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docx第3.1.4条 桥面在下列位置不能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冻结、焊接或销设长钢轨:
1、桥长在20m及以下的明桥面上;
物流宁波保税区物流中心工程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2、 钢梁端及纵横梁连接处、无碴无枕梁端、拱桥温度仲缩迟自拱顶等处前后各Zm范围内;
3、 设有伸缩瞩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度(由一孔钢梁的固定受应至相邻钢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碴场的距离)的范围内。
第3.1.5条 明桥面上线路不应设置坚曲线和缓和曲线。明桥面也不宜设在>4‰的坡道上
第3.1.6条 明桥面的钢轨扣件应采用分开式扣件,用轨卡及轨卡螺栓将钢轨与垫板联结,垫板与桥枕用3个(内2外1)或4个螺纹道钉牢固联结(允许速度为 120 km/h及以上时,必须4个),垫板与桥枕间防磨垫板厚度为4~12nun,其铺设安装规定详见图3.1.6 。
明桥面两端桥头线路用木枕过渡时,必须采用分开式扣件彻底锁定,锁定长度至少为 75 m。
第3.1.7条 分开式扣件设置和轨卡螺栓的拧紧方法,无缝线路地段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普通线路地段按以下规定办理:
(l)跨度小于 40 m时,采用全部扣紧轨底方式,螺栓扭矩为 50~70 N·m。
(2)跨度大于或等于 40 m时,可采用全部扣紧轨底或扣紧与不扣紧轨底相间隔的方式。全部扣紧时,螺栓扭矩为50~70 N·m。扣紧与不扣紧相间隔时,间隔为1—2—1(扣紧—不扣紧—扣紧),螺栓扭矩为 80~120 N·m。
2.大跨度简支格梁,一般采用分段扣紧轨底方式,跨中扣紧,支座附近不扣紧,扣紧和不扣紧长度范围各为1/2梁长。当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时.仅在伸缩调节器端扣紧,另一端不扣紧。当设有伸缩纵梁时.在伸缩纵梁两端至少24m范围内不扣紧。扣紧处螺栓扭矩为80~120 N·m。
3、大跨度连续衔梁,根据结构形式选取。
(l)没有伸缩纵梁的连续梁,采用分段扣紧轨底的方式,在伸缩纵梁两端至少各24m范围不扣紧,在中间支座和钢轨伸缩调节器附近扣紧(无伸缩调节器时在端支座附近不扣紧),其扣紧长度范围为每联长的1/2,螺栓扭矩为80~120N·m。
(2)无伸缩纵梁的连续梁,当连续梁两端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宜采用全部扣紧方式,螺栓扭矩值为50~70 N·m。若采用分段扣紧方式,仅在设有伸缩调节器的活动端扣紧,螺栓扭矩为80~ 120 N· m。扣紧与不扣紧长度范围各为1/2。
4、桥面钢轨接头冻结或焊接时,轨卡螺栓扭矩为的80~120N·m
5、本枕分开式扣件,螺纹道钉至少应配齐3个(明桥面按第3.1.6条)并不得有浮离松动;动荷载下铁垫块与螺纹道钉不得有相对位移。
第3.1.8条 道碴桥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营桥梁道碴槽顶面外缘宽度不得小于3.9m,轨底高出挡碴墙顶不应小于0.02m;桥面应铺设一级道碴,枕下道碴厚度不小于 0.25 m,也不得超过 0.45 m;桥上木枕应逐步更换为可安装护轨的混凝土枕。
2、改建桥梁的道碴槽顶面外缘宽度不得小于4.2m;桥面防水层应采用耐久性好的新型防水层,保护层采用等级不低于C40的纤维混凝土;桥面应铺设一级道碴,枕下道碴厚度不小于0.3m,并铺设可安装护轨的混凝土枕。
第3.1.9条 温度跨度超过 100 m的钢梁,在活动端上的线路应设伸缩调节器,每一温度跨度安设一副;圬工桥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铺设及养护标准应符合《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TGW 35—95)的要求。
第3.1.10条 铺设无缝线路桥梁的作业条件:
1.更换分开式扣件、防磨胶垫或单根更换及移动桥枕时,在实际锁定轨温加 20℃以下;
2.进行上盖板涂装、更换铆钉、成段更换或方正桥枕及其他原因须起道时,在实际锁定轨温加5℃减15℃以内;
3、进行起梁、移梁及拨移支座、捣垫砂浆等整治支座作业时,在实际锁定轨温内加减5℃以内;
4.桥梁架空或其他施工,必要时需采取放散应力或其他措施进行;
5.在单独设计铺设无缝线路的桥梁上,应在设计允许的轨温范围内进行桥梁或线路作业。
第3.1.11条 下列桥梁应铺设护轨或防脱护轨(铺设防脱护轨时,要执行铁道部有关规定):
1、特大桥及大、中桥;
