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D/T 1071-2022 园地分等定级规程.pdf园地分等单元分值的高低与园地自然质量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 对不合格的分等单元,按照实测情况和分等工作程序重新计算分等单元分值,将该分值确定为最终 结果。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人档案
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辖区内县级分等成果进行复核、平衡和协调,使分等成果在 区内可比,并进行汇总。 根据分等单元分值,采用等间距法进行园地等别的初步划分。 园地等别面积按图斑进行统计,将各等别面积按行政单位和地类进行汇总。汇总表见附录C。
5.5.2等别调整与确定
A;一第i个分等单元的标准化分值; + 一分等单元编号; G:一第i个分等单元的分值; Gmn一所有分等单元中分等单元分值的最小值; Gmx一所有分等单元中分等单元分值的最大值。 使用分等单元的标准化分值,采用等间距法,划分园地等别。全国园地等别数量不超过10个,一等 为最优。
园地等别面积按图斑进行统计DB21/T 2186-2013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将各等别面积按行政单位和地类进行汇总。园地分等工作中的面积 应与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现状园地面积一致
文字成果主要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园地分等工作报告反映分等工作过程,包括分等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来源、工作依据、工作组 过程、工作成果、保障措施、经验与体会等
TD/T1071 2022
园地分等技术报告反映分等技术过程,包括分等对象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分等技术过 程,分等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
5.6.2.1图件成果类型
园地分等成果图件为园地等别分布图
地分等成果图件为园地等别分布图等
5.6.2.2.1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要求包括: a)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b)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若比例尺大于1:10000,按3°分带; c)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d)比例尺:原则上与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图的比例尺保持
5.6.2.2.2上图要素
园地等别分布图应能直观反映园地自然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等别园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 要素包括省级、市级、县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图面配置包括图名、图廊、图例 指北针、比例尺、坐标系统、面积汇总表、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界线等内容。
5.6.2.2.3图件内容标
5.6.4基础资料汇编
园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包括: a 原始数据与资料; b) 2 中间成果资料,主要包括补充调查、指标权重确定等过程性资料 c 相关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
工作实施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分等任务,形成完整成果,抽样检验无误后方可 申请。
验收内容以本文件各项规定为准,包括分等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和成果等方面。重点检查园地分等 数据库及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内业核查,并根据内业核查情况选择不少于10%的市县开展外业 核查。内业、外业核查均合格后,通过验收
5.7.3验收程序和方法
工作实施单位向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所需资料;验收申请受理后, 省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要求,组织验收。 按照实施方案,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收,
园地分等验收项目与标准如下: 3 1A 分等因素选择合理性检查; b) 分等因素权重合理性检查; ? 1 单元划分合规性检查; d) 计算方法、过程、结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检查; e 1 全面核查分等单元分值,正确率为100%; f 统计面积与图斑量算面积的正确性核查,统计面积、图斑地类面积与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 变更调查的现状园地面积相一致; g) 外业核查,抽查不少于10%的市县,抽查分等单元的错误率不超过5%; h)文字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完整性、规范性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论述 是否清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符合以上各项要求的,评为合格。验收部门可根据需要增加验收内容。
为保持园地等别成果的现势性,根据实际情况应每5年更新1次,每10年进行全面更新。 成果更新按本文件规定的园地分等工作程序和要求开展
5.9分等成果发布与应用
务院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发布全国园
通过验收并经公布(公示)的成果才能应用。 园地分等成果主要应用于园地资源调查监测、园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 1、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监督等管理工作的相关方面
TD/T1071 2022
定级对象是县域范围内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
园地定级采用因素法或修正法。 根据园地分等工作进展,有园地分等成果的地区可采用因素法或修正法,没有园地分等成果的地区 应采用因素法。
定级技术流程如下: 2 建立园地定级指标体系(修正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及权重 b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外业调查,并整理、量化; c 1 划分定级单元; d 计算定级单元分值; e) 初步评定园地级别; f)验证、调整与确定园地级别; g)编制定级成果。
6.4.1.1编写实施方案
6.4.1.2资料收集与整理
应收集最新的成果资料并整理,原则上收集近3年的资料。 a 1 基本资料: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 料、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料、农业区划与统计资料、产品认证资料、土地利用条件、田间管理技术 资料等。 b 2 图件资料:国土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c 要素资料主要包括: 1) )土壤资料: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等;
应收集最新的成果资料并整理,原则上收集近3年的资料。 基本资料: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 料、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料、农业区划与统计资料、产品认证资料、土地利用条件、田间管理 资料等。 D) 图件资料:国土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 要素资料主要包括: 1 )土壤资料: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等;
2)地形资料:坡度、坡向、海拔、微地貌等; 3)水文资料:地下水位等; 4)社会经济资料:水源保证率、林网化程度、连片程度、产品认证、劳作距离、田间路网、田块平 整度、田块大小等; 5)区位资料:中心城市影响度、对外交通便利度、道路通达度、农贸市场影响度等。 d)工作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 1)现有资料数据应根据园地类别,统一编码、分类; 2)对不能满足定级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3)对定级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定级的工作需要进行逐项分析; 4)现有资料数据应妥善保管,在定级工作结束后汇编成册,存入档案。
