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3).doc

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3).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387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3).doc

1.2.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应有设计说明书,除小型、简单工程外,初步设计还应包括设计图纸、设备表及计算书。

1.2.2 设计说明

1)与本专业有关的批准文件和建设方要求;

DB44/T 2227-2020 冷藏车监控管理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等。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2)叙述热源状况、热媒参数、室外管线及系统补水与定压;

3)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4)采暖分户热计量及控制;

2)空调系统冷源及冷媒选择,冷水、冷却水参数;

3)空调系统热源供给方式及参数;

4)空调风、水系统简述,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

6)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7)管道的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1)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

2)通风系统的形式和换气次数;

3)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和风量平衡;

4)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以及封闭式避难层(间)的防烟设施和设备选择;

3)中庭、内走道、地下室等,需要排烟房间的排烟设施和设备选择;

4)防烟、排烟系统风量叙述,需要说明的控制程序。

8 有关专篇涉及的内容(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安保、交通组织节能、建筑智能化)。

1.2.3 设计图纸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除较复杂的空调机房外,各种管道可绘单线图。

2 系统流程图应表示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水路系统、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工程的流程和上述系统的控制方式。

注: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是指有较严格的净化和温湿度要求的系统。当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跨越楼层不多,且在平面图中可较完整地表示系统时,可只绘制平面图,不绘制系统流程图。

绘出散热器位置、采暖干管的入口、走向及系统编号。

4 通风、空调和冷热源机房平面图

绘出设备位置、管道走向、风口位置、设备编号及连接设备机房的主要管道等,大型复杂工程还应注出大风管的主要标高和管径,管道交叉复杂处需绘局部剖面。

1.2.4 设备表: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

1.2.5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

对于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热负荷、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冷却水量、管径、主要风道尺寸及主要设备的选择,应做初步计算。

1.3.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

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3 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

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的风路转换等。

应说明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和附件,系统工程压力和试压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采暖系统还应该说明散热型号。

(4)当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交接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4 设备表,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

(1)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

(2)采暖平面绘出散热器位置,注明片数或长度,采暖干管及立管位置、编号;管道的阀门、放气、泄水、固定支架、伸缩器、入品装置、减压装置、疏水器、管沟及检查人孔位置。注明干管管径及标高。

(3)二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建筑平面相同的,采暖平面二层至顶层可合用一张图纸,散热器数量应分层标注。

(4)通风、空调平面用双线绘出风管,单线绘出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等管道。标注风管尺寸、标高及风口尺寸(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高),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

(5)当建筑装修未确定时,风管和水管可先出单线走向示意图,注明房间送、回风量或风机盘管数量、规格。建筑装修确定后,应按规定要求绘制平面图。

6 通风、空调剖面图

(1)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的部位,应绘剖面图或局部剖面。

(2)绘出风管、水管、风口、设备等与建筑梁、板、柱及地面的尺寸关系。

(3)注明风管、风口、水管等的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

7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

(1)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及编号,注明设备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

(2)绘出连接设备的风管、水管位置及走向;注明尺寸、管径、标高。

(3)标注机房内所有设备、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滤器等)的位置。

8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剖面图

(1)当其它图纸不能表达复杂管道相对关系及竖向位置时,应绘制剖面图。

(2)剖面图应绘出对应于机房平面图的设备、设备基础、管道和附件的竖向位置、竖向尺寸和标高。标注连接设备的管道位置尺寸;注明设备和附件编号以及详图索引编号。

(1)分户热计量的户内采暖系统或小型采暖系统,当平面图不能表示清楚时应绘制透视图,比例宜与平面图一致,按45°或30°轴侧设影绘制;多层、高层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绘制采暖立管图,并编号。上述图纸应注明管径、坡向、标高、散热器型号和数量。

(2)热力、制冷、空调冷热水系统及复杂的风系统应绘制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应绘出设备、阀门、控制仪表、配件,标注介质流向、管径及设备编号。流程图可不按比例绘制但管路分支应与平面图相符。

(3)空调的供冷、供热分支水路采用竖向输送时,应有控制原理图,并编号,注明管径、坡向、标高及空调器的型号。

(4)空调、制冷系统有监测与控制时,应有控制原理图,图中以图例绘出设备、传感器及控制元件位置;说明控制要求和必要的控制参数。

(1)采暖、通风、空调、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及零部件施工安装,应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的图名图号。凡无现成图纸可选,且需要交待设计意图的,均需绘制详图。

(2)简单的详图,可就图引出,绘局部详图;制作详图或安装复杂的详图应单独绘制。

11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

(1)计算书内容视工程繁简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及本单位技术措施进行计算。

(2)采用计算机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附上相应的简图及输入数据。

2.1 通风系统一般规定

2.1.1 一般房间的通风换气,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但下列情况应设置机械通风:

1 散发大量热、湿的房间;

2 散发烟、臭味等有害气体的房间;

