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527.马巷镇琼头避风坞扩容改建工程.docx5.1.1 概况: 本工程淤泥方量为 15356M3,开挖采用机械设备拟用 8 M3 抓斗式挖泥船 2 艘、 2 只 150 M3 自航泥驳和 4 只 300 M3 自航泥驳,
淤泥采用抓斗挖泥船开挖后用自航泥驳运至指定地点。
5.1.2 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对土质进行核对, 当土质与设 计要求不符时, 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水下基槽开挖断面应满足 设计要求, 基槽深度较大时, 应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基槽开挖后应 及时检查验收, 并及时抛石或铺设垫层; 陆上基槽开挖时, 边坡不应 陡于设计边坡, 边坡上不应有松动和不稳定石,土质基槽开挖, 基底 应预留 100~201mm,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挖除; 基础开挖的允许偏差
应符合《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工程施工》的规定。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抓斗船施工方法见前清淤章节。
码头基床抛石 3892m3。
5.2.1 施工船机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准备采用 2 艘 201mm3 开体抛石驳和 1 艘定位 驳进行下层抛石,基床顶层面 0.5~0.8m 厚度范围内用四艘 60m3 民船
基床应分段、分层抛石和夯实, 基床抛石应密实, 从而保证基床 起到基础作用和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最上一层抛石顶面的标高不应高 于施工控制标高,并不宜低于施工控制标高以下 0.5m;基床整平采
用极细平, 对块石间的不平整部分可先用二片石填充, 对二片石间的
不平整部分,可用碎石填充、整平, 整平后标高的允许偏差为±30mm。
5.2.2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1.按基床面的尺寸设立基床的中心导标、顶面的坡肩边导标和里 程标。如对标困难可采用全站仪先对抛石船定位驳进行定位,再抛石。
施工过程中抛石前都由全站仪校核位置,确保抛石位置的准确性。
抛石前先对基槽尺寸进行复测若发现基底回淤沉积物重度大于
12.6KN/m3、厚度大于 0.3m 时,必须清淤至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抛石。
2.抛石时,定位方驳先进行定位在预抛断面位置,方驳外沿纵、 横各一侧每隔 1m 划上标记, 平板驳或抛石民船停知靠在定位方驳一
侧,按抛石工的指令抛石落基床。
3.定位船上配技术员和测量工进行抛石位置和高程的测控,并经
常复核定位船位置的准确性。
4.第一次抛石时,应进行试抛, 以 10~15m 为一段,观测记录 石料抛落基床过程中随水流飘移及成层情况,总结出经验后方可大量
5.抛石过程中, 抛石工要密切注意水流方向及速度, 顺流抛石,
预留提前量,并注意潮汐变化,及时调整定位方驳的船位。
6.基床抛石过程中,相邻两段搭接的断面或隔天再抛石的断面位
置应有记录,并测量水深, 以避免漏抛、超抛现象。
7.基床每层应分为粗抛和细抛,基床顶层面 0.5~0.8m 的范围内
应细抛,并趁平潮时进行。基床抛石时应勤测水深。
8.基床顶层按不同厚度设计要求预留夯沉量, 进行控制。
9.基床抛石顶面不得超过规定的高程,且不宜低于 0.5m,抛石面
的高差也不宜大于 300mm。
10 抛石人员每天必须做好记录,并将完成情况绘制在抛石平面
11 抛石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断面测量并组织验收。
12 抛石按打夯要求分层进行,每层不宜大于 2m,抛石顺序可按
5.2.4、质量检验控制
块石规格 10~100Kg,石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 50MPa;
2.未风化、不成片状和无严重裂纹。
5.2.5、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基床抛石顶面不得超过施工规定的高程,且不宜低于 0.5m;
2.基床顶宽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3.基床顶面及分层抛石基床的上下层接触面不应有回淤沉积物;
4.根据不同抛石位置采用不同抛石规格;
5.不同标高基床在台阶搭接处需准确安位, 反复校核,确保按设
5.2.6.基床抛石质量安全措施
基床抛石质量保护措施明细表
基床夯实采用锤夯方法施工,并分段分层进行,基床夯实的分
