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pdf

GB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3827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pdf

3氢气使用的连续性、负荷变化状况; 4技术经济参数。 4.0.5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应设有下列装置: 1A 原料气的预处理设施(视原料气中的杂质含量确定); 2P 吸附器组及程序控制阀: 3 氢气的精制(视用户对氢气纯度及杂质含量等要求确定); 4 氢气和解吸气的缓冲设施; 5月 解吸气回收利用设施; 6 根据需要设置原料气、产品氢气、解吸气的增压设施。 4.0.6申醇转化制氢系统,应设有下列装置: 1原料甲醇及脱盐水的储存、输送装置; 2甲醇转化反应器及其辅助装置,如加热炉或加热器、热回 收设备等; 3变压吸附提纯氢装置。 4.0.7氢气压缩机前应设氢气缓冲罐。数台氢气压缩机可并联 从同一氢气管道吸气,但应采取措施确保吸气侧氢气为正压。 输送氢气用压缩机后应设氢气罐,并应在氢气压缩机的进气 管与排气管之间设旁通管。 4.0.8氢气压缩机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缩机出口与第1个切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 2压综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募和超限信机装置:

.0.8氢气压缩机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缩机出口与第1个切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 2压缩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查和超限停机装置; 3润滑油系统应设油压过低或油温过高的报蓄装置; 4压缩机的冷却水系统应设温度或压力报蓄和停机装置: 5压缩机进、出口管路应设有置换吹扫口。 4.0.9氢气站、供氢站一般采用气态储存氢气,主要有高、中、低 压氢气罐,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等,通常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氢量应满足制氢或供氢系统的供氢能力与用户用氢压 力、流量均衡连续的要求; 2采用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时,应设有氢气纯化装置、换热

装置及相应的控制阀门等: 3供氢站采用高压氢气罐储存时,应设有倒气用氢气压缩 机。 4.0.10氢气站、供氢站的氢气罐安全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应设有安全泄压装置,如安全阀等; 2氢气罐顶部最高点,应设氢气放空管; 3应设压力测1直仪表: 4应设氮气吹扫置换接口。 4.0.11各类制氢系统中,设备及其管道内的冷凝水,均应经各自 的专用疏水装置或排水水封排至室外。水封上的气体放空管,应 分别接至室外安全处。 4.0.12各类制氢系统中的氢气纯化设备,应根据纯化前后的氢 气压力、纯度及杂质含量和纯化用材料的品种、活化与再生方法等 确定。 4.0.13氢气站应按外销氢气量选择氢气灌装方式。氢气灌装系 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有超压泄放用安全阀; 2应设有氢气回流阀,氢气回流至氢气压缩机前管路或氢气 缓冲罐; 3应设有分组切断阀、压力显示仪表; 4应设有吹扫放空阀,放空管应接至室外安全处; 5应设有气瓶内余气及含氧测试仪表。 4.0.14当氢气用气设备对氢气含尘量有要求时,应在送氢管道 上设置相应精度的气体过滤器。 4.0.15各类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均应设有含氧直小于0.5%的 氮气置换吹扫设施。

装直及相应的控制阀门等: 3供氢站采用高压氢气罐储存时,应设有倒气用氢气压缩 机。 4.0.10氢气站、供氢站的氢气罐安全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应设有安全泄压装置,如安全阀等; 2氢气罐顶部最高点,应设氢气放空管; 3应设压力测重仪表; 4应设氮气吹扫置换接口。 4.0.11各类制氢系统中,设备及其管道内的冷凝水,均应经各自 的专用疏水装置或排水水封排至室外。水封上的气体放空管社会福利院服务保障中心消防施工组织设计,应 分别接至室外安全处。

5.0.1氢气站的设计容量,应根据氢气的用途、使用特点,宜按下 列因素确定: 1各类用氢设备的昼夜平均小时耗量或班平均小时耗量; 2连续用氢设备的最大小时耗量与其余用氢设备的昼夜平 均小时耗量或班平均小时耗量之和; 3外销氢气的氢气站,应根据外供氢气量或市场需求状况和 商业的经济规模确定。 5.0.2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型号、容量和台数,应根据下列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根据氢气耗量、使用特点等合理选用电耗小、电解小室电 压低、价格合理、性能可靠的水电解制氢装置; 2新建氢气站设置2台及以上水电解制氢装置时,其型号宜 相同; 3水电解制氢装置宜设备用,当采取储气等措施确保不中断 供气或与用气设备同步检修时,可不设备用。 5.0.3水电解制氢装置所需的原料水制备、碱液制备等辅助设 备:官按下列要求选用: 1原料水制取装置的容量,不应小于4h原料水耗量;原料水 储水箱容积不应小于8h原料水耗量:原料水泵供水压力,应大于 制氢装置工作压力。 2原料水制取装置、储水箱及其水泵的材质,应采用不污染 原料水水质和耐腐蚀的材料制作。 3碱液箱容积,应大于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及碱液管道的全 部体积之和·碱液泵的流量.可按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所需碱液量

