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GSMA 1-2020 预制型面层运动场地质量控制规范.pdf原料混炼→加硫混炼→压延复合→硫化→冷却→质检→成品包装 2.3.1.2粘接剂简易生产流程: 酯化一缩聚一聚合一冷却→质检→成品包装
5.2.4保障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生产过程中,稳定是保证产品质量指标合格的前提。对于新设备、新操作工,应对设备加强整改 备运行、衔接流畅。其次,大力开展操作技能培训,提升操作工的操作技术和应对突发设备故障 质量问题的能力。再次,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管理,使设备健康运转。
主厂房基础回填施工方案5.2.5生产中常见问题及解决
5.2.5.1预制型面层成品弹性不足,在生产过程中确保配方中高聚物含量足够,物料称量准确,保证 在生产流程中密孔发泡的均匀程度。 5.2.5.2预制型面层成品出现色差,主要是需要控制好每批次配方的稳定和配料的准确,生产时的硫 化温度和时间保持一致。 5.2.5.3预制型面层成品拉伸强度不足,需控制产品生产硫化时间要足够,硫化程度要完全。预制型 面层成品厚度不均匀,首先要保持配方的稳定和配料的准确,发泡剂的配比要统一,硫化时间和温度要 保持一致,保证发泡均匀。
5.3产品出厂质量要求
产品应符合5.1要求。 生产企业应出具产品出厂检测报告、合格证。 出厂检测应包括5.1中的厚度、物理性能、气味项目
产品运输前,应对出货量,发货信息进行逐一核对。 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因扭曲、挤压、受潮、化学污染或高温等变化而影响产品物理或化学完整性
6.1.1基础层的分类
沥青混凝土基础和水泥混凝土基础
沥青混凝土基础和水泥混凝土基础
T/GSMA 2020
6.1.3水泥混凝土基础技术要求,其结构如图
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保证水泥混凝土基础有足够的强度及密实度,无裂缝、脱层、翻砂、 起粉等现象。确保完工后,水泥混凝土基础整体强度不低于C25。 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其基础层底部要铺设防潮层,防止地下潮气上升影响面层,基础铺设完 成后,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5d。 基础应有一定的平整度:3m直尺误差3mm;横向坡度小于1%(弯道8%o,直道5%o,半圆 区5%),纵向坡度小于1%o,跳高区坡度小于4%o;表面应平坦、光滑、保证排水畅通;对 明显凸出部位进行打磨;若积水面积超过15%且积水深度超过3mm,则需要用基础修补材料 进行修补。 一合成材料施工前做水泥混凝土基础含水率测试,水泥混凝土基础含水率宜小于8%。(增加含 水率测试标准) 水泥基础浇筑后必须切割伸缩缝,伸缩缝要求宽度为6mm~8mm,深度不少于30mm,分布 网格在规范内,一般6mx4m内。混凝土基层的伸缩缝要清洗干净,伸缩缝内应无灰尘。 水泥混凝土基础要酸洗,如pH测试值在7.0~8.0.用清水湿润基础(防止酸溶液渗入基础里面), 以合适浓度的稀酸(盐酸或草酸溶液)均匀泼洒并洗刷基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般冲洗两 遍),洗完干燥后要求基面水泥原色,无白色粉化物及浮松物;如pH测试值在8~11,用较高 浓度的酸溶液刷洗水泥混凝土基础;如pH测试值11以上,应暂停摊铺,重新整改合格后方 可进行施工。 一混凝土基层应采用抹平工序,表面毛糙。
I/GSMA1 2020
6.1.4预制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基础平整度、
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基础平整度、坡度验收方法
参照GB/T22517.4、GB/T22517.6执行
6.2预制型面层技术要求
6.2.1主要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6.2.2预制型面层产品的技术要求
6.3.2原材料质量管理
T/GSMA 2020
6.3.2.1原材料进场前,施工方须提交进场所有材料的清单,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GB/T16483), 材料配比及使用方法,主要原材料的有效检测报告书等资料,供甲方代表和监理审核及备案。 6.3.2.2原材料进场时,建设方、监理方须按施工企业投标承诺,核对进入现场的材料品种、规格、 型号等,形成核对记录。 6.3.2.3原材料见证送检,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等按相关要求对进场主要原材料见证取样、送检 及留样封存。主要原材料经具有CMA资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严禁施工企 业在施工过程添加不环保材料。 6.3.2.4建设方、监理方应根据项目总需求用量,严格监督施工企业一次性进货到位,并安排指定区 域统一存放、统一管理。
6.3.3预制型面层跑道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管
