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60-201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pdf

CECS360-201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270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ECS360-201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pdf

利用在屋顶上设置的集热蓄热材料蓄热,并通过天花板向室 内传热。 在被动太阳能建筑南墙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墙或空气集热器,利 用在墙体上设置的上下通风口进行对流循环的采暖方式。

户门,指入户大门,进人宅基地的大门。

3.0.1村镇传统住宅规划应符合村镇用地布局的要求,经济、合 理、有效地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 应遵守安全、卫生、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 法规的规定。

3.0.2村镇传统住宅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应根

地貌特征,并借鉴当地村镇传统住宅功能布局和建造技术、工艺, 在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中加以合理改善北京某大型图书馆钢结构加工制作施工方案,创造方便、适用、安全、 美观的生活空间。

3.0.3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以当地村镇居民生活需求为本,满足

3.0.4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满足所在地区对住宅日照、通风的要 求,选择建筑适宜朝向。在建筑设计上应吸取当地村镇传统住宅 在通风采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并合理利用。

3.0.6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宜符合当前村镇住宅产业现代

3.0.8村镇传统住宅的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适用和耐

源相结合的供能方式。 3.0.10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 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 3.0.11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防火规范》 GB50039的规定,并应充分考虑防洪、抗震、防地质灾害需要,建 筑间距和通道设置应符会村镇防灾安金疏散的要求

3.0.11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村防 GB50039的规定,并应充分考虑防洪、抗震、防地质灾害 筑间距和通道设置应符合村镇防灾安全疏散的要求。

3.0.12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适度考虑无障碍设计

3.0.13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

地应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应避免建在自然灾害 影响严重的地段或有污染源的地段

4.0.2村镇传统住宅建设用地宜靠近村镇公共设施,并与

产劳动地点联系紧密或交通方便,但不得相互干扰,不得占用除居 住用地外的其他用地。

4.0.7村镇传统住宅院落设计应兼顾当地传统布局方式和居民 生活、生产需要,合理布置庭院,做到布局紧凑、功能区分合理、空 间利用充分并经济实用。在庭院布置上充分尊重当地民族特色和 风俗习惯。

5.1.1村镇传统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生活空间和辅助空

5.1.1村镇传统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生活空间和辅助空 间

生活空间宜包括传统礼仪活动空间、起居空间和就寝空间。 辅助空间宜包括厨房、卫浴空间、储藏空间、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 交通空间、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生产及经营空间。

5.2.1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礼仪活动空间的方位、朝向、布局、面积应遵循地方或 民族习俗的要求。 2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宜靠近起居空间设置,或与起居空间合 用。 3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宜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5.2.2起居、就寝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起居、就寝空间应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2 :独立设置的起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 3独立设置的就寝空间,双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9m²;单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²。 4就寝空间兼起居空间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

5.3.1燃气型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7m²;燃气与燃煤(柴)混

5.3.2厨房应有大然米光、目然通风。

5.3.5厨房应设置竖向或水平排烟道,有组织地排油烟。 5.3.6户外独立式厨房应与卧室等用砖墙或石墙等隔开。烟道 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 度、距离及积雪深度等因素确定。

5.3.5厨房应设置竖向或水平排烟道,有组织地排油烟。

5.3.7每套住宅应设卫浴空间。卫浴空间的功能包括洗漱、洗 浴、便溺三个基本功能。洗漱、洗浴功能应设置于套型内的卫生间 中。在上、下水设施完备的地区,便溺功能应设置于套型内的卫生 间中;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便溺功能设置于套型外旱厕,并应在旱 厕内预留便器位置。

5.3.8卫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卫生间宜预留洗衣机位置及洗涤衣物、存放清洁用具及卫 生用品等功能的空间。 2卫生间应配置供洗漱和洗浴的卫生洁具。 3不设置旱厕时,卫生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洗衣机四件的不 应小于3.80m; 2)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

不应小于2.50m; 3)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不应小于2.00m²; 4)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不应小于1.80m²。 4卫生间宜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5卫生间应预留安装热水器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管道的位 置。 6卫生间应做防水、隔声处理,应预留管道检修口,应加地漏 并找坡排水。地面面层应采用防水、防滑及易清洁建筑材料,卫生 间地面应略低于楼地面。 7卫生间不应布置在厨房的上层。有条件的地区宜与厨房 邻近,便于管线的集中。 8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卫生间应设换气竖井或通风道。竖 井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烟气扩散,并应根据屋面 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及积雪深度等因素来确定。 9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卫生间应有冬季采暖设施。 10卫生间宜优先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预留安装位置。 5.3.9旱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旱厕宜独立设置,应有遮风、避雨雪以及防滑措施、防视线 的遮蔽围护措施。 2旱厕应采取必要的卫生隔离措施,宜布置于常年最小风向 的上风侧,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粪池宜采取与土壤隔离的构造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4于旱地区的村庄宜建粪尿分集式厕所或双瓮漏斗式厕所, Ⅲ储藏空间 5.3.10生活资料用房宜自然通风、采光,并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5.3.11生产资料用房宜独立设置,宜自然通风、采光,并设置独 立出入口,方便生产资料的运输与使用。空间高度和面积应符合 当地农机、农具的存放要求。

5.3.12套内储藏空间如设于底层、靠外墙或厕所,其内

方潮措施;储藏空间内部应平整、不粗糙,

5.3.13当村镇传统住宅设置室外悬挑空间或露台时,需满足下 列要求: 1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栏杆设计应防儿童攀爬与钻出,并应 结合当地习惯,体现栏杆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放置花盆的可行性,栏 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 落措施。 2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的围护矮墙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部分地区干栏式的低矮露台可不设栏杆或只设0.5m~ 0.6m高的简易栏杆。 3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应做有组织排水,并采取防水措施。 V交通空间 5.3.14人口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其他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1.00m;过道拐弯处的尺寸大小应满足搬运普通家具的需要。 5.3.15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 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 5.3.16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 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ИI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 5.3.17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应独立设置,当与生活空间毗邻时,

5.3.17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应独立设置,当与生活空间毗邻时, 应采取必要的卫生隔离措施,宜布置在最小风向的上风侧及下水 处,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3.18村镇传统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 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 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5.3.19村镇传统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餐饮店,当受条件限制需 要布置时,其厨房的烟肉及排气道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

设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并应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有 关要求。高出屋面的烟肉及排气道高度,应结合风环境等详细设 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不宜过高。

5.3.20村镇传统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人口宜分开布置。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交底.doc5.4.1村镇传统住宅层高应遵循地方传统生活空间模式设置。

村镇传统仕七层同应遵循地方传统生估空向模, 室内净高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生活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10m,且其平面面积不应大于该空间室内使用面积的1/3。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生活空间时,其平面1/2面积的室内 净高不应小于2.10m。

5.4.2辅助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40m。如有排水横管,其 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小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 启。交通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10m。

5.4.2辅助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40m。如有排水横管,其

5.5.1村镇传统住宅的体量、形体构成及建筑构件设计和建造应 尽量符合地方村镇传统住宅的类型特征。 5.5.2村镇传统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应提取、继承地方村镇传统 住宅原有构筑方式所反映出的屋顶形式、山墙特征、立面构成肌 理、色彩运用等要素,使之体现传统特色。 5.5.3村镇传统住宅建筑的外立面装修宜做到传统材料的科学

联通通信终端维修中心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标利用,传统符号的抽象表达,装饰构件宜与结构功能结合,不宜过 分外贴虚假的装饰构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