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141-2021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pdf

DB43/T 2141-2021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22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2141-2021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pdf

DB43/T 2141 2021

于±3C; C) RAP加热干燥滚筒内应设置避免RAP黏附滚筒内壁的专用搅料装置; I) RAP供给系统的供料能力、燃烧器的供热能力、RAP加热干燥滚筒的生产能力应符合设备最大 生产能力与RAP掺配比例要求; e)再生加热干燥滚筒应确保RAP料不与火焰直接接触,火焰尾尖与RAP的间距不少于0.5m, RAP加热温度应能达到150C以上;RAP加热滚筒内产生的烟气宜集中收集引入主加热干燥滚 筒内进行二次燃烧,减少烟气排放; + 配备独立的RAP热料暂存仓,RAP热料暂存仓应具有保温功能并宜具有料位检测装置; g)日 配备RAP配料与计量装置,静态计量精度不低于土0.5%,动态计量精度不低于土2.5%; D) 应配备沥青再生剂的贮存罐、缓冲罐、计量与喷洒装置;贮存罐与缓冲罐均应能自动控温,其 控温精度分别不低于土3℃、土1°℃,沥青再生剂静态计量精度不低于土0.25%、动态计量精 度不低于土1.0%; i)应配2个粉料罐与添加剂自动添加装置; j)配备4~6个50t以上的沥青罐; k) 宜具有沥青再生剂与RAP料预混预拌功能,以便沥青再生剂与RAP先充分拌和均匀后,再与新 加沥青、集料、填料进行拌和,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均匀稳定; 1)配备二级除尘系统,回收粉尘不应当作填料使用,宜排至专用废粉贮存罐中,或采用湿排 法处理; m)不应使用燃煤机组,推荐使用天然气、液化气、柴油、重油等清洁燃料。

7.3.1应根据对旧路面调查及RAP性能评价、分析结果(沥青含量、老化程度,集料类型和级配情况 分段、分层采用铣刨方式回收RAP。 7.3.2RAP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应混入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土及其他杂质。 7.3.3不同来源、不同沥青、不同石料、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或经分析需要分开的不同路段的RAP, 应进行分类贮存,防止混杂。 7.3.4应搭棚覆盖贮存RAP,料堆高不宜超过5m,宜采用布料机码堆。

7.4RAP预处理与堆放

7.4.1用两台及以上装载机将单个料堆的RAP充分翻松、混合均匀,然后用非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 经预处理后的RAP最大粒径应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 7.4.2根据特粗或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级配的不同,把回收的RAP预处理成不同的规格: 用于特粗或粗粒式级配可破碎筛分成4档辽河油田电力集团烟气脱硫道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用于中粒式级配可破碎筛分成3档或4档,用于细粒式级配 可破碎筛分成3档,用于砂粒式级配可破碎筛分成1档或2档。当材质与技术要求匹配时,砂粒式级配 用的RAP也可以从其他已处理好的RAP中选择最小的1档或2档料来使用。振动筛网的配置可参照表2。

表2RAP筛分时筛网配置要求

DB43/T 2141—2021

表2RAP筛分时筛网配置要求(续)

7.4.3以先筛分、再对超粒径的部分进行破碎筛分的方式对RAP进行预处理。 7.4.4预处理后的RAP,可用装载机、布料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 免RAP离析,装载机等重型设备不应在已预处理分档的RAP上来回行走、碾压。 7.4.5预处理后的不同规格的RAP应贮存在已硬化处理、不积水且搭棚遮盖的料仓中。各料仓采用坛 工或水泥混凝土隔墙分隔,以利于RAP的分类堆放,防止窜料。料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Ⅲ。 7.4.6预处理后的RAP应避免长时间贮存,宜即筛即用。 7.4.7预处理后的粒径小于4.75mm的RAP料应进行砂当量试验。

正式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少于200m的再生沥青路面试验路段,从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交通组 织、沥青混合料运输、设备配套与碾压方式、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对热再生施工进行检验与评估,合格后 才能进行正式施工。

7.6.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选用间歇式拌和设备进行拌和,拌和设备应符合7.2的相关规定。 7.6.2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与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设备的加热干燥能力、RAP的含水率、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再生沥青的粘温曲线等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适当提高新集料的加热温度,但最高不宜超过200“℃;RAP的加热温度宜控制在120C~160C (普通石油沥青RAP取低值,改性沥青RAP取高值); b)RAP与新集料的干拌时间宜为10s~15s,湿拌时间宜为40s~50S; c)与同类型的非再生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宜提高5°℃~10℃,最高 温度不应超过190℃。 7.6.3再生沥青混合料需添加沥青再生剂时,沥青再生剂应先与RAP进行预混预拌,使沥青再生剂与 RAP充分混合均匀后,再与添加的新集料、沥青、矿粉及其他外掺材料拌和均匀。 7.6.4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T

DB43/T 2141 2021

? 与同类型非再生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提高5℃~10 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7.9.1与同类型非再生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提

热再生沥青路面的养生和开放交通,应符合JT

8.1.1复拌再生既适用于全断面就地热再生,也适用于单车道就地热再生;加铺再生只适用于全断面 就地热再生。 8.1.2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及时间分布特点,做好施工组织与交通分流方案设 计。

就地热再生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再生设备应采用热风、红外或微波等非明火加热方式; b)加热机组应能连续均匀地将整个再生宽度、再生深度范围内的沥青路面预热到规定温度,并 应能自动控制、可调(改性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不应超过200℃,再生深度范围处的底面温度 不宜低于100C;普通石油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不应超过185℃,再生深度范围处的底面温度 不宜低于85℃); C) 加热机组、再生机组均宜配备自动温度探测、行驶速度控制与显示功能; d)再生机组应具备对路面加热、翻松功能,翻松深度应不超过设定值的土3mm;应配置精确计 量的沥青再生剂及沥青添加装置,应与主控制联动,根据行走速度自动调节添加量,精度不应 低于土3%;应配置新沥青混合料添加、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摊铺功能,且应具有自动控制 与计量功能;用于加铺再生时,应具有双熨平板; e)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烟尘应符合环保要求。

