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738-2009 基桩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pdf

JT∕T 738-2009 基桩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77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T 738-2009 基桩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pdf

将实测的原始数据编制成表,格式见表1和表2。一般由数据采集软件根据采集的检测数 编制

表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记录表

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施工技术交底桩身轴力图和各岩土层摩阻力图

当进行分层摩阻力测试时,还应绘制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及各岩土层相应的侧摩阻 6.2 2 承载力确定 6.2.1 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根据试桩的加载极限值,可按下式确定试桩i的极限承载力 ) 抗压

式中:P一试桩i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Qmi一 一试桩i上段桩的加载极限值,单位为千牛(kN)

h 试桩i下段桩的加载极限值,单位为千牛(kN); V 试桩i荷载箱上部桩自重,单位为千牛(kN),若荷载箱处于透水层,取浮自重; 试桩i的修正系数,根据荷载箱上部土的类型确定:黏性土、粉土=0.8,砂土y=0.7,岩 y 1,若上部有不同类型的土层,取加权平均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试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试 基本相同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步骤与方法确定: a 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值

b) 计算试桩i的极限承载力与平均值之比。

下标i根据Q值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 计算α的标准差S

d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当S≤0.15时,P=P; 当S>0.15时,P=入P

式桩数n=2时,入按表3

表3 折减系数A(n=2

b 试桩数n=3时,A按表4确定

b 试桩数n=3时,A按表4确定

表4折减系数A(n=3)

C 试桩数n≥4时,按下式计算

Ao+AA+A2A²+AA²+AA=C

6.2.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容许值

JT/T738—2009

JT/T738 200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测机构、人员及检测程序和要求

检测机构应具有基桩静载试验的资质,并通过省级及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 A.1.2人员 从事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的检测人员,除具有一般基桩检测上岗证外,还应经过基桩静载试验自 平衡法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A.2.1检测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各岩土层与桩基有关的参数、各试桩位置的地质剖面图或柱状图),试验 目的、要求及依据。 b)每桩荷载箱的个数(一般一个,有特殊要求时可两个或多个)、位置和最大加载值。 C) 试桩的施工要求和需施工单位配合的机械、人工等。 d)安全措施和质保体系。 e)试验周期和进度。 .2.2检测开始时间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或按该强度算得的桩身承载力大于单向最大加载值的 .5倍。 b) 检测前土体的休止时间达到: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土15d.饱和黏土25d

图B.1 自平衡法结果转换示意图 a)自平衡法曲线:b)等效转换曲线

B.2.1桩为弹性体。 B.2.2等效的试桩分为上、下段桩,分界截面即为自平衡桩的平衡点a截面。 B.2.3自平衡法的下段桩与等效受压桩下段的位移相等,即s=S10 B.2.4自平衡法中,桩端的承载力一位移量关系及不同深度的桩侧摩阻力一变位量关系与传统试验 法是相同的 B.2.5桩上段的桩身压缩量4s为荷载箱下段荷载及上段荷载引起的上段桩的弹性压缩变形之 和,即:

式中:As一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下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 As一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上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 B.2.6计算上段桩弹性压缩变形量△s时,侧摩阻力使用平均值9. B.2.7可由单元上下两面的轴向力和平均断面刚度来求各单元应变。 B.3桩身无轴力实测值 B.3.1根据假定B.2.5和B.2.6:

居假定B.2.3,与等效桩顶荷载P对应的桩顶位移

式中:s 荷载箱向下位移,可直接测定。

B.4桩身轴向力实测值

B.4.1 根据假定B.2.7,将荷载箱以上部分分割成n个单元,任意一单元i的桩轴向力Q(i)和变 s(i)可用下式表示(示意图见图B.2):

Q(i)=Q+r(m)U(m)+U(m+1)1h(m)/2 Q(m)+Q(m+1) Q(i)+Q(i+1)

式中:Q一i=n+1点(荷载箱深度)桩的轴向力(荷载箱荷载),单位为千牛(kN); i=n+1点桩向下的变位量,单位为米(m); m点(i~n之间的点)的桩侧摩阻力(假定向上为正值),单位为千帕(kPa) U(m)—m点处桩周长,单位为米(m); A(m)—m点处桩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E(m)一m点处桩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 h(m)一分割单元m的长度,单位为米(m)

B.4.2 单元i(图B.3)的中点变位量s(i)可用下式表示

GB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图B.3转换单元示意图

sm(i)=s(i+1)+ Q(i)+3Q(i+1) h(i) A(i)E。(i)+3A(i+1)E。(i+1) 2

n(L (i)[U(i)+U(i+1)] h(i)) 2 C h(i) h(m)+r(i)[U(i)+U(i+1)] )h(i)1 4 (上

(i)[U(i)+U(i+1)] h(i)) 2 h(i) h(m)+r(i)[U(i)+U(i+1)] h(i)) 4

h(i) h(i)] h(m)+r(i)[U(i)+U(i+1)] 4

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交底(7) 2 h(n) 2Q;+r(n)[U(n)+U(n+1)] h(n)1 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