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11651-8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doc根据是否造成危害或需要某种防护功能提出,见表2。
表2 ━━┯━━━━━━━━━━━━━━┯━━━━━━━━━━━━━━━━━━━ 编号│ 护品品类 │ 适用条件 ━━┿━━━━━━━━━━━━━━┿━━━━━━━━━━━━━━━━━━━ B │不可使用 │ B01 │的确凉、尼龙等着火焦结的衣物│防止着火胶结、持续烧伤 ──┼──────────────┼─────────────────── B02 │聚氯乙烯塑料鞋 │防止高热熔化烧穿塑料鞋、导致烧伤 B03 │底面钉铁件的鞋 │防滑、防止碰击发出火花 B04 │手套 │防止运转机械绞缠手套以至人体 ──┼──────────────┼─────────────────── C │可使用 │ C01 │白帆布类隔热服 │防止一般性热辐射伤害 C02 │镀反射膜类隔热服 │防止高热物质接触或强烈热辐射伤害 C03 │棉布工作服 │有烧伤危险时穿用 C04 │耐高温鞋 │防止高热物质伤脚 C05 │防寒帽 │防冻伤 C06 │防寒服 │防冻伤 C07 │防寒手套 │防冻伤 C08 │防寒鞋 │防冻伤 C09 │防静电服 │防止积聚静电 C10 │等电位工作服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1 │绝缘手套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2 │绝缘鞋 │带电作业时防止触电 C13 │防静电鞋 │防止积聚静电 C14 │防化学液眼镜 │防止化学液伤目 C15 │防毒口罩 │防止吸入一般性毒气 C16 │有相应滤毒罐的防毒面罩 │防止吸入毒气,防止毒液沾染 C17 │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 │防止吸入毒气或强烈毒性粉尘,防止缺氧 C18 │防尘口罩 │防止吸入一般性粉尘 C19 │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防止毒物渗透伤害 C20 │防毒物渗透手套 │防止毒物渗透伤害 C21 │防酸(碱)服 │防止酸(碱)腐蚀 C22 │耐酸(碱)手套 │防止酸(碱)伤手 C23 │耐酸(碱)鞋 │防止酸(碱)伤脚 C24 │相应的皮肤保护剂 │防止腐蚀性化学物质沾染伤害或防止辐射伤害 C25 │塞栓式耳塞 │防止噪声伤害 C26 │耳罩 │防止噪声伤害,不适宜戴耳塞时用之 C27 │防强光、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 │或面罩 │防止强光伤目 C28 │防激光护目镜 │防止激光伤害 C29 │防微波护目镜 │防止微波伤害 C30 │荧光屏作业护目镜 │防止长时间注视荧光屏产生的视觉疲劳和视 │ │力伤害 C31 │防射线护目镜 │防止射线伤害 C32 │屏蔽服 │防止微波伤害 C33 │防射线服 │防止射线伤害 C34 │护发帽 │防止头发被机器绞缠,防止头发被污染 C35 │安全帽 │防止物体碰击头部 C36 │安全带 │防止坠落 C37 │防异物伤害护目镜 │防止飞溅物、碎屑、灰沙伤目 C38 │减震手套 │防止震动伤害 C39 │减震鞋 │防止震动伤害 C40 │防滑工作鞋 │防止滑倒,便于登高或在油渍、钢板、冰上 │ │等滑溜地面上行走 C41 │防割伤手套 │防止锋利刀刃割伤 C42 │防冲击安全头盔 │防止头部遭受猛烈撞击,高速车辆驾驶者用之 C43 │防滑手套 │防止手搬取物体发生滑动 C44 │防砸安全鞋 │防止砸伤脚趾,便于搬运、冶金、矿山、建 │ │筑及隧道工程等作业 C45 │防刺穿鞋 │防止尖刺扎穿鞋底,便于森林建筑作业 C46 │防水工作服(包括防水鞋) │便于雨中、水淋处作业 C47 │水上作业服 │防止落水沉溺,便于救助 C48 │救生衣(圈) │防止落水沉溺,便于救助 C49 │潜水服 │便于潜水作业 C50 │一般性的工作服 │ C51 │其它零星护品如披肩帽、鞋罩、│ │围裙、袖套等 │ ━━┷━━━━━━━━━━━━━━┷━━━━━━━━━━━━━━━━━━━
4.1 同一作业要求护品具有多种防护功能时,该护品应具有复合性防护功能。
根据须防范可能接触的危险,将作业类别与护品使用限制作出配伍,见表3。