3 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的房间。

2.1.2 机械通风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局部排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才采用全面排风。

2.1.3 机械通风系统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送风要求不同的房间,宜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如:厨房、洗衣房、地下车库、变压器室、蓄电池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

2 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应独立设置排风系统,且排风量要大于送风量,以保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

3 集中设置的排风系统,每个房间的排风风支管上应有防止回流的措施。

2.1.4 机械通风系统进排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方。

2 进、排风 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低于2m,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低于1m。

3 进风口应尽量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宜低于排风口6m;当进排风口在同一高度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且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4 直接排入大气的有害物,应符合环保及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在排放要求和标准,不符合时应进行净化处理。

5 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应按消防余热、余湿及稀释有害物气氛需的换气量计算,如室内同时有余热、余湿及有害物时,通风量取其中最大值。当散发有害物量不能确定时,可根据换气次数确定。不同房间的换气次数见下表:

注:1 冷冻机房、变电室的通风量应按设备的发热量和设备所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计算,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可按换气次数估算。

2 锅炉房的换气次数只考虑排除余热,未计算锅炉燃烧所需空气量。

2.1.6 对采用机械通风的房间,应考虑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2.2.1 中、高级民用建筑的厨房应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普通民用建筑的厨房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必要时辅以机械排风。

2.2.2 产生油烟的设备应设带有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器的排气罩,有条件时宜设自动清洗式除油装置;产生大量蒸气应安置在隔开的小房间内,并在其上部设带有机械排风的排风罩。

2.2.3 排风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排气罩的平面尺寸应比炉灶边尺寸大100mm,排气焯下沿距炉灶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m,排气焯的深度不宜小于600mm。

2 排气罩的最小排风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L=1000×P×H(m3/h) (4.2.3)

式中:L—排风量(m3/h);

P—罩子的周边长(靠墙的边不计)(m);

H—罩口至灶面的距离(m)。

注: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排风量应按罩口面积核算罩口的吸风速度,罩口的吸风速度不应上于0.5m/s。

2.2.4 洗碗间排气罩断面吸风速度不宜小于0.2m/s。一般食堂洗碗间的排风量为500m3/h。计算补风量时,考虑到洗碗间不连续工作,可按排风量的30%计算。

2.2.5 厨房通风系统的风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厨房的排风量宜根据设备散热量和送排风温差,按平衡计算出。计算时,厨房的室内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冬季15℃,夏季35℃。计算公式为:

Q

L= (m3/h) (4.2.5)

式中:L—必须的换气量(m3/h);

tp—室内排风设计温度(℃);

tj—室外送风计算温度(℃);

Q—厨房内的总发热量(显热)(W);

Q=Q1+Q2+Q3+Q4

Q1—炊事设备发热量(W),宜按工艺提供数据;

Q2—操作人员散热量(W);

Q3—照明灯具散热量(W);

Q4—外围护结构的冷负荷(W)。

2 厨房排风量应大于补风量,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90%,使厨房保持一定负压。

3 总排风量的65%由局部排气罩排出,其余5%由厨房全面换气排风口排出。

2.2.6 厨房排风系统宜专用,整个厨房不宜只设一个排风系统,宜按每个炉灶分设,既灵活又节能,补风系统根据排风系统做相应设置。

2.2.7 有条件时,宜对夏季补风做冷却处理,可设置局部或全面冷却装置;北方地区应对冬季补风做加热处理。

2.2.8 厨房排风系统应的其他问题:

1 排风管道一般用1.5mm厚的钢板焊接制作,应尽量缩短水平管道,并应有2%以上的坡度坡向排气罩。

2 排风道内的风速不应小于8m/s。排风罩内接风管处的喉部风速应为4~5m/s。

输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 应采用电机外置型的排风机。

2.3.1 洗衣房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局部排风相结合的方式,当自然通风达不以室内环境要求时,则设机械通风系统。

2.3.2 机械通风系统的补风应采用岗位送风和全面送风相结合的方式,如有条件宜对夏季补风做冷却处理;北方地区应对冬季补风做加热处理。

2.3.3 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形吹烫机的上部应设排气罩,烘干机上应设排气管,排气罩的罩面风速不应小于0.5m/s。干洗机的排气系统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其他系统合并,收衣房间应单独设排风系统,且宜有消毒措施,以防病菌传染。

2.3.4 洗衣房的通风量宜按设备散热量、散湿量计算确定,设备散热量、散湿量应由工艺提供。室内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冬季15℃,夏季30℃。

2.3.5 洗衣房通风的气流应使空气由取衣部分向收衣部分流动,工作区的气流速度一般不应大于0.5m/s。

2.3.6 洗衣房的排风应略大于送风,以使其保护微负压状态。

2.4.1 汽车库设有分布均匀且可开启的门窗,或有开敞的车辆出入口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当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时,应同时设置机械进、排风系统。

2.4.2 停车库机械通风的排风量某市北方家具城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