段情况与基床抛石分段情况基本相同,即抛一段石,即进行该段夯实。
夯锤宽度按分层处应力扩散线各边加宽 1m,夯实长度为整个基
床面。相邻段夯实搭接长度按不小于 2m 控制。
5.3.2.1 船机选择
打夯船夯锤重 5t,直径为 1.2m,的平底锤(铸铁或钢),落距
2.5m~3m,冲击能大于 120KJ/m2。
5.3.2.2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3.2.3 施工方法
5.3.2.3.1 试夯
第一次夯实应进行典型施工,由监理工程师选择代表性的区段,
试夯宽度按基床夯实范围内选取 3 个段面, 每个断面上 1m 一个 点进行夯沉观测,求出平均值。观测时对夯前和第四夯各测一次,以 后每两夯测一次,达到所需要求为止。在沉降观测的同时, 潜水员配
合检查基床表面块石的紧密程度及破损情况。
根据试夯和观测的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决定施工的实际 夯击次数,在相邻夯次的平均沉降差在 3 ㎝以内时的次数即为正式的
5.3.2.3.2 夯实前应对抛石面层作适当整平,基础局部高差不宜
5.3.2.3.3 基床层分段夯实, 分段一般与抛石的分段长度相符, 每段长取约 120-150m,相邻两段间夯实不小于 2 m,与基床抛石流
5.3.2.3.4 夯实采用纵、横向邻接压半夯, 每一点锤, 按试夯得
出的夯击次数进行夯击,并防止基床局部隆起和漏夯。
5.3.2.3.5 夯实过程中注意水流方向、施工速度及潮汐变化对夯
锤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夯锤下锤位置
5.3.2.3.6 打夯船进行夯实作业时要控制好夯点和夯船的移动
位置, 水平。夯点位置由船上水平指示器进行控制,夯点每次移动 1
/2 夯锤位置, 水平指示器转角值α按下式控制:
α=d*90°/πR(°)
式中: d ――夯锤直径
夯点位置也可用设在吊杆上的夯点指示杆在船首的夯点
标记架上移动的位置来进行控制, 移动间距 S 按下式计算:
式中: r ――标记架距吊机中心距离。
移船按以下方法控制: 在两舷划线并按 1/2 夯锤直径布点, 并
通过与岸上船位标对标来控制移船时夯点的前后位置。
5.3.2.3.7 夯实后若补抛块石的面积大于 1/3 构件底面积或连
续面积大于 30m2 ,且厚度普通大于 0.5m 时,宜作补夯处理。
5.3.2.3.8 打夯过程中, 打夯人员应勤对标, 勤打水, 将每点夯
前夯后的标高绘制在打夯平面图上。
5.3.2.3.9 基床夯实打夯船吊重锤进行排夯,直至基床抛石密实 达到设计要求。基床的夯实、整平按部颁《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
5.3.2.4 夯实的检验控制
在已夯基床码头墙底面积范围内任选不小于 5m 一段, 复夯一次
(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其平均沉降量不大于 3Cm。
5.3.2.5.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5.3.2.5.1 基床夯实范围按沉箱底部各边加宽 1m。
5.3.2.5.2 分段打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2m。
5.3.2.5.3 基床夯实施工前应进行试夯,以确定夯击次数。
5.3.2.5.4 当夯实后补抛石的面积较大,厚度普通大于 0.5m 时,
5.3.2.6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详见下表。
基床夯实质量保证措施明细表
本工程码头段基床整平约为 863.1m2。采用细平施工, 细平只对
安装预制块部位各边加 0.5m 范围。
5.4.2、施工船机选择
整平船一艘 装石船二艘
空压机: 3 台 交通船一艘
测杆由 10×10cm 的铝合金制作, 刮平由[10 槽钢背靠背焊接成
5.4.3、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4.4.1 整平范围:整平按照细平进行, 细平范围为预制块安放
后底边外加宽 0.5m 部分。
5.4.4.2 细平采用导轨刮道法施工, 即潜水工水下施设钢轨, 钢
轨上摆刮耙刮平钢轨间碎石的方法进行整平。
5.4.4.3 首先由测量工沿整平基床长度方向两边和中轴的延伸线 布设三个控制点。测量工在控制点上摆放经纬仪, 控制钢轨的纵向位
5.4.4.4 测杆用 10×10cm 的铝合金制成, 底部连接 20×20cm 钢 板, 并套上拉绳辅助测杆上下提升和平面位置的移动。根据基床面的 标高在测杆上部焊一盒子插放水准仪尺, 水准仪能直接观测标高, 保
证安放整平钢轨定点的准确。
5.4.4.5 潜水工水下垒砌垫放钢轨的支撑墩,每根钢轨前、中、 后各设三个支撑墩,支撑墩基础用二片石垒砌,二片石上用碎石铺平, 碎石面摆放 20×20×10cm、20×20×5cm、20×20×3cm 的混凝土垫
块,钢轨架立在垫块上,支撑墩的设定标高由水准仪控制。
