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部分 防水工程.pdf

DB11T 183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部分 防水工程.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49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83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部分 防水工程.pdf

1混凝土运送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运输道路保持畅通, 尽量减少运输的中转环节,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及水泥浆流失等 现象; 2冬季施工时,混凝土运输罐车及泵车采取保温、防风雪措施。

3.4.3混凝土到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坍落度应符合施工和设计要求,混凝土不分层, 不离析; 2试验工依据规范要求或技术员的书面交底,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3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取样,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时,取样不 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m”,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 应至少留置一组; 4防水混凝土抗渗试件取样,以每500m?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 程不少于两组; 5根据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试块上应明确试块制作日期、混凝土强 度等级、施工部位、试件编号

台缙高速公路西段工程某段施工组织设计3.4.4混凝土浇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不应漏振、欠振和超振。一般墙体、厚板采 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器,薄板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对于掺加气剂和引气型减水 剂的防水混凝土应采用调频振捣器(频率在万次/分钟以上)振捣,可以有效地 除大气泡,使小气泡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 2当混凝土入模自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工具进行浇 灌,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分层离析,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大于 1.5m。 3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灌,采用插入式振捣时,分层厚度宜为400mm左右 3.4.5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灌,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当应留设施工缝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 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

(板)墙接缝以下150mm~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 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3施工缝应为平缝,采用多道防水措施(图3.4.5);

1一先浇混凝土;2一后浇混凝土3一结构迎水面;4一遇水膨胀止水条(胶);5一预埋注浆管;6 一注浆导管:

4施工缝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浮浆和杂物,先铺一道净浆或涂刷 界面处理剂或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设30mm~50mm厚 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一道水泥净浆或混 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3)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时,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接缝表面或预留槽 内,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 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4)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严防 混凝土施工时错位

3.4.6防水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浇灌完成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炎热季节或刮风天气应随浇灌随覆盖,但应保护表面不被压坏。浇捣后 4h~6h即浇水或蓄水养护,3d内每天浇水4次~6次,3d后每天浇水2次~3 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墙体混凝土浇灌3d后,可采取撬松侧模,在侧模与 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养护的作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墙体混凝工况灌3d后,可未取撤松侧模,在侧模 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养护的作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4.7防水混凝土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当设 计无具体要求时,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为依据,按要求拆除模板; 2防水混凝土拆模时的结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地下结 构部分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3炎热季节拆模时间宜在早、晚间,应避开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段。 3.4.8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期混凝土养护应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 法,不可采用电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 2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浇筑后及时采取保湿保 温措施;

3.4.7防水混凝土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3模板和保温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与环境温度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3.4.9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采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及 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出现, 还可采用增大粗骨料粒径,降低水灰比等措施减少水化热,减少温度裂缝; 5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水温,防止砂、石曝晒等措施降低原材料温 度及混凝土内部预理管道进行水冷散热等降温措施。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6混凝土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 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5.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质量及预理件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的规定,并设专人进行检查

GB/T 4797.1-2018标准下载3.5.2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符合下列

3.5.3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能力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 结果来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即混凝土入模处随机取样制作,抗渗试块留置组 数应视工程的规模和要求而定。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 (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3.5.4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 处,每处10m²,且不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3.5.5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换算后的用量和实测落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

3.5.6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5.7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 构造,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

3.5.8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 置应正确。 3.5.9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大于结构允许裂 缝宽度,不得贯通

预理件挤入混凝土内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zip

3.7.1混凝土过厚时应分层浇筑,振捣间距不应过大或振捣时间不够。 3.7.2混凝土施工不应出现脱模过早、模板干燥、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隔离层 涂刷不均匀、模板拼缝不严密等现象。 3.7.3混凝土不应漏振、欠振,管道密集、预埋件和钢筋稠密处浇灌混凝土有困 难时,应采用相同抗渗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大管径套管或面积较大的预埋钢板 处应开设浇灌振捣孔,以使于浇灌、振捣、排气。 3.7.4防水混凝土应配制准确,施工时不应加水。 3.7.5混凝土拌合物中砂石含泥量不应混入杂物。 3.7.6混凝土应按规定进行养护,不应出现早期严重失水或受冻等现象。 3.7.7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应严格按实际要求留置。 3.7.8螺栓孔眼应及时封堵。 3.7.9穿越墙体的管道应埋设套管,混凝土一次浇灌完成,不宜留洞二次浇灌。 3.7.10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工程周围的地表水,应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挡 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工程或基坑内。 3.7.11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控制至工程底部最低标高500mm以下,地下水控制 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