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579-2010 航空工业理化测试中心设计规范.pdf6.3.3试验污水的最大排放量和设计秒流量应按照仪器、设备雷 求确定。 6.3.4对产生废液的实验室应对废液分类收集,回收处理。 6.3.5渗透检测废水应单独收集,单独处理。 6.3.6排水系统的卫生器具、地漏等应设水封,且深度不应小于 50mm,实验室应设置密闭地漏。 6.3.7屋面雨水宜直接外排,内排时不宜在室内设检查井,雨水 管应采用耐腐蚀型管材,宜外包保温层
6.3.3试验污水的最大排放量和设计秒流量应按照仪器、设备雷 求确定。 6.3.4对产生废液的实验室应对废液分类收集,回收处理。 6.3.5渗透检测废水应单独收集,单独处理。 6.3.6排水系统的卫生器具、地漏等应设水封,且深度不应小于 50mm,实验室应设置密闭地漏。 6.3.7屋面雨水宜直接外排,内排时不宜在室内设检查井,雨水 管应采用耐腐蚀型管材,宜外包保温层,
7.1.1位于集中采暖地区的理化测试中心,应设计集中采暖。 7.1.2散热器采暖系统、机械送风加热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水 7.1.3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宜符合表7.1.3的规定。
7.1.1位于集中采暖地区的理化测试中心,应设计集中采暖。
7.1.4实验室设备连续散热较大,应进行热平衡计算;设置机械通风 装置、且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的实验室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2016修订版)(公安部2017年1月).pdf,宜进行热平衡计算。 7.1.5采暖系统宜按南北朝向分开环路设置。 7.1.6实验室宜采用带跨越管的单管采暖系统或双管采暖系统 7.1.7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室采暖应采取防腐措施
7.1.4实验室设备连续散热较大,应进行热平衡计算;设置机械通风 装置、且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的实验室,宜进行热平衡计算。 7.1.5采暖系统宜按南北朝向分开环路设置。 7.1.6实验室宜采用带跨越管的单管采暖系统或双管采暖系统。 7.1.7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室采暖应采取防腐措施。 7.2通风 7.2.1通风系统应采用独立、节能的小型系统。 7.2.2有空调或洁净要求房间的通风柜,宜采用补风型通风柜; 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和试验台,宜采用局部排风。 7.2.3有辐射防护要求的实验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验室应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0次/h; 2吸风口应设在房间下部,穿越外墙的排风管管底距地面高 度不应小于2.50m,并应采取防射线外逸措施; 3补风口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0m,并应采取防射线 外逸措施。
7.2.4暗室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h,吸风口宜设置在水池附近; 18
2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补风口采用遮光百叶式风口 7.2.5产生高温、高湿及有害气体的房间应设全室换气。 7.2.6使用或产生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应设置防爆型排风系统。 7.2.7使用和产生腐蚀性物质的房间,应设置防腐型排风系统。 7.2.8机械送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使用排风系统的实验室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送风量宜 大于排风量的70%。采暖地区的实验室冬季宜对送风进行加热: 2间歇使用排风系统的实验室宜设有组织的自然进风。采 暖地区,冬季宜由采暖系统补充排风的失热量; 3实验室的送风系统应进行空气净化,宜设置初效和中效两 级过滤器: 4集中送风系统宜按实验室类别或按建筑楼层分别设置。 7.2.9持久一端变性能实验室排风位置应设在房间的最高点,补 风位置应距离设备顶部1m以上。
7.3.1实验室的空气调节宜采用分散式系统。
7.4隔振、消声和环保
7.4.1安装在室内或屋面上的通风、空调设备,应采取隔振措施 7.4.2实验室的送、排风系统宜设置消声装置。 7.4.3实验室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有关规定。
的要求,对电源进线采取滤波措施。
8.1.12在同一实验室内设有两种及以上不同电压或额率的电源 供电时,宜分别设置配电装置;不同电压或频率的电源由同一配电 装置供电,配电装置应有良好的隔离。不同电压或频率的电源应 有明显区分或标志。 8.1.13不同电压或频率的线路应分开敷设。 8.1.14符合下列条件的实验室负荷,可由专用变压器供电,或共 用变压器敷设专用的低压配电线路供电: 1冲击性负荷、波动大的负荷、非线性负荷、较大容量的单相 负荷和频繁启动的设备等,应从变压器低压母线处用单独馈线回 路供电; 2容量很大、冲击性很大的负荷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冲击性负荷不应与持久一蜗变试验机、精密电子仪器、正 常照明等对电压波动敏感的负荷共用一台变压器或共用一条 干线。 8.1.15季节性运行的空气调节、采暖等负荷占较大比重时,变压 器容量与台数的确定应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8.2.1实验室照明光源宜采用节能型灯具。电磁干扰要求严格 的场所应采用白炽灯。 8.2.2实验室对识别颜色有要求应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8.2.3暗室应设红色或黄色的单色照明,人口处应设工作状态标 志灯。 8.2.4射线机房入口处应设置工作状态标志灯。 8.2.5气体放电灯的频闪效应对视觉作业有影响的场所,应采用 高频电子镇流器或相邻灯具分接在不同相序。 8.2.6实验室有特殊照度要求,应单独设置局部照明。 8.2.7实验室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21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8.3防爆、防雷和接地
