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377.淮南潘集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根据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所处的位置和当地水资源情况,初步确
定电厂水源为淮河水,采用循环供水方案。
根据河床稳定性分析的结论性建议, 并考虑到所选厂址的距离, 电
厂取水口拟设置于凤台大桥下游 201~500 m 处。取水口位置见图 1.1。
CJJ-99-2017标准下载1.5 论证范围与水平年
1.5.1 论证范围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以蚌埠闸上蓄水为主要取水水源, 取水主要 受到淮河干流鲁台子站和支流涡河蒙城闸来水影响,综合考虑取水水源
地来水情况、现有工程和供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文站网、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便于水量调节计算,本项目论 证范围确定为鲁台子、蒙城闸至蚌埠闸之间的区域,区间集水面积为 17225 km2 ,包括淮南市、蚌埠市市区和怀远县, 论证涉及的范围为蚌埠
论证现状年一般选取与进行水源论证时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 或特丰水年。根据鲁台子、蒙城闸~蚌埠闸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河流
水文特征变化情况分析,论证选取 2010 年为现状水平年。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建设项目计划于 2017~2018 年建成投产, 根 据蚌埠、淮南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流域内水资源规划等,本项
目论证以 2010 年作为规划水平年。
1.6 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委托单位: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筹建处
承担单位: 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委托书:《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 4×600MW 项目工程水资源论证报
2 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名称: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
建设项目性质: 新建工程, 火力发电。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建设地点:建设项目初步预可研报告拟选潘 集、曹家岗和架河三个,潘集厂址位于芦集乡境内,场地位于芦集镇以 东;曹家岗厂址位于祁集乡境内,阜淮铁路南侧、淮河大堤北侧的平地 上;架河厂址位于架河乡境内。通过建设投资经济分析比较,潘集厂址
潘集厂址位于芦集乡境内,场地位于芦集镇以东,根据现场踏勘和 目前收集的资料看, 后庄以西, 西庄以北的区域作为厂址较为理想。厂 址区域内基本上为农田和村庄, 另有一灌溉水渠呈东西走向横穿整个厂 址区域, 水渠两侧有部分民房。区域内地势较平整,有村道纵横其间。 厂址区域自然标高约为 21.8 m~22.4 m(85 黄海高程,下同),平均自然
标高约为 22.2m。厂区占地面积分别为 93.7 hm2 ,施工区面积 23 hm2。
灰、渣场容量现阶段按电厂规划容量(4×600MW)考虑,由于电厂 地处平原地区,灰、渣场只能利用煤矿塌陷区。本期工程考虑利用潘一 和潘三矿区的塌陷区作为电厂的灰场,两灰场距厂址的距离分别为 7.5
km 和 4.5 km。
2.3 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计划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规划容量为 4×600MW。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 4×600MW 机组, 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 建设 2×600MW 燃煤机组,第一台机组计划 2017 年底建成投产, 第二台 机组要求2018 年底投产;二期工程建设2×600MW 燃煤机组,计划于2015
2.4 建设项目投资、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情况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由淮南矿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华电 力(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 该项目将由双方共同出资建设, 双方的
出资比例各为 50%,项目两期工程静态投资约 100 亿元。
电厂一期工程职工人数为 461 人, 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再另行增加职
生活区建在电厂厂区,与电厂整体布设统一规划。
2.5 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情况
本工程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选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 补给水水源为淮河水。补给水量以电厂规划容量(4×600MW)计为 1.92 m3/s。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扩大单元制供水系统, 每台机组配循环水泵 2 台,冷却塔 1 座,循环水进排水管各 1 根,回水沟 1 条。其供排水工艺
