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IS+无人机+BIM在排水PPP项目的应用.docx本工程总测绘范围为4.8平方公里,分为三个航摄区块进行无人机飞行,利用Google Earth进行区块划分及航线设定和飞行方向,设定完之后将数据导入无人机GPS设备中。
1.3像控点的布置测量
像控点采用区域网布点方案,每隔400m至500m布置一个像控点,像控点现场选取标志性建筑或物体,本项目共计布置像控点64个。采用专业刺点设备选取基于JLCORS的网络PTK模式对像控点的坐标位置进行测量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机电施工组织设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本项目测绘采用天狼星无人机作为航摄系统的飞行承载平台,飞行高度300m,无人机冀展163cm,长度120cm,起飞重量2.7kg,最大载荷时,飞行最大时长为55分钟,巡航速度65km/h,航摄仪采用单相机3600万像素的摄影传感器,测量精度可达到1.6cm。
1.5多影像数据密集匹配,导出三维成果
在得到的GIS影像数据导入Arcmap中,对原水管路线途径农田、林地、旱地及园地进行施工面的破坏面积进行划分统计。
通过施工场地破坏面积划分统计,很清晰把控现场施工条件,同时为施工前征地费用的概算提供依据。
3GIS+无人机+BIM技术辅助原水管方案设计
将通过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得的施工场地点源数据,导入Revit建立管线施工BIM三维模型。
管线施工BIM三维模型建立
利用管线施工三维模型创建,进行原水管覆土厚度核查,覆土厚度需满足球墨铸铁管道安装覆土要求,如下图所示。辅助设计院完善方案设计优化,发现的问题以BIM建模图纸汇总文件形式提交工程技术部,有工程技术部发联系函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这些图纸问题的及早发现和解决大大减少了后期因图纸错误而需要调整进行的大量协调、拆改等工作。
4GIS+无人机技术在原水管路线比选应用
利用GIS+无人机测绘技术,得到施工沿线地形地貌影像图像及场地模型,考虑施工面周边环境的破坏因素,为项目工程原水管路线选定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段:龙湖洞水库至井坡乡段
原水管从龙虎洞接出后,沿龙虎洞水库泄洪渠右侧农田铺设(X013县道走向平行)至井坡乡,该泄洪渠右侧(自龙虎洞至县城方向)农田设有机耕道,在管线施工期间无需铺设施工便道,节省临时占地费用可修建施工便道费用,泄洪渠左侧(自龙虎洞至县城方向)建有老水厂原水管,且无施工便道可利用,为避免施工期影响已建原水管及节省工程费用,因此建议龙湖洞水库至井坡乡段原水管线在泄洪渠右侧农田铺设。
1#线方案:沿井坡乡南侧及东侧农田避开井坡乡已建及规划区域,再接至X013县道;
2#线方案:沿井坡乡已建道路,至X013县道。
1#线和2#线的比较: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推荐采用1#线,绕开井坡乡,取道农田,从井坡乡南侧及东侧农田通过。
第三段:过井坡乡后至X013县道与平汝高速交叉口段
A线:穿过X013道至水库泄洪渠,沿泄洪渠至平汝高速后沿高速路右侧坡地接至与X013县道交叉口。
QX/T 149-2021 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pdfB线:沿X013道至平汝高速交叉口。
A#线和B#线的比较: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推荐采用A线,穿过X013道至水库泄洪渠,沿泄洪渠至平汝高速后沿高速路右侧坡地接至与X013县道交叉口。
5针对经济补偿比选分析优化原水管管线走向
原水管线里程桩13658米,按水流方向拟分三段,A段、B段、C段。
原水管路线途径农田、旱地及园地、林地,在征地过程中带来了农田、旱地及园地、林地青苗赔偿,其中还包含坟地迁移赔偿。考虑旱土及灌木林青苗补偿单价较小于其他各个部分,因此在路线优先方案中尽量增加途径旱地及灌木林区域,对原水管线进行优化设计,提出B、C段优化方案:
B段优先考虑直连汝城大道规划路口。
116-JGJ-T152-2008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pdf C段优先考虑沿兴科路和汝城大道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