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岗子村站~花园路站区间盾构始发作业指导书.docx为保证过渡环的焊接质量,焊接过渡环前需对洞门渗漏水进行注双液浆封堵处理,提供无水焊接作业环境,确保过渡环焊接牢固。
4.7钢套筒支撑体系安装
车站施工主体结构时,我部已在反力架受力支撑点预埋2cm厚钢板,作为后期盾构始发反力架支撑体系焊接部位,与车站结构相连,保证反力架的结构稳定,确保始发反力架牢固可靠。
盾尾由三排尾刷密封焊接在壳体上组成,尾刷与管片贴得更紧,密封效果更好。三道尾刷可以防止注浆材料和水漏进盾体内部。盾尾尾部有一排止浆板(钢板束),耐磨钢板制成的止浆板可以防止砂浆流入盾体前部永嘉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基坑施工方案,也可以防止盾体前部的泥浆影响注浆效果。三排密封刷形成的两个环形空间内充满油脂,每个环形空间各由8根油脂管注入。
为确保盾尾的密封防水效果,保护盾尾刷,盾构调试结束后,在盾尾钢刷之间手抹盾尾油脂,该油脂为盾尾刷初次填充油脂(手涂型)。手抹油脂一定要从每层钢丝刷根部进行涂抹,保证盾尾油脂均匀、到位、足量。
负环管片在向后推进时,注意控制推进油缸行程,尽量使其推进油缸的行程保持一致,每组推进油缸的行程差小于10mm。所有负环管片安装均需安装软木衬垫与止水条,并保证管片的成圆度。
刀盘抵到掌子面,钢套筒检查完毕后,向钢套筒内填料,采用砂或者盾构渣土填充满钢套筒。填料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掺入膨润土,以增加填料的流动性。
第一次填料:在盾构机下放前,在钢套简底部,两侧支撑盾构机的钢棒中间,填满砂袋,高出相应钢棒的高度略高1~2cm,盾构机放上去后,进一步压实。
第二次填料:在盾构机刀盘顶至掌子面后,对钢套简进行填料,填充料可选择砂或者盾构渣土。填料时采用一条下料管,地面设置一个漏斗,用挖机将填料直接从漏斗输送至钢套筒内。填料过程中如果出现填料输送不够顺畅,可采用冲水将填料冲下去,为方便观察钢套筒内填料情况,在钢套筒顶部靠近连接环位置割一个200*200mm的观察孔,在填料将满时封闭观察孔,检查焊接处是否存在孔隙,并进行补焊,填料完成后,拆除下料管,采用钢板封堵下料口,以此达到保压效果(现场情况允许也可采用吊车+料斗人工填充钢套筒)。
4.12钢套筒气密性试验
钢套筒完全安装好以后,刀盘靠到掌子面,利用盾构机的保压系统进行压力测试,观测钢套筒的压力表,达到2bar时,对各个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包括洞门连接板,钢套筒环向与纵向连接位置,钢套筒的钢环与反力架的连接处有无漏水;如果有漏水现象,找出漏水部位,检查并修复其密封质量,然后再次进行试压,直至满足试压要求。
4.13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
待刀盘到达掌子面,完成钢套筒填砂,开始磨桩掘进同时启动同步少量注浆,待盾尾进入钢环后可适当增加注浆量。
(1)同步注浆浆液的选择
盾构始发掘进期间采用砂浆配合比参照下表。
(2)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实际的注浆量为理论建筑空隙的150%~200%,即为4.83~6.44 m³。
在不同的地层中根据不同凝结时间的浆液及掘进速度来具体控制注浆时间的长短。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量。
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标准,即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注浆量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时,即可认为达到了质量要求。
(5)二次注浆双液浆配合比
水泥:水=1:1,水玻璃:水=1:1
初凝时间控制在30秒~60秒,体积收缩率小于5%,所用原材料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可根据地层情况作适当调整。
5、盾构主机进入土体步序图
始发里程(车站结构迎土侧):DK49+803.491
洞门处理:洞门破除30cm;
