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pdf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536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pdf

勘测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和

3.3.1施工图设计阶段水文勘测设计应按以下要求

1 核实初步设计阶段水文调查和勘测的成果资料。 2验证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分析和计算成果,实地检验桥(涵)孔总体布设及路基调 治、防护工程设置的合理性。 3补充或修正初步设计水文调查和勘测成果资料及水文分析和计算成果,满足施 工图设计的需要。

4 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补充水文调查和勘测内容,调整水文分析和计算成果。

JTG 3671-2021_T标准下载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

3.3.3本节的水文勘测设计工作内容,也适用于技术设计阶段。

4.1.17 水文调查与勘测是为水文分析和计算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和勘测成果,须经可 靠性分析,符合精度要求。

4.1.2水文调查与勘测的主要内容,应满足工程水文分析和计算的需要,

4.2.1汇水区概况调查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按本规范第3.1.2条绘制沿线水系图。核实低洼内涝区、分(滞)洪区的分布及 主要水利工程位置和形式。 2从地形图上量绘沿线各汇水区面积、长度、宽度、坡度等特征值及主要水利工程 控制的汇水面积。 3调查岩溶、泉水、泥石流等的分布和规模,以及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情况 等特征资料。 4调查各汇水区内对工程设计有影响的水利规划、编制单位及实施时间。

4.2.2河段调查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收集河段历年变迁的图纸和资料,调查河弯发展及滩槽稳定情况 2调查支流、分流、急滩、卡口、滑坡、塌岸和自然壅水等现象。 3调查水流泛滥宽度、河岸稳定程度。 41 调查河床冲淤变化,上游泥沙来源,历史上淤积高度和下切深度。

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

5调查河堤设计标准、河道安全泄洪量及相应水位。 6调查河道整治方案及实施时间。 7调查航道等级,最高和最低通航水位,通航孔数,高、中、低水位的上、下行航线 位置。 8调查筏运、漂浮物类型及尺寸。 9根据河床形态、泥沙组成、岸壁及植被情况,确定河床各部分洪水糙率。

4.2.3洪水调查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结合所收集的历史洪水资料,在河段两岸调查各次洪水发生的时间、洪痕位置、 洪水来源、涨落过程、主流方向,调查有无漫流、分流及受人工建筑物的影响,确 定洪水重现期,调查河床断面冲淤变化情况。 2洪水调查的河段宜选择两岸有较多洪痕点,水流顺直稳定,无回流、分洪及人工 建筑物影响,并宜靠近水文断面。 3同一次洪水应调查3个以上较可靠的洪痕点,作出标志,记录洪痕指定人的姓 名、职业、年龄和叙述内容。根据指定的洪痕标志物情况,指定人对洪水记忆程 度,综合分析、判断洪痕点的可靠性。

调查历年封冻及开河时间、最高和最低流冰水位、冰块尺寸、流冰速度和密度、 冰塞和冰坝现象、历史上凌汛水害情况以及上、下游建筑物对流冰的影响。

.2.5涉河工程调查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桥位河段上既有桥梁、过河管缆的跨度、基础理深、修建年代、水毁和防护等情 况。 2堤坝设计标准、结构形式、基础埋置深度、施工质量、洪水检验情况。 3 上、下游水库位置、设计频率、泄洪流量、控制汇水面积、回水范围及建库后上

3 上、下游水库位置、设计频率、泄洪流量、控制汇水面积、回水范围及建库

下游河床冲淤变化。 其他涉河工程,如取水口、泵站、码头、贮木场、锚地等的位置及其对公路工程的 影响。

其他涉河工程,如取水口、泵站、码头、贮木场、锚地等的位置及其对公路工 影响。

4.3.1水文断面测绘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水文断面宜选在洪痕分布较多、河岸稳定、冲淤不大、泛滥宽度较小、无死水和 回流、断面比较规则的顺直河段上,宜与流向垂直。 2水文断面应在桥位上、下游各测绘一个;对河面不宽的中桥,可只测绘一个;当 桥位断面符合水文断面条件时,桥位断面可作为水文断面。 3测绘范围:平原宽滩河流测至历史最高洪水泛滥线以外50m;山区河流测至历 史最高洪水位以上2~5mo 4绘制内容:应标出河床地面线、滩槽分界线、植被和地质情况、糙率、测时水位、 施测时间、历史洪水位及发生年份、其他特征水位等。滩槽分界线应在现场确 定。

4.3.2河段比降测绘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测绘范围。不小于水文断面下游1倍河宽,水文断面上游2倍河宽。 2 测绘内容。河床比降线、测时水面比降线、历次洪水比降线、水文断面及桥位断 面位置。

4.3.3河床质测定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确定河床断面各层河床质的类别、性质和平均粒径。对表 层河床质,可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规定,采集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 析或液、塑限试验确定。河槽内的土样采集数量,小桥涵不少于1个,中桥不少 于2个,大桥、特大桥不少于3个,河滩内的采集数量,视土质分布情况取1~2 个

4.3.4冰凌观测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观测内容为冰厚、冰温、冰块尺寸、流动速度和方向、冰层面积、沿水流方向的长 度、冰层下的水流流速、水面比降、风速、风向、气温变化率以及冰压力计算所需 的其他内容。

期不宜少于一个凌期,每隔5日观测一次

和含沙量。一般大、中桥可进行水位、流速、流向、比降等观测,洪水过后,补测 水文断面

4.4.2水位、水面比降观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应在水文断面上设基本水尺或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在基本水尺上、下游分别 布设比降水尺,观测水面比降;也可用基本水尺兼用上或下游比降水尺。比降 水尺间距不宜小于表4.4.2的要求。

