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底模钢筋桁架楼板应用技术规程.docx3.0.6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3.0.7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0.8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在施工阶段应有可靠支撑。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两端应支承于相应构件或临时支撑上,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板跨中是否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应按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进行设计确定。
4.1.1 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宜采用HRB400或CRB550钢筋,也可采用HRB500、CRB600H钢筋;腹杆钢筋宜采用HRB400或CPB550钢筋;支座钢筋宜采用HPB300或HRB400钢筋。
【条文说明】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可兼做板受力钢筋,工程应用中应优先采用与板受力钢筋相同的牌号,宜采用最常用的HRB400、HRB500和CRB600H,也可采用其他性能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其他钢筋。腹杆钢筋仅在施工阶段受力,不参与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使用阶段的受力,底板内的连接钢筋与腹杆焊接,锚固性能较好利川碧桂园一期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15P).doc,腹杆钢筋和底板内的连接钢筋均宜采用冷拔光面钢筋 CPB550。
4.1.2 钢筋的公称直径宜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钢筋公称直径(mm)
注:当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高度不大于100mm时,支座钢筋的公称直径宜选用10mm、12mm;
当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高度大于100mm时,支座钢筋的公称直径宜选用10mm、14mm。
【条文说明】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桁架楼承板》JG/T 368和已有工程经验,给出了钢筋桁架中各杆件钢筋的直径范围。
4.1.3 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1.3采用。
表4.1.3 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条文说明】本规程中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由钢筋屈服强度确定,用fyk表示。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冷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按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采用。
4.1.4 钢筋桁架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1.4采用。
表4.1.4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4.1.5 钢筋弹性模量Es应按表4.1.5采用。
表4.1.5 钢筋弹性模量(×105 N/mm2)
4.1.6 钢筋材质与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2 冷轧带肋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冷轧带肋钢筋》GB/T 13788和《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的有关规定;
3 CPB550钢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本条对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作出规定。冷拔光面钢筋用于钢筋桁架腹杆时,对其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折性能要求较为严格,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规定。
4.1.7 焊接用焊条应与钢筋性能相匹配,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热强钢焊条》GB/T 5118的有关规定。
4.2.1 钢筋桁架宜采用专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制作。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和底板连接钢筋的焊点应采用电阻点焊方式焊接。
4.2.2 钢筋桁架节点焊点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节点焊点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表4.2.2规定的数值;
2 支座钢筋之间及支座钢筋与下弦钢筋焊点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6kN,支座钢筋与上弦钢筋焊点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13kN。
表4.2.2 钢筋桁架节点焊点的受剪承载力
【条文说明】钢筋桁架中各焊点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各杆件可充分发挥承载力的要求。本条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桁架楼承板》JG/T 368给出了焊点的受剪承载力要求。
4.2.3 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 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
4.3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
4.3.1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预制混凝土技术条件》GB/T 41054的有关规定。
4.3.2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所用材料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高性能混凝土底模用原材料要求
4.3.3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4.3.4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4.3.5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脱皮;
2 沿长度方向掉角尺寸不应大于 20mm,沿宽度方向掉角尺寸不应大于10mm,且一张板掉角数量不应超过1 个;
3 掉角深度不应大于 5mm。
4.3.6 高性能混凝土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3.6的规定。
表4.3.6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1.1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设计时应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个阶段,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内力计算时,弯矩计算应采用计算跨度(轴线距离),剪力计算可采用净跨度。施工阶段设计时,可将临时支撑视为支座,跨度可按临时支撑的跨度计算;使用阶段设计时,跨度必须按拆除临时支撑后的跨度计算。
5.1.2 施工阶段设计时,应对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使用阶段设计时,应对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进行持久状况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有关规定。
5.1.3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可按现浇混凝土板的设计原则进行使用阶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置连接成整体的免拆式桁架楼承板底模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应考虑底模与后浇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其他形式的不应考虑;
2 计算弯矩时应采用计算跨度,计算跨度宜取支座中心线距离;
3 计算剪力时可采用净跨度;
4 应根据支座构造及结构设计要求,支座按简支、固接或连续计算。
5.1.5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对楼板的有关规定。
5.2.1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规格和外形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桁架楼承板》JG/T 368的有关规定。