洞门钢筋:花园路站下行线始发洞门范围内有4根直径一米的钻孔灌注桩,每根桩有26根长度约2米的φ28的钢筋,第一根桩剩余钢筋13根、第二根桩剩余13根、第三根桩剩余钢筋15根、第四根桩剩余14根,累计剩余55根。
车站预埋钢环厚度(结构侧墙厚度):0.8m
盾构机尺寸:总长9600mm
始发隧道顶部埋深:约12.2m
始发线型:平面为直线;纵断面DK49+803.491~DK49+710为2‰下坡,DK49+710~ DK49+250为15‰下坡。
2)始发前10环地层情况
岗子村站~花园路站区间(下行线)始发端地质剖面图
管片逐步向后顶推,此时推力不应过大,并注意观察反力架及支撑的受力情况及焊接质量。
刀盘磨桩完成掘进示意图
2)磨桩施工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因洞门范围内存在大量钢筋,刀盘转动时可能引起钢筋缠绕刀盘,进而造成刀盘结泥饼,影响盾构掘进,严重时会使刀盘面板及切口环耐磨保护层异常磨损,无法保证刀盘正常开挖直径。
②掘进时,钢筋可能会缠绕在刀具上,使刀具无法正常转动而产生偏磨,甚至崩刃。
③如刀盘结泥饼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盾构推力及刀盘扭矩增大,将造成土体超挖,引起地表沉陷、坍塌及周边管线、沿途建构筑物损坏等一系列风险。
④钢筋通过刀盘开口处进入土仓后,通过螺旋机时,将会缠绕在螺机上,造成螺机出土不畅,加剧螺旋叶片的异常磨损或者将螺机卡死无法旋转。
盾构切削混凝土时,需在盾构的刀盘正面注入泡沫和膨润土泥浆,以降低刀盘扭矩,控制在额定扭矩的60%以下,减少对桩体的振动;同时改良土仓内土体(必要时通过土仓隔板上的添加剂注入口向土仓里添加膨润土泥浆和泡沫),有助于桩体碎块从螺旋机内顺利排出,确保盾构正常出土。
磨桩施工过程中应持续足量注入盾尾油脂,保障密封效果,防止土压下降或盾尾漏水漏浆。
⑥磨桩前需将盾尾钢棒割除,此时刀盘已接触掌子面,具有足够的支撑力。
⑦刀盘抵达掌子面,进行钢套筒填料及密封。
⑧磨桩开始即进行同步注浆,浆液初凝时间可适当延长,注浆量适当降低,始发推进缓慢,防止浆液抱住盾体,增加推力,增加反力架及钢套筒变形风险。
⑨若施工过程中出现螺旋机卡死,采取向螺机前部注入浓度较高膨润土(90s以上)隔断土仓到螺机水土压力,打开螺机观察口进行钢筋清理。
⑩若推进过程中出现刀盘蹦刃、结泥饼、钢筋缠住刀盘,导致推进参数异常,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常压、带压施工方式进行处理。
磨桩施工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5)此时铰接已出钢棒,可进行姿态调节。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及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5.2.7 0环掘进
0环拼装完成,油缸行程600mm,刀盘出截桩区5571mm,切口里程DK49+796.770;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及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5.2.8 +1环掘进
+1环拼装完成,油缸行程600mm,刀盘出截桩区6771mm,切口里程DK49+795.570;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及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5.2.9 +2环掘进
+2环拼装完成,油缸行程600mm,刀盘出截桩区7971mm,切口里程DK49+794.370;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及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5.2.10 +3环掘进
+3环拼装完成,油缸行程1029mm,盾体出截桩区,切口里程DK49+792.741;
(1)此时盾构机已进入桩后土体,应注意控制盾及构姿态,防止盾构机姿态变化过大而使盾体无法顺利通过磨桩区。
(2)磨桩完成后,可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充分填充管片与钢环之间空隙。
