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10943-2022 10kV及以下有源型电压暂降治理设备检测规程.pdf6.2.2安全与接地检验
采用接地引下线测试仪或电桥测量治理设备应接地的各部件与接地点的电阻
图3现场检测电气接线示意图
用量具测量装置内不同极性或不同相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他们与外壳或地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 电距离(爬电比距),其测量值应符合要求。测量时采取抽查法GB 11614-2022标准下载,取5~10个测量点
按照GB/T7251.1和GB/T11022的规定,用不少于500V的绝缘电阻表(兆欧表)进行测量,测量 部位如下: a)在治理设备各电气回路对地(机壳); b)无电气连接的各电气回路之间; c)各带电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
按GB/T7251.1和GB/T16927.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步骤如下: 按照相应的试验配置布置好试验现场; 2 将治理设备所有二次电压回路断开,二次电流回路短接接地; C) 特殊部件,如内部保护元件等在进行试验时应将其断开; 1 根据相应绝缘电压等级分别在治理设备各电气回路对地和无电气连接的各电气回路之间进行 工频耐压试验,开始施加时的试验电压不超过规定值的50%,然后将电压平稳增加至规定的 最大值并维持1min;
NB/T 10943—2022
e)如果试验过程中治理设备没有发生击穿或破坏性放电现象,则此项试验可认为通过。
按GB/T311.1、GB/T7251.1和GB/T16927.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步骤如下: a)按照相应的试验配置布置好试验现场; b) )将治理设备所有二次电压回路断开,二次电流回路短接接地; c)特殊部件,如内部保护元件等在进行试验时应将其断开; d) )根据相应绝缘电压等级分别在治理设备各电气回路对地和无电气连接的各电气回路之间进行 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电压是波前时间T为1.2μs、半波峰值时间T2为50μs的标准雷电冲击 电压; e)对额定电压1kV及以下的治理设备,对每个极应施加3次1.2/50μs的冲击电压,间隔时间至 少为1s f)对额定电压1kV以上的治理设备,采用3/9次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即对被试设备施加3次额 定冲击耐受电压;若在非自恢复绝缘上未出现破坏性放电,而仅在自恢复绝缘上发生1次破坏 性放电,则再追加9次冲击; g )如果试验过程中治理设备没有发生击穿或破坏性放电现象,则此项试验可认为通过。
6.7监测与操作功能试验
如果治理设备具备远方和就地操作功能,远方和就地应互为闭锁,远方操作模式下,检查就地操 处于闭锁状态;就地操作模式下,检查远方操作是否处于闭锁状态;治理设备启动后,宜模拟一次 试验,检查治理设备是否具备防误闭锁功能,所有操作过程均不应导致负载侧断电。
6.8通信与对时功能检验
NB/T 109432022
6.10保护和报警功能试验
6.10.1保护功能试验
治理设备未启动,控制系统上电后,进行保护定值整定,模拟各种故障,如互感器断线、过电流、 过压和欠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故障(过热、损坏等)等,治理设备相应保护应正常动作,保护实际动作 有整定值间误差小于士5%,能够显示相应的保护动作信息且失电后数据不丢失。
6.10.2告警功能试验
治理设备未启动,辅助系统上电后,模拟各种告警,如过载、冷却系统风扇/水泵停运、控制系统 发生故障等,治理设备应显示相应的告警信息且失电后数据不丢失。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1 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 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后,投人阻性负 载模拟装置,使治理设备运行至额定电流; C?) )使电源模拟装置输出单相、两相、三相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暂降深度为额定补偿度,持续时间 不少于额定补偿时间; d) 记录治理设备输人侧和输出侧电压波形,治理中的输出电压误差、输出电压直流分量、输出电 压不平衡度、频率误差、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应符合要求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2 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 )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储能元件充 满电。 C 投入负载模拟装置,负载功率及类型要求如下: 1)负载功率:应包含空载、治理设备额定补偿容量的50%,条件允许时,宜包含治理设备额 定补偿容量; 2)负载类型:应包含阻性负载、阻感性负载[功率因数(PF)不大于0.5]、阻容性负载[功率因 数(PF)不大于0.5]、非线性负载(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时,谐波电流含有率不小于16%; 额定电压1kV以上时,谐波电流含有率不小于5%)等; 3)不平衡负载:对于三相治理设备,应包含负序电流不平衡度不小于50%的不平衡负载检 测条件。 HD 使电源模拟装置输出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持续时间不超过额定补偿时间,幅值及波形特征要 求如下:
