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docx4.0.2 施工单位应对测量成果进行全面复测,复测内容如下:
1 GPS点的基线边长度;
2 导线点的转角、导线点间的距离;
松桃县桃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 水准点间的高差。
1 CPⅠ控制网按C级GPS控制网要求进行复测。基线边长度复测较差达到1/80000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2 CPⅡ GPS控制点按D级GPS控制网要求进行复测。基线边长度复测较差达到1/50000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水平角 检测较差5″;
闭合差5″。
距离 导线边长2mD(同一高程面);
相对闭合差1/40000
4.0.5 水准点复测应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高差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20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4.0.6 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必须重新复测。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4.0.7 施工控制网加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按CPⅢ控制点的要求进行选点、埋石和测量。
2 施工高程控制点加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
4.0.8 桥梁、隧道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应根据桥轴线精度、隧道贯通精度建立独立的桥梁、隧道施工控制网。
4.0.9施工放样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放样前,应在CPⅡ复测的基础上,用附合导线加密施工控制点CPⅢ,其平均边长以200m为宜。
2 施工放样应置镜于CPⅠ、CPⅡ、CPⅢ控制点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3 中线控制桩放样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之差不得大于10mm。中线控制桩包括曲线五大桩和长曲线上、直线上每200一个的中线控制桩。中桩和加桩放样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之差不得大于30mm。
4 涵洞、200m以下中小桥、1000m以下短隧道施工定位测量应满足涵洞中心、墩台中心、隧道洞口中线控制桩放样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之差不得大于10mm。放样测量完成后应进行检核测量,涵洞中心、墩台中心应与相邻中线控制桩闭合,闭合差不应超过20mm;隧道进出口中线控制点间应沿线路中线敷设导线闭合,闭合差不应超过40mm。
4 路基开挖边桩、挡土墙、抗滑桩的定位,可在中桩或加桩上按设计位置直接放样。
5.0.1 铺轨前应进行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由线下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线路中线测量、构筑物测量(隧道限界、桥梁墩台高程等)和路基横断面测量。
5.0.2 线下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高程竣工测量时,应将水准点(含施工增设的水准点)按原测设精度移设于接近线路的稳固建筑物或岩石上(如桥台或涵洞的帽石上)。如无上述条件时,可结合线路中线控制基桩埋设永久性混凝土水准点,其设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水准点应每隔1~2km设置一个,并应绘制水准点布设平面草图及描述其位置。
5.0.3 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运营管理单位、轨道铺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现场复测),并办理交验报告。
5.0.4 线下工程验收合格后,由轨道铺架施工单位按第2.4节要求设置基桩、线路中线控制加桩。
5.0.5 曲线上按CPⅢ的测量精度每60m左右设置一个加密基桩(在铺轨基桩点间加密),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变坡点里程以及竖曲线的起、终点里程应各增设一个。线路中线控制基桩距线路中线的外移距离一般为2.5~4m,线路中线控制基桩应设置混凝土桩,并符合附录A CPⅢ控制桩的规定。
5.0.6 线路中线控制基桩,在直线部分宜设在下行线左侧路肩上,分修地段应按上、下行线分别设置。在一条线路上线路基桩的外移距离宜相等;如遇障碍物,外移距离可适当增减,但增减值应相等。
5.0.8 线路中线控制基桩测设后,应根据基桩距中线的外移距离,进行中线测量。测量后的线路、桥梁、隧道中线应相符合,其位置应满足路基宽度和桥梁、隧道等建筑限界的要求。
5.0.9 线路中线控制加桩设置,一般直线地段每25m加桩,曲线地段每10m加桩。曲线五大桩、道岔中心、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立交桥中心、桥涵中心、大中桥台前及台尾、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车站中心、支挡工程的起终点和中间变化点、道砟厚度变化点、跨越线路的电力线、通信线和地下管线中心等处均应设置加桩。
5.0.10 铺轨前应对线路控制点进行贯通测量,线路控制点包括:曲线上的直缓(ZH)、缓圆(HY)、曲中(QZ)、圆缓(YH)、缓直(HZ)、直线转点等,线路中线贯通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2 控制桩贯通测量闭合差的限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角闭合差:fβ≤15(″),n为测角个数;
距离相对闭合差:ΔL/L≤1/15000(水平角平差)。
5.0.11 铺轨平面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直线上利用外移控制桩采用穿线法测量进行轨道铺设控制。点位横向误差的限差每150m不应超过5mm。
采用10m弦量的轨向铺设精度时速200公里时不应超过3mm、时速250公里时不应超过2mm。
2 曲线上利用贯通测量设置的曲线控制基桩和加密基桩进行轨道铺设控制测量。有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应满足表5.0.11的要求。
表5.0.11 有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mm)
5.0.12 铺轨时竖曲线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在竖曲线里程范围内,直线上以左轨、曲线以内轨为基准线在钢轨上每5m标注一个里程点;
2 计算每个里程点的设计高程,曲线外轨应加上设计超高值;
3 用中平法测量每个里程点的高程,应在一个测站上完成整个竖曲线的测量;
4 竖曲线范围内里程点的高程与设计值之差应小于±3 mm。
5.0.13 全线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向运营管理单位交接下列资料:
1 线路平、纵断面图;
3 各种测量资料、桩橛,桩橛包括:CPI点、CPII点、水准点、铺轨基桩(CPIII)等。
5.0.14 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对竣工资料进行验收复测,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验收报告。验收复测内容和要求如下:
1 对CPI点、CPII点、水准点、铺轨基桩(CPIII)等进行复测;
