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施工成本控制.doc2、在做施工图预算的时候,必须使用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会同施工单位会审后的合法图纸。采用适用的消耗量定额,遇到定额缺项,不能随意串换,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补充定额,或征得有关各方的同意,参照有关部门的相应定额执行。当消耗量定额带有价格内容时,由于其只限于定额编制期的价格水平,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应结合预算编制期的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按定额计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人工工资、材料及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应采用当时当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指导价格。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选择最佳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特点、现场状况以及所具备的施工技术手段、队伍素质和经验等主客观条件制订施工组织设计,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场地、场外道路、水电源情况。通过踏勘施工现场,可以补充有关资料,例如,现场有无施工障碍需要拆除清理、现场有无足够的材料堆放场地、超重设备的运输路线和路基的情况等,从而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充分依据。
4、及时组织人料机进场。在现场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及管理人员必须进场后方可开工。要保证施工连续顺利进行,就必须保证材料、机件的及时供给,在开工前就应落实好材料供应单位,签好供应合同。如果是租借的大型机械,要协调组织好机械进场,以免延误施工进程。
棠梨湾特大桥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3.2 现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现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限制,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成本管理的关键是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由于目前的工程建设实践中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来承揽工程。因此,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
施工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施工进程的合理控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经济措施,控制管理成本。由于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较多,直接影响工期与工程质量因此是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重点阶段。
施工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主要是寻找实现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方案,如分析施工方法、流水作业、机械设备等有无不必要的功能(即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寻找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施工阶段的价值分析就是通过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来提高价值,达到实现VE的目的。
3.2.1 施工项目成本的内容
施工项目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
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耗费的主、辅材料及其他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是以耗用材料的价格计入施工项目成本;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机械、运输设备等劳动资料的价值,是以折旧的形式计入施工项目成本。至于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以积累形式计入工程造价的,作为社会的纯收入,并未支付给工人,故而不构成施工项目成本。
3.2.2 施工项目成本的分类
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施工项目成本可按不同的标准和应用范围分类。
1、按成本计价的定额标准,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施工项目的预计支出,实际成本反映施工项目的实际支出。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比较,体现了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即是项目的实际成本降低额;预算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即是项目计算成本降低率。通过几种成本的相互比较,可看出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按计算项目成本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建设项目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成本、单位工程成本、分部工程成本和分项工程成本。
3、按工程完成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本期施工成本,本期己完施工成本、
未完施工成本和竣工施工成本。
4、按生产费用与工程量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将施工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成本管理和成本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成本控制的前提条件。由于固定成本是维持生产能力所必需的费用,要降低单位工程量分担的固定费用,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总工程量数额以及降低固定成本的绝对值等途径;降低变动成本则只能从降低单位分项工程的消耗定额入手。
5、按成本的可控性划分,施工项目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所谓“可控成本”是指能为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可控成本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并且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其按所期望的状态发展。如果某些成本只具有一种可能结果,则不存在进行控制的必要性;如果某些成本虽具有几种可能结果,但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施加影响,则也不存在进行控制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可控成本的确定应具备三项条件: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有办法了解所发生耗费的性质;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有办法对所发生耗费加以计量;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有办法对所发生耗费加以控制和调节。
成本的可控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它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有关。某个责任单位不可控制的成本,往往对另一个单位来讲是可控的;下一级责任单位不可控制的成本,对于上一级责任单位来讲往往是可控的。了解可控成本的这种空间范围上的相对性,有助于分清各责任单位或个人的经济责任,以利于正确评价与考核其业绩,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与措施,使可控成本不断降低。
