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68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4.1.5 抹面胶浆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5的要求,且与保温板相容。

表4.1.5 抹面胶浆性能指标

注: 做抗冲击试验时应选用相对应的保温材料作为基材。当年度已进行外墙外保温系统抗冲击测试时,可不测此项。

4.1.6 玻纤网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6的要求。

GB/T38705-2020 城镇供热设施运行安全信息分类与基本要求表4.1.6 玻纤网性能指标

4.1.7 饰面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复层建筑涂料》GB/T 9779和现行行业标准《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 26的相关规定;

2 饰面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墙体饰面砂浆》JC/T 1024的相关规定。

4.1.8 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装饰面板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饰面板采用无石棉硅酸钙板及水泥压力板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纤维增强硅酸钙板》JC/T 564.1中A类板的要求,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应满足《纤维水泥平板 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1中A类板的要求,纤维增强水泥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JG/T 396的相关规定。

2 装饰面板采用铝合金涂层板、彩钢涂层钢等金属面板时,铝合金涂层面板性能应符合《铝及铝合金涂层板、带材》YS/T 431的要求,彩色涂层钢板的性能应符合《彩钢涂层钢板及钢带》GB/T 12754的相关要求。

4.1.9 锚固件采用的配套锚固连接件可选用可调节单向件或可调节挂托架,宜采用不锈钢板、镀铝锌钢板或铝合金件材质。

4.1.10 承托架应为厚度不小于1.0mm的热镀锌薄钢板或厚度不小于2.0mm的铝合金件。承托架宜墙通长设置,长度宜为2000mm,并主体结构承重墙或梁固定。

4.1.11 锚栓的塑料圆盘直径应不小于60mm,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的有关规定。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锚固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的规定,材质应为热镀锌碳钢、不锈钢或铝合金。

4.1.12 建筑嵌缝材料应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相容,并符合下列规定:

1 聚氨酯型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 482的相关规定;

2 耐候密封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的相关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 16776的相关规定。密封胶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 24267的要求。

4.2 外墙外保温系统

4.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4.2.2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表4.2.2无机纤维外墙外保温装饰系统技术指标

5.1.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应选用适宜的保温材料和装饰面板,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5.1.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基层墙体应为混凝土墙体、实心砌体墙体和强度等级不小于A5.0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或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

5.1.3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工程中首层墙面、阳台和门窗角部等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取附加防撞保护措施,且应满足抗冲击强度10J的要求。

5.1.4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安装设备管线、管道、悬挂重物,其支承构件应固定于基层墙体上,并应采取密封和防水措施。窗挑檐、阳台等挑口部位应设置滴水构造。

5.1.5 门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温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门窗框外侧洞口四周墙体,复合无机纤维板保温芯材的厚度不应小于20 mm;

2 复合无机纤维板与门窗框之间宜保留6mm~10 mm的缝隙,填塞填缝材料并用密封材料嵌缝。

5.1.6 女儿墙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女儿墙应采用混凝土压顶或设置金属板盖板,顶面应向屋面一侧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做滴水;

2 女儿墙外保温与屋面交接部位应做密封及防水处理;

3 避雷设施或安全护栏等设施穿透女儿墙压顶或墙面保温层等部位时,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5.1.7 勒脚、地下墙体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水以上300mm〜600mm高度范围及地下工程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并满粘于基层墙体上,系统外表面应做防水处理;

2 外墙外保温工程与散水之间应做防水处理;

3 在有冻土的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地面以下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受冻土水平冻胀力的影响。

5.1.8 复合无机纤维板外保温系统在变形缝处应断开,缝中可填充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填缝材料,深度应大于缝宽的3倍且应不小于100mm。固定变形缝盖板的射钉或水泥钉应与复合无机纤维板的固定卡件错开,复合无机纤维板与盖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密封胶填实。

5.1.9 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和锚盘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混凝土基层墙体的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35mm;用于其他基层墙体的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

2 锚盘直径不应小于60mm。当采用岩棉条锚盘压条单网构造时宜使用扩压盘,扩压盘直径不应小于140mm。

5.1.10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工程设计图纸应绘制阴阳角、门窗洞口、伸缩缝、女儿墙、勒脚、穿墙管道、雨水管等节点构造详图,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工程设计图纸应绘制立面排版图,并在营造做法中说明。

5.1.11 使用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60m以上的建筑应进行专项设计;采用Ⅰ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100m;采用Ⅱ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54m。

5.1.1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设计值按其保温芯材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取值,导热系数的修正参数可取1.1。

5.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5.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表5.2.1。

表5.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

5.2.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固定应采用粘结为主、机械锚固为辅的方式;

2 无机纤维板与基层墙体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50%;