NB/T10943—2022
1)幅值要求:电压暂降深度应包含额定补偿度,应包含矩形暂降,条件允许时,可增加非矩形 暂降等; 2)暂降类型要求:对于三相治理设备,应包含三相对称暂降(附录A中的Ⅲ型电压暂降)和 三相不对称暂降(附录A中的I型、Ⅱ型、Ⅱ.A1型和Ⅱ.A2型电压暂降); 3)暂降起始角:应包含0°、30°、60°、90°120°、150起始角; 4)波形畸变:应包含谐波电压含有率不少于5%的电压波形畸变检测条件; 5)相位跳变:至少应在相位跳变为0°时进行检测,条件允许时,宜设定相位跳变的测试范围 为一30°~30°,步长为5° > 记录治理设备输人侧和输出侧电压波形,按照术语定义计算各种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均应满足 的要求。
6.13谐波电流发射检测
6.13.1实验室检测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符合GB/T17626.30的要求,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后,投入负载模 拟装置,负载类型应至少包含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阻感性负载、阻容性负载,设定负 载功率应至少包含治理设备额定补偿容量的0%、100%,用电能质量测试仪测量治理设备输 入侧谐波电流。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参照图3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 1 合上电网侧开关,待治理设备启动完成且储能元件充满电后,用电能质量测试仪测量治理设备 输入侧/电网侧谐波电流,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按以下试验少骤进行: 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D+ )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后,治理设备 行于电子旁路状态,投人阻性负载模拟装置,使治理设备运行至额定电流; C) 用功率分析仪测量治理设备输入侧有功功率P;和输出侧有功功率P。,计算治理设备电子 路状态下的满载运行损耗,见公式(1):
治理设备电子旁路状态下的满载运行损耗,单位为瓦(W); Pi 治理设备输入侧有功功率,单位为瓦(W); P 治理设备输出侧有功功率,单位为瓦(W)。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NB/T 10943—2022
b> 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后,投人阻性负 载模拟装置,使治理设备运行至额定电流; ?2 待治理设备温升达到稳定时测量输入侧电压和输出侧电压有效值,计算电压损失见公式(2)
U 治理设备输人侧电压有效值,单位为伏(V); U。 治理设备输出侧电压有效值,单位为伏(V); U 治理设备接人点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单位为伏(V)
6.16最小补偿间隔时间试验
6.17短路电流耐受能力试验
对于在负载交流供电回路中串人半导体开关、机械开关、变压器等元件的治理设备,应进行短路电 流耐受能力试验,试验方法按照GB/T1094.5进行,短时电流的第一个波的波峰值应不小于短路电流 方均根值的1.8×√2倍,治理设备工作于电子旁路状态,试验中治理设备不应断开负载供电回路,治理 设备无任何热的和机械的损伤,无部件和功率器件发生损坏,相关指示灯及显示屏信息显示、故障记录 正确。
6.18温升及过载能力试验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系统标称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且储能元件充满电后, 投人阻性负载模拟装置,治理设备运行至额定电流; ?+ 1 应间隔不超过5min使电源模拟装置输出一次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暂降深度为额定补偿度, 持续时间小于额定补偿时间; d)用测温仪测量治理设备各部位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每30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温度稳定, 记录各部位温升,应符合要求; e) 1 治理设备各部位温度达到稳定后,使治理设备运行至1.5倍额定电流持续不少于1min,再降 至额定电流运行,过载期间,确认治理设备告警信息显示符合要求; 1 调整负载使治理设备运行在1.25倍额定电流,并使电源模拟装置输出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暂 降深度为额定补偿度,持续时间小于额定补偿时间,记录治理设备输人侧和输出侧电压波形数
NB/T 109432022
认治理设备在1.25倍过载条件下治理功能正常。
