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中国移动机房规范(V1.0)-2007年8月.doc为区分光跳线,应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单模光跳线的外护套颜色为黄色,多模光纤采用橙色。
光纤配线架应可靠接地。
数字配线架(DDF)的安装要求:
支座调整工程施工方案数字配线架架体的安装一般要求同设备集装架安装要求。
DDF端子板的上端口接本机房设备侧的线缆,下端口接传输系统侧的线缆或跳线。面对配线架,接线从左到右,由上到下。收、发端子定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数字配线架应可靠接地。
第四节 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
安装平直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毫米。
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毫米。
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吊架的安装牢固程度应满足走道内布满线缆时的强度要求。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框架保护措施,电缆放绑完毕后,应作防火封堵,封堵接口应牢固。美观。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
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毫米。
两外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
走道和槽道应根据机房内设备机架的排列规划预留线缆下线位置。
走道和槽道均应可靠接地。
交流线槽和直流线槽应分开敷设,强电线槽和弱电线槽应分开敷设。
第五节 集装架内设备安装
对于以主机、服务器、工作站为主要设备的数据业务系统,需要配置键盘、鼠标、显示器时,应以系统为单位集中配置KVM(Keyboard、Video、Mouse)设备,每套系统根据设备数目可以选择配置1到2台KVM设备。KVM设备应选择折叠式液晶显示器配置,采用抽屉式安装,并带有锁定装置。集装架内不应使用CRT显示器。
安装在设备集装架内的设备的排列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应优先占满集装架下部空间。安装在机架内部的KVM设备高度应便于维护人员站立时操作。
根据设备的不同出线方式,集装架内所安装设备在架内的前后位置应保证设备连线后(在满足线缆布放弯曲半径要求条件下),集装架前、后门能正常开关。
集装架内如果带有配线模块应安排在集装架正面顶部或背面下部。
互相备份的设备宜尽量安排在不同的集装架中。
安装在设备集装架内的设备应和集装架的加固立柱进行加固,质量较大的设备除与立柱加固外应同时采用托板支撑。设备安装加固件应优先采用设备原厂配套器件。
宽度小于集装架左右加固立柱标准间距的设备可以放置在机架内的托板上,但是必须采取紧固措施,避免设备在机架倾斜时发生位置移动。
机架内的设备安装间距、托板设置应不影响设备散热,架内设备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监控室内的维护终端等设备安放在机桌上。终端安放应整齐,属于同一网络或系统的终端应相邻安放。终端的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不影响人员走动。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机房电脑(终端)布线整齐。
外围终端设备的取电需要统一到规定或设计的插线排上取电,严禁随意接插集装架内电源插座。
第一节 信号线布放要求
布放线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线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弯弧外部应保持垂直或水平成直线,电缆转弯的最小曲率半径应大于50毫米。
布放在走线架上的线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绑带余下部分应剪断,余量长度不能超过1厘米。
布放在槽道内的线缆可不绑扎,但槽内线缆应顺直,不宜交叉。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线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线缆在机柜内布放时不能绷紧,应留有适当余量,绑扎力度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应交叉缠绕。
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井引入,若分井敷设确有困难的,电源线应与信号线缆必须作适当隔离。
上走线的机房,走线架上线缆较少时可将交、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在同架上隔离布放;线缆较多的,要求将交、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架走线。
第二节 尾纤布放要求
布放光纤跳线(尾纤)的规格、路由、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规定
尾纤在走线架上布放时应用专用尾纤槽或套管保护;
尾纤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需转弯时应弯成弧形。
光纤跳线(尾纤)应布放在专门的光纤槽道内。槽内光跳线(尾纤)应顺直,尽量不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在进出槽道部位和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在机房内光纤跳线数量较少时,也可在通信电缆走线架中布放,此时必须使用PVC套管进行保护后布放。
光纤跳线布放时应注意光纤的脆弱性,曲率半径应≥40毫米。施工时注意安全,避免灼伤眼睛。
布放的光纤跳线引入的衰耗和色散应符合工程合同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光纤跳线在机架内应作盘留,盘留长度≥0.4米,盘留曲率半径应≥40毫米。
第三节 电源线布放要求
交、直流电源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和信号线缆应分离布放。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
电源线走线采用地槽或架上走线时,应避免交叉,布线要整齐。
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井引入,若分井敷设确有困难的,电源线与信号线必须作适当隔离;
直流馈电线的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用统一红蓝标志。
交流电源线和直流电源线应分井引入,若有困难,应将交流线和直流线在同一井内分两边引入。
机房电源线布放方式如下:
采用上走线方式时,交、直流电源线应尽量分架布放。在机房空间紧张且电源线较少时,交、直流电源线可在同一个走线架上分两边隔离走线。如果设备机柜没有上线孔,则需要顺其集装架安装爬梯或爬线槽。
如必须采用地板下槽道走线时,槽道须架空,交、直流电源线之间应隔离。
所有进入机房的电缆均应采用优质阻燃电缆。
活动地板下禁止设电源接线板和用电终端设备。
敷设电源线应平直并拢、整齐,不得有急剧弯曲和凹凸不平现象;在电缆走道或走线架上敷设电源线的绑扎间隔应符合设计规定,绑扎线扣整齐、松紧合适。绑扎电源线时不得损伤电缆外皮
电源线穿钢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管管口应光滑,管内清洁、干燥,接头紧密,不得使用螺丝接头;
钢管管径及钢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穿线管在穿线后应按设计规定将管口密封;
室外穿线钢管应分别在电缆进出户处将钢管可靠接地;
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孔内。
