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2、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pdf表4.3.1构筑物楼面和屋面的活荷载 及其准永久值系数W
4.3.2吊车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的标准值及其准 永久值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的规定采用。 确定水塔风荷载标准值时,整体计算的风载体型 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倒锥形水箱的风载体型系数应为+0.7; 2圆柱形水箱或支筒的风载体型系数应为 + 0.7; 3钢筋混凝土构架式支承结构的梁、柱的风载 体型系数应为+1.3。
下列规定采用: 1 构筑物侧壁上的水压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 2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勘察 部门和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采用:可能出现的最高和 最低水位,对地表水位宜按1%频率统计分析确定; 对地下水位应综合考虑近期内变化及构筑物设计基准 期内可能的发展趋势确定。
3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对结 构的作用效应确定取最低水位或最高水位。当取最低 水位时,相应的准永久值系数对地表水可取常年洪水 位与最高水位的比值,对地下水可取平均水位与最高 水位的比值。 4地表水或地下水对结构作用的浮托力,其标 准值应按最高水位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
海蔚广场施工组织设计Yw.k=ywhw7w
图4.3.4作用在取水头部上的流水压力图 (a)非淹没式:(b)澄没式
应根据设计水位按下式计算确定(图4.3.4):
应根据设计水位按下式计算确定(图4.3.4) Fak=naK;
Fdk=naK Ywy2 2g
流水压力的准水久值系数,应按4.3.3中3的规 定确定。 4.3.5河道内融流冰块作用在取水头部上的压力 其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作用在具有竖直边缘头部上的融冰压力, 按下式计算:
(4.3.6) 元
2作用在具有倾斜破冰棱的头部上的融冰压力, 可按下式计算
F,k=fwbt Fth.k =fiwbr?tg6
表4.3.5尖端形取水头部体形系数m
3融冰压力的准永久值系数。,对东北地区和 新疆北部地区可取。=0.5;对其他地区可取。=0。 4.3.6贮水或水处理构筑物的温度变化作用(包括 湿度变化的当量温差)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壁板的壁面温差,应 按下式计算:
5.1.1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 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按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除对结构整体稳定验算外均采 用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5.1.2本规范采用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结构设 计应计算下列两类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包括对结构构件的承 载力(包括压曲失稳)计算、结构整体失稳(滑移及 倾覆、上浮)验算。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包括对需要控制变形 的结构构件的变形验算,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抗 裂度验算,使用上需要限制裂缝宽度的验算等。 5.1.3结构内力分析,均应按弹性体系计算,不考 虑由非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5.1.4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应按我国现行 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或《砌 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执行。 5.1.5构筑物的地基计算(承载力、变形、稳定), 应按我国现行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规定执行。
5.3.5电机层楼面的支承梁应按作用的长期效应的 准永久组合进行变形计算,其允许挠度应符合下式要 求:
式中一一在标准组合作用下,计算截面的边缘 法向应力(N/mm²); 0区一 一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计算截面上 的预压应力(N/mm²); αc"预压效应系数,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可 取1.15;对预制拼装结构可取1.25。 5.3.9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各部位构件,在准永久 组合作用下处于受弯、大偏心受压或大偏心受拉状态 时,其可能出现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附录A计算确 定,并应符合5.3.4的要求。
式中 u' 支承梁的允许挠度(cm); 支承梁的计算跨度(cm)。
5.3.6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的标准组 合设计值S.和作用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设计值Sa,应 分别按下列公式确定: 1标准组合
G·Gx+Ga·Qk+Ca·Q S=
对水塔等构筑物,当计人风荷载时可取业。 0.6;当不计入风荷载时,应为
S=G·Gx+C·Q
第个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 5.3.7对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当其构件在标准组合 作用下处于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的受力状态时,应 按下列公式进行抗裂度验算: 1对轴心受拉构件应满足:
6.1.1贮水或水处理构筑物一般宜按地下式建造; 当按地面式建造时,严寒地区宜设置保温设施。 6.1.2钢筋混凝土贮水或水处理构筑物,除水槽和 水塔等高架贮水池外,其壁、底板厚度均不宜小于 20cmo 6.1.3构筑物各部位构件内,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 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缘处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
构件在标准组合下计算截面上的纵向 力(N);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 mm²),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 Au 计算截面的换算截面面积(mm²); 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可取0.87。 对偏心受拉构件应满足:
注:1墙、板、壳内的分布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最小厚 度不应小于20mm;梁、柱内瓣筋的混凝土净保 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5mm; 2表列保护层厚度系按混凝土等级不低于(25给 出,当采用混凝土等级低于C25时,保护层厚度 尚应增加5mm; 3不与水、土接触或不受水气影响的构件,其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按现行的《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4当构筑物位于沿海环境,受盐雾侵蚀显著时,构 件的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应少 于45mm; 5当构筑物的构件外表设有水泥砂浆抹面或其他涂 料等质量确有保证的保护措施时,表列要求的钢 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酌量减小,但不得低于 处于正常环境的要求。