表3 ━━━━┯━━━━━━━━┯━━━━━━━━━━━━━━━━━━━━━━━ 作业类别│ 不可使用的品类 │ 必须使用的护品 可考虑使用的护品 编号 │ │ ━━━━┿━━━━━━━━┿━━━━━━━━━━━━━━━━━━━━━━━ A01 │ B01 B02 B03 │ C03 C09 C13 A02 │ B01 B03 │ C03 C15C09 C13 A03 │ B01 B02 │ C01 C04 C27 C35 C02 C51 A04 │ B03 │ C06 C07 C08 C05 C40 A05 │ │ C11 C12C35 C37 A06 │ │ C11 C12 C35 C10 C37 A07 │ │ C15 C16 C17 A08 │ │ C15 (或C18) C34 C14 C16 C17 C19 C20 A09 │ │ C14 C15 C19 C20 C34 C16 C17 C24 A10 │ │ C15 C19 C20 C34 C37 C16 C24 A11 │ │ C14 C15 C21 C22 C23 C34 C17 A12 │ │ C18 C34 C50 C51C24 A13 │ │ C50C17 C24 C34 A14 │ │ C17 A15 │ │ C25 C26 A16 │ │ C27 A17 │ │ C28 A18 │ │ C30 A19 │ │ C29 C32 A20 │ │ C31 C33 A21 │ B03 │ C35 C36 C40 A22 │ │ C35 C44 A23 │ │ C37 C50 A24 │ B04 │ C34 C37 C50 A25 │ B03 │ C43 C35 C40 C44 A26 │ │ C50 C41 C44 C45 A27 │ │ C45 A28 │ │ C33 A29 │ │ C39 A30 │ │ C46 C05 C06 C07 C08 C37 C40 A31 │ │ C40 C48 C36 C47 A32 │ │ C46 A33 │ │ C49 A34 │ │ C35 C18 C25 C38 C44 C46 A35 │ │ C50 C27 C37 C42 A36 │ │ C50 C18 C27 C37 C46 A37 │ │ C50 A38 │ │ C50 ━━━━┷━━━━━━━━┷━━━━━━━━━━━━━━━━━━━━━━━
6.1 判废条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予判废。 6.1.1 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 6.1.2 未达到上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所规定的功能指标。 6.1.3 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山西软件园二期暨清华科技园回填土技术交底,经检验未达到原规定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6.2 判废程序 6.2 企业内的安全技术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 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国家授权的劳动防护用品检验站检验。 6.2.2 作出判废处理决定。 6.3 判废后的劳动防护用品,禁止作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附 录 A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限的确定 (参考件) A1 作出确定的依据 A1.1 磨蚀类别 按作业条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磨擦、腐蚀、损坏能力分类,见表A1。
表A1 ━━┯━━━━━━┯━━━━━━━━━━━━━━━━━━━━━━━━━━━ 编号│ 磨蚀类别 │ 典型作业条件或注释 ━━┿━━━━━━┿━━━━━━━━━━━━━━━━━━━━━━━━━━━ D01 │ 重磨蚀频 │繁接触粗糙物品、频繁磨蹭、频繁干湿、重体力作业(人工搬 │ │运)、地下掘挖、高温、酸碱、化学腐蚀、钻探、易污、野外 │ │、土木工程、建筑安装、森林采伐等作业 D02 │ 中磨蚀 │操纵、装修机械设备、包装、一般性材料加工、非粗糙物的较 │ │频繁的接触等作业 D03 │ 重磨蚀 │仪表监测、精密加工及其装备与维修、有固定工作台和座位的 │ │流水线作业。 ━━┷━━━━━━┷━━━━━━━━━━━━━━━━━━━━━━━━━━━
A1.2 受损耗情况 按劳动防护用品接受磨蚀、损耗的频度,并使其有效防护功能受损的难易程度分类,见表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