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下钢结构安装方案八局一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docx

4地下钢结构安装方案八局一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3.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86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4地下钢结构安装方案八局一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docx

2.2 建筑设计概况

2.3 钢结构设计概况

2.4 地下室钢结构概况

1)我司已与具备相关资质的钢结构分包公司签订合同,负责钢结构采购加工、制作施工。

2)钢结构施工方案编制并审批完成20090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交底大全,施工前对钢结构施工队伍进行方案与技术交底。

3)钢结构箱型钢柱及辅材等材料进场已通过验收,尺寸及材质符合要求。

4)材料堆放:各塔吊覆盖区域内已设置钢结构堆场。

6)施工用电情况:现场一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等均已安装就位,二级配电箱位于支护二级坡处,可以满足钢结构焊接加工及现场施工用电。

7)钢结构施工等相关机具由专业劳务分包单位提供,机具经过验收,可以正常工作。

8)箱型钢柱由专业厂家生产预制,可以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9)钢结构原材及加工厂内焊缝检测报告结果合格,符合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2.7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 施工现场共设置2个出入口,1#出入口位于场地东侧;2#出入口位于西侧淮南北路,出入口宽10m,按照公司CI标准制作;主要出入口处设置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成品洗车设备和环境监测设备;

2 施工现场按照合肥市和公司的相关规定,采用定型化围挡全封闭施工,围挡张贴公益宣传画;

3 沿着施工现场围挡布置喷淋系统;

4 施工现场内设置6m宽临时施工道路并全部硬化;

5 每个塔吊区域布置一个钢结构堆场满足材料堆放的要求。

3.1 管理人员配置及职责

3.2 项目管理目标

3.3 施工组织与流程

3.3.1 施工区域划分

本项目钢结构主要分布于总部研发楼、城市展览馆、创新研究院、实验楼中,其均包含地下室及地上结构;总体施工顺序:先地下后地上,四个单体同步施工,下一层施工完毕后再安装上一节构件。地下室钢柱包括负二层和负一层,其中负二层钢柱7根,负一层钢柱178根。

地下室钢结构施工根据土建施工分区和作业面移交时间同步跟进,地下阶段土建分成两个大工区,A工区分成7个施工段,B工区分成6个施工段,两个大工区平行施工,A工区内7个施工段流水施工,施工顺序A1/A2→A3/A5→A4→A6/A7;B工区内6个施工段流水施工,施工顺序B1/B2→B3/B4→B5/B6。A5和A7区之间留有下基坑坡道,此位置最后施工。

3.3.2 钢结构安装总体思路

3.4 各项资源供应方式

1)劳务资源安排一览表

2)工程用大宗物资供应安排一览表

3)大型机械设备采购供应安排一览表

3.5 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1 施工准备计划

5.2 资源配置计划

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配置计划

第六章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1 钢结构深化设计

钢结构深化设计是依据钢结构施工图纸,利用设计软件1:1建立与工程实际完全相符的钢结构3D全真模型,在钢结构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制作、运输、安装、土建、装修、机电、给排水、暖通、幕墙等各专业的要求与联系,最后生成满足钢结构采购、制作、运输、安装等各方施工需求的钢结构相关专业报表及细化图纸,即钢结构详图设计。

钢结构深化设计要充分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首先必须保证结构工程绝对安全可靠以及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并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及造型效果的要求。

深化设计要并尽可能的缩短钢结构工程的总体周期,做到设计合理、便于加工和安装。 深化设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化和优化,充分体现其经济合理性 。应严格遵循设计程序,与设计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保证施工现场与钢结构加工厂家的密切联系、配合和衔接,保证深化设计、加工、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6.1.1 深化内容概述

地下室钢结构深化设计主要包括地脚螺栓和劲性钢柱,并配合施工阶段完成构件分段,每根杆件、每个节点、每个连接板都牵涉到详图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与混凝土结构交叉节点工作量较大。主体结构材质主要为Q355B、Q460B,总用钢量约700t。

6.1.2 重点与难点

6.1.3 资源配置与组织

6.1.4 进度计划

6.1.5 深化设计

6.1.5.1 深化设计流程

6.1.5.2 深化设计建模

6.1.5.3 出图管理

钢结构深化设计图纸的质量审查重点见下表所示:

6.1.5.4 报审与报批

6.1.6 质量保障

深化设计图是指导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的最终技术文件,必须严格进行质量审核。深化图纸要充分表达设计意图,文字精练,图面清晰。避免一般性的错、漏,避免各专业间配合上的矛盾、脱节和重复。尽量采用通用设计和通用图纸,力求设计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具体质量保证措施见表。

6.1.7 其它要求

本工程节点较为复杂,种类较多,深化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构件制作、安装及焊接工艺,确保深化设计质量。

针对本工程的特性,深化过程中综合考虑制作、安装工艺,确保深化出图后,制作厂可保证质量完成构件加工,并且方便现场安装。

深化前及深化设计过程中,深化设计人员要加强与现场安装人员的沟通,明确钢柱的具体分节位置、复杂节点的安装工艺、典型结构的施工工艺及单元划分等,确保按图制作运至现场的构件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深化设计前,必须确定焊接工艺:

1)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对焊接提出质量要求,包括母材的材质、焊接材料的材质,焊接节点构造,焊缝坡口形式,焊缝强度等级等。同时根据焊缝坡口形式及尺寸,确定焊接方法。

2)对于组合构件的内部对接焊缝,在深化建模时提前考虑预留操作孔,保证现场钢柱安装后可进行焊接操作。

6.2 钢构件加工与运输

6.2.1 钢结构加工概述

6.2.2 主要流程

钢结构加工制作总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6.2.3 资源配置与组织

1)商务部门对项目工期、合同条款等对技术部门进行交底,明确业主合同内涉及工程材料、技术等方面的条款。

2)技术部门深入了解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并对结构施工图全面进行审核和校对。设计图的校核内容:设计文件是否完整(设计图、施工图、图纸说明、设计变更)、构件尺寸是否标注齐全正确、节点是否清楚、构件的连接形式是否合理、焊接符号是否齐全合理,同时对结构的合理性和工艺可行性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络和商讨。

3)由深化设计部门向工艺部门、生产部门、质控部门进行技术交底,针对难以加工的节点进行沟通探讨。

4)图纸准备、编制工艺:根据制作安装设计总说明中涉及的加工制作要求及时编制工艺文件以便下达生产。

本工程工期较紧,所以要求加工厂加快制作完成,确保加工进度满足现场安装需要。

2、钢结构加工厂人员组织架构

6.2.4 材料管理

6.2.4.1 材料采购流程

主要原材料(钢板、热轧型钢、焊材、栓钉、油漆等)严格按照工艺下发的采购清单以及技术条款进行采购。采购流程如下图所示。

6.2.4.2 材料验收内容

材料进场后 ,组织质检部、监理原材验收,其验收内容见表。

6.2.4.3 原材的库存管理

原材的库存管理分为材料进场、入库、出库及余料回收的流程管理和成品保护管理,流程管理旨在保证材料的专料专用,以及原材使用的可追溯性;成品保护管理旨在保证原材的使用性能、减少工艺流程(比如钢板的变形校正等)以及使用的安全性。

原材库存的管理要求见下表。

6.2.5 主要构件加工工艺

6.2.5.1 箱型构件制作方案

箱型构件主要为主体结构钢柱、主梁,加工制作主要流程见下表。

6.2.6 焊接工艺

6.2.6.1 主要节点类型及材质

本工程地下室钢结构主要截面型式有箱型钢柱、十字转箱体等。有平焊、横焊、立焊,焊接位置多样,主要节点类型及材质见下表。

6.2.6.2 焊接方法及设备

对于长直、且适合平位置施焊的焊缝,采用气保焊打底,埋弧焊填充、盖面焊接作业;对于下列情况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复杂节点,施焊空间狭小,焊接操作难度大的部位;构件牛腿、加劲板等部位,采用实心焊丝气保焊打底、填充,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进行焊缝盖面。对于箱型截面构件内隔板,对于封闭后不能施焊的焊缝,采用电渣焊设备进行焊接,焊接方法及部位见下表。