8.3.1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电子设备信号接地及防雷接地 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取上述接地电阻的最小值且不 应大于10。 8.3.2理化测试中心应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潮湿场所应做 局部等电位联结。 8.3.3输送可燃气体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突出 屋面装设有阻火器的金属放散管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8.3.4:有防爆要求的实验室电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 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8.3.5理化测试中心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8.4.1高温持久一蟠变实验室及热处理实验室应采取集中测控 方式,控制室与机房间宜采用地沟敷线方式。
9.2.1理化测试中心的出人口处宜设置视频监控装置。 9.2.2理化测试中心的主出人口处、计算机房及贵重仪器设备实 验室应设置出人口控制装置。 9.2.3使用或存放剧毒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应设置出人口控制装 置和视频监控装置。 9.2.4安全防范控制设备可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或传送至上 一级监控中心。 9.2.5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有关规定。
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3.1理化测试中心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根据不同性 质的实验室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器。 9.3.2使用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房间应根据可燃气体的类型, 设置相应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 时,控制开启排风机。采用管道供气,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 的25%时,联动关闭供气总阀。
9.3.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9.3.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
JGT411-2013 电动卷门开门机9.4通信设施屏蔽及防雷
9.4.1有电磁屏蔽要求的实验室采用铜芯通信线缆引人室内,应 加滤波器。 9.4.2电子设备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 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9.4.3穿越有电离辐射防护要求的实验室通信管线,应满足辐射 防护规定
10.1.1供应气体的空气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缩空气质量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第 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13277.1中固体粒子尺寸和浓度 2级、含水量4级、含油量3级的规定; 2氢气、氧气、氮气、氩气氮气、乙炔等气体的气质应满足仪 器、设备的试验要求。 10.1.2仪器、设备的气体供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瓶装气体供气宜集中设置气瓶间,采用管道供应。气瓶间 宜单独设置或设在无危险性的辅助用房内; 2压缩空气宜由自备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机应集中设置; 3压缩机排气应设储气罐并做相应的空气处理; 4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干管及支管应明敷; 5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管道的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并高 出屋脊1.00m,放散管应设有防雷措施; 6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不应和电缆、导电线路同支架敷设; 7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该种气 体的房间,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8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汇流排间应有浓度报警和联 动排风措施。 10.1.3气体管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乙 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的有关规定。 10.1.4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
10.2管道、阀门及附件
10.2.1 根据不同的气体纯度及用途,管道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气体纯度不小于99.99%时,应采用不锈钢管; 2气体纯度小于99.99%时,宜采用不锈钢管; 3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 10.2.2密封垫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氟橡胶 材料。
10.3.1气体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高纯气体管道应采用承插 焊接。 10.3.2气体管道与设备、阀门及其他附件的连接应采用法兰或 螺纹连接瑞锦小区6_地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螺纹连接的丝扣填料应采用聚四氟乙烯带。 10.3.3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连接的用气设备支管应设置阻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