5.0.4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的吸附器组的容量和吸附器

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依诺下列内系经汉不经价比牧后确定 1原料气的压力、组成和产品氢气的纯度、杂质含量、压力; 2产品氢气的耗量和用氢特点; 3氢气回收率。 5.0.5甲醇转化制氢系统的容量,应按下列因素确定: 1产品氢气的耗量和用氢特点; 2产品氢气的纯度、杂质含量和压力; 3氢气回收率; 4 甲醇的储存、输送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5现场工作条件。 5.0.6氢气储存方式,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 氢气站规模、用氢设备耗量和使用特性; 2储氢系统输人压力、供氢压力; 3现场工作条件。 5.0.7氢气罐的形式,应根据所需储存的氢气容量、压力状况确 定。当氢气压力小于6kPa时,应选用湿式储气罐;当氢气压力为 中、低压,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5000Nm?时,宜采用球形储罐;当 氢气压力为中、低压,单罐容量小于5000Nm?时,宜采用筒形储 罐;氢气压力为高压时,宜采用长管钢瓶式储罐等。 5.0.8氢气压缩机的选型、台数,应根据进气压力、排气压力、氢 气纯度和用户最大小时氢气耗量或用户使用特性等确定。氢气压 缩机台数不宜少于2台。连续运行的往复式氢气压缩机应设备 用。 5.0.9氢气灌装用压缩机的型号、排气量,应根据充灌台或充装 容器的规格、数量,充装时间和进气压力、排气压力等确定。灌装 用氢气压缩机,可不设备用。 5.0.10当纯化后的氢气灌瓶时,应采用膜式压缩机,并宜设置空

1原料气的压力、组成和产品氢气的纯度、杂质含量、压力: 2产品氢气的耗量和用氢特点; 3氢气回收率。 5.0.5甲醇转化制氢系统的容量,应按下列因素确定: 1产品氢气的耗量和用氢特点; 2产品氢气的纯度、杂质含量和压力; 3 1 氢气回收率; 4 2 甲醇的储存、输送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5王 现场工作条件。 5.0.6 氢气储存方式,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 氢气站规模、用氢设备耗量和使用特性; 2 储氢系统输人压力、供氢压力; 3现场工作条件

5.0.7氢气罐的形式,应根据所需储存的氢气容量、压力妆

定。当氢气压力小于6kPa时,应选用湿式储气罐;当氢气日 中、低压,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5000Nm?时,宜采用球形储 氢气压力为中、低压,单罐容量小于5000Nm”时,宜采用筒 罐;氢气压力为高压时,宜采用长管钢瓶式储罐等。

5.0.8氢气压缩机的选型、台数,应根据进气压力、排气压力、氢

气纯度和用户最大小时氢气耗量或用户使用特性等确定。多 缩机台数不宜少于2台。连续运行的往复式氢气压缩机应 用。

5.0.9氢气灌装用压缩机的型号、排气量,应根据充灌台或充装 容器的规格、数量,充装时间和进气压力、排气压力等确定。灌装 用氢气压缩机,可不设备用。

5.0.9氢气灌装用压缩机的型号、排气量,应根据充灌台或

钢瓶处理系统,包括钢瓶抽真空设备和钢瓶加热装置。 5.0.11氢气灌装用充灌台应设两组或两组以上,一组灌装、一组 倒换钢瓶。每组钢瓶的数量,应以外销氢气量或灌装用氢气压缩 机的排气量、氢气充装时间确定。 氢气灌装用钢瓶集装格通常设两组以上,钢瓶集装格的数量 和每格的钢瓶数量,应根据外销氢气量和方便运输或吊装等因素 确定。 氢气长管钢瓶拖车的钢瓶规格、数量,应按用户的氢气用量 供应周期等确定。

5.0.12氢气汇流排应设两组或两组以上,一组供气、一组倒换钢

5.0.13氢气站、供氢站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起吊

站内设备需要吊装时: 2氢气的灌装、储运采用钢瓶集装格。 起吊设施的起吊重量,应按吊装件的最大荷重确定

在装置内部,根据氢气生产工艺需要将其分隔为设备区、建筑物区 等。 6.0.2氢气站工艺装置内的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不应小于表6.0.2的规定。

6.0.2氢气站工艺装置内的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不应小于表6.0.2的规定。

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注:氢气站内的氢气靠总容积小于5000m时,可按上表装置内氢气疆的规定进行 布置

6.0.3氢气站工艺装置内兼作消防车道的道路,应符合下列规

6.0.3氢气站工艺装置内兼作消防车道的道路,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道路应相互贯通。当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 两侧设有消防车道时,可不设贯通式道路; 2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4.5mo

6.0.4当同一建筑物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

6.0.5氢气站内应将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集中布置。有爆

房间不应与无爆炸危险房间直接相通。必须相通时,应以走廊相 连或设置双门斗。

房间不应与无爆炸危险房间直接相通。必须相通时华电国际火力电厂四期2X1000MW燃煤发电机组施工组织设计,应以走廊相

6.0.6制氢间、氢气纯化间、氢气压缩机间的电气控制盘、

1宜布置在相邻的控制室内; 2控制室应以防火墙与上述房间隔开。 6.0.7当氢气站内同时灌充氢气和氧气时,灌瓶间等的布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分别设置氢气灌瓶间、实瓶间、空瓶间及氧气灌瓶间、实 瓶间、空瓶间; 2灌瓶间可通过门洞与空瓶间和实瓶间相通,并均应设独立 的出人口。 6.0.8当氢气实瓶数量不超过60瓶时,实瓶、空瓶和氢气灌充器 或氢气汇流排,可布置在同一房间内,但实瓶、空瓶必须分开存放。 6.0.9在同一房间内,可设置制氢装置、氢气纯化装置或各种型 号的氢气压缩机。

6.0.8当氢气实瓶数量不超过60瓶时DL/T 5299-2013标准下载,实瓶、空瓶和氢气 或氢气汇流排,可布置在同一房间内,但实瓶、空瓶必须分开 6.0.9在同一房间内,可设置制氢装置、氢气纯化装置或名 号的氢气压缩机。

6.0.10当氢气站内同时设有氢气压缩机和氧气压缩机时

6.0.11水电解制氢间内的主要通道不宜小于2.5m;水电解槽之 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0m;水电解槽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1.5m。水电解槽与其辅助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的净距,应按技术 功能确定。 常压型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平面布置间距,应视规格、尺寸和检 修要求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