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52.5-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pdf

DB63T 2052.5-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089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3T 2052.5-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5部分:桥梁涵洞.pdf

桥面防排水应符合JTGD60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a) 1 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桥面整体化层之间应设置防水层,且不宜在雨天或低温下铺设: b) 1 泄水孔纵向间距宜为3.0m~5.0m,曲线桥内侧易积水部位应加密泄水孔;

DB63/T 2052.5—2022

算 排水管设计应考虑伸缩、冻胀、堵塞等影响,宜选择镀锌钢质管材; d) 水环境敏感地段神华冬期施工方案,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排水口宜设置油水分离池

桥梁应设置防撞护栏,防撞等级及构造形式应符合JTGD81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a) 桥梁护栏应与桥头路基段护栏有效连接,且路基和桥梁护栏连续长度应不小28m b) 积雪、风积沙路段宜采用通透式护栏,

桥梁支座应符合JTGD60、JTG3362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a) 2 应选择耐寒型支座; O0) 支座配套的钢板应采取防腐措施; C) 墩台顶应设置支座垫石,高度应大于10cm; Hd) 梁底、盖梁顶面应采取使支座上、下传力面保持水平的调平措施; e) 设计详图应明确每个支座的设计高程、楔形垫块详细尺寸。

桥台搭板应符合JTGD60、JTG3362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日a 特大桥、大桥、中桥应设置桥台搭板; D) 非湿陷性黄土路段搭板下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压实度应不小于96%; C) 搭板宽度宜与桥台侧墙内缘平齐,两侧采用柔性材料进行隔离; 心 搭板纵、横坡度应与路面纵、横坡度一致; e) 搭板顶面铺装层应与桥梁一致,并设置防水层; f) 桥台搭板宜整体浇筑,斜交板尾端宜正交; g) 搭板应根据行车道宽度分块布置,横向板块间应设置拉杆。

6.5.7锥坡、八字墙、截水墙

DB63/T 2052.52022

了 小桥应在八字墙或锥坡末端设置截水墙,截水墙外侧宜设置铺砌,横桥向进口长度宜不小于3 m,

.6.1.1设计阶段应确定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并符合JTG/T3310规定。 6.6.1.2结构和构件受到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不同环境类别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 .6.1.3结构耐久性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确定结构和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 b)划分工程结构和构件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c)选择各种建筑材料,并明确其耐久性指标; d)采用有利于减轻环境作用效应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措施,包括保护层厚度、抗裂设计、防排水 等多重防护措施; e)盐渍土地区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4人担报均他所处的量部工培名件定公区分部分进行名性设)

6.6.2.1桥梁结构使用的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水、混凝土、水泥基灌浆等 学性能指标应符合JTG3362规定,耐久性指标应符合JTG/T3310规定。

6.6.3.1桥梁构造防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外形应平顺,轮廓无尖锐棱角; b)梁体外侧翼缘应设置滴水檐、滴水槽或其他防止雨水流向梁板侧面的构造措施; c)桥墩钢护裙应按JT/T722规定进行防腐设计; d)裸露在桥梁混凝土构件外的钢质预埋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e)钢筋骨架应按焊接设计,钢筋端头应朝向内侧布置。 6.6.3.2根据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确定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构件的最大裂缝宽 度应符合JTG3362、JTG/T3310规定。 6.6.3.3腐蚀环境应遵循“内增、表防、外挡”设计原则,防腐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内增: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腐能力; b)表防:结构表面涂刷防水及防腐蚀材料; c)外挡:基础周围铺设隔断层或砂研垫层。 6.6.3.4强腐蚀环境桩基础防腐蚀构造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桩基顶部及墩柱底部腐蚀影响范围应采用玻璃钢护筒或表面经过防腐处理的卷制钢护筒; b)泥浆池宜采用混凝土进行铺底及护壁;

DB63/T 2052.5—2022

C) 承台或系梁不宜埋置于地表以下,混凝土浇筑前铺设复合土工膜,脱模后涂刷3遍环氧沥青 (耐饱和盐水性<1%),结构表面反包复合土工膜: d)墩台外侧应采用非盐渍化粒料填筑,并高于地表50cml。 6.6.3.5强腐蚀环境扩大基础防腐蚀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宜设置粒料类垫层和隔水土工膜等; b)宜选用非盐渍化的填料回填基坑和台后路基; c)墩台基础、墩台身表面应涂刷3遍环氧沥青(耐饱和盐水性<1%),采用复合土工膜包裹 包裹高度应在混凝土表面毛细水作用高度以上20cm。 6.6.3.6D级及以上环境作用下的构件,宜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腐蚀附加 措施应符合JTG/T3310规定。

1.1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盖板涵、圆管涵、箱涵、波纹钢管涵、HDPE双壁波纹管涵、钢管涵等; 径如表2所示

DB63/T 2052.52022

表2涵洞标准跨径(续)

DB63/T 2052.5—2022

7.5.1多年冻土路段涵洞基底宜采用石渣、片块石、砂砾等材料换填处理,冻土天然上限大于3.0m 时可按一般涵洞设计;不大于3.0m时应采用“低温、隔热、快速”施工工艺。 7.5.2盐渍土路段涵洞应按照本文件6.6进行防腐设计。 7.5.3湿陷性黄土路段涵洞进、出口应采取防冲刷措施;冲刷作用强烈时,宜在出口侧采取多级截水 墙、多级消力坎、消力池、柔性铅丝石笼等措施。

