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T 326-2011 平开玻璃门用五金件.pdf炭素钢宜采用不低于GB/T699中45性能的
锌合金宜采用不低于GB/T13818中
某陆域吹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6防滑垫用非金属材料
防滑垫应采用不含石棉的非金属材料,宜采用不低于GB/T539中NY250性能
产品装饰面应无明显疵点、划痕、气孔、凹坑、飞边、锋棱、毛刺等缺陷。连接处应牢固、圆整、光滑, 不应有裂纹。表面覆盖层外观应符合表4的要求
6.2.1.1耐腐蚀性能
表5 碳素钢门夹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要求
6.2.1.2膜厚度及附着力
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应符合表6的要求。
JG/T326—2011表6门夹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要求要覆盖层求碳素钢基材铝合金基材镀锌层平均膜厚≥12μm一表面阳极氧化膜平均膜厚度≥15μm涂层厚度45μm~100μm聚酯粉末喷涂干式附着力应达到0级平均膜厚≥30μm氟碳喷涂(二涂)干式、湿式附着力应达到0级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镀锌层平均膜厚的要求应在满足6.2.1.1的要求情况下进行。6.2.2铰链6.2.2.1耐腐蚀性能一般环境用铰链各类基材、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湿热(如浴室)环境用铰链各类基材、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7一般环境用铰链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要求要求覆盖层碳素钢基材锌合金基材铜合金基材中性盐雾(NSS)试验,96h不出现白中性盐雾(NSS)试验,镀锌层”色腐蚀点、240h不出现红锈点(保护等72h不出现白色腐蚀点级≥8级)。(保护等级≥8级)。铜加速乙酸盐雾(CASS)试验16h、中性盐雾(NSS)试验,Cu+Ni+Cr或腐蚀膏腐蚀(CORR)试验16h、乙酸盐240h不出现红色腐蚀点Ni+Cr雾(AASS)试验96h试验,外观不允许(保护等级≥8级)。有针孔、鼓泡以及金属腐蚀等缺陷。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镀锌层腐蚀的判定仅限于产品装饰面,不包括再加工部位。表8湿热环境用铰链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要求要求覆盖层锌合金基材铜合金基材镀锌层中性盐雾(NSS)试验,96h不出现白色腐蚀点(保护等级≥8级。Cu+Ni+Cr或中性盐雾(NSS)试验,240h不出Ni+Cr现红色腐蚀点(保护等级≥8级)。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镀锌层腐蚀的判定仅限于产品装饰面,不包括再加工部位。6
JG/T326—20116.2.2.2膜厚度及附着力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应符合表9的要求。表9铰链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要求要覆盖层碳素钢基材铝合金基材镀锌层平均膜厚≥12μm表面阳极氧化膜平均膜厚度≥15μm平均膜厚≥30μm氟碳喷涂(二涂)干式、湿式附着力应达到0级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镀锌层平均膜厚的要求应在满足6.2.2.1要求情况下进行。6.2.3拉手6.2.3.1耐腐蚀性能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表10的要求。表10拉手表面覆盖层的耐腐蚀性能要求要求覆盖层锌合金基材铜合金基材镀锌层中性盐雾(NSS)试验,96h不出现白色腐蚀点(保护等级≥8级)。中性盐雾(NSS)试验,240h不Cu+Ni+Cr或出现红色腐蚀点(保护等级≥8Ni+Cr级)。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镀锌层腐蚀的判定仅限于产品装饰面,不包括再加工部位。6.2.3.2膜厚度及附着力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应符合表11的要求。表11拉手覆盖层膜厚度及附着力要求要求覆盖层铝合金基材锌合金基材表面阳极氧化膜平均膜厚度≥15μm一涂层厚度45μm~100μm聚酯粉末喷涂干式附着力应达到0级
JG/T326—2011表11 (续)要求覆盖层铝合金基材锌合金基材平均膜厚≥30μm氟碳喷涂(二涂)干式、湿式附着力应达到0级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在高湿、高腐蚀地区按实际情况可另行约定。6.3性能6.3.1门夹性能6.3.1.1反复启闭a)门夹的反复启闭按1.2倍的实际承载质量反复启闭达到表2规定的次数后,门扇自由端垂直方向位置的残余下垂量不应大于2mm;门夹无变形或损坏,能正常使用。b)方舌的反复启闭带有方舌的锁夹,方舌反复启闭次数不应小于50000次。6.3.1.2方舌承载性能方舌承受不小于1500N的侧向静荷载、承受不小于500N的轴向静荷载后,仍能正常使用。6.3.2铰链性能6.3.2.1转动力铰链的转动力不应大于25N。6.3.2.2定位功能对于有定位功能的铰链,应保证其定位角度偏差在士1.5°内,且在规定的位置或区域停门并易于脱开。6.3.2.3自动回位对于有自动回位功能的铰链,应保证其回位角度偏差在士1.5°内。6.3.2.4反复启闭按实际承载质量以表3规定的次数进行反复启闭后,铰链能转动、无严重变形或损坏;扇自由端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位置的变化值不应大于2mm。6.3.2.5极限承载力承受1.5倍承载质量作用后,铰链不得有可见破裂、脱落。6.3.3拉手性能6.3.3.1杆件承载力承受300N的水平推、拉力后,拉手最大位移量不应大于1mm。
