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605-201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GB/T50605-201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23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0605-201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outlet box

安装于住户内的配线箱体。

home wiring box

3.0.1建设住宅区及住宅建筑时,应遵照城市规划

3.0.1建设任毛区及任毛建巩时高桩码头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遵照城币规划的相天规定, 并按本规范的要求在楼外预理地下通信管道;在楼内敷设管槽及 通信光缆与电缆;并在适当的部位预留设备间、电信间,用于安装 配线等通信设备

3.0.2通信设施的建设应根据通信业务接人点的设置地点确定

3.0.3住宅区地下通信管道设计应该根据地理环境条件、用户数

表3.0.5入户光缆与电缆配置表

3.0.8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和配线设备应按通信系统

1 配线管网和通信线缆的设计应包括户内信息插座。 2住宅建筑内通信线缆宜采用暗配管敷设。通信光缆与电 缆应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等的需要,并留有维修和业务发展的 余量。 3住宅建筑可根据计算机网络及接人网等通信设施的组网 方式确定光纤的接人点位置。 4根据信息与通信设备光端口数量及其他信息业务的需求 确定光纤配线设备与引入光缆的容量。 5引入光缆的光纤芯数宜为6芯~12芯。 3.0.9电信间、设备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电信间宜设置在住宅 建筑的单元(门)处,地下层或底层适当部位。 2电信间、设备间预留的房屋使用面积应满足一个交接区或 建筑物内配线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安装接入配线和通信设备 总的需要,并应符合通信工艺要求。

3.0.9电信间、设备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电信间宜设置在住宅 建筑的单元(门)处,地下层或底层适当部位。 2电信间、设备间预留的房屋使用面积应满足一个交接区或 建筑物内配线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安装接入配线和通信设备 总的需要,并应符合通信工艺要求

3.0.10电信间、设备间预留的使用房屋面积应针对不同规模的住宅区所形成的交接区,以及收容的住户数和安装设备的箱、柜数量进行测算,也可按表3.0.10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区设备间应按每一个交接区容纳1000户所需安装的配线设备、接人网设备、传输设备、电源等配套设备所需的机柜数测算场地面积。2住宅建筑电信间应主要以引人管数量及位置,配线设备、接人网设备机柜安装的方式测算场地面积。3单体别墅(为1住户)电信间,应在适当部位预留墙挂式机箱安装空间。表3.0.10电信间、设备间预留房屋的使用面积场地类分类电信间设备间备注型面积(m²)尺寸(m)面积(m²)尺寸(m)多层住宅(单元)52.2X2.3多个机箱叠放设置住多层住宅(楼)93X3机柜按列设置宅高层单栋93X3建机柜按列设置筑住宅每15层93X3别墅52.2X2.3多个机箱叠放设置300户93X3为1个交接区所需面积组团住700户153X5为1个交接区所需面积宅2000户一153X5为2个交接区所需面积小区4000户306X5为4个交接区所需面积6

4.1.1地下通信管道应纳入住宅区整体地下设施管线的规划,应 与住宅区道路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通信管道在穿越道路、小桥等地段时,应采用预理敷 设方式。 2地下通信管道应与电信主干管道、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 3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以通信业务接人点为中心向外辐 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及车行道下。 4地下通信管道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保持安全 的距离,并宜靠近通信业务量较大的道路一侧。 5通信管道不应选在易受到强烈振动的地段。 4.1.2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远期光缆与电缆条数、规格和 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数量应满足电信运营企业 的需要,并应包括住宅区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弱电系统需求的管 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信管道可按不同直径的光缆与电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 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 2通信管道采用多孔管时,管孔数不宜少于5孔。 3通信管道采用单孔管时,不同管段的孔径及数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多层住宅单元及别墅的引入段不宜少于2孔,内径不宜 小于50mm; 2)多层及高层住宅建筑的引入段不宜少于2孔,内径不宜 小于90mm;

3)室外光缆与电缆交接箱的引人段不宜少于4孔,内径不 宜小于90mm; 4)主干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6孔,内径不宜小于90mm; 5)配线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2孔,内径不宜小于90mm。 4通信管道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线缆外径的1.25倍。 .1.3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单孔、多孔塑料管及钢管,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 1)住宅区主干管道与配线管道; 2)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避开被水浸泡的地 段; 3)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4)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5)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 段; 2)需采用机械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的地段; 3)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4)理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大的地段; 5)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且需要防护时; 6)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1.4塑料管管群宜以6根~9根管组合,多孔管应设置于管群 的最上层。 4.1.5地下通信管道在路经市政道路时,埋深与间距要求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的有关

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的有关 规定。

层厚度等因素来确定。管道最小理深不应低于表4.1.6的规定。

表4.1.6 管道最小埋深(m

塑料管的最小埋深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等保护措施。 管道最小埋深是指管道的顶面至路面的距离