8.1.1桥(涵)改(扩)建设计包括既有结构物利用、新结构物设计、新结构与既有结构连接等。 8.1.2桥(涵)改(扩)建荷载等级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既有桥(涵)的检测评价应采用原设计荷载等级; b)对拼宽部分与既有部分结构连接进行整体验算,评价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原设计荷载 等级,评价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应采用现行荷载等级; c)采用分幅增建桥(涵)方案,新建桥(涵)应采用现行荷载等级,既有桥(涵)可维持原设 计荷载等级或现行荷载等级。 8.1.3既有桥梁应按JTG/TH21规定进行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利用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1类、2类可直接利用; b)3类经维修、加固后达到1类或2类可利用; c)4类宜拆除重建; d)5类应拆除重建。 8.1.4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价等级为1类或2类时可利用。 8.1.5加固、拼宽桥梁设计应符合JTG/TJ22规定,计算并分析新结构与既有结构间基础沉降、结构 变形、混凝土龄期等差异引起的影响程度,提出应对措施。 8.1.6桥梁拼宽部分上部结构形式和跨径宜与既有桥梁一致。 8.1.7拼宽桥梁横坡设计应考虑桥面排水、桥下净空等影响因素。 8.1.8既有涵洞应按JTG5120规定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利用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1类可直接利用; b)2类可经维修后利用; c)3类宜拆除重建; d)4类、5类应拆除重建。 8.1.9拼宽新建部分与既有桥(涵)结构连接时,应按本文件8.1.2进行整体验算和评价,并提出维 修、加固措施。 8.1.10应对切割、凿除、植筋、预压、顶升等提出技术工艺要求。

8.2.1拼宽分为上下部结构均连接、上下部结构均不连接、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三种方式。 8.2.2综合考虑结构形式、跨径布置、拼宽部分自身稳定性、地质等因素,确定新结构与既有结构间 的连接方式。

a 横桥向相邻墩台,新建桩长宜不小于既有

DB63/T 2052.52022

b) 2 新建桩基础位置应满足施工作业空间要求; C) 1 新建桩基与既有桩基的中心距离,摩擦桩应不小于二者桩径之和的1.25倍,嵌岩桩应不小于 二者桩径之和。

8.2.5桥梁拼接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3.2.5桥梁拼接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上部结构湿接缝宽度宜不小于15cm; b) )下部结构不连接时,同一梁板不应骑跨墩台的分隔缝布置; c)新建横隔梁与既有横隔梁宜对应布置,且采用刚性连接; d)横隔梁接缝施工完后,方可进行桥面板湿接缝的施工; e)新建上部结构形成整体后,方可接缝施工; f)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应结合接缝设计,合理安排工序。 3.2.6新建伸缩缝位置应与既有桥梁对应,且整条更换。 3.2.7新建搭板与既有搭板宜连接;既有搭板影响使用时应拆除重建。

8.3.1明涵接长部分宜与既有结构相连;暗涵可不连接。 8.3.2接长部分的结构形式、孔(跨)径宜与既有结构相同;不相同时外墙内保温安装技术交底,接头部位应进行特

8.4.1根据改(扩)建工程方案、桥(涵)技术状况及构造特征等,综合确定桥(涵)局部拆除或整 体拆除方案。 8.4.2应结合结构安全、施工安全、交通组织、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拆除方案,桥梁及特殊涵洞应进 行方案论证 8.4.3桥梁的拆除顺序宜采用既有桥梁施工顺序的逆序;连续梁桥、拱桥等宜通过计算分析确定拆除 顺序。 8.4.4桥(涵)拆除部分应循环利用,保留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 8.4.5桥(涵)拆除后的剩余部分应不影响通行及安全。 8.4.6拆除的部件或坛工体应及时清运,不应影响河道行洪

9.1 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性检查。 9.2 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经验分析法、安全检查清单、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驾驶模拟等。 9.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检查桥梁选址、规模和运营等交通安全的影响。 9.4 4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检查应符合JTGB05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核查上一阶段关于交通安全的意见执行情况; b)上跨桥梁墩台设置位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c) 桥面铺装层的防滑性能; d)侧风对桥面交通安全的影响; e)检查桥梁及桥头护栏防撞性能; f)涵洞洞口形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9.5技术复杂桥梁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 9.6 根据安全性检查结果优化设计方案。

9.1 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性检查。 9.2 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经验分析法、安全检查清单、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驾驶模拟等。 9.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检查桥梁选址、规模和运营等交通安全的影响。 9.4 4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检查应符合JTGB05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口 核查上一阶段关于交通安全的意见执行情况; b) )上跨桥梁墩台设置位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c) 桥面铺装层的防滑性能; d 侧风对桥面交通安全的影响; e)x 检查桥梁及桥头护栏防撞性能; f) 涵洞洞口形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9.5 技术复杂桥梁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 9.6 根据安全性检查结果优化设计方案。

图书馆回填施工方案DB63/T 2052.5—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