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5.1.1人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 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 5.1.2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 周界和内周界。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面)。周界防护 应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措施;采用电子防护时,需设置探 测器;当周界有出入口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1.3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1.4防护区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器,宜设置声光显示装 置,利用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多重防护。 5.1.5禁区应设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 和声音复核装置,通向禁区的出人口、通道、通风口、天窗等应设置 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立体交叉防护。 5.1.6被防护对象的设防部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 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相关要求。
5.1.1人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 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 5.1.2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 周界和内周界。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面)。周界防护 应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措施;采用电子防护时,需设置探 测器;当周界有出人口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13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某市港口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5.2.1人侵报警系统的误报警率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和/或工程合 同书的要求
1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应有防误触发措 施,被触发后应自锁。 2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
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号应无丢失: 1)在设防状态下,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入侵发生或触动紧急 报警装置时,报警控制设备应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 地址; 2)在设防状态下,当多路探测器同时报警(含紧急报警装置 报警)时,报警控制设备应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 地址。 3 报警发生后,系统应能手动复位,不应自动复位。 4在撤防状态下,系统不应对探测器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
2.4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上应发出声、光报警信 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号应无丢失: 1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入侵探测器机壳被打开时。 2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报警控制器机盖被打开时。 3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报警信号传输线被断路、短路时。 4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探测器电源线被切断时。 5当报警控制器主电源/备用电源发生故障时。 6在利用公共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系统中,当网络传输发生 故障或信息连续阻塞超过30s时。
5.2.7系统应能手动/自动设防/撤防,应能按时间在全部
5.2.8系统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线制、总线制和无线制人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
5.2.10无线人侵报警系统的功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等
广余时安求外个,同应付合下列规定: 1当探测器进人报警状态时,发射机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并应具有重复发射报警信号的功能。 2控制器的无线收发设备宜具有同时接收处理多路报警信 号的功能。 3当出现信道连续阻塞或干扰信号超过30s时,监控中心应 有故障信号显示。 4探测器的无线报警发射机,应有电源欠压本地指示,监控 中心应有欠压报警信息。
6.1.1 探测器的选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0.3余的规定外,向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防护要求和设防特点选择不同探测原理、不同技术性 能的探测器。多技术复合探测器应视为一种技术的探测器。 2所选用的探测器应能避免各种可能的干扰,减少误报,杜 绝漏报。 3探测器的灵敏度、作用距离、覆盖面积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6.1.2周界用人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红外人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 人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 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 脉冲式探测器等。 2不规则的外周界可选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外用被动红外 探测器、室外用双技术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 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 3无围墙/栏的外周界可选用主动式红外人侵探测器、遮挡 式微波人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 探测器、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等。 4内周界可选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 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声控振动双 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等。
外周界出入口可选用主动式红外人侵探测器、遮控
人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等。 2.建筑物内对人员、车辆等有通行时间界定的正常出人口 (如大厅、车库出人口等)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 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人侵探测器、磁开关人侵探 测器等。 3建筑物内非正常出人口(如窗户、天窗等)可选用室内用多 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 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人侵探测器、磁开关人侵探测器、室内 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人侵探测器等
高速公路收费站施工组织设计6.1.4室内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至内通道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 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人侵 探测器等。 2室内公共区域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 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 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人侵探测器、紧 急报警装置等。宜设置两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 3室内重要部位可选用室内用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 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 入侵探测器、磁开关人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 振动人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等。宜设置两种以上不同探测原 理的探测器。
1每个/对探测器应设为一个独立防区。 2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不宜大于200m。 3需设置紧急报警装置的部位宜不少于2个独立防区,每一 个独立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数量不应大于4个,且不同单元空间 不得作为一个独立防区。 4防护对象应在入侵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人侵探测器
覆盖范围内应无盲区,覆盖范围边缘与防护对象间的距离宜大于 5m。 5当多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交叉覆盖时,应避免相互干 扰。 6.1.6常用人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
6.2.1 控制设备的选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0.3条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及安全管理要 求等选择报警控制设备的类型。 2宜具有可编程和联网功能。 3接人公共网络的报警控制设备应满足相应网络的人网接 口要求。 4应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或集成的输人、输出接口。 6.2.2控制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传输设备应采取防拆、防破坏措施 并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场所。 2不需要人员操作的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传输设备宜采取 电子/实体防护措施。 3壁挂式报警控制设备在墙上的安装位置,其底边距地面的 高度不应小于1.5m,如靠门安装时,宜安装在门轴的另一侧;如靠 近门轴安装时,靠近其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 4台式报警控制设备的操作、显示面板和管理计算机的显示 器屏幕应避开阳光直射。
.3.1无线报警的设备选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0.3条的规 卜,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载波频率和发射功率应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 2探测器的无线发射机使用的电池应保证有效使用时间不 少于6个月,在发出欠压报警信号后,电源应能支持发射机正常工 作7d。 3无线紧急报警装置应能在整个防范区域内触发报警。 4无线报警发射机应有防拆报警和防破坏报警功能。 6.3.2接收机的位置应由现场试验确定YS/T 437-2009 铝合金型材截面几何参数算法及计算机程序要求.pdf,保证能接收到防范区域 内任意发射机发出的报警信号。
6.4.1系统管理软件的选型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尚应具有以下功能: 1电子地图显示,能局部放大报警部位,并发出声、光报警提 示。 2实时记录系统开机、关机、操作、报警、故障等信息,并具有 查询、打印、防篡改功能。 3设定操作权限,对操作(管理)员的登录、交接进行管理。 6.4.2系统管理软件应汉化。 6.4.3系统管理软件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 能力。 6.4.4系统管理软件发生异常后.应能在3s内发出故障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