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CTAS35-2022 公路水路建设工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规范.pdf的短记录和2个主要用于频率域分析的长记录。采集的波形不应有失真、零漂或削峰等现象。 5.3.6用于时域分析的时短记录时间长度宜为2.5~3.0倍预估杆底反射时间,用于频率域分析的长记录 时间长度宜为5.0~8.0倍预估杆底反射时间。 5.3.7现场检测时应记录锚杆的材质、类型、规格及锚杆设计长度、外露段长度、传感器位置等信息, 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B。 5.3.8同一工程相同材质、类型、规格的锚杆,仪器参数设置宜保持一致。
5.4.1锚杆检测数据分析前,应根据相似性原则从每根锚杆采集的多个波形记录中选择1个短时间记录 和1个长时间记录作为典型记录,进行时域和频率域分析。时域分析应主要依据短时间记录分析结果 频率域分析应主要依据长时间记录分析结果。 5.4.2根据记录波形的时域和频率域分析结果,并结合锚杆设计长度、杆体波速等识别杆底反射波, 确定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和频差。 5.4.3对于全长粘结型锚杆,应首先根据波形特征分析预判其注浆密实性,分析预判标准见表1。
某道路绿化养护工程施工方案表1全长粘结型锚杆注浆密实性分析预判标准
5.4.4全长粘结型锚杆宜通过锚杆模拟试验确定杆系波速。当无锚杆模拟试验结果时,应选取不少于 根相同类型、相同规格且经预判密实性好、杆长符合的锚杆,按下列公式计算该类锚杆的杆系波速及平 均值:
大十: C一一某类第根锚杆的杆系波速实测值(m/s); L一一锚杆长度(m); Lo一接收传感器至锚杆外露端距离(m),当采用端发端收方式时Lo'=0; 4te— 杆底反射波旅行时间(s); Cm一该类锚杆的平均杆系波速(m/s); n一一参加波速统计的锚杆数量(n≥3)。 注:粘结型锚杆的杆系波速与杆体材质及直径、锚孔直径及粘结材料、围岩波速等有关,通常小于杆体波速。在锚杆杆 系波速统计前,应根据时域波形预判锚杆的注浆密实性,密实性欠佳或杆长不足的锚杆波速不能进入统计。 5.4.5锚杆长度和入孔长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L = 0.5Cmte + 0.5L
式中: Cm一证 该类锚杆的平均波速(m/s),全长粘结型锚杆为杆系波速平均值Cbm,摩擦型锚杆为杆体波 速平均值Cm; 锚杆外露长度(m); 锚杆入孔长度(m)。 . b)当时间域的杆底反射波信号不明显,但频率域的杆底谐振峰信号明显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锚 杆长度和入孔长度:
=0.5Cm/△f+0.5Lo
0.5Cm/△f + 0.5Lo
式中: Af 一 频率域曲线中相邻杆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Hz)。 c)当时间域的杆底反射波信号和频率域的杆底谐振峰信号均明显时,锚杆的长度和入孔长度宜以 时间域计算结果为准,频率域计算结果作为验证,
1)当时间域波形在理论计算杆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之前存在明显的反射波信号;或频率域曲线存 在基本等距的谐振峰,且谐振峰的频差值大于杆底频差值,则该锚杆存在杆长不足缺陷或注 浆不密实缺陷。 2)当时间域波形在理论计算杆底附近有较强反射波信号,或频率域曲线存在多个等距谐振峰, 且谐振峰的频差值等于杆底频差值,则该锚杆存在严重注浆不密实缺陷。 3)当时间域波形在理论计算杆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之前出现首波相位交替反向的多次反射波信 号,则该锚杆孔口段存在注浆严重不密实缺陷。 4)当时间域波形在理论计算杆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之前存在同相位反射波信号甚至多次反射波信 号,频率域曲线有多个等距谐振峰,两者计算的缺陷位置基本一致且小于设计锚杆长度,则 该锚杆长度不足且注浆不密实。
当出现上述本条第a)款第4)项的情形时,则该锚杆长度不足。 注:锚杆无损检测数据分析时,一般暂且将锚杆的设计或施工长度所对应的位置作为杆底进行分析,锚固注浆不密 实或长度不足均表现为杆中缺陷反射波。然后结合锚杆的应力波传播理论,对杆中缺陷反射波的幅值、相位及 反射波波形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判明缺陷的性质,为缺陷的定量计算提供基础。 锚杆的缺陷位置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政购
式中: X 锚杆外露端头至缺陷界面的距离(m); Atx 缺陷反射波旅行时间(s)。 b) 当采用频率域的谐振峰频差值计算缺陷位置时,应按式(11)计算:
X =0.5Cm△tx+0.5L
0.5Cmtx+0.5L
TV/CCTAS 35=2022
L = 0.5Cm/△fx+ 0.5L
L=0.5Cm/△fx+0.5L
4f一一缺陷相邻谐振峰之间的频差(Hz) c)锚杆的缺陷位置应以时间域计算结果为主,频率域计算结果作为验证。 4.8当出现本文件5.4.6条a)款第3)项的情形,且深部无不密实缺陷时,全长粘结型锚杆注浆密 采用式(12)计算:
D 锚杆注浆密实度(%); Lx 锚杆孔口不密实段长度(m) L 锚杆入孔长度(m)。
B 锚杆声波波动能量修正系数,根据锚杆模拟试验结果或类似工程经验确定,如无 验结果和类似工程经验,取β=1; 7 锚杆声波能量反射系数; E 锚杆反射波能量(N·m); Eo 锚杆入射波能量(N·m); Es 锚杆波动总能量(N·m)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锚杆无损检测成果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 锚杆外露自由端过长、弯曲或杆系截面多变。 当锚杆外露自由端过长时,声波可能在锚杆端头与入岩面之间形成多次反射波,对锚杆入岩段的反射波作 成干扰;锚杆截面多变时,可能在变截面处产生反射波信号;而锚杆杆头弯曲、自由段颤抖或周边环境振 可能导致所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复杂。出现上述这些情况,锚杆无损检测波形可能难以分析判断。
2.1 锚杆拉拔力试验设备包括加载设备、荷载测量设备、位移测量设备和反力装置等,锚杆拉
T/CCTAS 352022
试验设备安装如图3所示
图3锚杆拉拔力试验装置
用软效由间软测里文由付日 a)加载设备主要有中空千斤顶、油泵和油管,中空千斤顶的额定荷载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 1.25倍,并在所设定的时间内持荷稳定。 b)在最大试验荷载时,油泵、油管的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压力的80%。 c)荷载宜采用抗震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量,其量程应满足测量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准确度应优 于或等于0.5级。 6.2.3位移测量设备及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锚头位移宜采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其量程不应小于50mm,测量误差不应大于0.1%FS 分辨率应优于或等于0.01mm。 b)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应安装在基准梁上,并避免受到触碰。 c)基准梁应架设在基准桩上,基准桩距离受检锚杆不应小于1m。 d)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的位移测量方向应与锚杆的轴向平行。 6.2.4锚杆拉拔力试验的反力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反力装置宜采用可调节平面位置和高度的槽钢架,并使用枕木或承压板做底部支撑。 b)反力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提供的反力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在最大试验
6.2.4锚杆拉拔力试验的反力装置应符合下列进
a)反力装置宜采用可调节平面位置和高度的槽钢架,并使用枕木或承压板做底部支撑, b)反力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提供的反力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在最大试验 荷载作用下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6.2.5当受检锚杆位于边坡和基坑时,应搭设操作平台
6.3.1新型锚杆、不同参数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锚杆,应进行基本试验。 6.3.2用于基本试验的锚杆,其杆体材料、规格参数、施工工艺和地质条件应与工程锚杆相同,但不 应选择工程锚杆进行基本试验。 6.3.3锚杆基本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拉力型锚杆应取锚固段注浆体与岩土体之间破坏荷载预估值、杆体与锚固段注浆体之间破坏荷 载预估值两者中较小值的1.0~1.5倍。 b)压力型锚杆应取锚固段注浆体与岩土体之间破坏荷载预估值的1.0~1.5倍,且不宜超过锚固段注 浆体局部抗压破坏荷载的0.9倍
6.3.1新型锚杆、不同参数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锚杆,应进行基本试验。 6.3.2月 用于基本试验的锚杆,其杆体材料、规格参数、施工工艺和地质条件应与工程锚杆相 应选择工程锚杆进行基本试验,
T/CCTAS 35202