本工程的焊接工作使用的焊接设备见下表。

6.2.6.3 焊接材料

本工程钢构件材质主要为Q355B、Q460B,焊接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强度相适应;当不同强度的钢材焊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结构材料相适应的焊接材料;由焊接材料及焊接工序所形成的焊缝,其机械性能不低于原构件的等级;焊接用电焊条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选用焊丝或焊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根据以上要求选用的焊接材料见下表。

6.2.6.4 焊接工艺试验

1、焊接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程中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形式、焊后热处理等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其试验标准、内容及其结果均应在得到工程监理认可后才可进行正式焊接工作,提交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应包括:

(1)焊接工艺方法、钢材级别、钢厚及其应用范围;

(2)坡口设计和加工要求;

(3)焊道布置和焊接顺序、焊接位置;

(4)焊接材料的牌号,认可级别和规格、焊接设备型号;

(5)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等);

(6)预热、层间温度和焊后热处理及消除应力措施;

(7)检验项目及试样尺寸和数量;

(8)焊接工艺认可试验计划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正式认可试验。并应在监理等在场监督情况下进行试件装配、焊接和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应在试验报告上签字。

2、力学性能测试合格后,编制试验报告,该报告除了在认可试验计划中已叙述的内容外尚须作如下补充:

(1)焊接试验及力学性能试验的日期和地点;

(2)由监理工程师签过字的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3)焊接接头的宏观或显微硬度测定;

(4)试件全长的焊缝外形照片及X射线探伤照片或超声波探伤报告;

(5)母材及焊接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6)力学性能测试后的试样外观照片;

(7)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结果应作为焊接工艺编制的依据。

3、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流程,如下图所示。

6.2.6.5 焊接参数

6.2.6.6 焊接工艺措施

(1)定位焊焊缝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应与正式焊缝的要求相同。定位焊的预热温度应比正式施焊时的预热温度高20至50摄氏度左右。

(2)定位焊焊缝的焊接应避免在焊缝的起始、结束和拐角处施焊,弧坑应填满,严禁在焊接区以外的母材上引弧和熄弧,定位焊必须由正式的持证焊工进行施焊。

(3)定位焊尺寸参见下表要求执行。

(4)定位焊的焊脚尺寸不应大于焊缝设计尺寸的2/3,且不大于8mm,但不应小于4mm。

(5)定位焊焊缝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必须清除后重新焊接,如最后进行埋弧焊时,弧坑、气孔可不必清除。

(6)定位焊时一般采用Φ3.2mm的焊条进行,同时应采用较大的电流,以保证定位焊缝有一定的熔深。

2、预热及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的控制

加热采用红外线电加热板,并配备数显电控箱,自动控制与调节焊接过程中的温度。

(1)接头的预热温度应不小于上表规定的温度,层间温度不得大于230℃。

(2)接头预热温度的选择以较厚板为基准,应注意保证厚板侧的预热温度,严格控制薄板侧 的层间温度。

(3)预热时,焊接部位的表面用电加热均匀加热,加热区域为被焊接头中较厚板的两倍板厚范围,但不得小于100mm区域。加热时应尽可能在施焊部位的背面。

(4)当环境温度(或母材表面温度)低于0℃(当板厚大于30mm时为5℃),不需预热的焊接接头应将接头的区域的母材预热至大于21℃,焊接期间应保持上表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以上。

上海某赛车场主看台建筑群劲性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的控制

(1)在进行构件或组合构件的装配和部件间连接时,以及将部件焊接到构件上时,采用的工艺和顺序应使最终构件的变形和收缩最小。

(2)根据构件上焊缝的布置,可按下列要求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控制变形。

对接接头、T形接头和十字接头,在工件放置条件允许或易于翻转的情况下,宜双面对称焊接;有对称截面的构件,宜对称于构件中性轴焊接;有对称连接杆件的节点,宜对称于节点轴线同时对称焊接。

非对称双面坡口焊缝,宜先焊深坡口侧、然后焊满浅坡口侧、最后完成深坡口侧焊缝,特厚板宜增加轮流对称焊接的循环次数。

GB/T 28951-2021标准下载(3)对长焊缝宜采用分段退焊法或与多人对称焊接法同时运用。

宜采用跳焊法,避免工件局部热量集中。

(4)构件装配焊接时,应先焊预计有较大收缩量的接头,后焊预计收缩量较小的接头,接头应在尽可能小的拘束状态下焊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