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_T 1085-202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条件.pdf6.2.2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条件
2.3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
a)日历时钟误差:土2s/d。 b)模拟量测量误差:土0.1%FSR c)工作电压:DC9V~32V。 d)工作电流:≤100mA。 e)静态电流:≤2mA。 f)MTBF:≥25000ha
e)静态电流:≤2mA。 f)MTBF:≥25000h。 4应通过国家或行业授权质检机构的产品型式试验或委托检验。具体要求如下: a)工作电流、静态电流应满足6.2.3的要求。 b)运输环境适应性检测应能承受GB/T9359中规定的冲击及自由跌落等试验。 c)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如下: 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2的规定执行,等级至少为3级。 2)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4的规定执行,等级至少为4级。 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5的规定执行,等级至少为3级。 4)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8的规定执行,等级至少为3级。 d)整机及外观检验应满足SL180规定的相关要求。 e)随机自报:按照不同信号变化率接入雨量、水位要素,发100个至中心站,检验中心站接受结 果,采集器、传感器记录数据要一致,格式正确。 f)定时自报:按规定的时序定时向中心站发送水文数据,检验中心站接收数据的次数及时间符合 规定要求,接收数据及格式正确。 g)人工置数:通过采集器发送10次以上人工置数至中心站,检验接收数据格式及特征值正确。 h)召测应答:随机发送召测或查询指令,采集器能及时响应,并实时将水文要素或终端参数采集 发送至中心站,检查召测次数、响应时间及接收的数据、格式正确。
5.3.3PSTN调制解调终端GB/T 51297-2018标准下载,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6.5.1计算机机房应符合GB50174和GB/T2887的要求。 6.5.2计算机应符合GB/T9813(所有部分)的要求
6.6.1.1通用要求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根据系统运行环境及性能要求,可综合选择有线、无线通信方式,可采 用单信道、多信道混合组网的方式
6.6.1.2超短波通信
6.6.1.3移动通信
6.6.1.4卫星通信
6.6.1.5PSTN通信
6.6.1.6光纤通信
6.6.2信息交换网络
6.7.1 1系统完成水情数据收集、处理和预报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10min。 6.7.2 2系统数据收集的月平均畅通率应达到95%以上。若实际来报次数少于定时应来报次数,则视为 该时段不畅通。月平均畅通率按照公式(2)计算:
系统完成水情数据收集、处理和预报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10min。 系统数据收集的月平均畅通率应达到95%以上。若实际来报次数少于定时应来报次数,则视 设不畅通。月平均畅通率按照公式(2)计算:
a)实时画面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2s。 b)非实时画面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s。 c)直接采集的数据源为自动遥测站的,实时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5min。 d)洪水预报、水务自动计算、水情数据时段处理等计算过程小于或等于5min。 6.7.6系统存储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实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保存时间不宜小于90d。 b)历史数据应永久保存。历史数据在线保存时间不应小于10年。
7.1.1应根据现场条件设计设备电气连接图和机械装配图,并按照设计图纸模拟搭建厂内测试环境。 7.1.2模拟测试环境应包含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遥测通信设备、电源设备、中心站计算机及配套 软件。 7.1.3模拟测试通常应在下列室内环境中进行:温度为*10°℃~*30℃;相对湿度为40%~90%。 7.1.4传感器应进行准确度试验。雨量计按中雨强度(1.5mm/min~2.5mm/min)注入清水,计数值不 小于10mm,测试结果应符合6.1.1b)的要求。水位计按20cm/min~40cm/min的变化率使水位升降 不小于50cm,不少于10个测点,测试结果应符合6.2.2b)的要求。其他传感器应参照产品试验要求 进行适当简化的准确度检验。不具备模拟试验条件的传感器应提供仿真输出。 7.1.5遥测通信设备应进行传输可靠性试验。应参照通信设备试验要求,由数据采集器定时发送不少 于100次测试信息,在中心站接收系统中进行统计和分析,传输成功率不应小于95%。 7.1.6用电流表测量数据采集器的工作电流和静态电流,应符合6.2的要求。 7.1.7用电流表测量遥测通信设备的接收电流和静态电流,应符合6.3的要求。 7.1.8应按照5.1和5.2的要求进行系统功能联合测试,系统出厂前拷机时间不小于72h。
7.2.1应按DL/T1014的规定进行设备安装。 7.2.2雨量计应固定在水泥基座或其他支架上。 7.2.3浮子式水位计应固定在具有消浪性能的水位测井的基座上。 7.2.4气泡式水位计的入水管管口宜设置在最低水位以下0.5m、河底以上0.5m处,入水管应固定安 装,管口高程应稳定。 7.2.5压阻式水位计感压单元宜置于最低水位以下0.5m并固定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感压面应与流线平 行且不受水流直接冲击。 7.2.6其他方式的传感器,应采用符合设备特性的安装方式,综合考虑土建施工和安装维护的要求。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不在同一建筑物内安装时,传感器信号电缆应穿镀锌管地埋至数据采集器。 7.2.7数据采集器、蓄电池和其他控制设备应安装在具有防晒、防潮和防尘的站房或者密封机箱等装 置内。暴露在室外或箱体外的电缆应有机械防护装置。 7.2.8遥测站、中继站和中心站应有保护和接地措施,应符合NB/T35003的要求。 7.2.9各种电缆的连接部分应进行防水处理和机械保护,接头之间应可靠接触,线缆尽量避免直角 转弯。
开工报告及施工组织设计DL/T 1085—2021
7.2.10应按照7.1.4进行传感器准确度测试。 7.2.11应按照7.1.5进行通信传输测试。 7.2.12应按照5.1和5.2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7.2.13系统建设完成后,应经过试运行考核,通过建设单位验收后,方可移交并投入正常运行。系统 的验收和移交可合并进行,验收检验记录表见附录E
附录A (资料性) 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A.1所示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架构示意图,其分为网络架构和功能架构两部分。
图A.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架构示意图
附录B (资料性) 水情信息采集要素 表B.1给出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水情信息采集要素清单。
表B.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水情信息采
附录C (资料性) 工况信息采集要素 表C.1给出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工况信息采集要素清单
表C.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工况信息采
路桥大厦地下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附录D (资料性) 遥测站功耗、电源配置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