(3)磨桩后土仓内仍可能存在钢筋,持续观察螺旋机出土情况,防止钢筋刮坏皮带。
(4)加强地面巡视,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
1)刀盘切土后,观察刀具运行情况,正常后立即关闭仓门,建压掘进。掘进过程中注意观察推力、扭矩的变化,同时派人观察反力架、钢套筒的工作状态,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掘进参数并对其进行调整、加固;
2)掘进前明确设计线路的各项参数,通过测量,判断出盾构机的当前位置,并根据掘进前的各项监测成果,确定下次掘进的各项参数;在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根据指令开始掘进;
3)盾构操作司机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4)每环推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平衡土压力,使切口正面土体保持稳定状态,以减少对土体的挠动。采取信息反馈的施工方法对盾构推进进行质量控制,在盾构推进工程中进行跟踪沉降观测,并及时反馈沉降数据,为调整下阶段的施工参数提供依据。通过对实测数据与施工参数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施工智能数据库来指导施工;
5)必须及时地掌握盾构机的方向和位置,严格对盾构机进行姿态控制,确保隧道施工实际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推进测量管理应在每推进一环后进行,通过对测量数值的分析计算,及时地发布操作指令,通过调整盾构千斤顶的组合适时纠偏;
6.2同步注浆质量控制
1)同步浆液及时检查浆液配比及相关参数,检查盾尾的密封性,保证注浆管路的畅通。
2)做好注浆设备的维修保养,注浆材料的供应,保证注浆作业顺利连续不中断的进行。注浆跟推进同步进行,且注浆速度应与推进速度相适应;
3)停止注浆后,应及时清洗浆液运输车、储浆罐、浆液输送管路,保持管壁润滑良好,防止残留的浆液凝结引起管道堵塞等。
6.3管片安装质量控制
1)管片运输中要轻吊轻放,避免碰撞;
2)根据高程和平面的测量报表和管片间隙,及时调整管片拼装的姿态,并严格控制管片成环后的环、纵向间隙。安装管片时要缓慢、均匀,对好位置后才能上螺栓,如果插入螺栓困难时,要分析原因,仔细调整位置,切忌大幅度移动,强行插入;另应避免损坏止水条,避免管片间有较大错台;
3)严格控制管片防水材料的安装质量,特别是三元乙丙弹性橡胶密封垫垫、丁腈软木橡胶的安装质量,要求每环使用的管片都必须经过技术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隧道内要求作业队做好管片安装前的清理等基础工作;
4)加强管片螺栓复紧,螺栓紧固主要包括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管片拼装过程中的紧固,第二个环节为盾构掘进过程中的紧固,第三个环节为管片脱离盾尾前的紧固;
5)严格控制盾尾间隙,确保盾尾间隙均匀,并要求合理选取拼装点位,控制好隧道线形,保证管片拼装质量(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5mm,相邻环片环面错台≤6mm);
6)严格把控管片进场质量及管片粘贴质量,以提高管片防水性能;
7)本次始发为钢套筒始发蓄电池选用与安装(2014版).pdf,负环均需粘贴防水材料。
6.4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1)管片安装前须检查管片的完好性和防水材料的粘贴情况(弹性密封垫是否粘贴牢固,材料的种类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完好后按工艺要求进行安装连接。
2)管片的防水材料避免受潮。吊装和拼装过程中应防止剥离、脱落或损伤弹性密封垫。及时拧紧和复紧连接螺栓,确认止水垫圈的完好性XXX大楼工程砌体施工方案,保证管片间的连接牢固。
6.5洞门封堵质量控制
盾构掘进至10环,开始进行二次补浆,边掘进边注浆,为避免浆液窜过止浆板到达掌子面,浆液凝固抱住盾体,导致推进困难,注浆环与拼装环需保持6环以上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