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pdf

桥梁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332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桥梁缆索抗火密封综合防护技术规程.pdf

表4无机纤维专业布性能指标

1.3纤维阻燃密封胶带

DB37/T 3890.2-2020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 第2部分:县级指标表5纤维阻燃密封胶带技术性能指标

纤维抗火隔热带性能应满足表6要求

表6纤维抗火隔热带技术性能指标

耐高温型密封缠包带性能应满足表7要求

表7耐高温型密封缠包带技术性能指标

7.1.1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在役运营桥梁还应编制专项交通与安全保障方案。 7.1.2调查地方气象气候,宜选择在旱季低湿度情况下施工,施工期选择在环境温度10C~35C、相 对湿度不超60%为宜,不宜雨、雾、雪、扬尘等不利气候条件下施工。 7.1.3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现场划分标明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段和高韧抗火密封防护段。 7.1.4新建悬索桥主缆防护时,应提前对主缆索夹夹紧力和缠丝施工质量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 开展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或高韧抗火密封防护施工。新建缆索结构桥梁斜拉索、吊索(杆)运抵现场并在 挂索前进行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或高韧抗火密封防护施工。

T/CCTASXX 2023

7.1.5在役运营桥梁缆索防护施工前应对缆索系统进行系统性检查,并对存在缺陷进行修复: (a)对主缆索夹夹紧力进行全面检查,将夹紧力恢复到设计状态后方可开展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或高 韧抗火密封防护施工。 (b)对主缆、斜拉索、吊索(杆)、锚头等各类保护缆索油脂和表面油污、灰尘等污染物进行清理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或高韧抗火密封防护施工。 7.1.6根据设计或实施项目具体情况决定:开展首件段施工;密封防护方案的气密性抗压力试验;抗火 密封防护结构的抗火燃烧试验, 7.1.7选用防护材料,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批次材 料进场后应进行抽检。 7.1.8防护材料现场保存必须满足质量、安全保障条件和要求,材料存放应按品种、批号、颜色等标识 清楚。

1.10建立缆索防护施工质量档案,全过程做好施工记录,认真记录缆索施工前原始状况、材料 告、阶段验收情况等资料。

首件段现场施工长度不宜小于10m或一个构件长度。首件段应验证防护结构功能和材料指标,并提 出施工参数。 a)密封防护方案的抗气压密封性能; b)抗火密封防护结构的抗火性能; c)防护材料产品力学指标; d)施工工艺和施工效能; e)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7.3高韧阻燃密封防护施工

7.3.1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人员、设备、材料进场。 7.3.2现场作业采用高空施工平台应进行安全验算,施工时应符合JGJ80和JB/T11699的规定。 7.3.3准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缆索防护施工界面,处理完成后对界面进行检查,并确保清理后的界面 不被雨水、灰尘、油污等残留杂物污染: (a)新建悬索桥主缆缠丝表面清理,用浸润有环氧稀释剂的毛刷、毛巾去除钢索表面的粉尘、油污 等附着物,并用干布将缆索擦干。 (b)在役运营悬索桥主缆表面清理,使用专用工具除去主缆上原有防护结构劣化表层、缠包带和附 着力差涂层,采用阻燃密封胶对开裂或存在缺陷的保护层进行修复,用浸润有环氧稀释剂的毛刷、毛币 去除原防护表面的粉尘、油污等附着物,并用干布将缆索擦干。 (c)在役运营斜拉索、吊索(杆)表面清理,使用专用工具除去原有防护结构劣化表层和缠包带, 采用阻燃密封胶对开裂或存在缺陷的保护层进行修复,用浸润有环氧稀释剂的毛刷、毛币去除原防护表 面的粉尘、油污等附着物,并用干布将缆索擦干。 7.3.4缆索界面准备完毕,开始阻燃密封胶带施工,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好工序时间,不应出现涂刮不均 匀造成气孔和专业布缠绕出现褶皱现象。 (1)第一道工序:将阻燃密封胶均匀涂覆于防护界面,厚度控制在1±0.1mm,随后人工用力缠绕I型 无机纤维专业布,光平后自然固化

(2)第二道工序:在达到阻燃密封胶自然固化时间后,采用Ⅱ型无机纤维专业布重复第一道工序。 (3)第三道工序:采用I型无机纤维专业布重复第二道工序。 (4)采用0.5mm阻燃密封胶进行胶刮涂修面,确保密封胶带整体均匀。 7.3.5增强斜拉索防护结构表面抗高温损伤性能,同时增加施工可操作性和防护结构整体美观性以及拉 吊索抗风雨振动,在防护结构外表面黏结耐高温型密封缠包带。 (1)完成7.3.4(1)(2)第一道、第二道工序。 (2)均匀刮涂约2mm阻燃密封胶随即缠绕耐高温型密封缠包带,缠包带重叠宽度10±1mml。