取水头部→ 自流引水管→补给水泵房→输水管线→冷却塔集水池→ 循环水回水沟→ 循环水泵房→ 循环水供水压力管→ 凝汽器/开式冷却水
系统→循环水排水压力管→冷却塔→冷却塔集水池。
2.6 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 4×600MW 工程规划取水流量为 2.0 m3/s,年 取水量约 4000 万 m3 (年运行时数为 5500h)。一期工程按 2×600 MW 机 组容量建设考虑,取水量约 1.0 m3/s ,年取水量约 2010 万 m3 ;二期工程 按 2×600 MW 机组容量建设考虑,取水流量约 1.0 m3/s,年取水量约 2010
万 m3 。用水设计保证率为 97%,校核为 99%。
水质要求: 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自备净水站, 对水源水质、水温
取水口设置:拟采用淹没式取水,设置两个取水头和两根自流引水 管,将水引至泵房。根据不影响防洪的原则, 将补给水泵房建在淮河大
堤的背水面的岸上区域。
2.7 建设项目废污水排放
根据《淮南煤电基地潘集电厂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总报告》,火力发 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的温排水、化 学水处理过程中的酸碱废水、除灰渣水和生活污水等。本工程在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 尽可能回收,重复使用,少量排放废水将处 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 排入 厂址附近的架河干渠(位于任庄、朱庄附近),经泥河后利用现有的区域 排水系统再排入淮河。 淮南市环保局“淮环函[2014]第 2 号”已原则 上同意本工程的电厂建设意向。电厂新设置入河排污口须经过有管辖权
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在排入淮河的 880m3/h 水量中,仅 40m3/h 的外排水量 pH 值略超标, 60m3/h 的非经常性外排水量 SS 略超标,其余外排水量均能达标排放。 本工程按节约用水原则进行全厂水务管理,经采取节水措施和灰场防渗
措施后, 可避免对周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1.1 蚌埠闸以上区域
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区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淮河南岸的支流均 发源于山区或丘陵区, 源短流急,较大的支流有史河、淠河、东淝河等, 其中史河和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集水面积分别为 6850 km2 和 6450 km2, 河长分别为 211 km 和 248 km,河道平均比降分别为 2.11‰和 1.46‰。 史、淠河上游建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和磨子潭 4 座综合利用水库, 总库容达 58 亿 m3, 控制集水面积 5000 多 km2, 约占史、淠河流域面积
淮河北岸较大的天然支流有沙颍河、洪汝河、涡河等跨省河道,主 要承泄上游河南省来水。沙颍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伏牛山区的 鲁山,集水面积近 4 万 km2 ,河长 557 km,河道平均比降 1.19‰, 京广 铁路以西为山丘区, 周口以下为广阔的平原; 洪汝河发源于河南省伏牛 山区, 集水面积约 1.24 万 km2 ,河长 298 km;涡河发源于废黄河南堤的 平原河道, 集水面积约 1.6 万 km2,河长 382 km,河道平均比降为 1.54‰。 人工河流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全长 134 km,主要是分泄颍 河和截取茨河、西淝河等支流河水在怀远入淮河干流;怀洪新河全长 124 km,起点位于蚌埠闸上涡河入淮河口处, 主要是对淮河干流汛期洪水进
沿淮湖泊洼地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城东湖、城西湖、芡河洼等。
淮河以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淮河以南较为贫乏。淮北 平原区主要分布有孔隙水, 其中西南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中深层、深层
孔隙型承压水盆地, 主要贮存于全新世古河道带砂层中。按其埋藏深度
和补排及开采条件, 地下水从上至下分为三个含水层组, 即浅层、中深
3.1.2 论证区域
区域内沿淮河干流主要有淮南市和蚌埠市。本区是华东地区和安徽 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新中 国成立来 50 多年的建设,地区轻重工业均有较大发展,工业门类众多, 现已形成以电力、煤炭、化工、卷烟、纺织、机械等为主的较完备工业 体系。区内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煤、铁、磷、菱镁、明矾石、水泥石
炭岩、硅石、钾长石等。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 安徽省中部偏北, 地处东经 116º21'21"~ 117º11'59"与北纬 32º32ˊ45"~33º0'24"之间,地跨淮河两岸。东与滁 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 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 西南与 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及亳州市属利 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 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 与利辛县接壤处, 东西长 78 km;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 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 宽 51 km。全市总面积 2121 km2 ,其中市区面积 1091 km2 ,凤台县面积