6.3.3.1预制型面层跑道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基础补修→基础复核→施工准备→铺前定位一卷材铺装→局部修整→划线一清理退场
场地清理、基础补修→基础复核→施工准备一铺前定位一卷材铺装→局部修整
6.3.3.2跑道面层施工要点
6.3.3.2.1基础处理
基础强度足够,无返砂返油现象,基础密实度要达到施工要求。基础平整度要求积水面积不超过15% 且积水深度不超过2mm,修补基面用胶量不超过0.3kg/m²。 1 )水泥混凝土基础处理 a)水泥混凝土基础打磨。水泥基础的必须要满足6.1.3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体打磨处理。打磨目 的是将附着在基层上的泥渣,杂物,浮浆、灰尘等处理干净。 b)水泥混凝土基面粘结性处理。用合适浓度的酸溶液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中和水泥混凝土表 面的碱性,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保证合成材料面层与混凝土面层的粘结性。 c)清洁水泥混凝土基面,在冲洗的同时观察存留水迹并做好标识后进行补平,清洗干净后基面应 无白色粉化物及浮尘。 2) 1 沥青混凝土基础处理 a) 沥青混凝土基础打磨。水泥基础的必须要满足6.1.3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体打磨处理。打磨目 的是将附着在基层上的泥渣,杂物,浮浆、灰尘等处理干净。 b)清洁沥青混凝土基面,在冲洗的同时观察存留水迹并做好标识后进行补平,清洗干净后基面应 无白色粉化物及浮尘。
6.3.3.2.2基础封闭(分水泥混凝土基础和沥青混凝土基础)
? 水泥混凝土基础用基面处理剂进行封闭处理;沥青混凝土基础用聚氨酯材料或丙烯酸乳液配合水泥 石英砂进行封闭处理。铺设面范围要求全部刮涂或喷涂到位,不得有遗漏区域。 2) 水泥混凝土基础基面处理剂需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T/GSMA 2020
5. 水泥混凝土基础基面处理剂处理时对伸缩缝的立面亦须滚涂到位。若有超过10mm的伸缩缝,滚涂 后须填缝处理。
6.3.3.2.3铺前定位
在铺设卷材之前,需对场地进行精确的定位,一般步骤如下: 2 圆心的确定 2) 直道的定位 3) 弯道的定位
6.3.3.2.4卷材铺装
第一卷卷材的铺放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位线摆放。第一卷卷材是后续卷材的铺装的参照物。预制型卷 材按主赛区中已标明的位置从第一道、二道、三道.....的顺序开始铺开(注意:先不用刮涂粘结剂) 铺开时,卷材之间的横向接口要重叠100mm以上,纵向接口要重叠(4±0.5)mm。 卷材表面的纹路有方向性,要按同一方向铺开;铺开卷材数量的多少要以方便当天施工为准,并且 注意要预留搬运粘结剂和砖块的通道;将已铺开的预制型卷材,以每条为单位,从两端收卷在中间并拢; 收拢时依然要注意卷材的边缘需要准确地对准定位线
2)粘结剂的调配和涂舌
粘结剂的配置:按照预设配比及现场试验情况,准确地称量粘结剂,充分搅拌搅匀。 从第一道开始,在每卷预制型卷材两端的基础表面上刮涂配置好的粘结剂,用量按(1.3~1.5 准。粘结剂刮涂区域的长度以超过卷材的长度300mm为准,宽度以超过卷材的宽度100mm为 剂刮涂厚度要适中、均匀,不能有过厚或者过薄,甚至遗漏的地方。
刮涂粘结剂后,将卷材按预定方向铺开,调整预制型卷材的位置,保证卷材沿着预设的定 铺设。 1)压砖 在粘合剂固化前可用木板在卷材表面压抹,挤出底层可能存在的气泡,并且使卷材表面平 用砖块平压在卷材的四周边上,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砖块的选择:以比重较大,底面平 裂,不掉落粉尘为宜。
在粘合剂固化前可用木板在卷材表面压抹,挤出底层可能存在的气泡,并且使卷材表面平整,然后 用砖块平压在卷材的四周边上,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砖块的选择:以比重较大,底面平整,不开 裂,不掉落粉尘为宜
卷材之间横向接口的处理:将准备粘结的卷材按6.3.3.2.4.3粘结好,两道卷材的接驳重叠不少于100 mm。在距离接口300mm左右的地方可以适当用水泥钉加固,保证在接驳过程中卷材不会收缩。 将重叠部分的卷材平行切割后保留4mm±1mm,在切口截面涂少量粘结剂,将卷材挤压粘结在基 础上并同已粘结好的卷材一端紧密对接。确保接口平整后,用砖块压实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沿着 接缝,一边挤压接缝,一边连续压砖跟上,然后迅速压上第二排,接缝处压砖以4块为宜。
在第一道粘结剂完全干固后,可以铺设第二道,铺设第二道时,方法同上,但铺设第二道时,第二 道要在纵向重叠在第一道上3mm~5mm,采用挤压的方法粘结,注意同第一条道接口处要保持水平。 卷材粘结完后,及时用砖块将卷材四周压实,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第三道以后铺设方法依此类推, 卷材接缝线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接缝线,一种是横向接缝线(位置同卷材的长短有关)。纵向接 缝线同分道白线重叠。为使运动场地更美观,应尽可能将横向接缝线同起跑线等体育工艺线重叠。 4) 弯道的铺设
