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海子山隧道施工组织设.doc4.2.2.10.财务科
4.2.2.10.1.负责对业主的月工程款催付工作;
4.2.2.10.2.对上级管理层的内部承包核算工作;
某市政污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管)_secret[1]4.2.2.10.3.对项目部下属施工队的月计价及完工清单支付工作;
4.2.2.10.4.负责与保险公司办理工程各险种投保及理赔工作;
4.2.2.10.5.对工程索赔事宜的跟踪和办理工作。
5.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5.1.人员、设备、材料的进场
人员及物资设备的进场,总的安排原则是根据工程的施工实际进度需要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分期分批进入现场,并依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
5.1.1.人员进场
5.1.2.施工设备进场
在本工程施工之初,我公司保证在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进场便道修筑的施工机械将在10天内将设备运抵现场。主要设备由我公司机械部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投标承诺的机械设备进场时间,统一组织调配,利用铁路、公路、船运等运输手段分别将工程所需设备运抵现场。同时根据工程进展实际需要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组织其他必要的施工机械分期分批进场,保证工程和工期所需,绝不延误。拟投入的各种机械设备、测试仪器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及“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5.1.3.材料进场
首批进场的人员立即着手材料调查、编制材料需求计划。对地材进行取样试验,确定地材料场。同时根据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对砂、石料等主要用材进行调查,在质量符合要求、产量、价格适中的原则下,选取几家作为材料供应厂家;(钢材、水泥根据甲方要求)。利用现有道路及修筑的施工便道,按工程需要分批进场,并按有关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
5.1.4.设备、材料运至现场的方法
5.1.4.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由汽车运到工地,轮胎吊车配合装卸车。
5.1.4.2.选择合格的材料生产厂家,合同明确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由汽车运到工地指定地点。
5.2.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及数量
根据本合同工程实物工程数量、工期要求,结合本投标人综合实力及现场具体情况,为充分发挥动态管理,弹性编制,灵活组织。以实现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相结合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
5.2.1.劳动力需求计划
根据本工程总体工期要求,合理组织,均衡生产,对劳动力需求进行计划安排。
本工程高峰时期计划进场人员120人(不含现场管理人员和经理部辅助人员),在开工后初期,根据进度计划,提前做好劳动力进场安排的组织和培训,实行动态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5.2.2.机械设备需求计划
根据本工程施工计划,在进场一开始,着手安排土方机械进场,进行临建和场地清表工作,并按工程施工需求组织其他设备。在开工后20天,安排其他设备和周转材料分批进场、设备进场按此安排,具体计划见机械设备表。
5.2.3.试验及测量、检测设备进场计划:
为减少施工筹备时间,我公司将在投标期间,即开始测量和检测设备筹划,中标后将保证按表列设备进场,具体见检测设备表。
5.2.4.材料需求进场计划
我公司在投标阶段,已对各种材料供应商进行了调查,在材料试验合格后能及时(甲供根据业主安排)组织材料进场。在施工中,应按照以下几条原则供应材料。
5.2.4.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求、使用计划;
5.2.4.2.在进场之初,调查、选择供应商,并订立材料采购供应合同,并组织材料进场;
5.2.4.3.工程所需的周转材料,在全处范围内统筹调动。
6.1.施工用电、水准备
隧道供电采用专用电网供电,其容量满足隧道施工及生活用电全部需求,为保证施工用电正常,项目部采取与供电部门联系,了解供电信息,及时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经过前期施工的运行,电力设施及管理能够保证施工的需求。同时为确保偶然断电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施工配备发电机一台,能够满足施工生产要求。考虑衬砌施工混凝土浇筑时间长,为保证电力不影响施工生产,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断,特对衬砌施工建立供电应急保证措施,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6.1.1.1.加强对外联系,对供电系统的供电安排进行详细的了解;
6.1.1.2.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发电机的24小时处于正常待命状态;
6.1.1.3.加强供电线路的维护,确保线路负荷不超载,线路无隐患;
6.1.1.4.建立以衬砌和拌和站为主的紧急供电预案。
施工区域内水资丰富,采取利用地下水资源作为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施工及生活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要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加强水资源管理,避免由于水质的变化造成混凝土的质量出现波动或引起质量问题。
采用明挖法施工,边坡按设计坡比开挖,并施做锚喷网防护。明洞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并应线做好边仰坡外的截(排)水沟及洞口排水、截水处理。截(排)水沟中线距边仰坡开挖边缘不小于5m。
技术准备工作是落实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之一,技术准备应有针对性。根据本项目施工内容的特点,开工前应做好施工交底、施工控制点及其控制方法全面的落实工作,其主要包括:
6.2.1.制定衬砌施工的测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衬砌断面尺寸检测、台车定位控制、洞内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仰拱平面位置及线形控制;
6.2.2.制定钢筋加工及安装的控制程序、控制检测频率;
6.2.3.制定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程序及措施;
6.2.4.落实施工交底制度,对施工方案、控制要点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6.2.5.落实安全环保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安全环保控制具体化,同时建立了紧急预案机制,做到有章可巡。
7.临时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本隧道特点和总体安排,结合施工条件,统一进行大临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具体遵循的原则如下:
(1)方便施工、便于管理
本着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来统一规划临时设施。
(2)有利于环保和文明施工
按照布局合理、紧凑有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要求。
(3)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便道尽量在工程用地界内且不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工程尽量少占和不占农田,必须占用农田的临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用进行复垦还田。
7.1.临时驻地及钢筋加工场
队伍临时驻地安排隧道口左侧100m处,占地约3280m㎡,建临时房屋共40间(3.64*6.16m)(600m2),设有综合办公室、食堂、会议室、员工宿舍等临时房屋,同时用于存放各种小型机具。