可控成本的相对性还与成本发生的时间范围有关。在产品投产前的产品设计阶段,成本的决策与计划阶段以至工厂的筹建阶段,一切尚未发生的产品成本都是可控的。如设备的折旧费会因资本支出决策的不同而不同。同样,厂址、设计方案、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选择,都会对成本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只是部分可控,因为有些成本在设计、筹建阶段都已经决定,属于先天性因素而不可控制。而当产品生产完工后,成本均已发生、形成,也就无所谓可控了。由此来看,产品投产前成本的可控性最大,其控制效果也最佳,这也正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相对而言,不能为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就称之为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它也具有相对性,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有关。
根据我们对。可控成本”定义的理解,结合前面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我们很容易发现,施工项目成本在施工前,可以说几乎全部成本是可控的,在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也是可控的。在本阶段成本控制研究中除特殊说明外,成本研究对象都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在项目经理部职权范围内能控制的成本。施工项目成本的以上几种分类,并不代表成本分类的全部,还可以作其他的划分。
3.2.3 现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可采取的措施
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整个建设期内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严格控制成本的重要措施。
现场施工阶段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材料成本影响、经营管理影响、工期影响等,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也应分别从针对以上成本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同时遵循降低成本不降低质量的原则,具体可包括:
1、严格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管理而不是控制。合同管理做得好,可以避免双方责任发生分歧,是约束双方遵守合同规则的武器。施工是设计阶段的延续,施工的合同管理应从设计及经济条件两方面出发进行考量。因此,先期保证合同的合理性可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应作为合同管理的重点。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也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措施。
工程质量条款历来是施工合同的一个重要、复杂的条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同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设计施工不当、建材质次价高、施工偷工减料、工程层层转包等种种原因,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事故。例如:1998年,重庆市某桥因设计、施工质量有严重问题而倒塌,造成了50多人死亡的恶性事故;1999年3月广东省某影剧院舞台处大梁在浇注混凝土时突然翻转倒塌,当场死亡3人;2000年4月6日,江西省某县一栋7层得在建商品房突然倒塌,死亡6人,重伤6人;2000年12月武汉某小区一栋已建成的18层住宅楼,因严重倾斜被控爆拆除,数千万元顷刻间化为灰烬。层出不穷的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纠纷。
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分包工程价格的高低,必然会对施工项目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分包价格的控制。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要确定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决定分包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因此,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做好分包合同的订立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施工合同管理应注意一下问题:
弄清合同中的每一项内容。因为合同是工程的核心,合同条款的每一项内容都与工程实施和费用发生有关。
用文字记录代替口头协议,以确保有必要的证据资料。
考虑问题要灵活,管理工作要坐在其他工作之前,要积累施工中的一切资料、数据、文件。
工程细节文件的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信件、会议记录、业主的规定、指标、更换方案的书面记录及特定的现场情况等。
应该想办法把弥补工程损失的条款写到合同中去,以减少风险。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管理而不是控制。合同管理做得好,可以避免双方责任发生分歧,是约束双方遵守合同规则的武器。
2、应用价值工程(VE)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建筑工程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基础,所以整体施工施工组织方案的合理确立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
功能定义可从垂直和竖向两方面考虑并进行分解,分项可考虑成本费用、施工方法、质量目标、工期等,成本费用又可下分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其他费等。
功能分析则应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具体作出权重选择。最后可进入功能评价,优选出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是逐步缩小研究范围、寻找目标、确定主攻方向的过程。正确选择工作对象是价值工程成功的第一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象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市场反馈迫切要求改进的产品;功能改进和成本降低潜力较大的产品。
对象选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经验分析法、百分比法、价值指数法和ABC法。下面结合实例用ABC法确定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ABC分析法的优点是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在对复杂产品的零部件作对象选择时常用他进行主次分类,以便略去“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3、建立动态的控制系统
有
(1)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准备工作:将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以确定用于目标控制的计划值。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通过比较,如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4、协调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间关系
基于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管理互动关系,建立在工程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之上的组织系统统筹运作,为取得项目成本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最佳结合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质量Q
●
B● ●E
工期T ● ● ●成本C
D
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pdf 5、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有关成本控制方法中曾强调了责任制的重要性,而在施工阶段建立的成本控制责任制除应严密、完整之外,还应保证与质量目标、工期目标相联系,杜绝单纯控制成本而忽视质量、工期,亦即要克服成本控制中的“假节约真超支”现象。
6、建立完善的资源配置体系
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
材料费控制同样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某地方铁路增设轨道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
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材料物资的消耗,具体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