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7784-2018 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pdf4.6.4.1性能试验应确定泵的流量、功率、效率、泵速与压差的关系,并绘出性能曲线。 4.6.4.2性能试验宜在额定吸入压力和额定泵速下进行,排出压力从最小值开始,然后按额定压差值的 25%、50%、75%、100%升压,在每一排出压力工况点,同时测量并记录流量、吸人压力、排出压力、功率 速度、润滑油温度、介质温度的值。每个被测参数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取算术平均值为测量值
4.6.5调节性能试验
4.6.5.1对具有调节功能的泵或有调节功能需求时外墙挤塑板保温施工方案(已发表过),宜进行调节性能试验。 4.6.5.2调节性能试验应确定流量、功率、泵效率与泵速的关系。 4.6.5.3调节性能试验应在额定吸入压力和额定排出压力下进行。泵速从额定最小值开始至最大值, 对五种(包括最小和最大值)泵速进行试验。试验点应均匀分布,同时测量和记录流量、吸入压力、排出 压力、功率、泵速的值
4.6.6汽蚀性能试验
4.6.6.1汽蚀性能试验应确定流量与净正吸入压头(NPSH)的关系,并找出泵的必须的净正吸入压头 NPSHr)。 4.6.6.2汽蚀性能试验应在额定泵速和额定排出压力下进行。由NPSH最大值开始测试,逐渐降低泵 吸入压力至流量比正常流量低5%~10%为止,试验点应不少于8点,在泵接近汽蚀时,试验点的间隔 应适当减小。在每个吸人压力试验工况点,同时测量并记录流量、吸入压力、排出压力、速度、介质温度 大气压力值的值。
4.6.7安全泄压装置(安全阀、溢流阀、调压阀等)试验
4.6.7.1安全泄压装置应在泵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和调整,合格后应加铅封或锁定。 4.6.7.2逐渐关小排出管路阀门开度,提高排出压力,在GB/T9234规定的起跳压力下,安全泄压装置 应正确动作,试验应不少于3次。 4.6.7.3对具有全排放功能的安全泄压装置,全闭排出管路阀门,检查此时的排出压力(即安全阀、溢流 阀或调压阀等的排放压力)应符合GB/T9234的规定
泵的噪声测量参照附录D的方法进行。需要时,按GB/T9069的规定进行
泵的振动测量按GB/T13364的规定进行
4.6.10额定工况点性能检查
额定工况点性能检查应在额定吸入压力、额定排出压力和额定泵速下检查流量是否达到额定值
5.1.1流量测量一般采用流量计法、容积法或质量法。 5.1.2采用流量计法测量流量时,应保证进人流量测量装置的液流是稳压流。 5.1.3测量黏性或挥发性液体时,应采用合适的容积式流量计。 5.1.4测量难以排除气体的液体时,应采用质量法。 5.1.5采用容积法测量流量时,容器上应标有刻度,自动采集数据时可不受此限制。测量系统的不确 定度应不大于土0.5%,测量时高液位与低液位之差不小于200mm;计量泵测量系统的量器检定的绝对 误差与测量容积之比应不大于0.05%。 5.1.6采用质量法测量流量时,衡器的感量应小于被测质量的0.5%;计量泵试验时衡器的感量与量程 之比应不大于0.05%。 5.1.7测量流量时,计时装置或计数装置与流量计、容器液位测定装置、液流换向装置之间应采用电器 或机械联锁,以保证两者之间同步。 5.1.8用容积法、质量法和数字流量计测量流量时,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0s;计量泵试验时间间隔应不 少于30S。
5.2.1压力和真空度的测量采用弹簧式压力表、真空表、压力传感器或其他型式压力计。 5.2.2测压孔的位置通常设置在泵的排出侧和吸人侧,在连接大于各自通径4倍的直管且距离泵排出 (或吸入)侧法兰面2倍通径处的圆周上,当通径较小而不能满足这一条件时,可适当增加这一距离。测 压孔的位置与排出、吸入管路阀门的距离应大于排出(或吸入)管径的6倍,并不应小于300mm。在有 空气室的场合,允许在空气室上测量压力。 5.2.3测压孔应按图2所示要求制造。孔轴线应垂直于管的内壁面,边缘不应有毛刺、飞边,周围光滑 齐平,与管子内壁相交处应保持棱角。测压孔的直径d为2mm~6mm或等于测压管通径的1/10,取 两者中的小者。孔深L应不小于2.5倍孔径d
5.2.5当压力高于大气压时,仪表和测压孔之间的连接管内的空气应排净,充满试验介质,读取仪表指 示值。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仪表和测压孔的连接管内应注人空气,排净试验介质,读取仪表指示值。 5.2.6为降低压力(或真空)在测量时的脉动,在仪表前允许装设脉动抑制装置,仪表指针的摆动范围 应符合表2的规定,朝绝对值大的方向取指针摆动范围2/3处的指示值作为测量值。 5.2.7压力表量程的选择应使被测额定压力的指示平均值为满量程的1/3~2/3
5.3.1液体温度及泵零部件温度的测量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 他的温度测量仪器
5.3.1液体温度及泵零部件温度的测量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 他的温度测量仪器 5.3.2测温点应设在温度场扰动最小、传热最好、散热最少的地方。 5.3.3介质温度在泵排出(或吸入)管路内测量,温度计的感温部分插人管中的深度应不少
5.4.1泵速应用带有秒表记时的转速计、光电测速仪、数字测速仪或其他仪器测量。
测出某一时间间隔内的累计往复次数,然后求平均值; 测量电动机或其他旋转式原动机的旋转次数,然后换算成泵速;皮带传动时应测量被动轮 转速。 5.4.3采用测量累计往复次数或旋转次数计算泵速时,测量时间间隔应与流量测量的时间间隔相同, 且同步进行。 5.4.4当流量与泵速测量所需的时间间隔不同时,应对测量所需时间间隔较短的参数进行多次测量 (在另一参数的测量时间间隔内).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5.5.1因为独立的传动部分(如减速箱、皮带轮、液力变矩器等)包括在泵的范围内,所以原动 率可以看作泵的输人功率(轴功率)。
5.2泵的输人功率应通过测定转速和扭矩得出,或由测量与泵直联的已知效率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确定。泵输入功率可采用以下方法测量: a)功率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泵轴的输人扭矩和转速获得,也可采用转矩转速仪或直流测功机,但都 应满足以下要求: 1)额定转矩应在转矩转速仪满量程的1/3~2/3范围内; 2)转矩转速仪应在扭转轴不承受弯矩的情况下测定扭转力矩。为此,扭转轴与泵和原动机 的连接应同轴 b)用校正过的直流电动机测量电动机输出功率。 c)用损耗分析法间接测量电动机输出功率。
6.1.1在试验泵速下的流量应按式(1)、式(2)计算
