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内墙顶抹灰工艺标准.docx

混凝土内墙顶抹灰工艺标准.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440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混凝土内墙顶抹灰工艺标准.docx

5.2 推小车或搬运东西时,要注意不要碰坏口角和墙面。抹灰用的大杠和铁锹把不要靠放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板,防止损坏其棱角。

5.3 拆除脚手架时要轻拆轻放,拆后材料要码放整齐,不要撞坏门窗、墙面和口角等。

5.4 要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窗帘钩、电线槽、盒、水暖设备和预留孔洞等闵行区吴中路某商业小区多套住宅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要随意抹死。

5.5 抹灰层凝结硬化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以保证灰层有足够的强度。

5.6 要保护好地面、地漏,禁止在地面上拌灰和直接在地面上堆放砂浆等。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

6.1.1 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实,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

6.1.2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砖墙可提前一天浇水,一般浇二遍,使水深度入墙达到8~10mm即为符合要求。

6.1.3 基层偏差较在,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较大产生裂缝。应分层赶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

6.1.4 配制的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的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

6.2 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

6.2.1 抹完罩面灰后,压光工作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产生起泡现象,其中基层为混凝土顶板和墙面较为常见。

6.2.2 底灰过分干燥,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走,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抹纹或漏压。

6.2.3 淋制生石灰时,对欠火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过滤不彻底,灰膏熟化时间不够,抹灰后遇水或潮湿空气灰层内的生石灰颗粒会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爆灰,出现开花。

6.3 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要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使冲筋交圈,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杠、找规矩。

6.4 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等抹罩面灰接槎明显或颜色不一致:抹罩面灰时要注意留施工缝,施工缝要尽量留在分格条、阴角处和门窗框边部;室内如遇施工洞口时,可采用甩整面墙的方法。

6.5 踢脚板、水泥墙裙和窗台板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等:操作要加细,按规范去吊垂直,拉线拉直、找方,抹完灰后,要反尺把上口赶平、压光。

6.6 暖气槽两侧上下窗口墙垛抹灰不通顺:应按规范吊直找方。

6.7 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等:应按规范安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准备专用工具(长抹子)高速公路冬季施工方案,工作细致即能克服。

6.8 水泥面层无强度,表面不实:水泥早期脱水或使用过夜灰造成,要加强管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

7.2 砂子应该有材质证明及含泥量的控制。

智能小区施工组织方案 7.3 磨细生石灰粉出厂合格证。

7.4 107胶产品合格证。

7.5 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