5.4.4.6 两组潜水员同时下潜,两条刮耙分别横向放置在前轨与
中轨、中轨与后轨的轨道上。
5.4.4.7 潜水员指挥民工补抛二片石于待整平的基床面,补抛的
片石通过漏斗串通落在指定的位置。
5.4.4.8 潜水员顺着钢轨方向推移刮耙(或通过整平船刮耙) 刮 平二片石, 直到刮耙下二片石填满整段基床面后, 再接着进行下一段
5.4.4.9 整平过程中,钢轨面要经常复核标高及位置, 出现偏差
5.4.4.10 每段整平完成后, 即提交资料组织验收, 验收时在基
床纵向两个断面的 4 个角各抛设浮筒以示警戒区域,不许船舶抛锚,
弃杂物, 并尽快安排吊装预制块。
基床整平采用极细平,对块石间的不平整部分可先用二片石填 充, 对二片石间的不平整部分, 可用碎石填充、整平, 整平后标高的
允许偏差为±30mm。
5.4.4.11 坡面理坡由潜水员潜摸进行理坡。
5.4.5、质量检验控制
抛石基床的整平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4.6、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明细见下表。
基床整平质量保证措施明细表
6.1、概况: 本工程共有预制混凝土块 750 个,预制混凝土块尺
(1)预制 C20 混凝土块 625 块, 单个混凝土量 2.95-3.45m3;
宽 2.2m、 长为 1.85 至 2.15m、高为 0.75;C20 混凝土 1868.7m3。
(2)预制钢筋混凝土 C20 卸荷板 125 块, 单个混凝土量 7.66m3;
尺寸为宽 2.2m、 长为 3.25m、高为 1.20 m;C20 钢筋混凝土 958m3。
6.2、预制块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6.3、码头预制块的预制
码头预制块的在营地预制场预制,预制块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 凝土,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 能保证预制块的质量。钢筋在加工厂加工 好后, 运到预制现场安装绑扎。预制块砼采用商品砼搅拌车直接进料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混凝土块石在预制时, 应采用混凝土底模, 根据设计尺寸, 一次 浇筑完成,浇筑采用 C20 混凝土, 其中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 凝土块 石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钢筋混凝土卸荷板的预制 除符合现行行业《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有关外,还 应符合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应一次浇筑, 不得留施工缝,采
用 C25 混凝土浇筑,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 其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要求;钢筋混凝土卸荷板起吊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4、码头预制块的吊装
6.4.1、码头预制块养护期到后, 码头基床整平验收后开始安装, 先用吊车把预制块吊至临时码头装船,用起重船吊装码头预制块。混 凝土块石安装时, 按分层、分段、呈阶梯状安装, 并控制其段长的安 装位置, 要求相今邻层混凝土块石上的穿筋孔上下贯通,能够插入 Ф
预制块安装时桂林市七星区福隆园片区(上关、三联)棚户区改造项目03号地块施工组织设计, 由岸上测量仪器指挥精确对位进行安装。
6.4.2、预制块安装要点
1、由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安装,从下往上一层一层的安装;
2、第一件预制块安装。在安装第一件预制块时, 预制块的纵横 两个方向都无依托,为达到安装要求, 又避免因反复起落而扰动基床 的整平层, 拟在第一件预制块的位置先粗安一块预制块,以它为依托 安装第二块预制块,然后以第二块预制块为依托, 将第一块预制块重
船舶在航行中设立相关标志和信号灯,如遇雾时施旗雾号。
预制块吊装前,对气象、海况进行调查, 及时掌握短时期预报资
料,确定安装日期DB33/T 1124-2016 城镇排水管道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并核对风速、波高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每安装一个预制块,必须在预制块上设置水下障碍标志(晚上采
6.4.3、码头墙后的棱体抛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