1030 km2 (含毛集)。建城区面积 78 km2。
淮南市地处华东腹地,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距上海、江苏等一些 工业中心较近,这些工业中心一方面使淮南作为能源产地的位置显得更 为重要, 另一方面又有力地促进了淮南市能源工业和其他工业的不断发
展。淮南市的水运、铁路、公路都比较发达。水运上接豫东、皖西, 下
联苏沪; 铁路通过水—蚌、商—阜、漯—阜铁路与四大铁路动脉—京沪、 京广、京九、陇海线全部接通;公路 206 国道横贯全市的东西。淮南已 成为淮河中游的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从而使淮南的经济可以通过
便利的交通与华东地区连为一体, 并有力地向周围地区辐射。
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 淮河以南为丘陵, 属于 江淮丘陵的一部分; 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东为环 绕而不连续的高低丘陵, 环山均有一斜坡地带, 宽约 500~1500m,坡度 10°左右,海拔 40~75m;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 宽 500~2500m,海拔 30~40m,坡度 2°左右; 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 级阶地, 宽 2500~3000m,海拔 25m 以下, 坡度平缓; 一级阶地以下是 淮河高位漫滩, 宽 2010~3000m ,海拔 17~20m,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 浅滩。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 海
拔 20~24m,相对高差 4~5 m。
淮河是淮南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境内还 有泥河、架河、西淝河、港河、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等河流, 人工开挖的有茨淮新河。淮河两岸的低洼地区形成了许多湖泊, 有高塘 湖、石涧湖、瓦埠湖、施家湖等。航测资料表明,淮南市水面面积 18201 hm2。其中河面为 9400 hm2,湖面 4600 hm2,中、小型水库面积 107 hm2,
坑塘面积 4093 hm2。
淮河在淮南境内的河底高程大多低于 10.0 m,水面宽 400 m 左右, 淮南水位站历史最高水位达 24.03 m(1954 年 7 月 27 日),最低水位 12.36 m(1953 年)。上游控制站鲁台子站最大流量 12700 m3/s (1954 年 7 月),
最小流量近于零(1978 年等)。
对湿度变化有明显低点和高点,通常 5 月份最低, 7~8 月份最高。
淮南市辖 5 区 1 县CECS288-2011标准下载,即潘集区、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 公山区和凤台县(含毛集综合实验区),总面积为 2121 km2,其中市辖(五 区) 面积为 1091 km2 ,凤台县(含毛集区) 面积为 1030 km2。2012 年全 市总人口为 210.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96.8 万人,农业人口 113.3 万 人。全市耕地面积 97.86 千 hm2 ,其中水田 66.2 千 hm2 ,有效灌溉面积 88.93 千 hm2。2012 年粮食产量 88.6 万 t,比上年增产 25%,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 28.69 亿元(当年价)。
淮南市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中国大型能源工业基地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省储量的 74%和占华东储量的 50%, 且煤层倾斜度小,适宜机械化开采。其它矿藏也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磷 矿石储量 429 亿 t;石灰石储量 3.7 亿 t;铝土页岩储量 1 亿 m3 ;紫砂陶 土储量也很可观。此外有 2010 万 t 煤矸石、600 万 t 粉煤灰等再生资源。
2012 年辽2017G703:轻质复合保温屋面板(无水印 带书签), 全市共产原煤 3148 万 t。煤炭生产的优势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飞
速发展, 目前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 382 万 kw,其中淮南发电总厂装机 344.5 万 kW,地方电站装机总容量为 37.5 万 kw。田家庵、洛河和平圩 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分别为 79 万 kW、120 万 kW 和 120 万 kW,其发电标 准煤耗率分别为 317 g/kW·h、356g/kW·h、313g/kW·h 。 淮南发电总
厂 2012 年发电量 178.5 亿 kW·h,通过 18 条高压线路向华东地区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