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880-2021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pdf

DL_T 880-2021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没有资源,无法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168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_T 880-2021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pdf

C 拉伸前两印记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拉断时两印记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3个试品的平均拉断伸长率,对于橡胶类试品不应小于350%,对于塑料类试品不应小于150%

图3哑铃形试品平面图

该项试验仅适用于采用塑料类材料制成的遮蔽罩。 被试遮蔽罩经6.3.1的要求处理好后,从上截取如图4所示的3个矩形试品。 在试品的中间剪一个长(25土0.5)mm的口子,再在图4中虚线所示位置用软铅笔划上标记线, 标记线的角度误差应在土1°之内。采用拉力试验机进行试验,拉力试验机的夹具应大于试品宽度,夹 具沿图4所示的标记线平齐夹紧,以防滑脱。 拉力试验机以(100土1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记录抗撕裂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拉伸直 至试品断裂为止。取每件试品记录的最大值并计算3件的平均值,平均值不应小于100N/mm。

6.3.6模拟装配试验

首先将试品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气候室中的环境条件按以下3阶段进行调节: a)第一阶段:温度为70°℃、相对湿度为20%、时间为4h; b)第二阶段:温度为55C、相对湿度为93%、时间为4h(其中W型为温度70℃、相对湿度 93%); c)第三阶段:温度为一25℃、相对湿度为20%、时间为4h(其中C型为温度一40℃、相对湿 度93%)。 试品自人工气候室取出后GB 50328-2014-T:建筑工程文件归档规范(2019年版)(无水印,带书签),观察变形情况,自取出人工气候室的2min内进行模拟装配操作。装配 作应在模拟导线上进行,将两件试品在导线上装配在一起。试品按照制造要求进行装配和拆除后, 自身和导线都没有任何损伤,则试验通过。

电气试验包括以下两组不同的试验: a)验证试验:包括验证试验A1和验证试验A2,A1、A2的试验电压相同但外电极安装方式 不同。 b)耐压试验:交流耐压试验。 对于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在电气试验前,试品应浸在水中预置(16土0.5)h,且试验应在从水中 取出15min内进行。试验前试品的表面应用干净的软麻布擦干。 例行试验不需在水中预湿,且只需要进行A1试验。 电气试验应在温度为(23土5)℃、相对湿度为45%~75%的环境中进行。 试验设备及测量系统应符合GB/T16927.1的有关规定。试验设备应具有过电流保护装置。系统的 测量误差应小于3%

应采用金属圆柱形式,其尺寸应满足表5的要求

样式F中蛇皮管式遮蔽罩试验时应使用遮蔽罩生产单位配套提供的金属内电极,确保电极几何尺寸同遮蔽罩内部结 构相契合,避免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腐蚀绝缘材料。

6.4.2.2验证试验A1的外电极

外电极应采用电阻率较小的金属材料制成,其表面电阻应小于100Ω(如采用导电纤维、金属箔、 网眼宽度小于2mm的金属网或完全契合遮蔽罩外表面的金属件)。电极边缘应圆滑,且能与试品很好 地套合,不应使试品产生挤压、扭曲或破损。外电极应距遮蔽罩边缘12.7mm,并且应比试品短 约152mm。若遮蔽罩带有连接头,则外电极应距连接头的边沿约12.7mm(见图5)。 样式C、D的遮蔽罩在进行试验时,外电极应包住遮蔽罩,但不应包住遮蔽罩的延展型边缘。外 电极在遮蔽罩两端均要空出152mm(见图5)。

a)验证试验A1布置侧视图

6.4.2.3验证试验A2的外电极

b)验证试验A1布置截面视图

图5验证试验A1布置图

外电极应采用直径为20mm的金属圆柱,其长度应比遮蔽罩长300mm(见图6)

a)验证试验A2布置侧视图

6.4.2.4耐压试验的外电极

b)验证试验A2布置截面视图

6 验证试验A2布置图

外电极应采用460mm×926mm的金属板。试验时金属板电极在遮蔽罩旁垂直放置, 被遮蔽的带电体的轴线(见图7)。

6.4.3交流电压试验

6.4.3.1交流验证试验(A1和A2)

DL/T880—202

图7 耐压试验布置图

试验电压应升至小于50%试验电压的某一值后,以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直至达到表5规定 的试验电压或遮蔽罩发生击穿。试验时间从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的时刻开始计算。对于型式试验和扩 样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3min;对于例行试验(Al),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如试验中无闪络、 击穿、无过热,则试验通过。

6.4.3.2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应升至小于50%试验电压的某一值后,以1000V/s的速度逐渐升压,直至达到表5规定 的试验电压或遮蔽罩发生击穿。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后持续1min,然后迅速降压至50%试验电压, 断开试验回路。如试验无闪络、无击穿、无过热,则试验通过。

将两件试品按设计的组合装配要求组合并布置好,每一件试品均应能通过6.4.3的电气性能试验。 在进行组合试验时,组装在一起的两件试品可视为一件同电压等级的试品,外电极应包覆结合部位,

