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pdf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65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pdf

4.1.3水平力作用下,基桩水平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H&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根载体 桩桩顶的水平力(kN); Rh一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

4.2载体桩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4.2.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较小的高大建筑物浙江商品城工程冬季施工方案,桩径和 桩长相同的载体桩*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桩中载体桩的 桩顶作用效应: 1竖向力 承台上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Mxyi Mxi n Zy 1 Zx²

G一一载体桩的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于地 下水以下部分应*除水的浮力(kN); Mx、M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对承台底面通过 载体桩*桩形心的、y轴的力矩(kN·m); x;x;、yy—第i、根载体桩至y、x轴的距离(m)。 2水平力作用下

式中H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 水平力(kN); n一桩基中载体桩的数量。

4.3.1为设计提供依据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竖向 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试验 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u一一载体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 K一安全系数,取K一2。 4.3.2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采用下列经验公 式估算:

式中f。一经深度修正后的载体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执行; A.一载体等效计算面积(m"),在没有当地经验值时其 值可按表4.3.2选用。

表4.3.2载体等效计算面积A.(m²)

注:当桩长超过10m时,应计入桩们阻的影响,

4.3.3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桩身强度应按下式 验算:

式中N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载体桩单桩上 竖向力设计值(kPa); f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A。一一桩身截面面积(m²);

一一成桩工艺系数,桩身为预制桩时取0.8,现场灌注 时取0.75。

时取0.75。 .3.4载体桩基础持力层下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 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3.5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4.3.4载体桩基持力层下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 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 面的附加应力(kPa); Y一一承台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 Z— 一地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dh一一承台理深(m); A一一承台面积(m²); Y一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的加权平均重度(kN/m); Ysk—— 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经验确定或按国 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确定 (kPa); l一混凝土桩身长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土层厚度(m); t一载体底面计算位置至软弱层顶面的距离(m); f一车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kN/m²),深度修正系数n取1.0; B。一承台下最外侧桩桩身沿竖向投影形成矩形的长边 和短边的边长(m),见图4.3.5; △R—等效计算距离(m),可取0.6~1.0m,当A。值较 小时,取小值;A。值较大时,取大值; 0压力扩散角(°),可按表4.3.5取值

表4.3.5地基压力扩散角

注:1B=Bo*2△R;

2E为上层地基土压缩模量:E2为软弱下卧层地基土压缩模量: 3t<0.25B扩散角取0°:t>0.5B扩散角取0.5B对应的扩散角: 4当E/E2<3时,按均质土层考虑应力分布,不考虑压力扩散角

2E为上层地基土压缩模量:E2为软弱下卧层地基土压缩模量: 3<0.25B扩散角收0:t>0.5B扩散角取0.5B对应的扩散角: 4当E/E2<3时,按均质土层考虑应力分布,不考虑压力扩做角

4.4.1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物的载体桩基,载体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 来确定,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4.4.2当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的临界荷载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当配筋率不小于0.65% 时,可按静载荷试验结果取基底标高处桩顶水平位移为10mm 所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4.3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时,载体桩水平承载力 估算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执行。

4.4.3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时,载体桩水平承载力

4.5.1对于下列建筑物的载体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4.5载体桩基沉降计算

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载体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设 计等级为乙级的载体桩基; 3地基条件复杂、对沉降要求严格的载体桩基。 4.5.2载体桩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 倾斜。

计等级为乙级的载体桩基: 3地基条件复杂、对沉降要求严格的载体桩基。 4.5.2载体桩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 倾斜。 4.5.3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形复杂等因 素引起的桩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对于 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 或高层建筑和高算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 降量。

4.5.3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形复

素引起的桩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对于 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 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 隆盘

4.5.4建筑物载体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桩基沉

4.5.5建筑物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QX/T 610-2021标准下载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执行。

4.5.6载体桩基沉降计算宜按等代实体基础采用单向压缩分层

总和法进行计算,沉降计算位置从混凝土桩身下2m开始计算, 等代实体面积为载体外边缘投影面积,边长可近似取承台下外围 桩投影形成矩形的边长加2倍的△R,附加压力可近似取混凝土 桩身下2m处的附加压力。 4.5.7桩基沉降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5.7):

对于墙下布桩条形承台梁基础:

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5.7沉降计算示

4.5.8载体桩基沉降计算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与土自重应 力0.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o.一zn深度的附加应力(kP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