2、 桥长 10 m及以上,桥上线路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0m,或桥高(轨底至河床最低处)大于6m的小桥;
3、 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立交桥;
4、 多线桥上的各线按本条第1~3项办理,但多线框构桥可只在两外测线路上铺设。
第3.1.12条 护轨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梁桥明桥面上护轨一般应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的钢轨。
2、护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25mm。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问净距,当基本轨为 50 kg/m以下时为(200±10),当基本轨为60kg/m及以上时为(220±10)mm,铺设可安装护轨混凝土枕区段可为(200± 10)mm,着与明桥面扩轨衔接,其净距应在明桥面上顺延过渡为(220上10) nun,护轨过渡长度不小于 2 m;安装钢轨伸缩调节器区段,其净距可为(320~350)±10 mrn,护轨过波段长度不小于 10 m。
3、护轨下容许加垫总厚度不大于 30mm的垫板。垫板厚度在 20mm及以下时,每股护轨应在每隔一根桥枕上或每根线路木枕上钉两个道钉(混凝土枕上安装两个扣板螺栓,扭矩为30~50N·m);垫板厚度超过 20 mm或桥枕净距大于150mm时,每股护轨应在每根桥枕上钉两个道钉。
4、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碴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少于 5 m,当直线上桥长超过 50 m及曲线上桥长超过 30 m时应不少于10m,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的长度不少于5m,轨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应少于2m,轨端顶部应切成不陡于1:1的斜面并联结密贴,梭头尖端悬空不得大于 5 mm,见图3.1.12。
5、每个护轨接头安装4个螺栓,每侧安装2个,螺帽安装在线路中心一侧,在伸缩调节器处应采用一端带长圆孔的夹板。
6、护轨爬行严重时,允许安装防爬器。
7、自动闭塞区问,护轨应安装绝缘装置。
8、因道口、道岔或其他因素影响,护轨不能按标准设置时,应经铁路局批准,按特殊情况处理。
(二) 桥 枕
第3.1.13条 明桥面枕木应采用优质防腐桥枕,其尺寸应符合表3.1.13的规定。桥枕质量标准应符合附录四的要求。现有桥杭断两尺寸不符合规定时,应逐步更换为标夜桥枕。
桥 枕 尺 寸 表3.1.13
第3.1.14条 桥枕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桥枕间净距为 100~180 mm(横梁处除外),根据运营情况,专用线可放宽到 210 mm。
2.桥枕不能铺设在横梁上,与横梁翼缘边应留出15mm以上缝隙。
3.横梁两侧桥枕间净距在 300mm以上,且桥枕顶面高出横梁顶面50mm以上时,应在横梁上垫短枕承托,短枕联结牢固,且与基本轨底留出 5~10 mm空隙,如图3.1.14。
4、有桥面系的上承钢梁,桥枕只能铺在纵梁上(设计容许铺设在主梁翼缘上的除外),在行车情况下不容许压着钢梁联结系。
5.为调整桥面钢轨上拱度,桥枕容许挖深 30 mm以内的槽口。或使用比标准断面稍厚的桥枕,也可在桥枕下加垫本垫板,用螺钉(栓)或胶合联结牢固。
6.桥枕与螺栓头(铆钉头)接触处可挖钉窝或纵格。
7.每根桥枕需用两根经过防锈处理的直径 22mm标准型钩螺栓与钢梁钩紧。螺栓均应配以110mm×110mm×8mm的铁垫圈及10~20mm厚的木垫圈或6~10mm厚的胶垫圈。在自动闭塞区间,钩螺栓铁垫圈与钢轨扣件间应留不小于15mm的间隙,以防止轨道电路短路。
第3.1.15条 桥枕需注油防腐,加工新面和栓钉孔限应按规定作好防腐处理。桥枕发生腐朽、裂缝或损伤,应及时进行削平、灌缝、捆扎、挖补等修理工作。
第3.1.16条 桥枕有下列状态之一时,即为失效桥枕:
1、标准断面桥枕因腐朽、挖补、削平和挖槽累计深度超过80mm。
2、打孔周围腐朽严重,无处改孔,不能满足持钉及保持轨区的需要。
3、桥枕内部严重腐朽。
4、通裂严重,影响共同受力。
第3.1.17条 钢轨接头处4根桥枕(支接时为 5根)或其他部位有连续2根及以上的失效桥枕应立即抽换。单根抽换时,可使用整修后的旧桥枕。一孔钢梁上的桥枕失效达25%及以上时,应进行整孔更换。
(三) 护木与防爬角钢
第3.1.18条 钢桥明桥面上应按以下要求铺设护木:
1、护本断面尺寸为150 mrn ×150 mm,材质为一级松(杉)木。
