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JCT 2088-2011).pdf6.4.2.1先张板梁应按附录A或附录B进行静载抗弯性能试验。
4.2.1先张板梁应按附录A或附录B进行静载抗弯性能试验。 注:仲裁时应按附录A进行静载抗弯性能试验。
注:仲裁时应按附录A进行静载抗弯性能试验。 6.4.2.2先张板梁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弯矩应不低于表5中的数值。 6.4.2.3当加载至表5中的开裂弯矩时,不应出现裂缝。
表5先张板梁的静载抗弯性能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pdf注1:表中先张板梁参数按JTGD62一2004定义的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控制设计。 注2: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弯矩值中已扣除自重作用。
6.4.2.4当加载至表5中的极限承载弯矩时,先 a)受拉区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 b)受拉钢筋被拉断; c)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JGI/T152一2008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JGI/T152一2008的有关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JGJ/T152一2008的有关规定,
表6先张板梁的外观质量
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方法见表7。
表7先张板梁的尺寸偏差
7.4.1混凝土试件的留置
7.4.1.1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标志长度在16m以下的先张板梁,按每根梁制作一组试件。 标志长度在16m及以上的先张板梁,按每根梁制作二组试件。 7.4.1.2检验预应力筋放张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按每条生产线制作二组试件。
7.4.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7.4.2.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的有关规定。 7.4.2.2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件,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d。采用蒸汽养护工艺 时,试件应先随梁蒸养,而后再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d。 7.4.2.3检验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件,拆模后与先张板梁同条件养护至附录C规定的 龄期。
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方法符合附录A或附录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混凝土抗压强度等
8.2.2.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0%的数量进行混 厚度的检验。
8.2.3.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 当抽样批先张板梁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大于等于90%时,判该批先张 板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合格: b)兰 当抽样批先张板梁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 可再随机抽取10%的数量进行检验。当两次抽样批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大于等于90%时,判 该批先张板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JIC/T 20882011
8.2.3.2外观质量
a) 外观质量符合表3规定时,判该根先张板梁外观质量为合格; b) 1 外观质量符合表3中第1、2、3、6、7项规定,其余项经修补能符合相应规定时,判该根先张 板梁外观质量为合格: ? 外观质量不符合表3中第1、2、3、6、7项中任意一项规定,判该根先张板梁外观质量为不 合格。
8.2.3.3尺寸允许偏差
a)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4规定时,判该根先张板梁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 b) 2 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4中第2、3、4项规定,其余项经修补能符合相应规定时,判该根先张板 梁尺寸允许偏差为合格; C) 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表4中第2、3、4项中任意一项规定,判该根先张板梁尺寸允许偏差为不 合格。
8.2.3.4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查先张板梁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的原始记录,若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大于设计强度等级值,判 反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无张板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及混凝土抗压强度全部检验合格,判证 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 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 正常生产条件下,每年一次的周期性检验: d 1 合同规定有结构性能检验时。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 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 正常生产条件下,每年一次的周期性检验; d) 合同规定有结构性能检验时。
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混凝土抗压强度、静载抗弯性能等项目, 方协商增加检验项目
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10%的数量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检验,随机抽取三根先张板梁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检验,并从中随机抽取 根先张板梁进行静载抗弯性能检验,其余二根先张板梁作为备用梁。
8.3.4.1保护层厚度
按8.2.3.1进行检验及合格判定。
8.3.4.2外观质量
a 1 若抽样外观质量全部符合8.2.3.2a)或8.2.3.2b)的规定,则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有一相 先张板梁外观质量不符合8.2.3.2a)或8.2.3.2b)的规定,可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 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8.2.3.2a)或8.2.3.2b)的规定,判外观质量为合格。若仍有 根不合格,则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 b) )若抽样外观质量不符合表3中第1、2、3、6、7项中任意一项规定,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
8.3.4.3尺寸允许偏差
若抽样尺寸允许偏差全部符合8.2.3.3a)或8.2.3.3b)的规定,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 若有一根先张板梁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8.2.3.3a)或8.2.3.3b)的规定,可从同批产品 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8.2.3.3a)或8.2.3.3b)的规定,判尺寸允许 为合格。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尺寸允许偏差为不合格; 若抽样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表4中第2、3、4项中任意一项规定,判尺寸允许偏差为不
8.3.4.4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查同批次先张板梁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的原始记录,当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大于设计强度等级值 时,判该批先张板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3.4.5静载抗弯性能