6.4.1锚杆验收试验加载方式可选择分级多循环加卸载法或分级维持荷载法。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设 计要求执行。 6.4.2锚杆验收试验的最大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永久性锚杆应取锚杆抗拔力设计值或验收荷载的1.2倍,临时性锚杆应取锚杆抗拔力设计值或 验收荷载的1.1倍。 b)当锚杆抗拔力设计值和验收荷载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之高值。 6.4.3锚杆验收试验初始荷载和锚头位移基准值测定按本文件第6.3.4条执行。 6.4.4锚杆验收试验的分级维持荷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级试验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1/10,首级、次级可加倍。 b)试验加载速度宜为(0.05~0.15)Nk/min,卸载速度宜为加载速度的两倍。每级荷载加载、卸载 时间不宜超过2min。 c)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锚头位移,当锚头位移达到本文件第6.4.5条规 定的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d)当出现本文件第6.4.6条规定的终止加载情况时,可终止加载并开始卸载。
TV/CCTAS 35=2022
a)分级维持荷载法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1)符合本文件6.4.6条第a)、b)、c)、d)款规定终止加载的,取前一级荷载。 2)符合本文件6.4.6条第e)款规定终止加载的,取最大试验荷载。 b)分级多循环加卸载法按照本文件第6.3.9条规定确定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10预应力锚杆弹性变形验算符合下列规定: a)实测弹性位移量应可取锚头总位移与卸载至初始荷载时的锚头位移之差。 b)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量,可按本文件式(16)计算。
式中: △Li一从初始荷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杆体自由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mm); 最大试验荷载(kN); 初始荷载(kN); Lif杆体自由段长度(m); E一一杆体弹性模量(MPa); 杆体截面面积(m²)。 c)拉力型锚杆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杆体粘结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应按式(17)计
T/CCTAS 352022
T/CCTAS352022
7.1.1 锚杆锚固质量应根据锚杆无损检测成果和锚杆拉拔力试验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7.1.2 当只有锚杆无损检测成果或锚杆拉拔力试验成果进行锚固质量评判时,应加以说明,
CJJ 51-201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完整双页正版、清晰无水印).pdf7.2锚杆锚固质量评判标准
)摩擦型锚杆无损检测质量评判应符合表5的规
表5摩擦型锚杆无损检测质量评判标准
T/CCTAS 352022
a)同时进行无损检测和拉拔力验收试验的锚杆,锚固质量评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长粘结型锚杆无损检测质量类别为I类、Ⅱ类或摩擦型锚杆入孔长度≥98%设计值,且锚 杆的拉拔力验收试验合格,则该锚杆的锚固质量合格。 2)锚杆的拉拔力验收试验不合格,或全长粘结型锚杆无损检测质量类别为Ⅲ类、IV类,或摩擦 型锚杆入孔长度<98%设计值,则该锚杆的锚固质量不合格。 b)仅进行锚杆拉拔力验收试验或锚杆无损检测的锚杆,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DB36/T 681-2012标准下载,可判定其锚固质 量不合格: 1)锚杆的拉拔力验收试验不合格。 2)全长粘结型锚杆无损检测质量类别为ⅢI类或IV类。 2)摩擦型锚杆入孔长度<98%设计值
1)所抽检锚杆的无损检测质量类别全部为I类和Ⅱ类,且锚杆拉拔力符合本文件第7.2.2a)规定 的合格标准,则该单位或分部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合格。 2)所抽检锚杆的无损检测质量类别全部或部分为ⅢI类、IV类,或锚杆拉拔力不符合本文件第 7.2.2a)规定的合格标准,则该单位或分部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不合格。 b)摩擦型锚杆 1)所抽检锚杆的入孔长度均大于或等于98%设计值,或锚杆拉拔力符合本文件第7.2.2a)规定 的合格标准,则该单位或分部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合格。 2)所抽检锚杆的入孔长度全部或部分小于98%设计值,或锚杆拉拔力不符合本文件第7.2.2a) 规定的合格标准,则该单位或分部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不合格。 7.3.3单位或分部工程的锚杆锚固质量不合格,应按本文件第4.2.5条的规定增加抽检比例。 7.3.4对锚固质量不合格的锚杆,应进行补打或补灌浆处理,然后再进行抽检,直至该单位或分部工 程的锚杆锚固质量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