4.1.7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 于0.4m,管道顶部距人(手)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3m。 4.1.8地下通信管道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塑料管道应有基 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管的管材与管型,采取相应 的固定组群措施

4.1.9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

1在管道拐弯及分歧点、建筑物引入等处;在交叉路口、设有 室外交接箱的地方、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 两端(如顶管)等场合时宜设置人(手)孔。 2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 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3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或偏于道路 的一侧。 4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 积、低洼积水等处。

4.1.14人(手)孔的类型和规格,按管道的远期容量和在管线上所处的位置选用。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的管道、暗式渠道、距离较长或拐弯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放置落地式交接箱的地方,宜采用手孔;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4.1.15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选择,可按表4.1.15选用。表4.1.15通信管道手孔程式手孔程式选用规格(mm)管道段落管道容量用途长宽高用于1200对以下电缆分支11207001000与接续主干管道6孔以下用于1200对以上电缆分支17507401500与接续700500800用于主干线缆过线2孔以上,1120用于1200对以下电缆分支6孔以下7001000与接续配线管道11207001000用于线缆分支与接续2孔以下700500800用于主干线缆过线至设6孔以下1120700注备间用于线缆接续及管道分支12孔以下1750740注引人至交4孔以下700500800用于线缆过线和引人管道接箱至高层住宅电信间1120700注用于线缆过线和引人至多层住宅电信间500400600用于线缆过线和引人注:根据引人管的埋深调节手孔的净深与高度,管道符合本规范表4.1.6中最小埋深要求时,人孔的高度不宜小于1500mm。4.1.166人(手)孔的制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手)孔应防止渗水,人(手)孔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措施,当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并应采取防渗措施。2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当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10·

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3人(手)孔的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材料预制,厚 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宜设置 1板块~3板块。

4.2交接区与配线区设计

4.2.1根据住宅区的范围、通信机房至设计区域的距离、用户分 布密度SHT 3603-2019 石油化工钢结构防腐蚀涂料应用技术规程.pdf,可设立一个或多个交接区。住宅区应根据交接区的划分 设置交接设备,交接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1个交接区容纳的住户数量不宜超过1000户,当用户小 于100户时,可与附近建筑物合并考虑设置交接区。 2交接区的边界宜选用道路、绿地、小区等。 3交接区的划分及容纳的用户,应与最终接入交接箱的线缆 标称容量及交接箱容量系列协调,并应便于今后调整扩充。

4.2.2配线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4.3室外配线设备设计

4.3.1室外配线设备应包括室外机柜、落地式交接箱、墙挂式线 缆配线箱、线缆接头盒等,应具备承受包括雨、雪、冰苞、风、冰、烟 雾、沙尘暴、雷电及不同等级的太阳辐射等各种不良环境的能力。 安装位置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配线线缆的交汇处。 2应在人行道边的绿化带内、院落的围墙角、背风处。 3应在不易受外界损伤、比较安全隐蔽和不影响环境美观的

1接续元件宜为卡接式或旋转卡接式等定型产品。 2箱内列号自左至右,线序自上而下,应有明显标记。 3箱体内应有接地端子和备用接线端子及其标记,箱体的电 缆进出口等处应有良好的密封防潮措施和接地装置。 4在箱体内成端上列应有固定电缆装置和便于上线的支架 或托板。 5箱门板内侧应有存放测试夹、记录卡片和卡接专用工具等 的装置。 6箱体应防雨,良好通风。 7电缆交接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电缆交接箱》 YD/T611的有关规定。

4.3.4光缆交接箱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满足进出光缆(主干、配线)管孔数

2箱体内宜配置熔接配线一体化模块,可采用SC型或LC 型等适配器。 3可以安装光纤分路器和端接、容纳、保护进出分光器的跳 线的位置。 4箱门板内侧应有存放资料记录卡片的装置。 5设置固定光缆的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 6箱体应防雨、良好通风,光缆进、出口处应有良好的密封防 潮措施。 7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及防破坏功能和抗冲击 损坏性能,门销应为防盗结构。 8光缆交接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988的有关规定

配线官网应包拓至外引入官、楼内笠开、暗官、线槽与桥架 等,配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住宅楼或住宅的单元宜设置独立的配线管网。 2引人管按建筑物的平面、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 3配线管网应与配线线缆引人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有利 于布管。 4多层住宅建筑宜采用暗管敷设,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线缆 竖井与暗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 5线缆竖井应上、下贯通,并应靠近交接间、设备间直螺纹施工方案,或设置 在交接间、设备间内。 6家居配线箱至出线盒的暗管不应穿越非本户的其他房 间。 7每户应设置2根人户暗管至户内家居配线箱。 5.1.2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降或伸缩处理。 5.1.3竖向管外径宜为50mm~100mm,线槽宽×高宜为50mm ×50mm~400mm×200mm;人户管外径宜为15mm~25mm。 5.1.4暗管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管外径不 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垫层内的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暗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 2暗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 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 3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