属构架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基础配制图的要求与规定,如设计对型钢构架高出地面无要求,施工时可将其顶部高出地面100mm。

型钢基础构架与接地扁钢连接不宜少于二端点,在基础型钢构架的两端,用不小于40×4mm的扁钢相焊接,焊接扁钢时,焊缝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焊接三个棱边,焊完后去除氧化皮,焊缝应均匀牢靠,焊接处做防腐处理后再刷两遍灰面漆。

基础型钢安装前应调直后埋设固定,其水平误差每米应不大于1mm,全长总误差不大于5mm。盘面底口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

将角钢调直,量好尺寸,画好锯口线,锯断煨弯,钻孔位,焊接。煨弯时用方尺找正,再用电(气)焊,将对口缝焊牢,并将埋注端做成燕尾,然后除锈,刷防锈漆。再按照标高用水泥砂浆将铁架燕尾端埋注牢固,埋入时要注意铁架的平直程度和孔间距离,应用线坠和水平尺测量准确后再稳往铁架。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方可进行配电箱(盘)的安装。

中压柜,低压柜道路边坡工程爆破专项施工方案,消防双电源柜基础型钢及预埋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