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临时工程计算书之梁场场建工程计算书,50页Word可下载!.docxN1 = G1 + G2 + G5 = 1085.4(t )
N2 =(0.5×0.8×3+ 0.8×6.2×2.7)×2.5 = 36.5(t )
σmax = N端 = 6371 = 380.6(kPa) > [σ] = 120(kPa)
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
(4)制梁台座端部管桩加固检算
管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τi——单桩第i 层土与桩侧摩阻力标准值(kPa)
li——第i 层土的厚度(m)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R ——桩尖处土的承载力标准值(kPa)
计算过程如表 5 所示, 管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初步估算:
fsp ,k = mRa Ap + β(1 − m)fsk
式中: fsp ,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N);
β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 0.75~0.95, 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fsk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R =892.1 kN,
m = . = 0.045
Ap =0.1257 m2 , β 取 0.95;
fsp ,k = 0.045×892.1 + 0.95× (1 − 0.045) ×120 = 428.2(kPa) > σmax = 380.6(kPa)
表 5 制梁台座端部管桩加固检算结果
6.1.2 制梁台座中部筏板式基础设计
6.1.2.1 筏板式基础内力计算
筏板式基础内力采用倒楼盖法、 MIDAS/civil 辅助计算,横向以底模横梁作为支撑 点, 忽略纵向的共同作用效应; 纵向以底模横梁作为支撑点, 忽略横向的共同作用效应。
采用 MIDAS/civil 建立二维模型,荷载采用均布荷载的形式。在计算基础内力时, 条形基础与下部整板刚性连接处,处理为一般支撑的刚性连接。
制梁台座内力计算时,取跨中条形基础之间 2.05 m 为计算单元,其计算荷载为:
q = 1260.43×33.2+ 2.04×2.6 = 179.6(kN/m)
根据基础单元建立 MIDAS 力学计算模型,并得到电算结果如图 3~图 5 所示。
6.1.2.2 筏板基础配筋计算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根据 MIDAS/civil 的计算结
A = 0.15%× (120×50) = 9(cm2 )
TOP (基础下部): At = 9(cm2 ), 配 6Φ12: A = 7(cm2 )
BOT (基础上部): Ab = 9(cm2 ), 配 6Φ12: A = 7(cm2 )
6.1.3 制梁台座端部基础设计
6.1.3.1 筏板式基础内力计算
筏板式基础内力采用倒楼盖法、 MIDAS/civil 辅助计算,横向以底模横梁作为支撑 点, 忽略纵向的共同作用效应; 纵向以底模横梁作为支撑点, 忽略横向的共同作用效应。
采用 MIDAS/civil 建立二维模型,荷载采用均布荷载的形式。在计算基础横向内力 时, 条形基础与下部整板刚性连接处, 处理为一般支撑的刚性连接; 在计算基础纵向内 力时, 由于条形基础预埋件与底模横梁的焊接作用, 故也采用一般支撑的刚性连接。制 梁台座内力计算时,取跨中条形基础之间 2.05 m 为计算单元,其计算荷载为:
q = N端 = 6302 = 778(kN/m)
6.1.3.2 制梁台座端部基础配筋计算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
A = 0.15%× (160×50) = 12(cm2 )
TOP (基础下部): At = 12(cm2 ) 配 7Φ20 A = 22(cm2 ) BOT (基础上部): Ab = 12(cm2 ) 配 7Φ20 A = 22(cm2 )
6.2 存梁台座设计
6.2.1 地基验算
6.2.1.1 基础形式的选择
结合规划场地内的地质的实际情况,存梁台座采用承台基础与管桩相结合的形式, 截面形式见图 9。
图 9 存梁台座截面图(本图未示管桩基础) 单位: cm
6.2.1.2 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于筏板基础的刚度较大, 考虑筏板承担整体弯矩的作用, 因此采用静定分析法(条 带法)计算,直接求得地基反力,再用静定分析法计算截面内力,最后进行配筋计算。
G = 1 = 4504.4(kN)
σmax = N端 = 4504.4 = 721(kPa) > [σ] = 120 kPa
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
管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p] = 1 (UΣαiτili + αAσR )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U ——桩的周长(m)
τi ——单桩第i 层土的极限摩阻力(kPa)