1 钢筋桁架腹杆节点间距宜为200mm;
2 钢筋桁架间距宜为200mm~300mm,至底模边缘距离宜为100mm~150mm;
3 钢筋桁架高度宜为60mm~170mm;
4 高性能底模厚度宜为100mm~210mm。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高性能混凝土底板;4—腹杆钢筋;5—支座横筋;6—支座竖筋;7—吊装钢筋;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h—钢筋桁架高度;L—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长度。
图 5.2.2—1构造形式(一)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高性能混凝土底板;4—腹杆钢筋;5—支座横筋;6—支座竖筋;7—吊装钢筋;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h—钢筋桁架高度;L—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长度。
图 5.2.2—2构造形式(二)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高性能混凝土底板;4—腹杆钢筋;5—支座横筋;6—支座竖筋;7—吊装钢筋;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h—钢筋桁架高度;L—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长度。
图 5.2.2—3 构造形式(三)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高性能混凝土底板;4—腹杆钢筋;5—支座横筋;6—支座竖筋;7—吊装钢筋;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h—钢筋桁架高度;L—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长度。
图 5.2.2—4 构造形式(四)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高性能混凝土底板;4—腹杆钢筋;5—支座横筋;6—支座竖筋;7—吊装钢筋;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h—钢筋桁架高度;L—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长度。
图 5.2.2—5 构造形式(五)
5.2.3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常用型号及技术参数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采用。
5.3 施工阶段计算
5.3.1 施工阶段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应根据施工时的临时支撑情况确定计算简图,计算时可取一榀钢筋桁架为一个单元。跨内不设临时支撑时,应按单向短跨计算;跨内设置临时支撑时应根据支撑情况按单向两跨或多跨进行计算,并应考虑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
2 计算底板时,应考虑荷载的不利布置和合理的计算简图。
5.3.2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施工阶段的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永久荷载: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钢筋和混凝土自重。
2 可变荷载:钢筋、后浇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荷载应以施工实际荷载为依据。当不能测量施工实际可变荷载或实际施工可变荷载小于1.5kN/m2时,施工可变荷载可取1.5kN/m2。
3 集中荷载:可取1.0kN。
5.3.3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进行施工阶段承载力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5.2.6)
式中:S——荷载效应设计值;
Ss——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和钢筋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Sc——混凝土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Sq——施工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条文说明】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统一标准》GB 50068 给出了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但在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处于非均匀的流动状态,可能造成单块楼板受力较大。为保证安全,参考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统一标准》GB 50068 的有关规定,在现行协会标准《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73 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混凝土在湿状态下的荷载分项系数。
5.3.4 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应根据施工时楼板临时支撑情况,按单跨、两跨或多跨计算。计算时可取一榀钢筋桁架并向两侧外延半个间距的范围为一个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各杆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N——杆件轴心压力或拉力设计值(N);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As——计算单元宽度范围内钢筋截面面积(mm2);
γ0——施工阶段结构重要性系数,可取0.9。
2 钢筋桁架各受压杆件稳定性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N——杆件轴心压力设计值(N);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计算单元宽度范围内受压钢筋截面面积(mm2)。
【条文说明】本条参照现行协会标准《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73给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内容。钢筋桁架的杆件一般为轴心受力构件,当存在杆件弯矩较大且不可忽略等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杆件实际受力情况进行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5.3.5 施工阶段钢筋桁架楼承板挠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跨内不设置临时支撑时,应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楼承板的挠度,挠度限值不应大于楼承板计算跨度的1/180和20mm的较小值;当对挠度值有更严格要求时,需另行设计;
2 跨内设置临时支撑时,应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楼承板的挠度;当钢筋桁架混凝土板底面外露时,挠度限值宜取为计算跨度的 1/400;当钢筋桁架混凝土板底面隐蔽时,挠度限值宜取为计算跨度的1/250;计算跨度应按楼承板支承情况取相邻临时支撑间距或临时支撑与楼承板端部支座的距离;
3 挠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3.6 连接件或埋置连接点承载力按安全系数法计算,按荷载组合计算的单个连接件或埋置连接点的拉力乘以安全系数后不应大于单个连接件或埋置连接点的受拉承载标准值,安全系数取2.0。
5.3.7 施工阶段世纪雅园住宅小区工字钢悬挑外架施工方案,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按照弹性方法计算的底板正截面边缘的材料法向拉应力,不应超过底板材料抗折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0.8。在荷载标准组合值作用下,底板不应出现裂缝。
5.4 使用阶段计算
5.4.1 使用阶段,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设置临时支撑时:
1)正弯矩区段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2)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在支座处不连续时GB/T 19346.3-2021 非晶纳米晶合金测试方法 第3部分:铁基非晶单片试样交流磁性能.pdf,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板连接钢筋处负弯矩区段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3)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板在支座处连续时,钢筋桁架连续处负弯矩区段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2 设置临时支撑时,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板正负弯矩区段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