该项试验仅适用于用橡胶类材料制成的遮蔽罩。 从试品上切取3个直径为50mm的圆形试品置于温度为(70土2)℃、相对湿度为20%以下的空 气恒温器中168h。 空气恒温器中应有每小时交换3次~10次的空气环流,输入的空气温度应为(70土2)℃。 在空气恒温器中不应有铜或铜合金物品。容器内应有悬挂试品的装置,各试品之间的间距至少 为10mm,试品与恒温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0mm。 当加热周期结束后,从恒温器中取出物品,冷却时间不少于16h,然后依据6.3.3的规定,对试品 进行拉伸永久变形试验。老化试验后的拉伸永久变形试验结果不应低于老化试验前的15%。

该项试验仅适用于用塑料类材料制成的遮蔽罩。 将试品安装在直径为16mm的金属芯棒上(如图8所示),并在遮蔽罩内大约正中部位放置一热电 偶以监控遮蔽罩的温度。利用电流互感器,使金属芯棒升温至(150土5)℃,持续1h后断开电流。 试品无外形变化、褪色或冒烟,则试验通过。内表面的轻微熔化可以忽略。

图8热熔性试验布置图

该项试验仅对H类避蔽罩进行。 遮蔽罩在温度为(23土2)C、相对湿度为(50土5)%的空气中放置(3±0.5)h后,将其浸泡于 (70士2)C的1号油中(24土0.5)h,然后用不起毛的吸水擦洗布将遮蔽罩擦干洗净。在环境温度下放 置(45士15)min后,再按6.4的要求进行电气试验。

该项试验仅对C类遮蔽罩进行。 将试品在温度为(40土3)C的空气中放置4h后,对试品进行6.3.6中的模拟装配试验

该项试验仅对W类遮蔽罩进行。 将试品在温度为(70土3)°℃、相对湿度为93%的空气中放置4h后,对试品进行6.3.6中的模拟 装配试验

该项试验仅对乙类遮蔽罩进行;0级遮蔽罩不需进行此项试验。 耐臭氧试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试验。若存在争议,采用方法A进行试验

从Z类遮蔽罩上切取12mm×100mm试品一件,将其拉伸20%后置于温度为(40土2)°C的恒温 箱中(80土0.5)h。恒温箱中臭氧浓度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为(1土0.01)mg/m”。取出后进行 外观检查,试品应无裂痕。

试验采用符合表5中规定的金属圆棒,将金属棒弯折成90°,弯折处的曲率半径为178mm,遮蔽 罩在金属棒上布置好后,将金属外电极包在遮蔽罩隆起部位。 参照6.4.3.1,内电极接地,在外电极上施加15kV电压1h。加压后进行外观检查,若试品无明显 裂痕则试验通过。

该项试验仅对P类遮蔽罩进行。 试品应在平均降雨量为1.0mm/min~1.5mm/min的淋雨状态下预湿至少15min,水电阻率换算到 20C时为(100±15)Q·m。预处理后再按照6.4.3.1的要求进行试验。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投产前的定型鉴定。 b)产品的结构、材料或制造工艺有较大改变,影响到产品的主要性能。 型式试验项目及所需试品数量、试验次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按照买方与生产厂家的协议,抽样试验可以是型式试验的全部试验项目,也可以抽样做部分试验 项目。抽样试验的试验次序及所需试品数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抽样试验的抽样方法及判别规则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出厂试验、预防性试验可按例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项目及试验次序

出厂试验、预防性试验可按例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项自及试验次序按照附录A。

遮蔽罩上应有如下标志: a) 双三角形符号(按附录C)。 b) 制造厂或商标。 c)种类、型号(长度和宽度)。 d)电压等级。 e)生 生产日期。 f) 矩形标志(标出检验周期和检测日期)。

a) 双三角形符号(按附录C)。 b) 制造厂或商标。 c)利 种类、型号(长度和宽度)。 d) 电压等级。 e) 生产日期。 f) 矩形标志(标出检验周期和检测日期)。

DL/T880—2021

a)0级:红色。 b)1级:白色。 c)2级:黄色。 d)3级:绿色。 e)4级:橙色。

遮蔽罩应逐一包装在有足够强度的包装袋里,不允许折叠和挤压,以避免损坏。 遮蔽罩的包装袋中应附有检验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包装袋的外面应印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名 称、种类、等级、分类、型号和数量。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遮蔽罩应贮存在专用箱内,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防止挤压和尖锐物体碰撞。 禁止遮蔽罩与油、酸、碱或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并距离热源1m以上。贮存环境温度宜 为10℃~21℃。

DL/T 880—202

附 录A (规范性)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试验项目及程序

技术交底记录(拆脚手架)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缺陷分为大缺陷和小缺陷两类。 表B.1中根据试验项目列出了缺陷的分类。

附录B (规范性)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抽样判别规则

同一批产品按抽样数量抽样检查,存在小缺陷的产品数量符合表B.2的规定、存在大缺陷 符合表B.3的规定时,该批次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该批次产品拒收。

表B.2 抽样数量及存在小缺陷的判别规则

表B.3抽样数量及存在大缺陷的判别规则

双三角形标志符号见图C.1

注1:制造厂名、商标、型号及制造日期等信息在“1”中标明。 注2:检验周期和检测日期在“2”中标明。 注3:x可以是16、25或40房地产建筑立面标准化做法 68页.pdf,y=x/2,单位为毫米(mm)。 注4:e为线条的宽度,取2mm。

附录C (规范性) 双三角形标志符号

图C.1双三角形标志符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