li ——第i 层土的厚度(m)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R ——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
计算过程如表 10 所示:
故每个存梁台座需要钢管桩:
n = 4504.4 ≈ 5(根)
6.2.2 存梁台座基础设计
6.2.2.1 基础内力计算
采用 MIDAS/civil 建立二维模型,荷载采用均布荷载的形式。在计算基础内力时, 承台基础与管桩之间为刚性连接。
存梁台座内力计算时, 取一个台座为一计算单元, 其计算荷载为: q ≈ 6000 kN/m 。 根据基础单元建立 MIDAS 力学计算模型,并得到电算结果如图 10~ 12 所示。
6.2.2.2 存梁台座基础配筋计算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
A = 0.15%× (250×150) = 56(cm2 )
TOP (基础下部): At = 56(cm2 ) BOT (基础上部): Ab = 56(cm2 )
A = 34.5(cm2 )
A = 34.5(cm2 )
6.3 静载试验台座设计
6.3.1 地基验算
6.3.1.1 基础形式的选择
结合规划场地内的地质的实际情况, 静载试验台座采用承台基础与管桩相结合的形 式,截面形式见图 13。
图 13 静载试验台座截面图(本图未示管桩基础) 单位: cm
6.3.1.2 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于筏板基础的刚度较大, 考虑筏板承担整体弯矩的作用, 因此采用静定分析法(条 带法)计算,直接求得地基反力,再用静定分析法计算截面内力,最后进行配筋计算。
G = 1.3×2×G1 = 11711.3(kN)
σmax = N端 = 11711.3 = 659.8(kPa) > [σ] = 150 kPa
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
管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p] = 1 (UΣαiτili + αAσR )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U ——桩的周长(m)
τi ——单桩第 i 层土的极限摩阻力(kPa)
li ——第 i 层土的厚度(m)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R ——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
计算过程如表 13 所示:
故每端存梁台座需要钢管桩:
n = 11711.3 ≈ 13(根)
考虑静载试验台座整体受力, 避免不均匀沉降形成应力集中, 管桩在静载试验台座 范围内均布,则每端需要设置 18 根管桩。
6.3.2 静载试验台座基础设计
6.3.2.1 基础内力计算
采用 MIDAS/civil 建立二维模型,荷载采用均布荷载的形式。在计算基础内力时, 承台基础与管桩之间为刚性连接。
静载试验台座内力计算时,取每端为一计算单元,其计算荷载为:
q = 54821=5482(kN/m)
根据基础单元建立 MIDAS 力学计算模型,并得到电算结果如图 14~ 15 所示。
6.3.2.2 静载试验台座基础配筋计算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
A = 0.15%× (250×80) = 30(cm2 )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
配 11Φ20 A = 34.5cm2
配 5Φ16 A = 34.5cm2
6.4 龙门吊轨道基础设计
6.4.1 设计参数的选定
最大轮压: 29 t;
混凝土容重: 2.5 t/m3;
轨道重: 0.3 t/m。
(2)地基承载力 [σ]=120 kPa。
6.4.2 基础承载力验算
龙门吊基础及纵断面如图 17 所示,由于龙门吊车轮间距为 1.2m,纵向两轮组外到 外长度为 11m,故纵向基础检算按单边轮压计算, 考虑砼结构 45°的传力角, 选取纵向 12.8m 范围内的基础荷载:
29×4+0.3×12.8+(0.3×0.6+0.3×0.9)× 12.8×2.5=134.3 (t)
图 17 龙门吊基础及纵断面图
σ = P = 134.3 ×10 = 116.6(kPa) < [σ] = 120 kPa
虽满足要求, 但设计和实际相差无几, 故要求对龙门吊底部地基进行换填级配碎石
并夯实处理。 建立力学模型如图 18 所示:
陆上石油天然气井场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细则.pdf图 18 龙门吊基础力学检算模型
6.4.3 基础内力验算
6.4.3.1 基础弯矩、剪力计算
提梁机基础的弯矩和剪力图如 19 、20 所示
6.4.3.2 基础配筋计算
Amin = 0.15%× (30 ×60+ 30× 90) = 6.75(cm2 )
配筋采用 MIDAS/civil 中的“RC Beam Design”功能:
上部(TOP): As = 5.22cm2 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筋 10Φ12 A = 11.3cm2 下部(BOT): As = 9.43cm2 配筋 2Φ20 、4Φ16 A = 14.32cm2
罗湖区司法综合大楼施工组织设计之一计算结果见表 16 和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