弯道部分的预制型卷材粘结铺设时,将第一道的橡胶卷材外侧按场地设计的弧度自然排开,预制型 卷材的内侧会少许褶皱,用砖块压平压实即可。铺设工艺同直道铺设一样。弯道的铺设由于跑道曲度的 存在,预制型卷材本身回缩的受力较大,须在接口处至少钉两排钉子以增强固定卷材的力度。 5) )半圆区部分的铺设 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按相应的规定执行,铺设方法参照主跑道。 5) 铺设不规则区域时卷材的裁剪方法 为了保证整体铺装效果美观,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裁剪: a)不规则的直线接缝,可采取铝合金长直尺做辅助,将卷材裁直。 c)半圆区和主跑道的衔接处,可用预制带弧度的木板做辅助,将衔接处的卷材裁剪出圆滑的弧度 和主跑道完美地拼接。 d) 对于半圆区中铅球圈等比赛位置,沿看器械边缘将卷材裁好,注意边缘处理。
6.3.3.2.5划线
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按相应的划线规则进行划线
6.3.4预制型球场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管
6.3.4.1预制型面层球场施工工艺流程
汤地清理、基础补修→基础复核→施工准备→铺前定位→卷材铺装→局部修整→划线一清理 场面层施票点
6.3.4.2球场面层施工要点
6.3.4.2.1基础处理同6.3.3.2.1。
.4.2.2基础封闭(分水泥混凝土基础和沥青泪
a水泥基础处理 水泥混凝土基础打磨。水泥基础的必须要满足6.1.3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体打磨处理。打磨目 的是将附着在基层上的泥渣J22J268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十)(定位锚固钢网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建筑构造).pdf,杂物,浮浆、灰尘等处理干净。 水泥混凝土基面粘结性处理。用合适浓度的酸溶液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中和水泥混凝土表 面的碱性,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保证合成材料面层与混凝土面层的粘结性。 清洁水泥混凝土基面,在冲洗的同时观察存留水迹并做好标识后进行补平,清洗干净后基面应 无白色粉化物及浮尘。 水泥混凝土基础必须对伸缩缝处理,必要时并切V型槽进行勾缝填缝处理。 基础足够干燥后用基面处理剂刮涂于基面。 在基础表面强度小于C20或表面起砂、起粉时,可用基面处理剂涂刷,使基础表面得以达到 施工要求。 应避免在烈日下或基础表面温度高于45C施工,以保证基面处理剂的渗透性。待基面处理剂 固化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b)沥青基础处理同6.3.3.2.1.2。
6.3.4.2.3卷材铺装
铺前定位 在铺设卷材之前,需对场地进行精确的定位。确认好球场的边缘位置,并按设计图纸 区的位置。
T/GSMA1 2020
第一卷卷材的铺放一定要严格按照已定位的球场边缘线进行摆放。第一卷卷材是后续卷材的铺装的 参照物,铺开时,卷材之间的横向接口要重叠100mm以上,纵向接口要重叠4mm±0.5mm。 卷材表面的纹路有方向性,要按同一方向铺开;铺开卷材数量的多少要以方便当天施工为准,并且 注意要预留搬运粘结剂和砖块的通道;将已铺开的预制型卷材,以每条为单位,从两端收卷在中间并拢; 收拢时依然要注意卷材的边缘需要准确地对准定位线
粘结剂的配置:按照预设配比及现场试验情况,准确地称量粘结剂,充分搅拌搅匀。 从第一卷开始,在每卷预制型卷材两端的基础表面上刮涂配置好的粘结剂,用量按(1.3~1.5)kg/m为 准。粘结剂刮涂区域的长度以超过卷材的长度300mm为准,宽度以超过卷材的宽度100mm为准。粘结 剂刮涂厚度要适中、均匀,不能有过厚或者过薄,甚至遗漏的地方。
刮涂粘结剂后,将卷材按预定方向铺开,调整预制型卷材的位置,保证卷材沿着已定位的方向准确 铺设
在粘合剂固化前可用末板在卷材表面压抹,挤出底层可能存在的气泡,并且使卷材表面平整,然后 用砖块平压在卷材的四周边上,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砖块的选择:以比重较大黑龙江省地热能供暖专项规划(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11月).pdf,底面平整,不开 裂,不掉落粉尘为宜
卷材之间横向接口的处理:将准备粘结的卷材按6.3.3.2.4.3粘结好,两道卷材的接驳重叠不少于100 mm。在距离接口300mm左右的地方可以适当用水泥钉加固,保证在接驳过程中卷材不会收缩。 将重叠部分的卷材平行切割后保留4mm±lmm,在切口截面涂少量粘结剂,将卷材挤压粘结在基础 上并同已粘结好的卷材一端紧密对接。确保接口平整后,用砖块压实直到粘结剂完全固化为止。沿着接 缝 一边挤压接缝,一边连续压砖跟上,然后迅速压上第二排,接缝处压砖以4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