N(W。+A)≤af
式中 纵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mm); Wo 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mm²); Y一 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对矩形截面为 1.75。 5.3.8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验算,应满足 下式要求:
6.1.4钢筋混凝土墙(壁)的拐角及与顶、底板的 交接处,宜设置腋角。腋角的边宽不应小于150mm, 并应配置构造钢筋、一般可按墙或顶、底板截面内受 力钢筋的50%采用。
6.2.1大型矩形构筑物的长度、宽度较大时,应设 置适应温度变化作用的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 6.2.1的规定采用。
6.2.2当构筑物的地基土有显著变化或承受的荷载
6.2.4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构造
1缝处的防水构造应由止水板材、填缝材料和 嵌缝材料组成: 2止水板材宜采用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止水带 与构件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宜小于止水带埋人混凝土 内的长度,当构件的厚度较小时,宜在缝的端部局部 加厚,并宜在加厚截面的突缘外侧设置可压缩性板 材: 3填缝材料应采用具有适应变形功能的板材; 4嵌缝材料应采用具有适应变形功能、与混凝 土表面粘结牢固的柔性材料,并具有在环境介质中不 老化、不变质的性能。 6.2.5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构筑物,其底板与地基间 应设置可滑动层构造。
6.2.6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
6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设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截面处; 2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 凝土间良好固结,必要时宜加设止水构造。
6.3.1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各部位构件的受力钢筋,
1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符合现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受力钢筋宜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配置;每米 宽度的墙、板内,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根,且不超过
6.3.2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构筑物的各构件的水平
1当构件的截面厚度小于、等于50cm时,其 里、外侧构造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均不应小于0.15%。 2当构件的截面厚度大于50cm时.其里、外侧 均可按截面厚度50cm配置0.15%构造钢筋。 6.3.3钢筋混凝土墙(壁)的拐角处的钢筋,应有 足够的长度锚人相邻的墙(壁)内:锚固长度应自墙 (壁)的内侧表面起算
6.3.4钢筋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具有抗裂性要求的构件(处于轴心受拉或 小偏心受拉状态),其受力钢筋不应采用非焊接的搭 接接头; 2受力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非焊 接的塔接接头应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 3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现行《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相互错开;如必要时, 同一截面处的绑扎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可加大 到50%,相应的搭接长度应增加30%
6.3.5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各部位构件上的预理件,
预理件的锚板厚度应附加腐蚀裕度: 预埋件的外露部分,必须作可靠的防腐保护
6.4.1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开孔处,应按下列规定 采取加强措施: 1当开孔的直径或宽度大于300mm但不超过 1000mm时,孔口的每侧沿受力钢筋方向应配置加强 钢筋,其钢筋截面积不应小于开孔切断的受力钢筋截 面积的75%;对矩形孔口的四周尚应加设斜筋;对 圆形孔口尚应加设环筋。 2当开孔的直径或宽度大于1000mm时,宜对 孔口四周加设助梁:当开孔的直径或宽度大于构筑物
壁、板计算跨度的一时,宜对孔口设置边梁,梁内 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4.2砖砌体的开孔处,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加强措 施: 1砖砌体的开孔处宜采用砌筑砖券加强。砖券 厚度,对直径小于1000mm的孔口.不应小于 120mm;对直径大于1000mm的孔口,不应小于 240mm 2石砌体的开孔处,宜采用局部浇筑混凝土加强。
附录A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处于受 弯或大偏心受拉(压)状态时的 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附录A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处于受
A.0.1受弯、大偏心受拉或受压构件的最大裂缝宽 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x= 1.81.5c + 0.11)(1 +a1).
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对光面 钢筋应取1.0;对变形钢筋应取0.7; k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²); 一一系数,对受弯构件可取a2=1.0;对大 eo
A.0.2受弯、大偏心受压、大偏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截面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TB/T 3475.7-2020标准下载Ma 0.87A.hn
式中N。在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计算
式中 Na 在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计算 截面上的纵向力(N):
武中 在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计算 截面上的纵向力(N);
e0 纵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mm)。 大偏心受拉构件的纵向钢筋应力
式中a位于偏心力一侧的钢筋至截面近侧边缘 的距离(mm)
某商住楼A、A-1栋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
3.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 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 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 宜”。 3.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 看法为“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