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山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指南(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7月word版).doc应选择与外墙外保温体系相容性较好的外墙涂料,不宜选择溶剂型涂料,且涂料的耐候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施工前,对基层的平整度、裂缝等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 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对基层进行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基层应干燥,含水率不应大于8%,pH值不应大于10;
(4) 施工时,选用与涂料相配套的腻子,并应满足《外墙柔性腻子》GB/T 23455的要求,每一道涂料应涂装均匀,不宜太厚,后一道应在前一道涂料表干后进行;
(5) 施工时建筑工程柱钢筋施工工艺,气温不应低于5℃,风力不应大于5级。
3 老旧小区内的既有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修缮工程质量要求除应满足本指南要求外,尚应符合《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 55022的有关规定。
4.3.6 既有建筑楼梯修缮工程质量通病
1 踏步阳角出现裂缝、脱落;
2 楼梯踏步面层光滑;
4 栏杆材质不符合标准要求。
4.3.7 既有建筑楼梯工程修缮通病防治措施
1 踏步抹灰前,将基层清理干净,洒水湿润;
2 抹灰前刷一道水灰比为0.4~0.6的水泥砂浆结合层,随刷随抹平,每次抹灰厚度应小于等于1cm,如抹灰较厚时,应分次操作;
3 抹灰工序应先立面、后平面,平、立面的接缝应布置在水平方向,并搓压密实,抹面完成后按照现行标准要求进行养护;
4 楼梯台阶踏步面层应采取打磨、加装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5 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应能承受《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规定的水平荷载,其裸露部位应采取防腐措施。
4.4 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
4.4.1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根据居民意愿,结合建筑及环境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方案设计。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应符合《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 55022、《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和《既有居住建筑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技术标准》DB37/T 5156的相关规定。
4.4.2 质量通病
1 井道平面尺寸偏小,垂直度偏差过大;
2 底坑积水或墙体渗水;
3 加装电梯与既有建筑结构连接不稳定,安装不符合标准要求。
4.4.3 防治措施
1 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核查既有建筑实际状况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如有差异或质量缺陷,应会同设计单位、构件加工厂和电梯厂家进行研究,调整设计方案后方可进行施工;
2 基础施工前,应对临近的地下管线分布进行调查核实,当基坑紧邻地下管线时,应采取基坑支护措施,保证地下管线安全;当管线分布影响施工时,土建施工应在地下管线改移施工完成后进行;
3 基坑土方开挖后,基坑周边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时,应保证挖孔桩护壁施工质量;基坑可增加排水装置,当安装导轨支架、缓冲器、栅栏时应做好防水层保护措施;雨季施工应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基坑塌方、雨水灌入基坑或桩孔内;
4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5 加装电梯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除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外,进场后应按照现行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标准及政策要求进行复检;
6 当加装电梯工程新增结构与既有建筑结构连接采用植筋或锚栓锚固时,钻孔应避开原混凝土构件内的钢筋,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的有关规定;
7 电梯安装施工应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GB/T 7588.1、《安装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28621的有关规定。
4.4.4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除应满足4.4.3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场地条件、结构安全、救援通道、消防通道、环境改造、相互干扰等因素,尽量减少对住户在通风、采光、日照、通行、噪声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时应考虑与相邻住户的安全防盗以及居室空间的私密性,加装电梯不应与卧室紧邻布置,当起居室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应采取有效隔声和减振措施;
3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改造,严禁占用消防车道;
4 拟加装电梯的既有建筑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加装电梯不应降低原结构的安全性能;
5 加装电梯需对原结构墙体做局部开洞处理时,开洞位置应设置在原结构外墙门窗洞口处,并应对原结构的相关部位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尚应进行整体验算,根据计算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
6 当加装部分结构与原结构采用脱开的形式时,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验算,并应进行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确保加装部分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7 当加装部分结构与原结构采用连接的形式时,应遵循变形协调共同受力原则,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均应采取可靠措施以加强原结构与新增结构的整体性连接,避免沉降差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以确保结构安全。
4.5 外墙外保温工程
4.5.1 老旧小区内既有建筑及附属结构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 12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 14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026、《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 376等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5.2 质量通病
1 外墙外保温系统开裂、保温效果差;
2 外墙外保温面层粘结强度低、空鼓和脱落;
3 外窗隔热性能达不到要求。
4.5.3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应制定施工防火专项方案,施工期间现场不应有高温或明火作业;应对修缮区域内的外墙悬挂物进行安全检查,当外墙悬挂件强度不足或与墙体连接不牢固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拆除、更换;