3 固定无机纤维板的锚栓数量不应少于6个/m2,锚栓宜均匀分布,靠近墙面阳角的部位可适当增多。

5.2.3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中,锚盘压网单网构造的抹面层内应设置单层玻纤网,锚盘应压在玻纤网上,锚盘外应铺设面层玻纤网,抹面层厚度宜为3mm~5mm。

5.3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

5.3.1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基本构造见表5.3.1。

表5.3.1 复合无机纤维外墙外保温装饰系统构造

注:1. 当采用砌体墙或基层表面平整度>4mm/2m时,应设置找平层。

5.3.2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固定应采用以粘接为主、机械锚固及托架支撑相结合为辅的固定方式。

5.3.3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基层墙体的粘贴方法分为点框法及条粘法。Ⅰ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基层墙体有效粘接面积不应小于50%;Ⅱ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基层墙体有效粘接面积不应小于60%。转角部位及面积小于0.2m2的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粘结面积率不小于90%或满粘。

5.3.4 使用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下列部位应满粘:

1 距室外地坪2m范围内的墙面;

2 建筑物阳角300mm及门窗洞口周边150mm范围内的墙面;

3 女儿墙顶或挑檐下300mm范围内的墙面;

4 凸窗底板及长度或宽度不大于300mm的单块板。

5.3.5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在外墙阳角处可采用板拼接或金属板弯折的方法,外墙阴角处可采用板搭接的方法。

5.3.6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锚固件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固件数量不应低于8个/m2,且锚固件数量不应小于4个/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边棱不少于两条平行边,且不得仅为相邻两条边;

2 每边的锚固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且每隔500mm设置的锚固件数量不少于1个;

3 锚固件应固定于装饰面板,不得固定在保温材料。

5.3.7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应设置托架:使用高度54m内的Ⅰ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每两层至少设置1道托架;使用高度54m以上的Ⅰ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及Ⅱ型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应每层设置1道托架。

6.1.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的规定。

6.1.2 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技术准备:

1 施工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了解材料性能,掌握施工要领,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施工方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会审,施工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防火措施;

4 专项施工方案中宜采用专用阴阳角网、窗口滴水线条、披水板等成品配件。

6.1.3 材料运输及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无机纤维板运输时轻拿轻放;

2 复合无机纤维板进场后,应远离火源。复合无机纤维板宜在库(棚)内存放,注意通风、防潮,严禁雨淋;

3 复合无机纤维板应分类存放并挂牌标明材料名称。

6.1.4 外墙外保温施工前,施工现场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外墙面上的雨水官卡、预埋铁件、设备穿墙管道等应提前安装完毕;

2 基层墙体施工完毕且验收合格,墙面的残渣和脱模剂应清理干净,墙体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墙面平整度超差部分应剔凿或修补,伸出墙面的(设备、管道)联结件应安装完毕;

3 施工用吊篮或专用外脚手架搭设应牢固,并应经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6.1.5 基层墙体做找平层时,找平层应与基层墙体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找平层完成后应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6.1.6 外墙外保温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施工中产生的孔洞等,应按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水和隔断热桥措施,且不得影响墙体热工性能。

6.1.7 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期间,施工作业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应施工。

6.1.8 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施工前,基层墙体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8的要求。

表6.1.8 墙体基面的允许尺寸偏差

6.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6.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按下列工艺流程施工:

6.2.2 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基层墙体应验收合格,墙面的残渣和脱模剂应清理干净,墙面平整度超差部分应剔凿或修补,伸出墙面的(设备、管道)联结件应安装完毕。

6.2.3 在阴角、阳角和墙面适当部位固定钢线以测定基层垂直误差,作好标记并记录;在每一层墙面上适当的部位(窗台下方)拉通长水平线用以测定基层平整度误差,做好标记。

6.2.4 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可在起始位置设置托架,托架应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基层墙体上,如图6.2.4所示。

T/FSI 047-2019 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pdf图6.2.4 安装复合无机纤维板托架

6.2.5 保温板如需要进行界面处理时,应在粘结面上涂刷界面剂,晾置备用。

6.2.6 胶粘剂要按相关标准专人配制,并根据施工环境不同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粘结砂浆宜在配置后90min内用完。拌好的胶粘剂应注意防晒避风,超过可操作时间后不准使用。

6.2.7 粘贴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粘贴无机纤维板前,对复合无机纤维板安装起始部位及门窗洞口、女儿墙等收口部位进行预粘翻包(包边)玻纤网,网宽为复合无机纤维板厚加200mm,长度根据该点具体情况确定;

2 胶粘剂应在界面剂表干后、实干前进行施工;保温板在阳角处留马牙茬时GBT28627-2012 抹灰石膏,伸出阳角的部分不涂抹胶粘剂;

3 玻纤网翻贴时将其与加强网布重叠的部分沿45°方向裁掉。翻包网格布翻过来后应及时粘到无机纤维板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