6.3.3.2联接承载力
各联接点承受1000N的静拉、推力作用后,联接点应无脱落、松动,无凹坑、压扁、弯曲
应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1x~600lx范围内的近自然光下,相距为400mm~500mm的距离下 目测检查。
7.2耐腐蚀性能、膜厚度及附着力试验
7.2.2膜厚度及附着力
镀锌层膜厚度的测试按GB/T9799一1997进行。表面阳极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按GB5237.2进行, 聚酯粉末喷涂涂层厚度、附着力的测量按GB5237.4进行,氟碳喷涂膜厚度、附着力的测量按 GB5237.5进行。
7.3.1试件制备及试验顺序
7.3.1.1试验模拟门扇尺寸1000mm(宽)×2100mm(高),安装后门扇两侧门缝为3mm。试验应采 用委托方提供的适合于门夹型号的地弹簧,并记录地弹簧相关的技术参数。 7.3.1.2门夹的试验应按6.1、6.3.1.1、6.3.1.2的顺序在一套门夹上进行,6.2.1在另一套门夹上 进行。 7.3.1.3铰链的试验应按6.1、6.3.2.1、6.3.2.2、6.3.2.3、6.3.2.4、6.3.2.5的顺序在一组铰链上进 行,6.2.2在另一组铰链上进行。 7.3.1.4拉手的试验应按6.1、6.3.3.1、6.3.3.2的顺序在一副拉手上进行,6.2.3在另二副拉手上 进行。
7.3.2.1反复启闭
7.3.2.1.1门夹的反复启闭
a) 将门夹以实际使用状态、用产品标记的螺钉安装扭矩安装在模拟门上,门扇质量为门夹最大承 载质量的1.2倍,将门扇关闭并保证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锁舌处于缩回状态,用精度为0.1mm 的量具测量门扇上A点(见图1)竖直初始位置L。,并记录。
b)单向门扇:在门扇水平中心线上、通过外力装置作用将门扇开启到大于70°,在地弹簧作用下 完成完全关闭,为1次;试验周期为10s~15s。 ) 1 双向门扇:在门扇水平中心线上、通过外力装置作用将门扇开启到大于70°,至关闭位置;再反 向开启到大于70°,再回到关闭位置为2次。其中开门试验周期为7s~10s,关闭试验周期为 3s~5s,试验中应确保在下一个开门动作开始之前,被测试的门扇已完全回到关门状态。 dD) )试验后,用精度为0.1mm的量具测量A点的位置L;按公式(1),计算残余下垂量△L(mm) 2
b)单向门扇:在门扇水平中心线上、通过外力装置作用将门扇开启到大于70°,在地弹簧作用下 完成完全关闭,为1次;试验周期为10s~15s。 C) 1 双向门扇:在门扇水平中心线上、通过外力装置作用将门扇开启到大于70°,至关闭位置;再反 向开启到大于70°,再回到关闭位置为2次。其中开门试验周期为7s~10s,关闭试验周期为 3s~5s,试验中应确保在下一个开门动作开始之前,被测试的门扇已完全回到关门状态。 d)试验后,用精度为0.1mm的量具测量A点的位置L;按公式(1),计算残余下垂量△L(mm)。 △L=L一L1 ......( I 式中: △L一残余下垂量,单位为毫米(mm); 洲月上的格位网法数兰位业产光()
公L 残余下垂量,单位为毫米(mm); L 测量点的初始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 测量点反复启闭试验后的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7.3.2.1.2方舌的反复启闭
将带有方舌的锁夹安装在模拟门或试验台上,试验周期不大于6s。用钥匙驱动方舌,以方舌从完 全缩回一最大伸出一完全缩回为一个循环。
7.3.2.2方舌承载试验
将一组铰链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模拟门上。用精度为0.5N的测力计、在扇宽中
量运动过程中所施加的最大力。测量三次,取平
7.3.3.2定位功能
一组铰链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模拟门上,将门扇开启到设计定位的停门区域后撤除外力,检查是 否能够停门;用精度为1'的量具,测量距完全关闭位置的停门角度;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角度 偏差。
将一组铰链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模拟门上。在最大开启位置向关闭位置缓慢推动,到设计自动 回位位置范围时任其自动关闭后,停置5s,用精度为1',量具,测量距离完全关闭位置的角度。测量三 次,取平均值,计算角度偏差。
7.3.3.4反复启闭
a)将一组铰链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模拟门上,开启至92.5°土2.5°,用精度0.01mm量具测量 门扇上A点(见图1)竖直方向的初始位置,记录初始位置读数L后进行关闭。试验周期5s~ 8s,反复启闭试验后检查铰链能否转动,目测铰链有无严重变形或损坏。 b)用精度0.01mm量具测量反复启闭试验后门扇上A点(见图1)竖直方向的残余下垂量,记录 读数Li,按公式(2)计算变化量。