2 应明确各构造层做法,并绘制外墙勒脚、窗洞口、飘窗板、阳台、雨篷、空调机搁板、女儿墙、变形缝和管道穿墙等部位的节点详图;
3 应选用具有产品合格证书的保温材料,专用抗裂砂浆压折比不应大于3,玻纤网应经耐碱材料涂塑;
4 施工前,应对混凝土墙面进行界面处理,对砌体墙面采用微膨胀防水砂浆整体抹灰找平;
5 保温板应不得只采用简单的点粘法粘贴保温板,应根据不同材料选用相应的固定方式;
6 保温板之间应拼接紧密,相邻板件高差不得大于1.5mm,保温板贴墙后,需保证其平整度及粘结牢固。粘贴结束后,需要经养护,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7 门窗洞口四角部位应整体套割铺贴,补贴尺寸不应小于200mm,变形缝两端应按设计要求填塞保温板;
8 勒脚、变形缝、外墙洞口、女儿墙墙顶等系统的起始端,应采用玻纤网进行翻包处理,下阴阳角部采用角网增强,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9 保温板四角及水平缝中间应均匀布置锚栓,其纵向间距不得大于300mm,横向间距不得大于400mm,基层转角处间距不得大于200mm,窗洞口四周每边锚栓不应少于3个;
10 突出墙面的构件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应遵循“上面压下面、侧面压下面”的原则,不得出现朝天缝;
11 施工期间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不应大于5级,夏季应避免阳光曝晒;
12 完工后,应对外墙进行淋水检验,淋水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min,并做好检查记录;
13 饰面完成后,不得在外墙外保温墙面上开孔或钉钉,突出外墙面的管线及设备与保温层间的空隙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5.1.1 本指南供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土方工程、供水管道、设备设施、热水管道。
5.1.2 改造过程中严禁对供水管道及相关设施的结构和防腐材料造成破坏,如发生损坏,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修复。
5.1.3 老旧小区内自建供水设施的供水管道严禁与城镇供水管道直接连接。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建筑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5.1.4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
5.1.5 老旧小区供水工程质量控制除应满足本指南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等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5.2.1 质量通病
1 地基软卧、承载力不足;
2 管沟回填土质不满足设计要求,密实度低;
3 盖板安装不平整、有缝隙;
4 盖板支撑长度过小。
5.2.2 防治措施
1 管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小于80kPa,基底为杂填土或存在其他不良地质情况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2 管沟回填前,应将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保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降排水对周边建筑物及小区环境的影响;
4 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按照表5.2.2的规定选取。
表5.2.2 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
5 管沟盖板安装时,应采用1:2.5水泥砂浆座浆,座浆厚度不小于10mm,管沟盖板板端用1:2.5水泥砂浆抹角,管沟板缝用M10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灌缝;
6 管沟及阀门井盖板支撑长度一般为100mm,不应小于80mm,过梁支撑长度一般为240mm。
5.3.1 质量通病
1 供水管道渗露,水压试验不合格;
2 管道接口质量差、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
3 冷热水管安装位置有误;
4 支墩强度低、设置不稳定、不牢固;
5 钢构件腐蚀、生锈。
5.3.2 防治措施
1 管道回填时,不得损伤管道及其接口,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管沟两侧对称运入,不得直接回填在管道上;
2 供水管道应使用耐腐蚀、耐久性好的管材、管件和阀门等,减少管道系统漏损;
3 管道敷设应在管沟、地基检验合格后进行,敷设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
4 管道敷设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5 管道敷设时,应随时清楚管道内的杂物,暂停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
6 供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冲洗和试压。冲洗时应连续进行,当排出口的水当排出口的水色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时即为合格。试压时由低点进水,高点排气,注满水后浸泡24h后,在试验压力下10min降压不大于0.05Mpa时为合格;
7 接头、闸阀连接处应采用相同型号的连接接头,接着应采取密封措施。预留接口砌堵前应把管口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
8 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
9 供水管道应采取防止污染侵入的防护措施,严禁供水管道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通;
10 支墩应在管节接口做完、管节位置固定后修筑,修筑前应将管节、管件表面清理干净,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浇筑;管节安装过程中的临时固定支架,应在支墩达到规定的强度后进行拆除;
11 外露钢构件应采取防腐防锈措施,满足《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的相关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
12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检漏井、阀门井、检查井等,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作防水处理,并应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检漏井或阀门井内。
5.3.3 供水管道质量控制除应符合5.3.2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对给水管道进行降低能耗和漏损的优化设计,并优化调度管理;
2 非亲水性的室外景观水体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
3 给水泵设计选型时其效率不应低于《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5.4.1 质量通病
1 阀门井变形、下沉、井盖质量差;
2 水表安装缺少支架或支架间距不合理;
3 水表及阀门位置设置不合理或排布位置不统一;
浙江省公路桥梁顶升施工技术指南.pdf5.4.2 防治措施
1 阀门井砌筑砂浆配合比应达到设计要求,铺浆应饱满,上下砌块错缝砌筑,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应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2 应按照设计要求夯实阀门井基层、垫层,确保底部地基承载力,防止井体下沉;
3 井盖与井座应配套,安装座浆应饱满,路面与井盖表面应平整连接,不可出现跳车现象;
4 当阀门密封面损伤或锈蚀造成关闭不严时上人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施工方案,应对密封面进行研磨消除缺陷;
5 对于粘附在密封面上的杂质清理,可将阀门开启,排出杂污,再将阀门关闭,也可轻轻敲打,直至杂污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