6.4.2外业补充调查
6.4.2.1调查范围与对象
在园地定级工作范围内,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定级工作要求的区域和需要对资料进行准确性校核 ,可开展外业补充调查完善数据。调查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等因素。
6.4.2.2调查方案设计
补充调查的路线应布设在所有需要补充资料的定级区域。在选定的路线上,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样点设置,在因素特征变化明显的地带可加密布点 调查中,可实地观测或会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对调查的园地质量状况进行定性描述,作为定级结果 检验的依据。外业补充调查工作要求见附录A。
6.4.3.1因素法内业处理
定级单元为县域内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园地图斑。若园地图斑均质性差,可合理设 定相对均质的定级单元 在确定定级单元的基础上,编制园地定级工作底图,主要编制要素包括定级单元、定级单元编号、地 类、面积等。
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包括因素层和因子层。园地定级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 素。自然因素包含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水文因子。社会经济因素包含管理因子和劳作便利条件因子。 区位因素包含区位因子。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包括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原则上必选指标全部纳人定级指 标体系,备选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纳人定级指标体系。园地定级指标体系见附录E。 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定级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
6.4.3.1.3确定定级指标权重
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等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值。 6.4.3.1.4计算定级单元分值 确定各定级单元指标分值,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定级单元分值,其数学模型为
TD/T1071 2022
式中: C:一第i个定级单元分值; i一定级单元编号; m一定级指标个数; j一定级指标编号; W一第j个定级指标权重; F第i个定级单元第j个定级指标的分值。
6.4.3.1.5级别评定
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总分数轴法、总分剖面图法、聚类分析法或等间距法等初步评定园地级别。 级 别数量根据管理需要确定,一般不宜超过5个。
通过总体分析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级别划分结果进行验证与调整,确定级别评定结果。验证定级指 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定级单元分值计算的正确性及定级结果的准确性。园地级别的调整与确定 除符合园地定级相关原则外,还应考虑管理需要。 园地级别的调整与确定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a)园地级别的高低与园地综合质量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 b)各级别之间渐变过渡; c)保持自然地块的完整性; d)边界尽量采用具有地域突变特征的自然边界及人工边界。 对于不合格的定级单元,按照定级程序重新计算定级单元分值。对调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原 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人档案。经校验合格后确定为定级结果。
6.4.3.2修正法内业处理
6.4.3.2.1确定定级单元和编制定级工作底图
确定定级单元和编制定级工作底图见6.4.3.1.
4.3.2.2确定修正指标、指标分值及权重 内容如下。 a)修正指标选择范围:修正指标指在分等指标之外对园地级别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 1) 管理条件:水源保证率、林网化程度、连片程度、产品认证等; 2)劳作便利条件:劳作距离、田间路网、田块平整度、田块大小等; 3)区位条件: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对外交通便利度、道路通达度等。 b)确定修正指标:用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对修正指标进行筛选和补充,确定 修正指标。 c)确定修正指标分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修正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 d 确定修正指标权重:采用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各修正指标的相对重要 性,即权重值。
6.4.3.2.3计算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指标在定级范围内的相对变化程度,其数学模型为
k;一第:个定级单元第j个修正指标的修正系数; 一定级单元编号; 一修正指标编号; K一第i个定级单元第j个修正指标分值; K;一区域内第j个修正指标平均值。
6.4.3.2.4计算定级单元分值
C;一第i个定级单元分值; i一定级单元编号; G;一第个定级单元的分等单元分值; m一修正指标个数; j一修正指标编号; W;一第j个修正指标的权重; k一第i个定级单元第j个修正指标修正系数。 6.4.3.2.5级别评定、验证、调整与确定
级别评定、验证、调整与确定见6.4.3.1.5和6.4.3.1.6
文字成果主要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园地定级工作报告反映定级工作过程,包括定级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来源、工作依据、工作组织、工 作过程、工作成果、保障措施、经验与体会等。 园地定级技术报告反映定级技术过程,包括定级对象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定级技术过 程,定级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
6.5.2.1图件成果类型
地定级成果图件为园地级别分布图等。
6.5.2.2图件成果编绘要求
6.5.2.2.1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要求见5.6.2.2.1.
园地级别分布图应能直观反映园地综合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级别园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 要素包括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 6.5.2.2.3图件内容标注 用阿拉伯数字(1、2、3分别表示级别(一级、二级、三级;用黑色实线表示级别界线;各地根
园地级别分布图应能直观反映园地综合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级别园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 要素包括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
6.5.2.2.3图件内容标注
用阿拉伯数字(1、2、3……)分别表示级别(一级、二级、三级……);用黑色实线表示级别界线;各 需要编绘彩色级别图,级别图以暖色调为主,级别色差明显施工组织设计大全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图面色调和谐。
TD/T1071 2022
6.5.4基础资料汇编
园地定级基础资料汇编包括: a) 1 原始数据与资料; b) 中间成果资料GB/T 25993-2010标准下载,主要包括补充调查、指标权重确定等过程性资料: c) 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
工作实施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定级任务,形成完整成果,并采用抽样检验方法开展核查 与检验,通过后方可提出验收申请。 抽检时抽取不少于5%的定级单元进行内业检验,并对抽检单元中不少于1%的定级单元进行外业 核查。
验收内容以本文件各项规定为参考,包括园地定级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和成果等方面。重点检查园 地定级数据库及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各地可根据需要增加或细化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