钢筋加工场设在临时驻地东侧,占地1200m2(20m×60m),设有原材料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半成品存放区。加工好后的半成品分类别存放,用小型工具车运送到各施工作业面。
临时施工便道由隧道所在地已建成道路修建至隧道进口处本隧道施工需要新建施工便道约500m,拓宽便道800m,便道宽度5.5m,选择适当地方做为会车道,其宽度不小于7m。由于处于山区,便道路面硬化处理。
7.3.混凝土拌合站
混凝土拌合站设在1#拌合料场统一搅拌运输
7.4.临时用电线路
施工期间用S217省道高压电线,在隧道口处安装800KVA的变压器2台解决。
施工用电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按照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架设三相五线制的电气线路,所有电线均应架空,过道或穿墙均要用钢管或胶套管保护,严禁利用大地作为工作零线。认真贯彻JGJ 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临时用电规定。
2.配电箱、开关箱内电气设备完好无缺。箱体下方进出线,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门、锁完善,有防雨、防尘措施,箱内无杂物,箱前通道畅通,并应对电箱统一编号,刷上危险标志。保护零线(PE、绿/黄线)中间和末端必须重复接地,严禁与工作零线混接;产生振动的设备的重复接地不少于两处。
3.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及电气防火措施,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持证电工完成,无证人员禁止上岗。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5.使用设备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和进行运转中维修。
6.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负载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解决。搬迁或移动的用电设备,必须由专业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
7.按规范做好施工现场临时安全用电的安全技术档案。
8.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外电防护和接地与防雷等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9.配电线路的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和绝缘铝线。架空线必须设置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或脚手架、龙门架或井字架上。
10.空线的接头、相序排列、档距、线间距离及横担的垂直距离和横担的选择及规格,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11.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8.1.洞口开挖及施工
8.1.1. 隧道洞口边坡、仰坡的开挖范围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前要进行放线,严禁随意开挖。
8.1.2. 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地表恢复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8.1.3.边坡、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施工,山坡危石应清除干净,不留后患。天沟和吊沟等排水系统应及早施作,以免冲刷洞门,影响洞门施工。
8.1.4.路基及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8.1.5.洞口段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8.1.5.1.不良地质地段应在进洞前对地表、仰坡进行防护,并施作超前支护。
8.1.5.2.洞口邻近建筑物时,应采取微震动控制爆破,并对建筑物下沉、倾斜、裂缝以及振动等情况作必要的监测,确保隧道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
8.1.5.3.洞口段开挖应加强支护,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等,并尽早施作衬砌;
8.1.5.4.加强对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的监控量测,适当增加量测频率。
8.1.6.1.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层防护一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的防护加固。洞口的进洞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实施。
8.1.6.2.洞口排水
边仰坡施工前先人工在洞顶开挖边缘线5~10m外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天沟,待进洞后及时施作洞门和两侧排水沟,与洞顶截水沟相连形成完整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冲刷洞口及线路。
8.1.6.3.洞门砌筑
在进洞施工正常后,适时安排洞门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洞门的位置和标高及断面尺寸,待洞口段主洞衬砌后,再进行洞门的建筑。明洞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浇筑,内模采用衬砌台车,外模采用钢模,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明洞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洞门完成后及时修筑洞顶排水沟和边仰坡防护工程,保证洞口稳定和排水顺畅。
隧道开挖按照新奥法原理施工,根据不同的围岩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对于软弱围岩及断层破碎带地段,严格按照“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原则,施工则由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或弱爆破进行开挖,稳扎稳打。钻爆设备均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配合自制的半自动施工台架开挖,实现快速施工。
将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施工工艺流程见图一,台阶法开挖见图二。
① 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台阶长度控制在10~15m以内,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控制在3~10m。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② 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其中上台阶高度确定为2.2m。
③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某110KV变电所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品].doc,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做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④ 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取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⑤ 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⑥ 当围岩不稳定时,进尺宜为1~1.5m,落脚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
8.2.2.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IV级围岩偏压地段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
粉刷石膏砂浆在室内抹灰工程中应用施工步骤:②上部弧形导坑开挖;④上部核心土开挖;⑤左侧导坑开挖;⑦右侧导坑开挖;⑨下部核心土开挖;⑩仰拱开挖。
① 施工中坚持“软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