若先张板梁抽样静载抗弯性能全部符合6.4.2.2、6.4.2.3及6.4.2.4的规定,则判静载抗弯性能 为合格。否则可取二根备用梁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静载抗弯性能不合格。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静载抗弯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全 部合格时,判该批先张板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应逐根进行检验。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合格证编号: b 采用标准编号: C) 制造厂名、制造日期、出厂日期、出厂编号; 2 产品代号、规格、型号、数量; e) 混凝土、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力学性能检验结果; f)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评定结果; B) 静载抗弯性能检验评定结果(若有); h) 检验部门盖章: i) 检验人员签字。
JC/T2088—2011
JC/T2088—2011
10.1.1标志宜设置在距端部500mm~1000mm处的先张板梁的侧表面。 10.1.2标志内容包括制造厂的厂名或注册商标、产品标记、制造日期和检验合格标识等。
10.2.1先张板梁应采取两点法吊运,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土100mm,吊索与梁纵轴 线的夹角应不小于45°。 10.2.2先张板梁在运输过程中的堆放,应在支座中心线位置下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垫平垫实。 堆垛层数不应超过四层。 10.2.3先张板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防滑移、防倾覆等安全措施。
10.3.1先张板梁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10.3.2先张板梁堆放时,应在支座中心线位置下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垫平垫实。堆垛层数不 应超过四层。
10.3.3先张板梁贮存期不应超过60天
A.1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加载方式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方法(一)
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采用简支梁三分法两点对称加载时,其试验装置如图A.1所示,反力架 与试验梁的纵轴线垂直。
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示意图中加载点位置
载抗弯性能试验示意图中加载点位置见表A.1
图A.1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示意图
A.3开裂弯矩及极限承载弯矩
张板梁开裂弯矩、极限承载弯矩取值见表5。
第一步:预加载和仪器调零,预加载值取开裂弯矩的50%。 第二步:按开裂弯矩的20%级差由零加载至开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 然后按开裂弯矩的10%级差继续加载至开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观察是 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如果在开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开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四步:按极限承载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6.4.2.4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止,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A.5荷载及弯矩计算公式
A.5.1荷载按公式(A.1)计算。
A.5.2实测弯矩按公式(A.2)计算。
式中: M 实测抗弯弯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P 荷载(应考虑加载设备的重量),单位为千牛(kN): L 一跨径,单位为米(m)。
A.6抗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
a)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D>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 裂荷载实测值: C)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a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6.4.2.4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 载实测值: b) 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C)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极 限荷载实测值。
a)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6.4.2.4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 载实测值: O) 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C)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极 限荷载实测值。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采用简支梁两点对称加载时,其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通过调整两加 载点b值等效模拟抗弯弯矩
图B.1先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示意图
张板梁静载抗弯性能试验示意图中标志长度L、跨径L、支座中心线距端部a值参见表A.
B.3开裂弯矩及极限承载弯矩
小学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先张板梁开裂弯矩、极限承载弯矩取值见表5
加载梁加载端的荷载P值由称重确定,加载梁应采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先张
的荷载P值由称重确定,加载梁应采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先张板梁。
第一步:预加载和仪器调零,预加载值取开裂弯矩的50%
第二步:按开裂弯矩的20%级差由零加载至开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 然后按开裂弯矩的10%级差继续加载至开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观察是 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如果在开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开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四步:按极限承载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6.4.2.4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止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实测弯矩按公式(B.1)计算。
式中: M 实测抗弯弯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P 荷载(取加载梁重量的1/2),单位为千牛(kN): Lo 跨径,单位为米(m); 两加载点间距离,单位为米(m)。
a)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b 2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 裂荷载实测值; C)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
a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6.4.2.4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 载实测值; b) 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C)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GY/T 64-2021 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pdf,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极 限荷载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