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广西]全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代管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技术标书789页.doc(13)对已加盖上述印章并经备案的施工图所做的任何修改均视为设计变更,承包人应按合同相关条款的约定办理工程变更手续。
(14)承包人在有关项目开工前可提交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供审查,前提是提交的每一部分设计文件均可供有关单位进行充分审查。
(15)设计咨询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承包人和施工图设计单位应予以积极配合。
(16)在符合国家规范、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承包人须组织设计单位认真落实政府审批意见、设计咨询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发包人的审查意见,有关单位有权监督落实。
(17)部分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附属设施,响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局部提高装饰景观设计标准某27层工程冬季施工方案,承包人将无条件服从并执行相关设计及实施。
(18)承包人将服从发包人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做出的本工程各部分的接口协调,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落实。
(19)承包人将定期召开设计管理会议,及时协调解决设计及设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并邀请发包人、设计咨询单位参加。承包人应参加发包人、设计咨询单位、设计总承包单位的设计例会和专题会议。
(20)承包人应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1次或根据发包人要求)向发包人、设计咨询单位提交设计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总体设计工作情况、设计指令执行情况、接口、协调情况,对各设计单位的评价、考核、奖惩情况、纠偏措施、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计划、存在问题等;承包人定期或不定期向发包人上报和汇报设计相关重大和重要问题等。
(21)承包人应组织定期现场设计巡检制度,检查设计配合人员到位情况、设计图纸供应情况、设计意图贯彻情况、设计标准执行情况、工作联系执行等事项,协调施工现场配合遇到的问题,并将有关问题及时上报发包人。
(22)承包人应在乙购设备和材料采购合同签订后,负责牵头组织合同签订双方和建设相关各方的设计联络,确认与其他相关系统设备及土建的接口,并检查合同设备的设计方案、产品功能及性能指标、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等,是否满足合同文件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为保证产品质量,合同设备的产品技术设计应通过有发包人参加的设计联络会审议后方可投入生产和制造,发包人参加乙购设备和材料设计联络的费用包含在承包人的签约合同价中。
(23)本工程范围内的竣工图编制由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协助发包人档案归档工作,归档应符合xx市档案管理和发包人有关规定的要求。
(24)承包人不得将未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用于施工。
质量是根本、安全是生命,在3号线工程的设计管理中,设计管理部门自始至终对设计质量、设计安全、设计进度、设计接口、限额设计、设计工作内外协调、设计工作全面管理与考核、报建与审批等工作负总责。
结合xx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特点,依托我方丰富的设计管理经验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专家人才优势,我们做好本项目管理工作的理念是:为了达到发包人满意、公众满意以及相关方共同满意的目标,我方将充分理解3号线的建设条件和发包人的要求,通过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零距离服务,实现高品质服务,以服务质量保证设计质量。
倡导主动工作、效率优先的理念,急工程之所急,想发包人之所想,对每项工作杜绝浅尝辄止,力争做深做透。通过事先制订各项管理办法、过程中做到动态控制,把工点、系统设计单位紧密团结到xx市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目标上来,向管理要工期、质量和效益。
1.3.1 设计指令流程
发包人直接对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设计咨询单位、设计总体单位进行管理,并通过施工图审查机构、设计咨询单位、设计总体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把关;承包人代管总承包范围内初步设计批复之后的各设计阶段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的设计管理工作,对设计单位有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与处罚的权利和职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设计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进行审查。设计咨询单位协助发包人对本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设计质量管理,对承包人及其他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设计管理;设计单位在发包人、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设计咨询单位及承包人的监督管理下,派员常驻xx开展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含机电系统招标设计、施工配合)工作。
为实现本项目的建设目标,设计总体技术管理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理清思路:
由于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系统复杂,为了使地铁工程各系统能紧密结合、功能匹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须编写完整的技术接口要求及相应的技术管理文件,包括接口的分类、系统和专业设计界面划分、系统与单项设计界面划分等内容,以便处理好各系统的接口关系。同时,为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和统一,设计管理还应审查设计总体编制的接口管理办法,在资料互提、图纸审核、会签等设计检核过程中对接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②重大技术方案的研究与比选
设计单位应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和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及时对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方案比选,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管理部门督促设计总体协助发包人确定科研课题,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主动完成各阶段设计技术总结。
1.3.2 设计审查流程
施工图设计审查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施工图设计单位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应将设计文件报送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对文件进行会签及审定后报项目指挥部技术部、设计咨询(强审)审查。设计总体总包单位的会签及总体审定工作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指挥部、设计咨询(强审)应在 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按设计审查意见完成修改和会签,并向设计审查单位书面回复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将修改后的设计送交审查单位确认,经确认后报设计审查单位,审查流程见下图。
(2)设计审查单位对上报的施工设计文件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如有意见,退回修改后重报。审查通过后,经由设计审查单位、发包人加盖“受控章”后交付施工,同时将审查结果报送规划、建设、消防、人防等政府专业部门备案。
(3)施工图审查过程中,设计总承包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认为有必要,或者项目指挥部对审核、审查有异议,可提请发包人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评审。
1.3.3 设计信息管理收发流程
信息管理的目的是规范本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统一性和可追溯性,便于电子化检索,提高设计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本工程信息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可分为设计管理信息和正式设计成果两大类,其中:
设计管理信息是指发包人、总体总包以及各系统、工点设计单位在承担本工程设计任务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范围涵盖设计管理全过程,包括合同、质量、进度、投资等各个方面,其内容最终将反映在正式设计成果中。
正式设计成果是设计活动的最终成果,主要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和技术总结等。
①为保证本工程设计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本工程发生的全部设计信息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②设计管理信息传递规定
设计管理单位与发包人、总体及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之间该类信息的传递主要采用工作联系单方式通过总体总包单位办理收转手续,要求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到设计管理单位办理资料收发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天。
为保证本类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可采用网络传递电子文件,电子信息传递需在书面材料中说明。
①正式设计成果编码原则
正式设计成果编码原则按总体部在各阶段下发的《文件编制统一规定》执行。
②正式设计文件提交规定
正式设计文件分为:初步设计图、招标设计图、施工图、其它文件(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用户需求书等资料)。
设计单位按规定份数提交正式设计文件到设计管理单位备查,经审查盖章后送发包人。
设计单位提交的各类设计文件份数应符合合同要求:
提交正式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
设计文件应设扉页,扉页应有单位名称、资质证书的等级及编号,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建筑)师、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的名单(印刷体)及签字,并盖有相应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注册工程师执业专用章。
施工图及招标设计图纸内每页应盖有相应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建筑专业的图纸,应有建筑专业的注册建筑师在总说明、目录、总平面图及主要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上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结构专业的图纸,应有结构专业的注册结构工程师在图纸的目录页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
施工图应按总体总包单位下发的有关规定与内容完成,并按工点、专业、分项目成套出图,每套图纸都应有封面,以目录或子目录为首页装订成册上交。
对于施工紧、出图急的图纸,也应几张装订在一起并在首页附有临时目录。对于单张的零散的图纸设计管理单位一般不予接收(除特殊情况外)。
上交的资料、图纸应填写资料及图纸交付单,以待存查。并在该专业的图纸目录文件清单上明确每次提交的图纸时间、数量、规格,以便发包人、设计管理单位对出图进度、增加图纸的数量及费用等的管理。
设计单位应定期(每季度初)列出作废的图纸、资料清单,确保工程不因使用不当设计图纸、资料产生质量问题。
① 两类信息在提供纸质文件的同时,必须提供一一对应的电子文件,绝对不允许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最终版本不一致的情况。
② 归档电子文件的要求
格式要求:设计图等图形电子文件必须为DWG格式;电脑建筑效果图、数码照片、扫描照片应为JPG格式;案卷及卷内目录、数据表格应采用Excel格式;报告、文件应采用Word格式。
命名要求:电子文件命名必须与纸质文件对应,且字符之间不得有空格;设计图等图形文件以每张图纸的编号为文件名,并采用大写字母且不允许有汉字;装订成一册的图形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内,以册名(汉字)为文件夹名。
刻写要求:凡需刻盘存档的电子文件须采用金质一次写光盘;每张光盘刻写电子文件不宜太满,应留有一定空间;刻录归档电子文件应是解压文件,当文件太大超过640MB时方可压缩刻写。
签署要求:提交电子文件前应按照纸质文件的签署将所有签名补充输入。
电子文件特别是正式成果的电子文件,严禁私自拷贝,确属工作需要的,在征得设计管理同意的前提下办理相关手续。
1.4 设计管理措施
1.4.1 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计过程管理力度,维护设计管理的权威,严格约束总体总包、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我方拟制订的设计管理制度及办法清单如下,并汇编成册发各单位执行。
(1)设计质量管理办法
建立有效的组织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设计管理技术部的专业配置方面,将涵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的主要专业,以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协调能力突出为技术部人员配置标准,按照“主要专业和关键工作岗位优中选优,配套专业强调平衡”的原则组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作方法就是做好本次设计质量管理的“利器”。因项目设计及实施工作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细、前后联接、反复优化的一个过程。前阶段研究是为后阶段更精确的研究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在设计管理方面提出主要工作方法有系统分析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定量分析等。
(2)设计进度和计划管理办法
设计进度管理实行设计管理部门、总体总包方、工点(系统)设计单位三级控制。设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的总策划、设计进度计划的批复;总体总包方负责设计工作的总策划、年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对工点(系统)的分项计划编制进行审查和管理、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点(系统)设计单位负责所承担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的落实、内部进度计划的检查、情况汇报等。
总体总包方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以及设计管理部门对工程进度的计划安排,在工程筹划的基础上,编制如下计划:年设计进度计划,单项设计进度计划,各专业出图计划。以上计划经发包人审查后发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执行。各单位据此编制设计工作实施进度目标,以便设计进度在受控的状态下实施。发现偏离应制定及时纠正的措施。
b.计划管理工作内容:
负责制定计划管理办法并落实执行。加大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力度,通过设计例会、设计巡检等措施动态检查计划落实情况,通过控制点、关键点及过程检查点三级控制将计划指标层层落实,细化考核,确保设计全过程进度受控。
完成各类统计工作,编制月报表上报发包人。工点(系统)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进展情况每月25日前按时提交设计进度月报、当月完成的阶段设计成果清单等(每月20日作为计划起止日期)。
组织设计巡检,定期召开工点(系统)设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设计工作会议,督促检查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设计进度计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
对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的资源配备情况及设计保障措施进行检查、管理。
设计管理部门根据制定的设计进度计划表确定进度控制关键点,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应据此制定关键点控制措施,确保关键点按进度计划完成。若关键点受客观原因限制,或由于非设计单位责任而不能按进度计划完成时福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H2展览大厅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必须及时报告设计管理部门。
发包人对设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措施和决策,若影响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到对关键点的控制,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若因确属无法完成时,应书面报告设计管理部门。
d.设计进度计划的调整
依据根据发包人的要求或设计工作情况的变化进行年度设计进度计划、专业设计进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设计单位应遵照执行。
信息管理的目的是规范本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压型钢板楼层板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统一性和可追溯性,便于电子化检索,提高设计管理工作效率。
为保证本工程设计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本工程发生的全部设计信息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