2进行轨面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并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
3横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宽度和路堤护道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与宽度应符合相关路基验收标准的规定。
4线路中线复测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相关验收标准的规定。
6 既有线改造测量
6.0.1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应尽量利用原有的既有线平面高程控制网。当原有的既有线平面高程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本指南的要求时,应按第1章和第2章的要求建立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和高程控制网,已埋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点桩橛应充分利用,但应符合CPⅠ、CPⅡ桩橛埋设技术要求,并求出新老控制网之间的转换关系。
6.0.2轨道精密控制网CPⅢ测量
轨道精密控制网CPⅢ测量为控制线路中心位置应在路肩测设永久性基桩,并充分利用既有基桩,建立轨道精密控制网,测设轨道精密控制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1)轨道精密控制网在线路控制网基础上建立,并附合到CPⅠ、CPⅡ平面控制网上。
(2)轨道精密控制网,按五等导线测量规定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2的规定。
(3)轨道精密控制网的布置
①以下行线设计中心线或调整设计后的轨道中心线为基准线布置基桩。在直线地段埋设于下行线轨道左侧路肩上,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置在右侧路肩上,距钢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2.5m,并同时测量既有两线线间距。直线每200~400m,曲线每100 m左右设置一个基桩,曲线上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点附近应增设一个。
②基桩点在路基地段宜埋设在路基上或接触网杆基座上,在隧道内宜选在水沟电缆槽上或避车洞内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基桩点桩宜埋设在隧道内的水沟电缆槽上或避车洞内,在桥梁上宜选在墩台上。
(4)轨道精密控制网基桩的制作
①对选在触网杆基座上的基桩应直径不小于16mm、长度不短于200 mm的钢钉,
②对埋在路肩上的基桩,应作成100×100 mm或直径为100 mm的混凝土桩,埋置深度不得低于500mm,见下图。
6.0.3既有轨道坐标系统的建立
在轨道精密控制网建立后,进行既有轨道坐标系统的建立。
(1)直线地段以曲线头附近的直线转点作为控制两曲线间夹直线的依据,进行坐标联测,一般按100~500m为一个计算点,进行拟合夹直线设计,并计算其坐标,作为今后运营养护的轨道基线点的基础资料。
(2)曲线地段利用拟合夹直线进行曲线整正测量,进行曲线要素的设计,设计以最小拨道量、不改建构筑物为原则,进行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选配,半径取值以整1米为宜,缓和曲线取值以整5米为宜。并计算其曲线逐桩坐标,以每20m计算一个点。
③计算轨道精密控制网基桩与设计中线的距离。
(1)设置外移桩,采用全站仪对所设外移桩进行测量,作为计算线路里程的依据;
(2)直线地段设置百米标、五十米标,曲线地段每20m加桩;
(3)车站中心(信号楼)、桥梁台前台尾、涵中心、隧道进出口、上下行线接触网杆(上行线接触网杆与上行线里程为准)、信号机(上行线接触网杆与上行线里程为准)、区间禁停标、岔心等加桩;
(4)线路里程的丈量方向,由始点向终点进行。并行地段测量下行线(左线)里程上行线采用投影里程,分修地段两别测量里程;
全线里程应贯通,复测后全线应使用新里程。
附录A 控制点标志及埋石要求
本附录所规定的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规格均为一般地区普通标石的埋设,对于特殊地区的标石埋设,应根据线路所在地区的土质、地质构造及区域沉降等因素,进行特殊地区的控制点埋设(如:基岩点、深埋点等)。
A.1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
A.1.1 金属标志制作材料为铸铁或其它金属。规格应符合图A.1.1的规定,图中“××××××”处为测量单位名称。
A.1.2 不锈钢标志可采用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不锈钢材料,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规格应符合图A.1.2的规定。
图A.1.1 金属标志(单位:mm) 图A.1.2 不锈钢标志(单位:mm)
A.2 各等级控制点标石的埋设
A.2.1 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建筑物上各等平面控制点标石设置规格应符合图A.2.1的规定。(包括CPⅠ、CPⅡ、CPⅢ)
图A.2.1 建筑物上各等平面控制点标石设置(单位:mm)
A.2.2 CPⅠ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2的规定。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
图A.2.2 CPⅠ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3 CPⅡ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3的规定。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图A.2.3 CPⅡ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4 CPⅢ及施工控制点标石的造埋规格应符合图A.2.5的规定。当CPⅢ设在接触网杆等建筑物上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注:1-盖;2-土面;3-砖;4-贫混凝土
图A.2.4 CPⅢ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5 轨道基桩①对选在触网杆基座上的基桩应直径不小于16mm、长度不短于200 mm的钢钉,②对埋在路肩上的基桩建筑水电安装预埋施工工艺学习,55页PPT.ppt,应作成100×100 mm或直径为100 mm的混凝土桩,埋置深度不得低于500mm,见下图。
图A.2.5 铺轨基桩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6 水准基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6的规定。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A.2.6 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7水准基点墙脚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7的规定。
河南电工学院家属楼中央空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图A.2.7墙脚水准基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主题词: 基本建设 标准 测量 指南 通知
抄送:中铁工程、建筑公司,中铁通号集团,中交集团,中建总公司,各设计院,中铁设计咨询集团,上海城铁院,中铁各工程局,各监理公司,部经规院,工管中心,部内政法、计划、财务、科技、安监司,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