表4.4.2比降水尺间距

基本水尺的观测时段和精度,宜与上、下游水文(位)站一致。在水位变化急剧 的洪水期,应增加观测次数,控制洪峰过程。 上、下比降水尺的水位,一般应同时观测,观测次数与流速观测相一致。 一般大、中桥勘测中的洪水位观测,可在涨水过程、洪峰附近、落水过程中各观 测一次,同时沿水文断面上、下游观测水面比降。观测总长度以控制水面差 0.1~0.3m,上游长度占2/3,下游长度占1/3。

基本水尺的观测时段和精度,宜与上、下游水文(位)站一致。在水位变化急剧 的洪水期,应增加观测次数,控制洪峰过程。 上、下比降水尺的水位,一般应同时观测,观测次数与流速观测相一致。

一般大、中桥勘测中的洪水位观测,可在涨水过程、洪峰附近、落水过程中各观 测一次,同时沿水文断面上、下游观测水面比降。观测总长度以控制水面差 0.1~0.3m,上游长度占2/3,下游长度占1/3。

4.4.3流速测量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宜采用流速仪施测。在流速仪施测有困难时,可用均匀浮标法施测。当洪峰历 时短、须缩短测速时间时,可改用中泓浮标法施测。

宜采用流速仪施测。在流速仪施测有困难时,可用均匀浮标法施测。当洪峰历 时短、须缩短测速时间时,可改用中泓浮标法施测。

2流速观测不少于一个洪峰过程,每个洪峰至少峰前观测2次,峰顶附近观测1 次,峰后观测2次。同时应观测水位、风力和风向。 3一般大、中桥可采用中泓浮标法或漂浮物浮标法施测,在洪峰峰前、峰后及峰顶 附近各测一次

流速观测不少于一个洪峰过程,每个洪峰至少峰前观测2次,峰顶附近观测1 次,峰后观测2次。同时应观测水位、风力和风向。

4.4.4流向观测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可采用流向仪、流向器、浮标等观测。当采用浮标观测时,宜与浮标测速同时进 行。 2采用浮标观测的河段长度,一般在水文断面或桥位上游不小于二倍河宽,在水 文断面或桥位下游不小于一倍河宽。 3根据浮标运行轨迹确定流向。

.4.5水深、水文断面测量宜与测速同时

备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

5.1.1设计洪水指符合表5.1.2规定频率的年最大洪水流量及相应的流量过程线。 当构造物以水位控制设计时,设计洪水位采用符合表5.1.2规定频率的年最高 洪水位。当以暴雨径流计算设计流量时,采用符合表5.1.2规定频率的雨力或 降雨量。

5.1.2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5.1.2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注: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洪水 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频率验算基础冲剧深度。

5.1.3用于分析与计算的洪水资料,应审查其可靠性、独立性、一致性和系列代表性。

5.1.3用于分析与计算的洪水资料,应审查其可靠性、独立性、一致性和系列代表性。

5.1.3用于分析与计算的洪水资料,应审查其可靠性、独立性、一致性和系列代表性。

洪水分析与计算可根据资料情况及地区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经分析论证后,选 用合理的分析计算成果。

5.1.4 洪水分析与计算可根据资料情况及地区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经分 用合理的分析计算成果

5.2利用实测流量系列推算设计流量

5.2.1实测流量资料的审查和选择

2各年实测最大洪水流量,如有人为影响或河道自然决口、改道等情况,应按天然 条件修正还原。 3不同时期的实测最大洪水流量,如有站址、水准基面等基本要素改动,应根据历 次变动的相关关系修正。 4实测洪水流量系列中为首的几项,应通过流域洪水分析、比较或实地调查考证 审查其可靠性。 5 2 计算洪水频率时,实测洪水流量系列不宜少于20年,且应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 证成果

计算洪水频率时,实测洪水流量系列不宜少于20年,且应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 证成果

5.2.2实测洪水流量系列的插补、延长和转换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当水文计算断面的汇水面积与水文站的汇水面积之差,小于水文站汇水面积的 20%,不大于1000km²,汇水区的暴雨分布较均匀,区间无分洪、滞洪时,可按下 式将水文站的实测最大洪水流量转换为水文计算断面的洪水流量。

式中: Q1、F1——水文计算断面的洪水流量(㎡?/s)和汇水面积(km²); Q2、F2—水文站的实测最大洪水流量(㎡²/s)和汇水面积(km²); n一面积指数。

当实测洪水位系列长于实测洪水流量系列,或缺测洪水流量年份而有实测洪水 位资料时,宜建立实测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以此延长或插补洪水流量系列。 插补、延长年数不宜超过实测洪水流量的年数,并应结合气象和地理条件作合 理性分析。

5.2.3经验频率计算

对连续系列,可按下式估算:

DB34/T 3619-2020 电梯曳引能力综合测试规范标准.pdf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

×100 N. 1/n

Pm 实测洪水流量经验频率(%); 特大洪水的项数; 实测洪水流量系列中按特大洪水流量处理的项数。

5.2.4 理论频率曲线宜采用皮尔逊ⅢI型曲线,在特殊情况下,经分析论证,也可 其他线型。

频率曲线统计参数计算可采用求矩适线法、三点适线法、绘线读点补矩法计算 洪水流量系列的均值Q、偏差系数C、、偏态系数C。初算值。点绘理论频率曲 线与实测流量经验频率点据相比较,如吻合程度不理想,可调整C、、C。值,使二 者基本吻合。

5.2.5频率曲线统计参数计算可采用求矩适线法、三点适线法、绘线读点补矩法计算

XXX学院单体宿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量应根据调整后的频率曲线参数按下式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