B.3.1施工前应配置性能、数量符合要求的加热机组、复拌再生机组(或加铺再生机组)、摊铺机(需 要时)、压路机,并对其进行检修、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配置沥青、沥青再生剂与沥青 混合料运输车辆,及其他必需的辅助机具。 B.3.2施工前应做好技术、材料、人员、交通组织、施工方案、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B.3.3就地热再生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周边环境调查,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植物隔离带、花草树木、加油 站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有安全隐患处,应提前做好隔离措施。 8.3.4按规范摆好安全施工隔离墩或锥筒。 3.3.5施工前应对仅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无法修复的路面病害进行预处理,各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应符 合下列要求:

DB43/T 2141—2021

a)破损松散类病害:深度超过就地热再生施工深度时,应对其超深部分进行挖补处理; b)变形类病害:根据再生设备的不同,对深度超过30mm以上的凹槽进行挖补处理,对凸起部分 进行铣刨处理; c)裂缝类病害:应根据现场裂缝形状,结合骑缝钻取的芯样,分析裂缝的类型、宽度、深度。对 影响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的裂缝应进行预处理。 8.3.6原路面特殊部位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桥梁伸缩缝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进行保护; b)原路面突起的路标、标线、灌缝胶应提前清除; c)对于斜交桥梁,应把桥梁伸缩缝与路基中线成三角形区域内的沥青混合料人工挖除后,重新铺 筑沥青混合料,以便再生施工设备顺利驶过伸缩缝。 8.3.7施工前应将路面上所有杂物、污染物清除干净;当路面污染严重时,应用水车冲洗干净,并完 全干燥后方可施工。 8.3.8在再生路面宽度以外用石灰、粉笔、油漆等材料,根据线形施划施工导向线,也可用路面边缘 线作为施工导向线,以保证再生路面纵向接缝顺直、美观。

3.4.1正式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少于200m的再生试验路段,从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与施工工艺、 组织、交通、安全等各方面对就地热再生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检验与评估。通过试验路段应完成以下工作 内容: a)检验再生设备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b)确定再生设备加热时间、温度、施工工艺与参数; c)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新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沥青(需 要时)的最佳用量; d)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新铺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e)检测路面压实度、平整度、厚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和抗滑系数等技术指标,检验再生路面 与原路面的粘结效果; f)评估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 3.4.2试验路施工完后,全套设备应移至合适的安全路段,并按规范要求做好交通安全维护措施,设 置警示灯与标志牌。

路面加热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路面进行充分且适度加热,既不应因加热温度不足造成翻松或铣刨时对旧路面集料的过 度破损,也不应因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沥青的过度老化: b) 各加热、再生机组的间距尽可能缩小,不宜超过2Ⅲ,以不发生相互干涉为宜; C) 原路面加热宽度应比翻松宽度每侧超出100mm~200mm;

8.6路面翻松(或铣刨)

路面翻松(或铣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翻松(或铣刨)深度应均匀一致,深度变化时应缓慢渐变; b) 翻松(或铣刨)面应有足够的表面粗糙度;

DB43/T 2141 2021

铣刨)前路表面的温度应符合本文件8.2.6b)

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新沥青混合料(需要时)等新材料的添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添加量应根据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并换算成相应机械施工参数; b) 材料添加应均匀、精准; C) 沥青再生剂的添加世博阳光谷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宜采用压力喷洒方式直接喷在已翻松的RAP中,或在翻松过程中边翻松 边喷洒,保证沥青再生剂与RAP的充分均匀混合; d)应考虑路段的特殊情况,根据其具体状况调整新材料的用量。

8.8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

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拌和温度,以保证摊铺均匀、稳定, 表面不拉毛、成团,确保压实; b) 再生沥青混合料应采用独立的拌和缸拌和,各组分应充分拌和均匀,不离析。

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摊铺速度应与加热机组协调一致、均匀稳定,宜为1.5m/min~4.0m/min; b). 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应均匀、稳定,表面无微裂纹、拉毛,无温度离析与颗粒离析; C)人 应调试好摊铺机熨平板的振捣功率与频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压实度,减少温度损失; d) 普通石油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35C,SBS改性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 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50℃。

DL/T 1132-2020标准下载3.10再生沥青混合料矿

再生沥青混合料碾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个工作面应配备2台自重不低于12吨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自重不低于30吨的轮胎压 路机,进行组合碾压; b)压路机的压实组合工艺与遍数应通过试验路确定; C)人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采取“高频、低幅、紧跟、慢压、均匀、同步、少水”的碾压 原则; d)对于摊铺机、大吨位压路机无法进行正常施工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摊铺、小型机具配合碾压。

施工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a)纵向接缝施工时,人工把两侧纵缝耙顺直,离纵缝50mm~100mm的摊铺料面略高出5mm^ 10mm;钢轮压路机应对热接缝部位从未加热路面向摊铺面逐步进行压实,保证纵缝的充分压 实、不渗水,最后铲除纵缝外路面上粘附的沥青混合料,再碾压消除缝迹,检查平整度,直至 合格; b) 起步处横向接缝施工时,可在原路面上铺设一些热沥青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沥青 混合料的黏结,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沥青混合料铲除,离横缝50mm~100mm的摊铺料 面略高出5mm~10mm;碾压时,压路机应从未再生路面逐步横向或斜向移压至再生路面,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