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698-2011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GB/T50698-2011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187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0698-2011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表4.3.2调查与测试项目

一必须进行的项目;△一应进行的项目;√一宜

4.4 测试工作的要求

4.4 测试工作的要求

4.4.1普查测试应遵循下列原则: 1测试点应选在与干扰源接近的管段大峪沟隧道出口明洞段技术交底,间隔宜为1km,宜利 用现有测试桩。 2对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接近的管段,各点测试时间不短于 5min;对与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近的管段,测试宜选择在列车运行 的高峰时间段上。 3应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和位置。 4.4.2详细测试应遵循下列原则: 1测试点应根据普查测试结果布设在干扰较严重的管段上, 干扰复杂时宜加密测试点。 2测定时间段应分别选择在干扰源的高峰、低峰和一般负荷 三个时间段上,测定时间段一般为60min,对运行频繁的电气化铁 路可取30min;对强度大或剧烈波动的干扰,普查测试期间测得的

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路径受限地区难以满足安全距离时,应采取 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计 算的基础上进行管道安全评估

5.1.5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在开阔地区,理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基脚间控 制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杆塔高度。 2在路径受限地区,理地管道与交流输电系统的各种接地装 置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表5.1.5的规定。在

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后,表5.1.5规定的距离可 适当减小

1.5埋地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最小距离(m

5.1.6管道与110kV及以上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交叉角度不宜 小于55°。在不能满足要求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 全评估,结合防护措施,交叉角度可适当减小。 5.1.7阴极保护设备应配有雷电和电涌保护装置。 5.1.8交流干扰防护设施的所有永久性电缆连接件应确保连接 点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并在回填前做好防腐密封。 5.1.9所有交流干扰防护设施的安装中,应首先把接地电缆连接 到接地极上,然后连接到受干扰的管道上。拆下的顺序相反,连接 接地极的一端应最后拆卸。操作中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或绝缘 手套来减少电击危险。

5.2.1故障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5.2故障和雷电干扰的防护措施

1在管道邻近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变电站或通信铁塔、大型 建筑的接地体的局部位置处,可沿管道平行敷设一根或多根浅埋 接地线作屏蔽体,减轻在电力故障或雷电情况下,强电冲击对管道 防腐层或金属本体的影响。 2屏蔽线宜通过固态去耦合器与受影响的管道连接且连接 点不少于两处

5.2.2集中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出工艺站场、监控阀室的管道上或监视阀室安装有 绝缘接头的放空管等位置处,宜设置集中接地,减轻在电力故障或 雷电情况下,强电冲击对管道辅助设施、阴极保护设备和线路管道 防腐层的影响。

2集中接地可利用就近的管道系统共用接地网接地。在需 单独设置接地的位置,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接地体采用浅埋或深 埋方式。 3接地体宜通过去耦隔直装置与受影响的管道连接。 5.2.3接地垫应符合下列规定: 2 1在操作人员与管道辅助设施(包括阀门、阴极保护检测装 置等)接触区域内可能存在危险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时,可采用 接地垫,避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接地垫面积应足够大,并尽量靠近地面安装。 3接地垫与受影响的构筑物连接点应不少于两处,可通过去 耦隔直装置连接,以减轻阴极保护屏蔽、电偶腐蚀建筑安全技术交底(通用),以及对阴极保 护同步瞬间断电测量的不利影响。 4接地垫上方宜铺一层干净的、排水良好的砾石层,砾石层 的厚度不应小于8cm,砾右粒径不小于1.3cm。 5.2.4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及其他装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在受强脉冲和过高感应交流电压影响的管道和适当的接 地装置之间,可装设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或其他装 置,以有效隔离阴极保护电流,将管道瞬间干扰电压降到容许值以 下。 2当使用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以及其他装置时, 应当正确选择其规格、位置、连接方式,并能安全承载最大冲击电流。 5.2.5管道与防护装置和接地装置连接电缆的截面积应与泄放 由流强度相匹配宜采用35mm²的多股铜芯电缆:电缆敷设宜短直

5.3.1可采取在长距离干扰管段的适当部位设置绝缘接头的分 段隔离措施,将与交流干扰源相邻的管段与其他管段电隔离,简化 防护措施。

5.3持续干扰的防护措施

5.3.2 在进行持续干扰防护措施的设计时,应根据调查与测试结

果的分析,结合对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等因素,选定适用的接地方 式。持续于扰防护常用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边坡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表5.3.2持续干扰防护常用的接地方式

况下,可按下述条件综合确定: 1相互位置条件: 1)被干扰管道首、末端; 2)管道接近或离开干扰源处; 3)管道与干扰源距离最小的点; 4)管道与干扰源距离发生突变的点; 5)管道穿越干扰源处。 2技术条件: 1)交流电流密度较大的点; 2)管道交流干扰电压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