Q 在试验泵速下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²/h); V 在时间间隔:内注人容器的液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L— 测量的时间间隔或与测量的往复次数对应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m一 在时间间隔t内注人容器的液体质量,单位为千克(kg); β一输送介质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6.1.2 当试验泵速与额定泵速不同时应按式(3)换算:
6.2.1排出压力按式(4)计算(见图3)
3600V t 3600m pt
图3泵出口处压力测量
式中: pd一 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Ga一泵出口测压点处压力表或传感器读数,单位为兆帕(MPa); Za一压力表中心至泵基准面(见图3)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当用传感器时,Za为测压点至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当压力表中心或传感器测压点低于基 准面时,Z为负值; 卧式泵基准面:包含液缸轴线的水平面; 立式泵基准面:包含柱塞(活塞)行程中点的水平面;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ha一泵出口至压力表中心摩擦水头,单位为米(m); hd一 泵出口至压力表中心加速度头,单位为米(m); 72— 排出管路内取压点处液体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2 吸人压力按式(5)、式(6)、式(7)计算
Pa=G。+10°pgZa+ 10pgh ad+ 10°pgh α + 10 式中: pd一 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Ga一泵出口测压点处压力表或传感器读数,单位为兆帕(MPa); Za一压力表中心至泵基准面(见图3)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当用传感器时,乙。为测压点至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当压力表中心或传感器测压点低于基 准面时,Z为负值; 卧式泵基准面:包含液缸轴线的水平面; 立式泵基准面:包含柱塞(活塞)行程中点的水平面; B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hd 泵出口至压力表中心摩擦水头,单位为米(m); hd一 泵出口至压力表中心加速度头,单位为米(m); 排出管路内取压点处液体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2.2吸人压力按式(5)式(6)式(7)计算
6.2.2.1用弹簧式压力表时(见图4)
p=G,+ 10pgZ,— 10pghas — 10pgh fs 式中: P 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G 泵进口处压力表读数,单位为兆帕(MPa); ? 压力表中心至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当压力表中心低于基准面时,Z。为负值; 泵人口至压力表中心摩擦水头,单位为米(m); 泵人口至压力表中心加速度头,单位为米(m); 吸入管路内取压点处液体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式中: 泵进口处真空表读数,单位为兆帕(MPa); 测压点至泵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测压点低于基准面时,Z、为负值。
6.2.2.3用水银差压计时(见图6)
图4泵进口处压力测量(弹簧式压力表)
图5泵进口处压力测量(弹簧式真空表)
6.2.3泵的压差按式(8)计算:
式中: 压差,单位为兆帕(MPa)。
.3.1 测量累计往复次数按式(9)计算
式中: 原动机的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速比
图6 泵进口处压力测量(水银差压计)
式中: Pu一泵的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M一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6.4.2已知原动机效率计算泵输入功率,按式(12)计算; Pin=PdXmg
式中: Pd 原动机输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moi 原动机效率。
的效率指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按式(14 P
泵的效率; 泵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泵的输出功率可由式(15)计算:
容积系数指泵的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按式(16)计算:
泵机组效率指泵的输出功率与泵原动机输人功率之比,按式(17)计算
泵机组效率指泵的输出功率与泵原动机输人功率之比,按式(17)计 卫
式中: 泵机组效率
GBT 40790-2021 烧结铈及富铈永磁材料.pdf净正吸入压头按式(18)计算:
吸入压头按式(18)计算
NPSH一净正吸入压头,单位为米(m); D 流体在试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NPSH= U og 2
绘制额定泵速下流量、功率、泵效率与压差的关系曲线,同时绘制试验工况下泵速与压差的关系曲 线,如图7所示。
试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试验记录和试验结果,试验记录表参见附录D,应有试验主管签字。需要 时,试验报告内容可包括: 性能曲线图,如图7; 试验装置系统图;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校准记录资料; 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试验前关于泵装配和主要零件检查的资料; 试验后关于泵解体检查结果和主要摩擦副尺寸变动的资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机动往复泵试验记录表 机动往复泵试验记录表见表A.1
无锡市某室外市政驳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A.1机动往复泵试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