电源线与设备应可靠连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截面在10平方毫米及以下的单芯电源线打接头圈连接时,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丝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垫圈,所有接线螺丝均应拧紧;
截面在10平方毫米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接线端子,其尺寸应与导线线径相配合;
所有电源线剖头部分均缠绝缘胶带缠扎厚度与绝缘外皮一致,各电源线缠扎长度应一致。
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
每路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心线间和心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
各省可以参照以下各类标签的格式,结合省内实际情况,确定省内使用相应标签的格式,要求标签的标示必须清晰、简洁、准确、统一。
各省省内各数据机房使用的标签材质、样式、绑扎方式等必须统一。
网络配线架跳线标签格式建议如下:
“楼层”、“楼层英文缩写”:表示配线架所处楼层位置,如4楼表示为4F。
“机柜列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所属列,用大写字母A-Z顺序编码表示。
“机柜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用2位数字表示,每列的列头柜为“00”,第二个机柜为“01”,依次类推。
“间隔符”可使用“-”、“/”、空格。
“配线架端口号”:用不多于6位数字标识网线所连接的配线模块端口。
网络配线架跳线标签举例(如图一所示):
(1) 上排代码表示跳线起始端“四楼A列00柜第8个模块端口1”;
(2) TO 表示去向;
(3) 下排代码表示跳线中止端“四楼A列00柜第9个模块端口1”;
设备线缆标签格式建议如下
“楼层”、“楼层英文缩写”:表示配线架所处楼层位置,如4楼表示为4F。此类标签中,这两个字段为可选项。
“机柜列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所属列,用大写字母A-Z顺序编码表示。
“机柜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用2位数字表示,每列的列头柜为“00”,第二个机柜为“01”,依次类推。
“间隔符”可使用“-”、“/”、空格。
“设备名称”:表示线缆所连接的设备,设备名称按照维护习惯进行标识。
网络设备线缆标签举例(如图二所示):
下排表示四楼A列01柜第9个模块端口22”。
数据机房ODF尾纤标签格式建议如下:
“楼层”、“楼层英文缩写”:表示配线架所处楼层位置,如4楼表示为4F。此类标签中,这两个字段为可选项。
“机柜列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所属列,用大写字母A-Z顺序编码表示。
“机柜号”:表示配线架所在机柜。用2位数字表示,每列的列头柜为“00”,第二个机柜为“01”,依次类推。
“间隔符”可使用“-”、“/”、空格。
“ODF子框号”:表示同一ODF架中的不同的ODF子框。当同一个机柜中有多个ODF子框时,从上到下,依次标识为“1”、“2”、“3”……
纤芯号”:可以表示为“A00”芯、“A01”芯、“B02”芯……
数据机房ODF尾纤标签举例(如图三所示):
下排表示四楼A列03柜(03柜是ODF柜)第4个ODF子框的A汇接盘的03芯”。
单个协议转换器标签格式建议如下:
可参照数据设备线缆标签格式来书写,设备型号就写协转的设备型号。
协议转换器2M线的标签书写格式,按照传输线缆标签格式书写。
线缆标签建议使用缠绕或旗形方式张贴。
为了便于日后维护管理和监督工程实施情况,建议按照此标签规则规定的内容制作设备标签。设备标签的介质应由省公司统一负责提供,对整个标签制作过程把关。
设备标签应能够全面涵盖所描述设备的各项具体信息,但又要尽量做到简洁、清晰、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数据机房机器设备及客户主机等设备。张贴于设备表面醒目位置。
设备标签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设备所属工程名:描述设备所属的工程名称,应该与相关合同描述一致,如中国移动互联网NAP工程。
设备型号:描述设备的详细型号,如CISCO AS5300
设备用途:描述此设备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用途,如安装CISCO GSR Manager。
设备名:设备名是全网惟一的用于代表某一台网络设备。
对于IDC机房内托管客户设备,为了保证客户信息安全,客户设备标签可只包含客户编号。
第一节 机房安全保障
机房应建立完善的系统和设备维护责任制度,机房内的各项现网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未经机房主管人员许可,他人不得随意进行操作。
机房内的各系统和设备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关键的系统和资料应设置足够可靠的备份和冗余。
机房大楼应有7×24小时的专业保安人员,出入大楼需登记或持有通行卡。
机房具有电视监控及出入机房控制系统;监控系统有专人7×24小时值守;建议出入机房门禁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卡内保存有持卡人编号,进出区域限制,时间限制等,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特定区域。
机房监控系统应设置专人为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机房内的各项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部们规定进行布置和安装,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在机房内添加、放置和拆卸任何设备、设施,不得对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第二节 机房消防保障
机房应配备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感烟、感温系统和安全可靠的气体灭火系统。
机房应配置足够的手动灭火器材和消防应急器材,并有专人定期维护,确保其随时有效;并定期组织消防教育和演习,确保维护人员都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消防设施。
机房内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所有门窗、地板、窗帘、饰物、桌椅、柜子等材料、设施都应采用防火材料。
机房必须按消防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配置灭火装置和氧气面罩,采用自动气体消防措施。灭火器应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方GB/T 25697-2013(代替GB/T 25697-2010)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复拌机.pdf,安装事故疏散灯和事故应急照明灯。
各数据机房应安装火灾早期自动报警系统,建议将该系统接入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机房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且要保持畅通,不可放置杂物。
第三节 机房管理制度要求
为了使机房日常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于数据机房的管理,要求制定以下机房管理维护制度LY/T 1318-2022 隔热软木砖.pdf,重要制度应上墙:
《重大故障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
《外来人员操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