2、护木接头采用半木搭接,设在桥枕上。护木与桥枕联结处应将护术挖深 20~30mm的槽口,紧扣在桥枕上。
3、护本与桥枕的联结采用 Ⅰ式或Ⅱ式,见图 3.1.18。
Ⅰ式为护本与桥枕、钢梁上翼缘用直径 22mm钩螺栓联结。
Ⅱ式为护本与每隔一根桥枕用直径 20 mrn或 22mm螺栓联结;每根桥杭与钢梁上翼缘用直径 22 mm钩螺栓联结。
螺栓顶端不应超过基本轨顶面凹nun。
4、护木内侧与基本轨头部外侧的距离,Ⅰ式为 220~500mm,Ⅱ式为300~500 mm。在钢梁活动端处,护木须断开,并留出空隙,使护木能与钢梁共同移动。
5、护木应尽可能位于一条直线上。如相邻两孔不能顺直对,应在护木内侧加楔木衔接,在曲线桥上可呈折线。
第3.1.19条 铺设桥杭的钢梁顶面应按以下要求安装防爬角钢:
l、防爬角钢的最小尺寸为125 rnm×80rnm×12mm。
2、每孔钢梁两端至少各安装一对防爬角钢,必要时在梁的中部每隔 5~10 m再安装一对。有桥面系的钢梁,每个节间纵梁两端各安装一对。若节间长度少于4m时,可在每两个节间纵梁两端各安装一对。
3、钢梁两端防爬角钢的水平肢应安装成相反方向,防爬角钢的长肢与桥枕应用直径20~22mm螺栓串联牢固(此处桥枕可不安装钩螺栓)。
(四) 人行道及栏杆
第3.1.20条 明桥面应在轨道中心铺设步行板,并设置单侧或双侧人行道。道碴桥面应设置双侧人行道。轨道中心步行板和人行道板可用钢筋混凝土、花纹钢板或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制成。
第3.1.21条 人行道栏杆内侧至线路中心的净距应符合表3.1.21的要求。
第3.1.22条 人行道支架及与梁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既有桥梁人行道不满足第3.1.21条规定需要加宽时,应检算联结支架用的预埋件的强度。
桥上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净距 表3.1.21
注:R为桥上线路曲线半径。
第3.1.23条 人行道、栏杆在梁的活动端处均应断开,不得影响梁的伸缩。
第二节 钢结构保护涂装
第3.2.1条 钢梁、钢塔架、人行道栏杆支架等都应进行保护涂装,防止钢结构生锈。
第3.2.2条 涂装前表面清理:
在涂装底漆前,应将钢料表面的污泥、油垢、铁锈、旧漆皮和氧化皮彻底清除干净。清除方法可采用喷砂、喷丸。手工清理和溶剂擦洗。严禁使用腐蚀性物质清理钢表面。
第3.2.3条 清理等级及粗糙度要求:
根据使用的涂料品种、施工方法和构件部位的不同,涂装对钢结构表面清理等级要求如下:
(1)热喷锌、铝或涂装环氧富锌底漆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a3级。
(2)涂装酚醛红丹、醇酸红丹、聚氨脂底漆或维护涂装环氧宙锋及热喷锌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a5级。
(3)箱形梁内表面涂装环氧沥青底漆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a2级。
(4)人行道栏杆、扶手、托架、墩台吊篮、围栏等附属结构及铆钉头、螺栓头或局部维护涂装使用红丹底漆时,钢表面清理应达到St3级。
(1)涂装涂料涂层时,钢表面粗糙度为Rz25~60 W;选用最大叙糙度不得超过涂装体系干膜厚度1/3。表面粗糙度超过要求时,需加涂一道底漆。
(2)热喷锌或铝金属时,钢表面粗糙度为Rz25~100µm;当表向粗糙度超过 Rz100µm时,涂层应至少超过轮廓峰125~150µm。
第3.2.4条 钢梁连接板层之间大于0.5mm的缝隙须将经攻污垢和铁锈清除干净,在第一道底漆干燥后,用石膏腻于填塞,待腻子表面干燥后,方可继续进行涂料涂装。小于0.5mm的缝隙可用油漆封闭。
第3.2.5条 钢梁初始涂装及运营中钢梁重新涂装:
1、钢梁初始涂装如在制造厂进行,应完成底漆、中间漆和第一道面漆涂装工作(节点或拼接部位只进行喷铝或涂无机富锋漆)大连市城市供水系统改造沙河口净水厂清水池施工组织设计3,其余面漆涂装在桥位上进行。
2、运营中河梁保护涂装起泡或裂纹或脱落的面积达33%,点锈面积达5%,粉化劣化达四级时,应进行整孔重新涂装。
第3.2.6条 钢梁涂装体系:
(l)钢梁大面积涂料涂装体系及最小厚度要求如表3.2.6—1。
钢梁大面涂料涂装体系 表3.2.6—1
注:1、GB4797·1附录A中我国户外气候的划分:
干燥地区——寒冷、寒温、暖湿、干热区域的内陆地区。
广东省阳江市某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场平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潮湿地区——亚湿热、湿热区域。
恶劣地区——含有盐雾的沿海地区、含有二氧化硫的大气污染地区和风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