门扇上A点(见图1)竖直方向的初始位置,记录初始位置读数L后进行关闭。试验周期 8s,反复启闭试验后检查铰链能否转动,目测铰链有无严重变形或损坏。 b)用精度0.01mm量具测量反复启闭试验后门扇上A点(见图1)竖直方向的残余下垂量 读数Li,按公式(2)计算变化量。 △L'=L。一L 式中: △L'一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L。一测量点的初始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一测量点试验后的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 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L 测量点的初始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 测量点试验后的位置读数,单位为毫米(mm)
7.3.3.5极限承载力
将一组铰链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模拟门上,在扇宽中心线上附加0.5倍的承载质量, 次后保持2min;卸载后检查铰链的损坏情况
7.3.4.1杆件承载力
将拉手按实际使用状态固定,在拉手两联接点中间位置、垂直于门扇方向施加300N推力(见图2 中F)、拉力(见图2中F2),保持30s,卸载后观察拉手变形情况,用精度为0.02mm的量具测量任意 位置与初始位置的差值,记录最大差值。
7.3.4.2联接承载力
图2杆件承载力试验示意图
将拉手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在各联接点处平行于门扇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见图3),距 30mm处和轴向方向分别施加1000N的静拉力、压力,保持30s。试验后检查各联接点有 公动,目测检查有无凹坑、压扁、弯曲等变形现象。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1出厂检验项目
联接承载力试验示意图
门夹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铰链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4的规定,拉手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5 2
门夹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铰链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4的规定,拉手检验项目应符合
8.2.2组批和抽样方案
外观逐件检查。其余出厂检验项目组批和抽样方案以同一批次按照GB/T2828.1规定,采用正常 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取特殊检查水平S2,接收质量限AQL为2.5(常用批量组批和抽样方案、接收质量 限见表12)。
表12常用组批和抽样方案
判定规则:若有一项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从原批中加倍复检,当复检仍不合格时则 格产品。
8.3.1型式检验项目
门夹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铰链检验项目应符合见表14的规定、拉手检验项目应符合 表15的规定
夹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扶淇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表14铰链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1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半年后,再恢复生产时; d) 2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合同规定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
8.3.3组批和抽样方案
a)门夹的组批和抽样方案以同一批次、承重级别、规格,10000套以下(但不得少于100套)抽取 一组;10000套以上抽取二组。每组包括门夹二套。 b) 铰链以同一批次、承重级别、规格,10000套以下(但不得少于100套)抽取一组;10000套以上 抽取二组。每组包括铰链二套。 c)拉手以同一批次、规格,1000套以下(但不得少于100套)抽取一组;1000套以上抽取二组。 每组包括拉手三副。
产品检测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加倍抽取进行复检;仍不符合要求时水磨石施工工艺,则判为不合格 产品。
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加倍抽取进行复检;仍不符合要求时,则判为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