6.19.1实验室检测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参照图2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D2 )对于实验室检测: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系统标称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动且储 能元件充满电后,治理设备工作于电子旁路状态,投人阻性负载模拟装置,治理设备运行至额 定电流,分别在其前、后、左、右各2m,距地面高度1.5m处用声级计测量(A声级分贝),记录 治理设备噪音,使电源模拟装置输出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暂降深度为额定补偿度,持续时间小 于额定补偿时间,记录治理状态下的治理设备噪声。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参照图3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对于现场检测:合上电网侧开关,待治理设备启动完成且储能元件充满电后,治理设备工作于 电子旁路状态,合上负载侧开关,分别在其前、后、左、右各2m,距地面高度1.5m处用声级计 测量(A声级分贝),记录治理设备噪声,条件允许时,宜断开电网侧开关模拟电压中断,记录治 理状态下的治理设备噪声。
6.20可靠性设计检验
按以下试验步骤进行: a) 参照图2和图3相应的检测接线图完成接线; b)对于实验室检测:启动电源模拟装置并设置输出电压为治理设备的额定电压,治理设备上电启 动,使储能元件充满电; C) 对于现场检测:合上电网侧开关,治理设备启动完成且储能元件充满电; d 断开治理设备控制系统电源的市电输人开关,使冷却系统单一风扇或水泵停运,检查治理设备 能否继续运行; e)模拟电压暂降/短时中断,记录治理设备输人输出电压波形,检验治理设备治理功能是否正常。
6.21.1实验室检测
6.22.1实验室检测
6.23.1振动(正弦)试验
按GB/T11287的规定进行试验,验证治理设备(控制器)能否承受严酷等级1级的振动试验,试验 步骤如下: a)按照相应的试验配置布置好试验现场; b) 11 试验过程中,保证治理设备(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根据治理设备规定的试验等级设置相应试验程序:
NB/T 109432022
d)振动响应试验:将治理设备(控制器)固定在扫频范围为10Hz~150Hz,60Hz以下振幅为 0.035mm、60Hz以上峰值加速度为5m/s²的振动试验台上,在每个轴线上进行1次持续时 间约8min的扫频循环,试验过程中治理设备(控制器)应能正常运行,试验后不应发生紧固件 松动和机械损坏等现象; e )振动耐久试验:将治理设备(控制器)固定在扫频范围为10Hz~150Hz、峰值加速度为 10m/s的振动试验台上,治理设备不上电,在每个轴线方向上进行20次扫频循环,每次扫频 循环持续时间约8min,试验后试品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和机械损坏现象。
按GB/T14537的规定进行试验,验证治理设备(控制器)能否承受严酷等级1级的冲击试验,试验 步骤如下: a)按照相应的试验配置布置好试验现场; b)试验过程中辉县市粮食局搬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治理设备(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根据治理设备规定的试验等级设置相应试验程序; d) 冲击响应试验:设定加速度峰值为49m/s²,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在3个相互垂直的轴线每 个方向上各施加脉冲数为3个; e) 1 冲击耐久试验:设定加速度峰值为147m/s²,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在3个相互垂直的轴线 每个方向上各施加脉冲数为3个。
按GB/T14537的规定进行试验,验证治理设备(控制器)能否承受严酷等级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 步骤如下: a)按照相应的试验配置布置好试验现场; b) 试验过程中,保证治理设备(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根据治理设备规定的试验等级设置相应试验程序; d) 设定碰撞加速度峰值为98m/s²,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在3个相互垂直的轴线每个方向上 各施加脉冲数为1000个。
按照GB/T4208的规定进行防护等级试验。对于户内安装的治理设备,应验证外壳防护等级是否 达到IP3X;对于户外安装的治理设备,应验证外壳防护等级是否达到IP54。
6.25电磁兼容性能检测
6.25.1电磁骚扰试验
按GB4824的规定分别开展9kHz~150kHz以及150kHz~30MHz频率范围的治理 发射水平试验、30MHz~1000MHz频率范围的治理设备辐射发射水平试验,检验治理设备 A类设备限值要求,受限于设备体积,可重点对控制保护部分和变流器部分分别进行试验。
6.25.2电磁抗扰度试验
QGDW 11372.29-2015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规范 第29部分: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6.25.2.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