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DW 12215-2022 绿色电力评价规范.pdf根据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权重和三级指标的得分,综合加权得到各二级指标得分。计算方法 (3)~(5)。
*/GDW12215 2022
G= Z 0S i=6 S= =11
JB/T 6888-2018 风机用铸钢件 技术条件式(3)~(5)中: —各三级指标对应的权重; —各三级指标对应的得分; K—绿电开发指标得分; G—绿电共享指标得分; S——绿电生活指标得分。
二级指标权重可采用离差最大化法设置。根据各二级指标得分相对于最优水平(100分)的差距程度 表征各指标权重。绿电开发、绿电共享和绿电生活的权重计算方法见公式(6)~(11)。
表1二级指标权重和三级指标权重
根据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得分,综合加权得到一级指标( 法见公式(12)。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得分,综合加权得到一级指标(绿电指数)。计算方 (12)。
式中:GEPI绿电指数。
GEPI=K*α+G*β+S*
对绿电指数的评级结果进行标准界定,用不同颜色判定不同区间得分的等级。绿电指数级别根 规定进行划分。
表2绿电指数及相关信息
钢筋制作绑扎技术交底*/GDW12215 202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1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1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12 条文说明 12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20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 (2020)21号文)的要求编写。 为更好*服务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能源转型,实现区域内清洁能源发展水平的量化分析, 推动全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提出的绿色电力指标体系是对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过程的量化评价,以促进清洁能源利 用为主要目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可用于省级区域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年度评价工作,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系统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体系结构应尽量覆盖反映全社会电力清洁化程度的不同对象 前瞻性。评价指标充分综合考虑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政策要求等。 C) 1 典型性。评价指标选取电力行业中具有普适和代表性的参数。 科学性。指标计算模型应能客观反映统计对象的真实状态。 e) 准确性。评价指标的内涵与外延界定确切,且统计口径无歧义。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本标准在编制时参考了以下文件: 发改能源(2019)807号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确定和消纳量核算方法(试行) 国能规划(2018)6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公司发展策划部组织多次会议,对本标准的编制给予指导、协调,并多次组织 专家对本标准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2020年1月,由公司发展策划部牵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成立编制工作组,正式启动本标 准编制工作。 2020年3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工作组开展编制工作,理清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明确 了指标选取方法。 2020年6月,公司发展策划部牵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邀请多位专家进行初稿审查。本次 讨论在三级指标搭建、权重设置、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2020年10月,编制工作组完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并进行内部讨论。 2020年11月,编制工作组完成意见修订,形成标准送审稿。 2020年12月,公司科技部、发展策划部牵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召开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审 查结论为:审查组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2021年4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暖通施工组织设计]北京某暖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GDW12215 2022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的要求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4章,由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及计算方法、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组成。 本标准主要说明了绿色电力评价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和评价的主要 内容,明确了各级评价指标的详细含义、计算方法等,明确了评价流程、权重设定等评价方法。
三级指标权重采用等权重法。考虑到同一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闸释和反映绿色发 展水平,且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重要程度不分轻重,因此在三级指标权重设置中采用均权处理,即等 权重法。 三级指标评分采用目标渐进法。多目标渐进法,是一种有效的多指标评价方法。采用多目标渐进法, 针对各评价指标特点构造各指标的高值、中值及低值,以各指标与高值、中值及低值的距离做为评分依 据,若评价对象靠近高值同时又最远离低值,则最好,得分最高;否则为最差,得分最低。本标准在制 定评分模型时,部分指标遵循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6)196)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市场环境监测评价机制引导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 展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7)79号)、《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 价的通报》(国能发新能(2020)31号)等标准要求。 本标准第6.3条中,阐述了二级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 二级指标权重采用离差最大化法。由于我国各区域能源票赋及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且不同阶段电力 发展水平不一,绿色电力发展不能脱离本身的资源发展特点,应强调因*制宜,顺应发展阶段。因此在 权重的设置上,综合权衡绿色电力发展所处的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结合木桶理论,突出短板指 标的作用,促进源网荷各环节协调发展,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赋权。 二级指标得分采用综合加权法。通过三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及评分的加权综合得到所属二级指标的得 分。 本标准第6.4条中,绿电指数得分也是采用综合加权法。通过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及评分的加权综 合得到绿电指数。 本标准第7章中,阐述了绿电指数的级别。本标准采用“等级描述法"对绿电指数的得分标准进行分 级描述,规定得分区间在[90,100],用绿色表示,代表绿色电力发展水平优;规定得分区间在[80,90), 用橙色表示,代表绿色电力发展水平良;规定得分区间在[60,80),用黄色表示,代表绿色电力发展水 平中;规定得分[0,60),用红色表示,代表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差。绿电指数得分越高,颜色越绿,绿色电 力发展水平越高。