7.4高韧抗火密封防护施工

7.4.1按照本文件7.3.1~7.3.3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7.4.2缆索界面准备完毕,进行纤维抗火隔热带施工,施工过程应确保缠包施工边缝的处理平顺、施 工拼缝紧密、整齐,无重叠搭接。 (1)悬索桥主缆施工采用施工平台作业,沿同一方向采用人工旋转缠包或缠包机旋转方式缠包 缠包完成后,纤维抗火隔热带防护材料复合自粘胶一面按照一定缠绕角度紧密包覆在施工界面之上。 (2)斜拉索、吊索(杆)采用施工升降平台或高空作业车平台施工,施工过程沿同一方向采用人 工旋转缠包或缠包机旋转缠包,纤维抗火隔热带防护材料复合自粘胶一面按照一定缠绕角度紧密包覆在 施工界面之上,纤维抗火隔热带缠包完成后每隔1.5m使用高强不锈钢卡箍进一步固定,缠包起始点各采 用2个卡箍加固。 7.4.3纤维抗火隔热带施工完成后开始阻燃密封胶带或耐高温型密封缠包带施工。阻燃密封胶带、耐 高温型密封缠包带施工按照本文件7.3.4要求进行。

7.5.1抗火密防护封段施工

缆抗火密防护封段施工按照本文件7.4要求进行

7.5.2阻燃密封防护段施工

且燃密防护封段施工按照本文件7.3要求进行

7.5.3索夹和缆套连接位置施工

(a)清理干净索夹和缆套连接位置原劣化及附着力较差密封材料,采用同等阻燃密封胶带对清理 后的密封层进行修补防护,修复厚度以隙缝密封填满为宜。 (b)索夹和缆套环缝密封时,以主缆表面到索夹或缆套外沿高度填刮形成等边三角形,然后进行 修整使阻燃密封胶表面平整圆滑过渡。 (c)阻燃密防护封段施工覆盖缆套

7.6斜拉索、吊索、吊杆防护施工

7.6.1抗火密防护封段施工

斜拉索、吊索、吊杆抗火密防护封段施工按照本文件7.4要求进行。

斜拉索、 ,吊索、吊杆阻燃密防护封段施工按照本文件7.3要求进行

7.6.3锚头连接位置施工

8.1.1原材料的检验要求如下:

a)经设计确定的原材料不得随意变更,当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必须经相关方审核批准。 b)进场的原材料应随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各类型材料型 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要求详见第六章节。 c)各批进场材料应取样进行必要的抽检并保存样品备检,各类型材料抽检项目及技术指标要求详 见第六章节。 d)抽检批次为:耐火阻燃纤维密封胶每2t为一个检验批次;无机纤维布每5000m2为一个检验批次; 复合纤维抗火隔热带每2000m2为一个检验批次,不足一个批次的量按一个批次算。

8.2.1复合纤维抗火带施工验收要求见表

复合纤维抗火带施工验收要求见表8。

住宅楼屋面防水工程技术交底表8复合纤维抗火带施工验收要求

8.2.2耐火阻燃纤维密封胶带施工验收要求见表9

T/CCTASXX—2023

附录B (规范性) 实体索抗火燃烧试验 本附录提供一种节段实体索模拟现场火灾燃烧试验方法,通过模拟桥梁车致火灾对缆索的实际工况 影响,验证和评价缆索抗火密封防护体系的可靠性。

录提供一种节段实体索模拟现场火灾燃烧试验方法,通过模拟桥梁车致火灾对缆索的实际工况 证和评价缆索抗火密封防护体系的可靠性。

通过在实体索表面实施高韧抗火密封防护体系(纤维抗火隔热抗火带+纤维密封胶带)的燃烧试验, 验证纤维抗火密封防护结构应用于缆索防护的隔热性能

试验开始前应检查热电偶记录的环境温度。当炉内热电偶的平均温度达到50C时,作为试验 间琼中三永凤凰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所有测量仪表开始工作。实验过程中,连续测量和记录或每间隔不超过5min测量和记录

火源温度和试件内部温度。 试验开始后5min后火源平均温度值应为1100±50C,单点温度值应为1100±100C。 试验过程中若试件丧失耐火完整性或/和耐火隔热或/和耐火稳定性,试验即可终止。如已达到试验 的预期要求时或有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的可能时或有对设备造成重大损坏的因素时也可终止试验,

在规定的耐火时间(60min)内,试件最外层钢丝束表面平均温度不超过300C,则判定试验结果 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